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拒婚
雍正看了池夏一眼。
池夏有点头疼,捏了下眉心:“既然你不愿意,大可以和我额娘明说。”
以她祖父和大伯的性格,加上西林觉罗家的家教,她父母是断然不可能做出仗势欺人强人所难的事的。
再说成亲之后,日子还是要小夫妻自己去过的,就算强求来了,将来女儿女婿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日子又能有什么趣味?
她父母真心疼爱时筠,不可能把女儿往这种明知是火坑的地方推。
郑元宁又一个头磕了下去:“臣……原也说了。”
鄂夫人也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只听了自家女儿的心思就直接跑上门去提亲。
郑元宁回京后,她便寻了个本家里在国子监读书的儿郎,让他侧面打听一下,郑元宁有没有意中人,还记不记得自家姑娘,觉得自家姑娘如何。
七拐八拐地问到了郑元宁这儿,郑元宁自然“没有”意中人,也记得皇后娘娘家中唯一一个亲妹妹。
郑元宁苦笑:“臣元宵节时为箭伤所苦,还在那两位姑娘面前昏死过去,颇为失礼,自是记得的……”
出于礼节,他也夸了时筠。
但对方半是玩笑地说“配你如何?”,他立刻就拒绝了。
虽然用的是“未立业不想成家”的由头,但拒绝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只是万万没想到过了几日他从学堂回去,他爹就笑逐颜开地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了他这个“喜讯”。
西林觉罗家有意和他结亲,将皇后的亲妹妹许配给他。
对郑静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子一天天长大,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他俊美无双,又有真才实学,还有救驾之功,配得上好人家的姑娘。
但自己的身份和过往那些不堪回首的事,肯定会影响他议亲的对象。谁能想到如今正在鼎盛之态的西林觉罗家,竟会主动提出橄榄枝?
郑静几乎是受宠若惊地应承了下来,就等与儿子商量过,请了媒人正式上门提亲了。
郑元宁这才想起来早些天国子监同学套他话的意图,赶紧摇头:“爹,这个事您赶紧忘了,以后若有人提起,您千万记得,根本没有这回事,鄂夫人只是替鄂谦大人来取了个东西。”
郑静不解:“为何?我听说这西林觉罗家家风极好,虽是勋贵,但也是诗书传家,难得人家不嫌弃咱们家无权无势,也不嫌弃我之前……”
任谁看来,这都是一桩好亲事。
“我不想,”郑元宁止住了郑静的话,斩钉截铁:“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家,我都不想成亲。”
“这是什么话?”郑静不乐意听了:“你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若是伱觉得我先前那些事叫你抬不起头,高攀不上,我明日就回福州去,往后你隔个几年回家看看就行。”
眼看解释不清,左右也只有父子两人,郑元宁索性一咬牙:“我有喜欢的人了,除了她,我谁也不娶。”
郑静呆了一下,完全没想到竟是这么回事,顿时尴尬了:“这、那……这可怎么好?你既有了心仪之人,怎么不早和爹说?是谁家姑娘?”
“没关系,咱们不上门,鄂夫人自然就明白了,”郑元宁略过了后面一个问题:“往后若是再有旁人来说这事,您一概都帮我拒绝了吧。”
郑静一愣:“那万一是你心仪之人?”
郑元宁笑了下:“不会的。”
郑静见他笑容勉强,一时也不知该不该问这人到底是谁,想着或许是什么他求而不得的名门闺秀,便只按了按他的肩:“既如此,你好好上进,或许将来能求皇上和皇后娘娘为你赐婚。”
……
郑元宁没有说这一节,只苦笑道:“臣原本以为不应承,不上门,这件事便能消弭于无形,却没想到鄂大人回京后也亲自来了。”
池夏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
郑元宁:“臣父虽已与鄂大人、鄂夫人说清楚了,但外头还是传了不少流言。说臣与西林觉罗家好事将近……”
“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若是他病病歪歪的,西林觉罗家要反悔,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亲事原本也就没议定,还在相看阶段。
谁家也不希望女儿嫁个缠绵病榻的废人。
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里头估计传话的人不太灵光,鄂夫人宠爱时筠,又是盼着事情能成的,以为郑元宁只是介于门第差别觉得不敢高攀,这才特地去了他家中。
“皇上、娘娘明鉴,”郑元宁无奈:“只要能将此事解决,要臣如何配合,臣悉听皇上、娘娘吩咐。”
池夏微微皱了下眉:“若是我们让你娶了时筠呢?”
