文国公府,水砚堂。
文国公夫人快步进了儿子卧房,气怒冲冲地诘问道:“文韬,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文韬被谢氏的声音吼得手上动作一顿,片刻后,才又继续方才的动作,然后,对谢氏道:“我要干什么,娘应该都知道了吧。”
若不是知道了,也不会来这里跟自己发脾气了。
文韬的声音淡淡的,乍然一听,似乎很是心平气和,与此时怒气滔天的谢氏,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谢氏见儿子这样淡然,心头不由阵阵发苦,“你这是,这是......”
谢氏声音凄苦,捣着胸口连连退后了几步,才在丫鬟的搀扶下,稳住了身形。
文韬见到母亲这样,心中也是一痛,但还是咬牙忍着,没有出声安抚。
他知道,若是此时出声,他必然心软,心一软,他要做的事情,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
他知道自己此举不孝,可是,他心里太苦了,也太闷了。
他需要找一个地方,好好地理一理自己的思绪。
可是在文国公府,甚至是在邺京,他都无法静下心来。
所以,他才想离开这里。
早在做了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便知道,母亲轻易不会接受。
可是,他似乎还是低估了母亲的怒气。
“你别想!你以为上战场是闹着玩的?你又不会打仗,你去那干什么?朝里那么多人,要你去劳什么军!我不答应!我要进宫去求皇后娘娘,我绝对不会让你去西北劳军的!”谢氏声嘶力竭地吼道。
文韬苦笑。
是,他也知道,朝中那么多人,本不需要他去西北劳军。
可是,这是他唯一能脱离母亲的掌控,离开邺京的办法了。
如果不是母亲逼的太紧,他也不会这样做。
拿皇上口谕来压母亲,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定会叫母亲伤心,可是,他实在顾不得这些了。
他觉得,如果自己再在邺京待下去,必然会做出伤人害己的事情来。
与其到那样无法收拾的境地,倒不如现在先出去。
或许,等他想明白了,理清楚了,也就冷静下来了。
可是,母亲显然不能理解他......
谢氏吼过之后,便开始哭。
总归说来说去,都是不想让文韬离开。
面对这样的母亲,文韬心疼之余,也颇感无力。
母亲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的,自小到大,母亲从来没有强迫他做过什么事。
可没想到,在婚姻大事上头,母亲会这样不顾他的意愿,一意孤行。
文韬心里有怨,但又心疼母亲,这两个念头互相拉扯着,成了折磨他的根源。
他这次出去,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母亲就是不懂。
“娘,皇上口谕已下,您别为难姑母了,姑母在宫里,行事本就不随意,咱们不能给姑母添这种麻烦,我只是去劳军,并不是去打仗,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文韬试图跟谢氏讲道理。
但是,谢氏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
“皇上口谕下了,难道就不能收回么,我拼出这张脸去,跪到皇上面前去求,我倒要看看,皇上会不会不答应我!”
谢氏话音刚落,门口便传来一声低斥,“胡闹!”
谢氏一听这声音,脸色登时就变了。
她咬住唇,回头看过去,泪珠落了满脸,“老爷......”
来人正是文国公。
文国公听到妻子叫自己,又看她现在的样子,不由心软,忙走上前去,站到了妻子身边。
但尽管这样,他的声音却没缓和,“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该是你说的吗?”
谢氏此时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所以面对文国公的“责问”,她毫不反驳,只一味的哭。
她这样失态,也是为了儿子。
要不是为了儿子,她何至于此?
文国公一看妻子这样,不由更加心疼,他狠狠地瞪了文韬一眼,然后放缓了些语气,跟谢氏说:“圣上口谕既下,那这件事,就是已经定了,而且,下面都已经准备上了,韬儿这个时候撂挑子不干,丢的可不止文家的脸,皇后娘娘的,太子殿下的,甚至,是谢家那边,都会受到影响,现在大家都知道,咱们有意与谢家联姻,韬儿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在这个时候求了个差事,外面只会以为,他知道要定亲了,所以急着表现自己的优秀能干,却不会想别的,可是,你若是再去求圣上收回成命,且不说圣上是否动怒,光是外界的揣测,也少不了,这样一来,咱们费心安排的这件事,还有何意义?”
谢氏当然知道文国公说的这些,她也都明白。
可有些事,明白归明白,但真到做起来,着实是难上加难。
谢氏这会儿,竟然隐隐有些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感同身受,儿子当日“被逼”的无奈心情了。
这可实在是,有些讽刺......
文国公继续劝道:“劳军而已,又不是去打仗,咱们儿子这么优秀,你总不能将他拘在你身边一辈子吧?男儿志在四方,人家陆铮小小年纪就上了战场,不是照样好好地么,为什么陆铮去得,韬儿就去不得了呢?”
“我......”谢氏想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是,她就是不放心。
人家陆家是武将世家,跟他们家,能一样么?
陆铮自小习武,得名师教导,功夫深不可测,又哪是文韬这种,只有些粗浅武功底子的,比得了的?
二人根本就不能放在一处比较!
可是,谢氏心里也明白,丈夫说的没错。
她总不能,将儿子拘在身边,守一辈子,那样儿子也不会有出息。
只是,她也没想放手这么早啊,若今儿去的是老大,她是断断不会这样的。
可文韬才十七,连亲事都没定下,她哪里放心,让他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呢!
都说西北蛮夷部族十分凶残,真打起仗来,才不管什么文官武将,老弱妇孺,全无手软之意,说杀就杀。
文韬此行,若是没有危险还好,可若是有危险呢?
