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大势已定
“皇上,这些年为了抵御金兵,朝廷在河间府和真定府耗费钱粮无数,已经仁至义尽。”
“然而,不是我大宁将士无能,实在是金国铁骑强悍,而我大宁缺马,无善战之骑兵。”
“如今河间府俨然沦丧金人之手,金兵接下来必兵临真定府。”
“只是此时,江南乱起,若是继续在真定府与金人较力,恐怕十分不妥。”
“金人携大胜之威,士气高涨,对真定府志在必得,此战定异常残酷,只会令我大宁损失更多的精锐。”
“况且,真定府贫瘠而江南富庶,再付出如此代价,委实不值,不如集中兵力荡平大陈,先除内忧,将来再除外患。”
“至于金国,不善水战,又有经营多年的南岸工事,金国即便拿下真定府,也别想轻易再进一步,孰轻孰重,望陛下三思。”
龙椅上,宁淳微微点头。
杨为先之言与他心中的想法一模一样。
如果大宁在黄河之北打光了精锐,那对大宁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因为失去了这些精锐,朝廷也将无力对抗江南的叛军。
到时候,他既保不住真定府也保不住江南。
可如果放弃真定府,保全大宁的精锐,他便能阻止叛军夺取江南的富庶之地,两端至少保住了一端。
如此明确的形势下,他只能选择放弃真定府。
内心里,他已经不想在真定府再打仗了。
现在唯一让他纠结的是,抛弃真定府这个名头太难听,他不愿意承担这个骂名。
萧统眯着眼睛,一副要睡着的样子。
杨为先说完,他缓缓睁开了眼睛,道,“皇上,杨尚书说得对,真定府虽然还在朝廷手中,但实则已经是金国的囊中之物,没有必要在真定府白白葬送大宁的军队。”
“而且,这不是朝廷抛弃了真定府,而是迫不得已之下选择的先退后进之策,若保真定府,首先要保住朝廷。”
“若是连朝廷也保不住,如何还能保真定府,而要保住朝廷,必北止干戈,南平死灰复燃的大陈。”
杨为先和萧统两位重臣先后出列。
朝堂上先是安静了一会儿,随即一个个大臣出列,附和二人之言。
上官云与杜明锦对视一眼,眼中俱都闪过一丝落寞与无奈。
若是以前,他们必然出来反对。
可是柳青背弃大宁,投入金国,河间府之战,大宁又损失惨重,十八卫中,连失五卫。
连他们自己也觉得,此时放弃真定府,凭借南岸工事抵御金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再者,大宁是灭陈立国。
现在大陈余孽复活了大陈,传国玉玺更是在大陈那个皇帝手中。
对许多大臣来说,甚至灭陈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抵御金国。
金国是异族,抵御其入侵即可。
但大陈可是前朝,这涉及到中原王朝的正统之争。
天下民心若是尽归大陈,大宁才是真的完了。
据他了解,大陈已经在江南散布污蔑大宁的言论,否定大宁的正统地位,打出了覆灭大宁,恢复大陈的口号。
面对这种情况,在当下的朝堂上,他们唯有保持沉默。
宁淳的目光一直有意无意注意着上官云和杜明锦。
见二人迟迟没有出言反对,他明白大势已定。
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接下来的决定。
伸出手示意大臣们安静,他道,“杨爱卿,萧爱卿之言,甚得朕心,与真定府相比,朝廷更为重要,岂能因一城一地的得势而毁了大宁。”
“以前我大宁是先北后南,从今以后便要先南后北,江南之乱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能再等,只有稳住富庶的江南,才有余力抵御金国。”
“既然如此,便下令真定府的官员与百姓即刻南渡,北塞三关的右武卫与东阳关神策卫也无需与金人交兵,再其攻城之前撤回。”
原本,他想不到最后一刻不撤兵。
现在形势突变,他的想法也改变了。
撤的不及时,大宁的军队有可能会让金兵追上,遭受屠戮。
“皇上圣明。”宁淳的话一出,朝廷上的大臣齐齐躬身。
上官云,杜明锦和萧潜没有附和。
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上官云道,“皇上,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若是如此,朝廷抛弃真定府的言论将会快传遍天下,那些有抵御金国之心的仁人志士,必然心冷。”
“他们要是因此投入大陈,可就得不偿失了,这大陈的口号里可是有驱除鞑虏的。”
宁淳脸色微变。
他自然清楚这点,但在损失很多和损失更多之间,他只能选择前者,也顾不了许多了。
杜明锦恰时说道,“皇上,臣倒是有个一个办法。”
“哦?快快说来。”宁淳心有期待。
清了清嗓子,杜明锦道,“前些日子,东海王提及了接管东阳关的事,皇上何不趁机将东阳关和北塞三关交给东海王戍守。”
“东海王本就是藩王,负有守土之责,如此剩下的事便与朝廷无关了。”
萧潜道,“臣附议。”
他们三人早就了解了东海王的心思。
只是三人对东海王抵御金人这件事根本不报信心。
东海王即便再厉害,六万藩军就想保住真定府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可是,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他们便顺了东海王的意思,推他一把,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反正他们相信东海王是个精明人。
最不济,也不会在真定府等死。
到时候兵败如山倒,大不了狼狈逃回长安。
