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顿悟

    明月书院。

    古云大儒正在为宋知书讲解大学之道。

    对于大学之道,宋知书其实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今面对大儒,宋知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先生,学生认为,大学之道,既为君子之道,也为圣贤之道,故而明明德,亲民,至善为关键核心,弘扬品德,弃旧图新,完善境界,故知而定,定能静,静后安,安思虑,虑则得。”

    “可如何思虑,如何安定,如何心静,如何定意,又如何弃旧图新,再如何弘扬品德,学生想听一听先生的见解。”

    宋知书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学之道,这篇经文已经将君子之道写得明明白白,所以讨论的点,应当是见解,而不是怎么去做。

    儒家授业,也是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知识在生活当中,在圣人经文之中,大儒之所以是大儒,是因为在学识上面会有不同的见解,更高层次的见解。

    听着宋知书的疑惑之声,后者淡然一笑,这段时间古云大儒一直在研究大学,越是研究他收获的东西越多,不过古云大儒没有托大,而是看向宋知书:“这篇经文,老夫有一定见解,但不完善,小友需有自己的见解判断。”

    他先是这样叮嘱一句,而后将自己的想法缓缓说出。

    “虑,因意烦,安,自心乱,静,在环境,定,存于学,知,来源惑。”

    “因为有疑惑,所以要知,因为心不定,故而要去学,环境带来压迫,故而身心难以安静,心若不定,何谈安稳,既然不安稳,自然生虑。”

    “人就是如此,遇到了问题,总是心不定,会去想太多太多的事情,大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的起居饮食,每一件事情都会让人产生思虑。”

    “所以破局之路,在于明。”

    “而明,于格物,于知行,老夫对这篇文章最为迷惑之地,便是格物与知行,这已经触碰到了圣人学问,老夫难以回答,但这些年的亲身体验,能给你回答的便是。”

    “明。”

    古云大儒对大学这篇经文,亦有疑惑,知是何意?行是何意?格物又是何意?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无法深度理解,若是只看表面,还算是能看明白,可一旦深究,仿佛一个无底洞一般,让他头晕眼胀。

    这就是学问不到家,是一层隔膜,古云大儒与其他好友一同研究过,都有这样的情况,但他们也意识到,若能明悟知行格物,必可成圣,所以他们才会将这篇经文,推崇为读书人经首。

    明?宋知书低头细细咀嚼这个字,过了片刻,宋知书还是不解,看向古云大儒道:“敢问先生,学生不懂。”

    古云大儒起身,缓缓开口:“明,明白事物的自然,明白自身的存在,明白一切的价值,明白诸多事情的必然或非必然关系。”

    “一个人,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自身情况,该读书时读书,该吃饭时吃饭,该喝水时喝水,心无旁骛,方可达儒家至善,从而读书时学到了知识,吃饭时得到了饱腹,喝水时解了口渴。”

    “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忧虑?心又如何会乱?又如何不能静下来?”

    古云大儒说到这里的时候,宋知书莫名有些感悟,人之所以困惑,便是不明,这个不明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太容易被其他事情影响到了。

    想要认真做一件事情时,又总觉得有这个事情,有那个事情,抱怨周围环境的不好,受到外界的干扰,朋友的盛情,家人的阻碍,妻子的不满,等等一切,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

    如此一来,主次就会弄混,自然而然会心烦,会去意乱,最终事情没有办好,反而惹来各种麻烦,使自己产生疑惑,诞生绝望,各种否定自己。

    仔细想想,宋知书有一种明了感,刹那间进入顿悟状态。

    “怪不得圣人会入梦授业,老夫简单几句,他便可以进入顿悟状态,从未见过如此天才。”古云大儒忍不住传音,与宁平大儒交谈。

    “可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这可是大儒真言,寻常人听后便有醍醐灌顶之效,只是能刹那间顿悟,宋小友的天赋,确确实实惊人,难以形容。”

    宁平大儒还是要点脸面的,刚才古云大儒动用了儒家真言,等同于传道,简简单单说几句话,可蕴含诸多道理,帮人开智,用简简单单来形容,实在是有些为了夸赞而夸赞。

    只不过宋知书能瞬间顿悟,这确实是天才,举世罕见也不足为过。

    嗡嗡嗡。

    下一刻,宋知书周围浮现一缕缕儒家正气,两人对视一眼,皆然透露出惊色,不过他们也瞬间出手,将这般异象镇压住。

    “仅仅只是知圣境,便能拥有这样的异象,若他踏入知行境,天知道会有怎样的异象。”

    “看来我儒家当真要出一位新的圣人了,只不过一甲子的时间,不清楚宋小友能不能成为圣人。”

    宁平大儒忍不住夸赞宋知书的天赋,同样的他也很有些担心,一甲子的时间,够不够宋知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甲子成圣,不是不可能,不过我儒家一脉,还是要看关键顿悟,再好的天赋,若是在关键时刻悟不出来,也是多余的。”古云大儒有些担忧道,这话一说,宁平大儒忍不住开口。

    “你前脚还夸赞宋小友,怎么后脚又唱衰啊?”

