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搬起石头砸脚,朱元璋的为难

    “这信是谁送过来的?”

    杨宪带着满腔怒火将信件读完,却抬头看着送信的仆人。

    仆人道:

    “来人只说是故人来信,却没有说明是谁,他说老爷自己会知道!”

    故人?

    杨宪从这两个字里想到了许多事,他脸色也变幻不定。

    “下去!”

    挥手让仆人下去,杨宪回忆起信中内容,登时火冒三丈。

    信是从宫里出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位检校的老朋友给他来的信件,信件中只记录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询问刘伯温自己可不可以为相,刘伯温劝阻皇帝,认为自己不可胜任。

    是可忍孰不可忍,杨宪本就因为刘伯温的冷落而怀恨在心,加上知道这件事,

    可以说,他心中对刘伯温的愤恨,已经超过了朝中其他人。

    “刘伯温,本相跟你没完!

    好在陛下相信我,若不然本相的相位还要给你搅和了!”

    杨宪气得酒都醒来,在大厅里来回踱步。

    家人劝说:

    “老爷,您也别生气了,凡事以忍为主,毕竟刘大人可是浙东派之首……你就算成为宰相,也没有自己的班底……”

    这句话犹如冷水,泼醒了杨宪。

    他此时才意识到一件事,就算自己成为右相,他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他是检校出身,说起经营人脉比起其他人差了不少,而且因为是北方人的缘故,在这个南人占据大多数的朝廷中,官场天然的团结对象……同乡,杨宪同样没有多少!

    杨宪本来做着美梦,他成为右相之后,能自然而然接过刘伯温手中的浙东派的资源,然后和李善长在中书省争个长短。

    可他却没想到,现实如此残酷。

    自己的一切如意算盘,都被刘伯温的抽身给搅和了。

    想到此处,他对刘伯温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老爷,您就先别理刘伯温了,您要想站稳墙脚,一来最不要去惹是生非,二来赶紧拉拢一批官员,为自己办事!

    您一来没有李善长那种威望,他除了有淮西武将的全力支持,除了浙东的官员,大多也愿意依附他!

    而刘伯温自然不必说!

    您子啊官场中没有同乡,甚至太原如今还在蒙古人手里,所以您呀,只能在这两派中找出一些人来进行拉拢!

    可,如今放眼整个朝廷,还有多少人是愿意依附您呢?”

    杨宪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这些话正好说出他的痛处。

    官场抱团,无非是是同乡,同窗,同门三条路,最多再加上一个同党……

    同窗和同门这种事不必说,杨宪就算有这层关系,那也是前朝的关系,他如果敢用前朝的同窗之情去笼络某些人,那简直就是递刀子给朱元璋让老朱杀了他。

    且这些人本质上也没多少,不值得杨宪冒险。

    同党,呵呵呵。

    刘伯温和他划清界限之后,浙东派的选择不言而喻。

    人家敢跟着刘伯温一个御史中丞对抗李善长,他杨宪算个什么东西?

    所以算来算去,目前只剩下一个同乡可以选择。

    可他有同乡吗?

    杨宪苦笑,太原如今还不属于大明的国土,他确实是没有多少同乡的。

    “如果老爷您将同乡这个词,扩大到北人身上,大概就能拉拢一批人了!”

    北方人。

    杨宪整个人如醍醐灌顶,瞬间豁然开朗。

    在皇帝颁布南北榜,隐约有要开发北方的大趋势下,北人以后肯定会成为朝堂中的一股政治力量。

    虽然如今朝中的北人屈指可数,大部分还是元朝的降臣,并不太被老朱所信任。

    这些人的处境就如自己一般十分尴尬,明明是北方人,却要依附浙东派,或者淮西派。

    这些人,是朝廷中没有存在感的一群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他杨宪成为宰相,他可以将这群人利用起来。

    “皇帝用人的原则,是易地为官,这些北人官员,很多都被安排在南方为父母官!如果这些人用得起来,其实本相的根底并不差!”

