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集梁祝故事原地为微山县

    546、第五个说法:梁祝故事原地为微山县

    江南: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微山县。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

    教授: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 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叶子:关于梁祝故事的产生年代问题,樊存常认为,根据梁祝墓祭碑碑文推测,此故事最早应产生于汉代。三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没有产生此类故事的社会背景,选官制度也不可能让梁祝去追求读书做官之路,唯有社会安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汉代才有梁祝故事产生的土壤。

    雨兰:济宁为中国汉代碑文出土文物最多的城市,全国大部分汉碑出自济宁,作为孔孟故里的济宁,汉墓众多、规模之大,陪葬品之多在全国闻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嘉祥武氏家族墓群、曲阜九龙山汉墓群、任城王汉墓群等,这些都是当时注重厚葬的社会风俗的反映,另外,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考古专家在对梁祝墓周围的墓地进行勘探发掘时,发现有很多汉代墓葬,并出土有陶罐、泥人、动物兽等。据此,可进一步推断此墓为梁祝汉代合葬墓。以上均为“梁祝觅踪”节目组电视台采访马坡梁祝墓的真实现场视频报道。

    鸣河:2003年3月17日,由济宁市文物局考古研究室组织的专业考古人员进驻马坡,对“梁祝”墓进行了小范围的实物取证,勘探结果是:在“梁祝墓记碑”座,东6米,深1。8米,发现东西长4米的大石板一块,分析认为为明代重建梁祝祠庙的香案桌。在“梁祝墓记碑”座,西1米处,深2。0米处发现与“梁祝墓记碑”尺寸相等的石板一块,分析为明“梁山伯之墓”墓碑。

    教授:根据马坡教委办主任肖广营回忆:1968年的时候,他与邹城的几个同学去看“梁祝”碑,发现有被人掘出的一个碑头,他们就找了铁锨朝下挖,发现碑前面有楷书“梁山伯之墓”五个大字,背面有林界、祠庙、立碑、厢房等内容的记载。当时他们看的不是墓记碑,而是墓碑。在“梁祝墓记碑”座,北10米,2米深处发现大批建筑物砖、石等。在“梁祝墓记碑”座的其他方位,深4。3米处,发现硬地表及早于明代的砖、瓦片等。在“梁祝墓记碑”后,深4。3米处发现石板、古土等。

    天雷:同时祝英台所在村庄九曲村发现了大量汉代石碑,微山县马坡乡政府党委宣传干事吴琦,是梁祝文化研究的发烧友,一直在当地民间探访搜集梁祝的有关材料,至今已经有10多年。就在“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出土后,吴琦又发现了新的重要线索,他从九曲村找到了一小块残破的汉代石碑,上面刻有几个祝姓字样。这块小碑令他很兴奋,这说明汉代九曲村的确曾经有祝姓人氏生活过。这是梁祝为济宁汉代人极为有利的证明。

    如玉:通过对“梁祝”传说内容及碑文记载的古代村落、古代交通、故事发生地点、姓氏习俗等的考证结果与传说、碑文内容全部吻合,可谓天衣无缝。因此,笔者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现“梁祝墓地”已沉睡2000多年,确凿有据。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马的故里,两城是梁的故乡。

章节目录

新七仙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江南快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六十集 梁祝故事原地为微山县-封神三部曲什么时候上映,新七仙女,笔趣阁并收藏新七仙女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