    “你懂什么,老夫这是为爱徒忧心,怎么能叫唱衰呢?”古云大儒有些没好气的回答,后者不由笑骂出声:“现在就一口一口爱徒,指不定人家宋小友还不愿意拜你为师?这么早开始庆祝,别到时候自取其辱。”

    “就算不拜我为师,那又如何?能传授他这些学识,也对得起我学识之路了。”

    古云大儒认真开口,后者听后,收起了玩笑,这样的胸襟,他不可能言笑,这是不敬,不是对古云大儒的不敬,而是对学识的不敬。

    “弘扬品德,言传身教,弃旧图新,自然变化,至善之境,不用其极。”

    “不被眼前障碍困惑,不因非我之事而思虑,知我知之事,行我该行之路,确定目标,做好自我。”

    “似佛家三法印一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本质不变,无非一个是因果,一个是自然。”

    房间内,宋知书已有明悟之心,他先是审查自身的情况,随后重新去看待这些问题,又重新熟读一番大学经文,这一次他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亦有更多不同的心得了。

    甚至宋知书用了佛家一些东西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待双重印证之后,宋知书彻底明了太多太多事情。

    “先生,学生悟了。”

    此时此刻,宋知书的声音响起,他彻底明悟了何谓明明德,何谓亲民,何谓至善。

    轰。

    就在宋知书明悟刹那,四面八方,一道道儒家正气朝着这里涌动而来,房屋内,一朵朵白莲自地面绽放,奇光闪烁。

    “圣贤异象?”这回还不等古云大儒出声,宁平大儒便已经失声,好在他们是传音。

    “速速镇压异象。”古云大儒瞬间回过神来,他凝聚儒家正气,施展大神通,直接将所有异象全部镇压住,一切异象全部聚集在他掌中,以免扩散而出。

    一道道儒家正气化作白莲,白莲摇曳,荡漾更为厚沉的儒家正气,形成河流,异象连连,惊人无比,两人注视这样的变化,说不出一句话来,眼神当中除了震撼,实在是无有其他表情。

    “白莲摇曳的儒家正气,怎么给我一种厚如山岳般的感觉,古云兄你仔细感受一下,这好像.不弱于我们的大儒正气啊。”

    宁平大儒咽了口唾沫,他察觉到了这个细节,忍不住出声。

    后者没有多说,而是细细感悟,刹那间他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不是不弱于,好像.比我们的大儒正气还要强一些,这是什么?”

    两人惊愕于宋知书的浩然正气,实在是觉得有些恐怖。

    而宋知书的元神,也在这一刻得到巨大的提升,他念头达通,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在这一刻全部茅塞顿开,不止如此,身体也在这一刻给予各种反馈。

    对身体的掌握,达到了一种完善的程度,他已经知晓自己现在的情况。

    体魄中等,练气五层,境界练气六层,而元神刚刚已经突破筑基后期,之前是筑基初期,相当于跨越两个小境界,而之所以如此精准,是因为白秋玉,通过白秋玉的元神威压,宋知书自我分析,得出自己的元神,比白秋玉要稍微强一些,但没有强太多。

    这令人震撼,一个练气六层的修士,竟然拥有筑基后期的元神,只因这次顿悟,宋知书也抵达知圣境圆满,儒家第一境大圆满。

    不止如此,足足一百道儒家正气凝聚于体,等同于十道浩然正气。

    并且,宋知书还发现自己要不了多久便能突破到练气七层,不需要依靠凝气丹,依靠自己,十日内便可突破练气七层,这也是知圣境带来的好处,元神太过于强大了,连带效应。

    顿悟之后,宋知书继续开始思考诸多问题,古云大儒与宁平大儒没有打扰宋知书,而是静静守在一旁。

    就如此,足足三个时辰后,宋知书想明白太多太多的事情,而他也从顿悟中醒来。

    “学生宋知书,多谢两位先生指点。”

    顿悟醒来,宋知书第一时间朝着二人作礼,深深感激着两人,尤其是宋知书知晓了,刚才古云大儒的用心良苦,这份恩情他铭记于心。

    只是当两人现在充满着疑惑,很好奇宋知书的儒家正气,为何有这样的变化,想要询问时,突兀之间,周文渊的声音自门外响起。

    “老师,书院之外,白昊辰求见。”

    ——

    新的一周,求点推荐票、月票、打赏!拜谢!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章节目录

儒剑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七月未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4章 顿悟,儒剑仙,笔趣阁并收藏儒剑仙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