    杨宪想起这件事,激动得来回踱步,兴奋不已。

    朱元璋对他的期许,他总算明悟几分。

    “其实,孔府的那些人,也是北人呀!”

    在家人的提醒下,杨宪自然而然也将目光落在应天府中那座被遗忘,最近才被人提起的府邸。

    孔家被皇帝收拾过,可最近皇帝的一系列动作,隐约有要和孔家和解的趋势。

    也是因为百官看到了皇帝的心意,所以孔府最近才变得热闹非凡。

    衍圣公府,确实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从衍圣公府,杨宪又想起最近闹得风风雨雨的“巫蛊”之事,再想到刘伯温亲自下场去灭火这件事,他马上有了主意。

    “刘伯温本身对龙虎山并无好感,但这次主动蹚浑水,其中必有缘由!这老家伙不是要救那个小道士吗?

    本相就偏不如他们的心愿,伱让人去查一查,问问以前检校中的老兄弟,看看这背后是不是还有事?”

    “老爷,这行吗?”

    “让你去你就去,高见贤,凌说那些人现在不怎么搭理本相,但检校可不仅仅是他们这些人!底层的那些兄弟就算本相离开检校了,情分还是在的……

    你说要拉拢北人官员,那本相至少也需要一件事,先立了本相的威风再说!”

    杨宪冷笑,本来孔府那件事,他这种人是理都懒得搭理。

    可既然有利用价值,他少不得要亲自插手。

    ……

    第二日,早朝。

    百官聚集奉天殿。

    新任右相杨宪上书启奏,求皇帝彻查衍圣公孔克坚病重一事。

    此举一出,全场哗然。

    老朱拿着杨宪的奏疏,眉头微邹。

    他却是没有想到,杨宪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的却是清心观中那位熊孩子。

    杨宪这份奏疏措辞极其严重,一方面他大谈龙虎山等道人祸乱朝廷,妖言惑众。

    又暗指孔克坚重病一事,恐怕是不仅仅是那些道士不学无术,还包藏祸心。

    杨宪还煞有介事请求皇帝,给衍圣公验毒……

    这等言论,一出现马上引发哗然,可同时也激起一部人的认同。

    官员之中,一直有一批自诩正统的官员,对龙虎山,或者说对天下僧道有极大的意见。

    本身皇帝让正一道的人在天下行走,他们就不满。

    龙虎山压衍圣公一筹,这件事更是许多人的心病。

    杨宪这份奏折,深得他们喜爱。

    其实那个孩子做没做,有没有下毒并不重要。

    他们需要的是这场舆论,能给皇帝逼宫。

    “微臣同意杨大人的意见!”

    “微臣附议!”

    朱元璋面对跪下去的一片人,眉间的阴郁越发浓重,

    他特意培养杨宪不假,可他对杨宪的期许,可不是吃饱没事去动清心观中那人。

    给他十个杨宪,也不及张异一分。

    但因为杨宪而再次起来的衍圣公府之事,却让老朱为难。

    杨宪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到龙虎山身上,可他烧的哪是龙虎山,而是……

    朱元璋望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刘伯温。

    也不知道他感受到杨宪的敌意了没有,这分明是,打他刘基的脸呀!

    抛开张异这件事不谈,杨宪的做法其实是符合皇帝的利益。

    他旗帜鲜明地和刘伯温划开界限。

    老朱就很满意,而且选择从衍圣公府事件出手,杨宪的手段也是合格的。

    衍圣公府一事,得罪一批人,也会拉拢一批人。

    哪怕是浙东派的官员中,对杨宪这种做法有好感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一边的李善长,若有所思。

    皇帝能看清楚的问题,他也看到了。

    刘伯温和杨宪翻脸,比李善长想象中来得还要快。

    他呵呵一笑,突然站出来,大喊一声:

    “臣附议!”

