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样的好事?
柱儿眼睛一亮,大笑道:“那可真是太好了!姐,咱们不用交粮了,你不用这么辛苦了!”
他急忙看向顾兰,想看她笑。
可顾兰却笑不出来,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她怎么觉得心里有些担忧呢。
不过想再多也没有用,日子还要过,她听从邵老头的建议,这几日约束着弟妹,不叫他们到村子里去,每天闷头在家中碾木薯,做木薯粉。
这几日天气晴朗,正是晒木薯粉的好时候。
可小龙坎的村民却开心不起来。
要是有人从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就会发现,每家都有人在哭泣唾骂。
一个人头三斗粮食,大部分人家中都是十几个人头。
就比如顾家,顾老太一个人拖着四个儿子长大,如今顾兰她爹没了,可家中仍然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老大房中俩孩子,老二房中四个孩子,老四房中孩子最少,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尚在肚子里。
这都有14个人了,无论大小,都是一个人头三斗粮,一下子出去几百斤粮食,家中粮食陡然少了一小半。
这才刚入冬啊!接下来还有漫长的三个月冬季,他们又该如何度日?
可不交粮,就是死。
他们不得不上交粮食。
顾老太这几日成宿成宿睡不着,睡不着就开始清点粮食,好像数着数着粮食就会变多一样。
她先前就想着家中人太多,粮食太少,这才把顾兰几人给赶出去,这就像壁虎断尾一样,是自保之举。
可谁曾想,今年朝廷又多征粮,如此算来,哪还是十税三,分明是十税五!
他们这些老百姓,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一半都要上交朝廷。
这日子还有活头吗?
村里不知谁家女人在哭,大半夜的,哭声凄厉哀嚎,顺着寒风飘荡了很远很远。
就连居住在偏僻村东头的顾兰似乎都听见了。
女人大哭着想要掐死自己刚出生没一个月的孩子,他来的太不是时候,刚好赶上朝廷按人头征粮的时候来,家中平白无故要多交十几斤粮,不交是死,交了也是死。
她到哪弄来吃的养活孩子啊?
早知道征粮官要来,她就早早把孩子掐死算了!
一个母亲,如此凄厉地骂着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顾兰听着她的哭声和哀嚎,只觉得浑身发冷。
她捂住弟弟妹妹的耳朵,和他们一同躲在温暖的被窝里。
“姐,你别怕。”柱儿伸手遮住她一边耳朵,梁儿学他遮住顾兰另一只耳朵。
那哭声似乎听不见了,可好像,还在顾兰心里萦绕。
怎么会有这么悲惨的事情呢。
这一夜,顾兰睡的并不安稳。
第二日就是交粮的日子的,每家每户都要去里正家中称粮,再亲自送往城镇里。
顾家人多,交的粮食也多,顾大河兄弟三个人都要跑一趟,一人背着一百多斤粮食,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喜悦,如丧考妣。
他们的女人跟在身后抹着眼泪,接下来的路程足有三天,说不定还会遇上拦路的山贼。
心疼男人,可更心疼粮食。
村里人都是这样,称好粮食也没急着走,等大部队都弄的差不多了,这才约着一起上路,遇到山贼时也好抵抗一番。
里正家门口人来人往,却少有人说话,每个人都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有些颇有家底的人家不交粮食,直接用等价的银钱交税,托里正带去,好歹不用多跑一趟。
人来人往,顾杏花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她怎么没看见顾兰几个人!
难道他们不用交粮税吗?
知道朝廷要多征粮税的时候,顾杏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顾兰,顾兰种出来的粮食都被奶奶拿回来了,她颗粒无收,家中米缸估计早就空了,填饱肚子都难,怎么可能交上粮税。
若是交不上,官府怎么可能会放过她?
是以顾杏花一直在等着看热闹,一大清早就跟来里正家门口守株待兔,可谁知道这都过去大半天了,顾兰竟然还没有来。
她有些急了,跑去问她娘:“娘,这都什么时候来,顾兰怎么没来交粮?”
陈氏怎么会知道,她也不关心顾兰的事情,家中粮食不够吃,他们还惦记着顾兰做什么,就算他们饿死在外面,她也绝不会从手指头里漏出一粒米给他们姐弟四人的!