郑元宁抬头,好巧不巧迎上了她的视线。
少年无声地磕了一个头:“恕臣不能从命。”
池夏忍着气,挥手让他起来:“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她下意识地看雍正。
雍正倒是气定神闲:“朕早与你说过,这桩亲事未必能成。愿赌服输吧。”
池夏气结:“现在是说赌约的时候么?你这会儿倒不吃醋了?”
她如今看着郑元宁就有种看熊孩子反叛期的感觉,说不出来的烦躁。
她好像也没做什么让他误解的事吧?他是怎么走进这死胡同的?还一脸坚决倔强誓死不从的样子,看着就叫人来气了。
雍正看她不痛快,伸手把她揽住了:“发乎情止乎礼,这没有错。能够不为权势所动,不为人言裹挟,只忠于内心,更是难得。”
他轻叹了一声:“念念,若是朕和他易地而处,也会对你动心。”
池夏耳根一热,下意识捏了下耳朵,心气儿倒是顺了。
雍正低头在她耳尖亲了一下,才放开她:“郑元宁的事,朕会看着安排的。去忙吧,今儿不是约了年妃她们几个说事么?”
选秀的殿选原本定在中秋之后,但中秋时他们还没从蒙古返回,一拖便拖到了现在。
这是雍正三年的选秀,再怎么也不能拖到年后,势必要在这十几天里选完。
她约了年妃等人,就是为了这个事。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雍正看了池夏一眼。
池夏有点头疼,捏了下眉心:“既然你不愿意,大可以和我额娘明说。”
以她祖父和大伯的性格,加上西林觉罗家的家教,她父母是断然不可能做出仗势欺人强人所难的事的。
再说成亲之后,日子还是要小夫妻自己去过的,就算强求来了,将来女儿女婿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日子又能有什么趣味?
她父母真心疼爱时筠,不可能把女儿往这种明知是火坑的地方推。
郑元宁又一个头磕了下去:“臣……原也说了。”
鄂夫人也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只听了自家女儿的心思就直接跑上门去提亲。
郑元宁回京后,她便寻了个本家里在国子监读书的儿郎,让他侧面打听一下,郑元宁有没有意中人,还记不记得自家姑娘,觉得自家姑娘如何。
七拐八拐地问到了郑元宁这儿,郑元宁自然“没有”意中人,也记得皇后娘娘家中唯一一个亲妹妹。
郑元宁苦笑:“臣元宵节时为箭伤所苦,还在那两位姑娘面前昏死过去,颇为失礼,自是记得的……”
出于礼节,他也夸了时筠。
但对方半是玩笑地说“配你如何?”,他立刻就拒绝了。
虽然用的是“未立业不想成家”的由头,但拒绝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只是万万没想到过了几日他从学堂回去,他爹就笑逐颜开地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了他这个“喜讯”。
西林觉罗家有意和他结亲,将皇后的亲妹妹许配给他。
对郑静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子一天天长大,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他俊美无双,又有真才实学,还有救驾之功,配得上好人家的姑娘。
但自己的身份和过往那些不堪回首的事,肯定会影响他议亲的对象。谁能想到如今正在鼎盛之态的西林觉罗家,竟会主动提出橄榄枝?
