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集
名女要我做经纪
第275集 名女要我做经纪
第二百七十五集
本次全国仙缘桥情人节大会,还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那就是下面的主人公霍琼,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经纪人。(小说文学网)这位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歌词作家,16年前改弦易装,做了商界中介和文化经纪人。16年的风风雨雨中,他涉猎多种行业,屡败屡战,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本文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是他对其坎坷经纪路的独家倾诉。
“ 曲线”从艺,我初下商海尝到甜头
1981年,我从郴州市一个小厂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文学专业。此前,我当过工人、教师、小技术员。从小爱好作词的我,经过中国音乐学院深造,脱胎换骨似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歌词作者。我连续写出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其中,《牧归》、《故乡的竹林》在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好时光》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定为每周一歌。我还有《漫步在故乡的路上》等6首歌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出,有的在苏联作专题演出。一时间,我几乎与我国著名作曲家金凤浩、金湘、田光、吕远等齐名。
是什么原因,使我中途缀笔,而去经商,进而去做了经纪人的呢?说来话长。当时全国商潮开始涨涌,下海的人越来越多。有句俗语说,“十亿人民六亿倒”,做生意的人多起来。这直接影响我们作家。我们写歌词的,一首歌词才赚10元钱稿费,真是穷光蛋一个。北京的一位老师提醒我说:“霍琼,你要以商养文,以商养艺,曲线从艺。”当时我还不懂什么叫“曲线从艺”?那位老师指示我说:“曲线从艺,就是边赚钱边经商边学艺作词。或者干脆赚了钱再去写作。”
我好似茅塞顿开,心中阔然开朗。这几年,父母已去世,我一个人孤身闯天下,常常身无分文,为生活所迫,哪有精神去搞创作?逼上梁山了!中国音乐学院一毕业,我便打点背包行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当时我没有钱买卧铺快车,便挤在南下打工仔打工妹中间,在地上铺了床席子,就这样一觉睡到了广州。
广州刚刚改革开放,当年求职也不是太容易。我在天河区找了一个郊区民房住下来,每月房租谈好价是200元。可这200元,当时我也付不起。我只好同老板说,用我的行李作抵押,一个月后一定付清。宽厚待人的老板见我是个书生,也就勉强同意。
住下来后,我四处找工作。好不容易在天河找了一份工作。我应聘在太阳音像出版公司打工,当编辑。没有干好久,就因为公司内部勾心斗角,我无法呆下去,终于1984年春辞职而去,算是炒了老板的鱿鱼。
正当我走头无路的之际,与我原来有些交情的北京一个名人朋友给我打寻呼,告诉我一个信息,说北京有个名女开了家投影设备厂,产品出厂价较低,如果卖到广州的话,一定能赚大价钱。听说能赚到大钱,我动了心思。
第二天,我便收到了北京名女小倩(化名)和朋友传真过来的有关资料。于是,我每天早晨6点出发,到广州的大中院校,甚至中学去联系业务,一个也不放过,一家一家地去联系。那时候,投影设备还是个新鲜事儿。因此,经过一个星期的艰苦推销,我遭受了不少白眼,费了不少口舌,终于还说动了两家学校购买北京的投影设备。校长表示,货到验收后再付款。我高兴极了,立即给北京朋友发电报,告之事成。接着我又将订货单传真到北京。一个星期后,北京名女的货就发来了。这两笔生意,我净赚3万元。
3万元,相当于我当时5年的工资啊。初涉商海做中介成功的喜悦,使我更加忘乎所以。尝到甜头后,我决定就干这一行了。专给名女做个“提篮小卖”的中介人,也还真的不错。
名女要我做经纪
第275集 名女要我做经纪
第二百七十五集
本次全国仙缘桥情人节大会,还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那就是下面的主人公霍琼,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经纪人。(小说文学网)这位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歌词作家,16年前改弦易装,做了商界中介和文化经纪人。16年的风风雨雨中,他涉猎多种行业,屡败屡战,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本文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是他对其坎坷经纪路的独家倾诉。
“ 曲线”从艺,我初下商海尝到甜头
1981年,我从郴州市一个小厂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文学专业。此前,我当过工人、教师、小技术员。从小爱好作词的我,经过中国音乐学院深造,脱胎换骨似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歌词作者。我连续写出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其中,《牧归》、《故乡的竹林》在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好时光》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定为每周一歌。我还有《漫步在故乡的路上》等6首歌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出,有的在苏联作专题演出。一时间,我几乎与我国著名作曲家金凤浩、金湘、田光、吕远等齐名。
是什么原因,使我中途缀笔,而去经商,进而去做了经纪人的呢?说来话长。当时全国商潮开始涨涌,下海的人越来越多。有句俗语说,“十亿人民六亿倒”,做生意的人多起来。这直接影响我们作家。我们写歌词的,一首歌词才赚10元钱稿费,真是穷光蛋一个。北京的一位老师提醒我说:“霍琼,你要以商养文,以商养艺,曲线从艺。”当时我还不懂什么叫“曲线从艺”?那位老师指示我说:“曲线从艺,就是边赚钱边经商边学艺作词。或者干脆赚了钱再去写作。”
我好似茅塞顿开,心中阔然开朗。这几年,父母已去世,我一个人孤身闯天下,常常身无分文,为生活所迫,哪有精神去搞创作?逼上梁山了!中国音乐学院一毕业,我便打点背包行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当时我没有钱买卧铺快车,便挤在南下打工仔打工妹中间,在地上铺了床席子,就这样一觉睡到了广州。
广州刚刚改革开放,当年求职也不是太容易。我在天河区找了一个郊区民房住下来,每月房租谈好价是200元。可这200元,当时我也付不起。我只好同老板说,用我的行李作抵押,一个月后一定付清。宽厚待人的老板见我是个书生,也就勉强同意。
住下来后,我四处找工作。好不容易在天河找了一份工作。我应聘在太阳音像出版公司打工,当编辑。没有干好久,就因为公司内部勾心斗角,我无法呆下去,终于1984年春辞职而去,算是炒了老板的鱿鱼。
正当我走头无路的之际,与我原来有些交情的北京一个名人朋友给我打寻呼,告诉我一个信息,说北京有个名女开了家投影设备厂,产品出厂价较低,如果卖到广州的话,一定能赚大价钱。听说能赚到大钱,我动了心思。
第二天,我便收到了北京名女小倩(化名)和朋友传真过来的有关资料。于是,我每天早晨6点出发,到广州的大中院校,甚至中学去联系业务,一个也不放过,一家一家地去联系。那时候,投影设备还是个新鲜事儿。因此,经过一个星期的艰苦推销,我遭受了不少白眼,费了不少口舌,终于还说动了两家学校购买北京的投影设备。校长表示,货到验收后再付款。我高兴极了,立即给北京朋友发电报,告之事成。接着我又将订货单传真到北京。一个星期后,北京名女的货就发来了。这两笔生意,我净赚3万元。
3万元,相当于我当时5年的工资啊。初涉商海做中介成功的喜悦,使我更加忘乎所以。尝到甜头后,我决定就干这一行了。专给名女做个“提篮小卖”的中介人,也还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