    一时间,所有人都噤声,有些吃惊的看着李善长。

    他本来不应该蹚这一趟浑水,可他偏偏下场了!

    衍圣公府一事,本来是一件不大不小之事。在杨宪出来之前,这件事朝中的大佬都没有参与。

    如今杨宪和李善长这两个隐约对立的人都站出来,这简直就是惊涛骇浪。

    淮西一脉的官员,见李善长也跟着杨宪掺和,纷纷跪下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声声附和中,越来越多的人跪下去。

    事情朝着连皇帝都控制不住的方向发展。

    朱元璋脸色铁青,他本觉得这件事没有什么,一个提拔杨宪就轻松将张异的事情带过去了。

    谁能想到,杨宪因为刘伯温,又将这件事给拉回来,还将事情推向他都为难的境地。

    老朱望向杨宪的目光,已经十分不喜。

    他提拔杨宪是来给他解决麻烦的,不是给他制造麻烦。

    但朱元璋难办的立场在于,他刚刚提拔杨宪,而且张异这个孩子,他理论上“不认识”。

    既然不认识,他也不能在这件事上有太多的偏向,

    可杨宪将火烧到张异的动作,老朱却怒火中烧。

    朱标见父皇为难,他主动站起来: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他打断了群臣的群情激奋,给了皇帝一个喘息的机会。

    “儿臣以为,那张家子不过是一个七岁大的孩子,所谓巫蛊之说,并不足为凭!

    且这件事的是非曲折,终究还是要听孔家人的说法,我们在这讨论事情的性质,不过是瞎猜罢了!”

    朱标出来给事情定性,倒是让许多人暂时安静下来。

    此时,杨宪却说:

    “太子殿下仁慈,但终是小看了人心险恶!

    孔家子敦厚老实,难免不被人所骗!

    微臣打听,那张家子在国子学也是个顽劣之人,先是气走老师,又荒废学业,孔家子孔讷也被他带着,经常逃学!

    臣以为陛下将他们二人送到国子学,是为了让他们认真学习,受圣学熏陶,

    可那孩子不读书也就罢了,却还带着孔讷逃学,这实在是不能容忍!

    须知,他张家若要败坏门风也就罢了,孔家是什么门户,孔讷是什么身份?

    衍圣公乃是读书人的典范,他若被带坏了,恐怕……”

    杨宪今天既然敢站出来,自然也是做了一些功课。

    关于张异在国子学中的情况,众人心知肚明。

    他这么一说,朱标的脸色也冷下去。

    杨宪成为右相的第一件事,让他们父子措手不及。

    这家伙要杀人立威,杀的却是他们最在意的人。

    他找死!

    朱标的性格宽厚,少有真正对一人动怒的时候,可杨宪要动张异,却也让他怒从心起。

    但父子二人最为憋屈的是,他们都【不认识】张异。

    杨宪见到朱标不言,受到鼓舞,继续说:

    “臣已经打听过了,孔府对外说是他给孔老爷子治病,可他龙虎山除了画符,有什么治病的手段?

    老爷子自从被他治病过后,就莫名其妙病了!

    现在就连医治老爷子的太医,都说其中有事!

    臣请陛下彻查此事!”

    “请陛下彻查!”

    “请陛下彻查!”

    汹涌的舆情,冲击着朱元璋和朱标父子。

    皇帝先不理杨宪,而是转向刘伯温:

    “刘基,你怎么不说话呀,前几天不都是你手下人在给朕上奏疏,你自己说说看!”

    皇帝发问,众人的目光又集中在刘伯温身上。

    刘伯温嘴角泛着苦笑,杨宪突然跳出来,九成就是因他而起。

    这件事处理不好,他自己也要被牵连进来。

    或者说,他已经被牵连进来。

    “陛下,既然要查,要不陛下召见那个孩子,当面跟诸位大人对峙?”

    老朱倒抽一口气,这刘伯温也给他出什么馊主意?