郑静几乎是受宠若惊地应承了下来,就等与儿子商量过,请了媒人正式上门提亲了。
郑元宁这才想起来早些天国子监同学套他话的意图,赶紧摇头:“爹,这个事您赶紧忘了,以后若有人提起,您千万记得,根本没有这回事,鄂夫人只是替鄂谦大人来取了个东西。”
郑静不解:“为何?我听说这西林觉罗家家风极好,虽是勋贵,但也是诗书传家,难得人家不嫌弃咱们家无权无势,也不嫌弃我之前……”
任谁看来,这都是一桩好亲事。
“我不想,”郑元宁止住了郑静的话,斩钉截铁:“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家,我都不想成亲。”
“这是什么话?”郑静不乐意听了:“你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若是伱觉得我先前那些事叫你抬不起头,高攀不上,我明日就回福州去,往后你隔个几年回家看看就行。”
眼看解释不清,左右也只有父子两人,郑元宁索性一咬牙:“我有喜欢的人了,除了她,我谁也不娶。”
郑静呆了一下,完全没想到竟是这么回事,顿时尴尬了:“这、那……这可怎么好?你既有了心仪之人,怎么不早和爹说?是谁家姑娘?”
“没关系,咱们不上门,鄂夫人自然就明白了,”郑元宁略过了后面一个问题:“往后若是再有旁人来说这事,您一概都帮我拒绝了吧。”
郑静一愣:“那万一是你心仪之人?”
郑元宁笑了下:“不会的。”
郑静见他笑容勉强,一时也不知该不该问这人到底是谁,想着或许是什么他求而不得的名门闺秀,便只按了按他的肩:“既如此,你好好上进,或许将来能求皇上和皇后娘娘为你赐婚。”
……
郑元宁没有说这一节,只苦笑道:“臣原本以为不应承,不上门,这件事便能消弭于无形,却没想到鄂大人回京后也亲自来了。”
池夏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
郑元宁:“臣父虽已与鄂大人、鄂夫人说清楚了,但外头还是传了不少流言。说臣与西林觉罗家好事将近……”
“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若是他病病歪歪的,西林觉罗家要反悔,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亲事原本也就没议定,还在相看阶段。
谁家也不希望女儿嫁个缠绵病榻的废人。
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里头估计传话的人不太灵光,鄂夫人宠爱时筠,又是盼着事情能成的,以为郑元宁只是介于门第差别觉得不敢高攀,这才特地去了他家中。
“皇上、娘娘明鉴,”郑元宁无奈:“只要能将此事解决,要臣如何配合,臣悉听皇上、娘娘吩咐。”
池夏微微皱了下眉:“若是我们让你娶了时筠呢?”
郑元宁抬头,好巧不巧迎上了她的视线。
少年无声地磕了一个头:“恕臣不能从命。”
池夏忍着气,挥手让他起来:“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她下意识地看雍正。
雍正倒是气定神闲:“朕早与你说过,这桩亲事未必能成。愿赌服输吧。”
池夏气结:“现在是说赌约的时候么?你这会儿倒不吃醋了?”
她如今看着郑元宁就有种看熊孩子反叛期的感觉,说不出来的烦躁。
她好像也没做什么让他误解的事吧?他是怎么走进这死胡同的?还一脸坚决倔强誓死不从的样子,看着就叫人来气了。
雍正看她不痛快,伸手把她揽住了:“发乎情止乎礼,这没有错。能够不为权势所动,不为人言裹挟,只忠于内心,更是难得。”
他轻叹了一声:“念念,若是朕和他易地而处,也会对你动心。”
池夏耳根一热,下意识捏了下耳朵,心气儿倒是顺了。
雍正低头在她耳尖亲了一下,才放开她:“郑元宁的事,朕会看着安排的。去忙吧,今儿不是约了年妃她们几个说事么?”
选秀的殿选原本定在中秋之后,但中秋时他们还没从蒙古返回,一拖便拖到了现在。
这是雍正三年的选秀,再怎么也不能拖到年后,势必要在这十几天里选完。
她约了年妃等人,就是为了这个事。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