面对金兵,他至少抵抗了,到时候也不算丢人。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皇上,这些年为了抵御金兵,朝廷在河间府和真定府耗费钱粮无数,已经仁至义尽。”
“然而,不是我大宁将士无能,实在是金国铁骑强悍,而我大宁缺马,无善战之骑兵。”
“如今河间府俨然沦丧金人之手,金兵接下来必兵临真定府。”
“只是此时,江南乱起,若是继续在真定府与金人较力,恐怕十分不妥。”
“金人携大胜之威,士气高涨,对真定府志在必得,此战定异常残酷,只会令我大宁损失更多的精锐。”
“况且,真定府贫瘠而江南富庶,再付出如此代价,委实不值,不如集中兵力荡平大陈,先除内忧,将来再除外患。”
“至于金国,不善水战,又有经营多年的南岸工事,金国即便拿下真定府,也别想轻易再进一步,孰轻孰重,望陛下三思。”
龙椅上,宁淳微微点头。
杨为先之言与他心中的想法一模一样。
如果大宁在黄河之北打光了精锐,那对大宁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因为失去了这些精锐,朝廷也将无力对抗江南的叛军。
到时候,他既保不住真定府也保不住江南。
可如果放弃真定府,保全大宁的精锐,他便能阻止叛军夺取江南的富庶之地,两端至少保住了一端。
如此明确的形势下,他只能选择放弃真定府。
内心里,他已经不想在真定府再打仗了。
现在唯一让他纠结的是,抛弃真定府这个名头太难听,他不愿意承担这个骂名。
萧统眯着眼睛,一副要睡着的样子。
杨为先说完,他缓缓睁开了眼睛,道,“皇上,杨尚书说得对,真定府虽然还在朝廷手中,但实则已经是金国的囊中之物,没有必要在真定府白白葬送大宁的军队。”
“而且,这不是朝廷抛弃了真定府,而是迫不得已之下选择的先退后进之策,若保真定府,首先要保住朝廷。”
“若是连朝廷也保不住,如何还能保真定府,而要保住朝廷,必北止干戈,南平死灰复燃的大陈。”
杨为先和萧统两位重臣先后出列。
朝堂上先是安静了一会儿,随即一个个大臣出列,附和二人之言。
上官云与杜明锦对视一眼,眼中俱都闪过一丝落寞与无奈。
若是以前,他们必然出来反对。
可是柳青背弃大宁,投入金国,河间府之战,大宁又损失惨重,十八卫中,连失五卫。
连他们自己也觉得,此时放弃真定府,凭借南岸工事抵御金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再者,大宁是灭陈立国。
现在大陈余孽复活了大陈,传国玉玺更是在大陈那个皇帝手中。
对许多大臣来说,甚至灭陈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抵御金国。
金国是异族,抵御其入侵即可。
但大陈可是前朝,这涉及到中原王朝的正统之争。
天下民心若是尽归大陈,大宁才是真的完了。
据他了解,大陈已经在江南散布污蔑大宁的言论,否定大宁的正统地位,打出了覆灭大宁,恢复大陈的口号。
面对这种情况,在当下的朝堂上,他们唯有保持沉默。
宁淳的目光一直有意无意注意着上官云和杜明锦。
见二人迟迟没有出言反对,他明白大势已定。
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接下来的决定。
伸出手示意大臣们安静,他道,“杨爱卿,萧爱卿之言,甚得朕心,与真定府相比,朝廷更为重要,岂能因一城一地的得势而毁了大宁。”
“以前我大宁是先北后南,从今以后便要先南后北,江南之乱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能再等,只有稳住富庶的江南,才有余力抵御金国。”
“既然如此,便下令真定府的官员与百姓即刻南渡,北塞三关的右武卫与东阳关神策卫也无需与金人交兵,再其攻城之前撤回。”
原本,他想不到最后一刻不撤兵。
现在形势突变,他的想法也改变了。
撤的不及时,大宁的军队有可能会让金兵追上,遭受屠戮。
“皇上圣明。”宁淳的话一出,朝廷上的大臣齐齐躬身。
上官云,杜明锦和萧潜没有附和。
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上官云道,“皇上,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若是如此,朝廷抛弃真定府的言论将会快传遍天下,那些有抵御金国之心的仁人志士,必然心冷。”
“他们要是因此投入大陈,可就得不偿失了,这大陈的口号里可是有驱除鞑虏的。”
宁淳脸色微变。
他自然清楚这点,但在损失很多和损失更多之间,他只能选择前者,也顾不了许多了。
杜明锦恰时说道,“皇上,臣倒是有个一个办法。”
“哦?快快说来。”宁淳心有期待。
清了清嗓子,杜明锦道,“前些日子,东海王提及了接管东阳关的事,皇上何不趁机将东阳关和北塞三关交给东海王戍守。”
“东海王本就是藩王,负有守土之责,如此剩下的事便与朝廷无关了。”
萧潜道,“臣附议。”
他们三人早就了解了东海王的心思。
只是三人对东海王抵御金人这件事根本不报信心。
东海王即便再厉害,六万藩军就想保住真定府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可是,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他们便顺了东海王的意思,推他一把,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反正他们相信东海王是个精明人。
最不济,也不会在真定府等死。
到时候兵败如山倒,大不了狼狈逃回长安。
面对金兵,他至少抵抗了,到时候也不算丢人。
请收藏本站:http://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