她虽为女子,可也明白,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谁又能保证,完全护文韬周全呢?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文国公夫人快步进了儿子卧房,气怒冲冲地诘问道:“文韬,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文韬被谢氏的声音吼得手上动作一顿,片刻后,才又继续方才的动作,然后,对谢氏道:“我要干什么,娘应该都知道了吧。”
若不是知道了,也不会来这里跟自己发脾气了。
文韬的声音淡淡的,乍然一听,似乎很是心平气和,与此时怒气滔天的谢氏,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谢氏见儿子这样淡然,心头不由阵阵发苦,“你这是,这是......”
谢氏声音凄苦,捣着胸口连连退后了几步,才在丫鬟的搀扶下,稳住了身形。
文韬见到母亲这样,心中也是一痛,但还是咬牙忍着,没有出声安抚。
他知道,若是此时出声,他必然心软,心一软,他要做的事情,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
他知道自己此举不孝,可是,他心里太苦了,也太闷了。
他需要找一个地方,好好地理一理自己的思绪。
可是在文国公府,甚至是在邺京,他都无法静下心来。
所以,他才想离开这里。
早在做了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便知道,母亲轻易不会接受。
可是,他似乎还是低估了母亲的怒气。
“你别想!你以为上战场是闹着玩的?你又不会打仗,你去那干什么?朝里那么多人,要你去劳什么军!我不答应!我要进宫去求皇后娘娘,我绝对不会让你去西北劳军的!”谢氏声嘶力竭地吼道。
文韬苦笑。
是,他也知道,朝中那么多人,本不需要他去西北劳军。
可是,这是他唯一能脱离母亲的掌控,离开邺京的办法了。
如果不是母亲逼的太紧,他也不会这样做。
拿皇上口谕来压母亲,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定会叫母亲伤心,可是,他实在顾不得这些了。
他觉得,如果自己再在邺京待下去,必然会做出伤人害己的事情来。
与其到那样无法收拾的境地,倒不如现在先出去。
或许,等他想明白了,理清楚了,也就冷静下来了。
可是,母亲显然不能理解他......
谢氏吼过之后,便开始哭。
总归说来说去,都是不想让文韬离开。
面对这样的母亲,文韬心疼之余,也颇感无力。
母亲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的,自小到大,母亲从来没有强迫他做过什么事。
可没想到,在婚姻大事上头,母亲会这样不顾他的意愿,一意孤行。
文韬心里有怨,但又心疼母亲,这两个念头互相拉扯着,成了折磨他的根源。
他这次出去,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母亲就是不懂。
“娘,皇上口谕已下,您别为难姑母了,姑母在宫里,行事本就不随意,咱们不能给姑母添这种麻烦,我只是去劳军,并不是去打仗,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文韬试图跟谢氏讲道理。
但是,谢氏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
“皇上口谕下了,难道就不能收回么,我拼出这张脸去,跪到皇上面前去求,我倒要看看,皇上会不会不答应我!”
谢氏话音刚落,门口便传来一声低斥,“胡闹!”
谢氏一听这声音,脸色登时就变了。
她咬住唇,回头看过去,泪珠落了满脸,“老爷......”
来人正是文国公。
文国公听到妻子叫自己,又看她现在的样子,不由心软,忙走上前去,站到了妻子身边。
但尽管这样,他的声音却没缓和,“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该是你说的吗?”
谢氏此时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所以面对文国公的“责问”,她毫不反驳,只一味的哭。
她这样失态,也是为了儿子。
要不是为了儿子,她何至于此?
文国公一看妻子这样,不由更加心疼,他狠狠地瞪了文韬一眼,然后放缓了些语气,跟谢氏说:“圣上口谕既下,那这件事,就是已经定了,而且,下面都已经准备上了,韬儿这个时候撂挑子不干,丢的可不止文家的脸,皇后娘娘的,太子殿下的,甚至,是谢家那边,都会受到影响,现在大家都知道,咱们有意与谢家联姻,韬儿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在这个时候求了个差事,外面只会以为,他知道要定亲了,所以急着表现自己的优秀能干,却不会想别的,可是,你若是再去求圣上收回成命,且不说圣上是否动怒,光是外界的揣测,也少不了,这样一来,咱们费心安排的这件事,还有何意义?”
谢氏当然知道文国公说的这些,她也都明白。
可有些事,明白归明白,但真到做起来,着实是难上加难。
谢氏这会儿,竟然隐隐有些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感同身受,儿子当日“被逼”的无奈心情了。
这可实在是,有些讽刺......
文国公继续劝道:“劳军而已,又不是去打仗,咱们儿子这么优秀,你总不能将他拘在你身边一辈子吧?男儿志在四方,人家陆铮小小年纪就上了战场,不是照样好好地么,为什么陆铮去得,韬儿就去不得了呢?”
“我......”谢氏想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是,她就是不放心。
人家陆家是武将世家,跟他们家,能一样么?
陆铮自小习武,得名师教导,功夫深不可测,又哪是文韬这种,只有些粗浅武功底子的,比得了的?
二人根本就不能放在一处比较!
可是,谢氏心里也明白,丈夫说的没错。
她总不能,将儿子拘在身边,守一辈子,那样儿子也不会有出息。
只是,她也没想放手这么早啊,若今儿去的是老大,她是断断不会这样的。
可文韬才十七,连亲事都没定下,她哪里放心,让他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呢!
都说西北蛮夷部族十分凶残,真打起仗来,才不管什么文官武将,老弱妇孺,全无手软之意,说杀就杀。
文韬此行,若是没有危险还好,可若是有危险呢?
她虽为女子,可也明白,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谁又能保证,完全护文韬周全呢?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