    他要是能见那个孩子,他早就召见了,要是张异知道自己的身份,那还得了。

    不但他自己不能见,朱标,马皇后这些人一个都不能露头。

    老朱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一个刘伯温,一个杨宪,你们两个人内讧拉老子下水干什么?

    都不是好东西!

    他突然,一掌拍在龙椅上,百官顿时噤声。

    “一个个的,一点小事也成天拿到朕这里来说,真当朕有你们那么无所事事?”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老朱借题发挥,道:

    “所谓巫蛊之术,也不过是你们这些人自己猜测,谁拿证据出来给朕看?

    杨宪,朕过问过太医,他说孔老爷子是风寒,你说是巫蛊,你找来的证据?”

    杨宪哪来的证据,他也说不上话了。

    “还有你刘伯温,整天让朕处理这处理那,这点小事你们都处置不掉,朕要你们做什么?”

    刘伯温闻言,赶紧跪下去。

    “事情是在你们御史台发起的,就由你们自己去查清楚,是巫蛊还是其他,给朕一个答案!”

    刘伯温若有所思,皇帝将这件事交给自己,态度上算是偏向他了。

    位陛下希望他查出什么样的结果?

    已经不言自明!

    他只需要去道观,孔家走过过场,这件事大概就过去了。

    可有人似乎并不希望刘伯温太过自在,此时李善长站出来说: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李善长出来,朱元璋就觉得不太妙了。

    “臣有闻,御史台揭发张家子的时候,刘伯温刘大人曾经出面去压制言论,许多御史台的官员,是敢怒不敢言!

    若是别的事,微臣自然相信刘大人公正无私!

    但在这件事,微臣以为让刘大人为主官去查,不妥当!”

    他这么一说,百官纷纷点头,觉得有理。

    李善长一出手,就绝了刘伯温主导这件事的可能,他说道:

    “如果要查,不若让刑部也介入一下!”

    “笑话,这孩子做了什么,需要刑部插手,难道就凭一个莫须有,诸位就要将一个孩子打成罪人?”

    刘伯温再也忍不住,怒斥李善长。

    李善长却笑笑不说话,周围有些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刘伯温。

    他此时方才明白,李善长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让大家都明白他的立场不公正,那就够了。

    杨宪的目的达到了,他李善长的目的也达到了。

    那个孩子怎么样,其实并不需要这些大人物们关心。

    “还是御史台去查,朕看着!

    此时,让人问问话买就行,动用刑部并不妥当!”

    场中的局面,已经趋于失控。

    朱元璋不得不站出来打一个圆场。

    在场中人,李善长他不好训斥,杨宪是他亲手提上来的宰相,如果现在办他等于打了自己的脸。

    他们二人搞得皇帝很难受,但老朱也只能咽下这口气。

    至于刘基。

    皇帝相信自己给的暗示已经够明白了,他知道怎么做。

    “散了吧……”

    “退朝!”

    朱元璋将事情定下来之后,迫不及待退朝。

    等皇帝父子二人离开奉天殿,皇帝的怒火才真正爆发出来:

    “这个杨宪,刚上来他就给朕来这一出,他是想做什么?

    一个个的,当着朕的面勾心斗角,真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他们为了权势,就可以随意让一个陌生孩子卷入风暴,此等漠视生死的行为,

    让朕如何相信他们能为民谋福利?”

    朱标沉默,刚才的情况哪怕是他也反应过来,杨宪这是故意给刘伯温找事。

    想起刘伯温对杨宪的评价,他似乎已经理解刘伯温为什么会反对杨宪成为宰相。

    “若非现在无人可用,朕马上将这个混蛋五马分尸!”

    提起杨宪,朱元璋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

    “其实儿臣觉得,杨宪做得还不错!”

    朱标有不同的意见!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章节目录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东鸭西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70章 搬起石头砸脚,朱元璋的为难,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笔趣阁并收藏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