得不到答案,顾杏花觉得有些奇怪,她一咬牙,干脆自己去找答案。
跑了大半个村子,越来越偏僻,终于到了顾兰家中。
顾兰怕引起村里注意,到了晌午也没开火做饭,而是用木薯饼暂且充饥,她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手里还在做着针线活。
她不会缝制衣服,可学习能力快,先是裁一小块布反复试验,练手做款式,成功之后才开始动手给家里孩子做衣服。
无需请教他人,每一次都在试错中进步。
柱儿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竹剑,不断地挥舞砍劈,在空气中发出声响,梁儿不断地在地上练习自己学过的字,顺便教会珠儿。
顾兰在旁边做针线活,也沾光学会了所有字。
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好像村里征粮和他们无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杏花想不明白,难道顾兰他们交钱了?
顾杏花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她又跑回村里,却看见上次来过的官差又来了,这次就来他一个人,正在里正身边检查粮食数目。
顾杏花心中一动,也不知是什么驱使着她,她快速走到里正身边,陈氏抓她的手落了一个空。
顾杏花怯生生地看里正一眼,鼓起勇气问道:“里正大人,请问顾兰来交粮食了吗?”
“顾兰?”里正愣了一会儿,随后他额头上的冷汗就下来了,他上报人头的时候,怎么把顾兰给忘记了!
“怎么了?”官差察觉到不对劲,皱眉摸刀,看向顾杏花。
自古民怕官,顾杏花被吓得花容失色,可还是强撑着道:“我…我有一个堂姐,她与本家分居,我怕她没有交粮,耽误了朝廷大事,这才……”
柱儿眼睛一亮,大笑道:“那可真是太好了!姐,咱们不用交粮了,你不用这么辛苦了!”
他急忙看向顾兰,想看她笑。
可顾兰却笑不出来,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她怎么觉得心里有些担忧呢。
不过想再多也没有用,日子还要过,她听从邵老头的建议,这几日约束着弟妹,不叫他们到村子里去,每天闷头在家中碾木薯,做木薯粉。
这几日天气晴朗,正是晒木薯粉的好时候。
可小龙坎的村民却开心不起来。
要是有人从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就会发现,每家都有人在哭泣唾骂。
一个人头三斗粮食,大部分人家中都是十几个人头。
就比如顾家,顾老太一个人拖着四个儿子长大,如今顾兰她爹没了,可家中仍然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老大房中俩孩子,老二房中四个孩子,老四房中孩子最少,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尚在肚子里。
这都有14个人了,无论大小,都是一个人头三斗粮,一下子出去几百斤粮食,家中粮食陡然少了一小半。
这才刚入冬啊!接下来还有漫长的三个月冬季,他们又该如何度日?
可不交粮,就是死。
他们不得不上交粮食。
顾老太这几日成宿成宿睡不着,睡不着就开始清点粮食,好像数着数着粮食就会变多一样。
她先前就想着家中人太多,粮食太少,这才把顾兰几人给赶出去,这就像壁虎断尾一样,是自保之举。
可谁曾想,今年朝廷又多征粮,如此算来,哪还是十税三,分明是十税五!
他们这些老百姓,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一半都要上交朝廷。
这日子还有活头吗?
村里不知谁家女人在哭,大半夜的,哭声凄厉哀嚎,顺着寒风飘荡了很远很远。
就连居住在偏僻村东头的顾兰似乎都听见了。
女人大哭着想要掐死自己刚出生没一个月的孩子,他来的太不是时候,刚好赶上朝廷按人头征粮的时候来,家中平白无故要多交十几斤粮,不交是死,交了也是死。
她到哪弄来吃的养活孩子啊?
早知道征粮官要来,她就早早把孩子掐死算了!
一个母亲,如此凄厉地骂着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顾兰听着她的哭声和哀嚎,只觉得浑身发冷。
她捂住弟弟妹妹的耳朵,和他们一同躲在温暖的被窝里。
“姐,你别怕。”柱儿伸手遮住她一边耳朵,梁儿学他遮住顾兰另一只耳朵。
那哭声似乎听不见了,可好像,还在顾兰心里萦绕。
怎么会有这么悲惨的事情呢。
这一夜,顾兰睡的并不安稳。
第二日就是交粮的日子的,每家每户都要去里正家中称粮,再亲自送往城镇里。
顾家人多,交的粮食也多,顾大河兄弟三个人都要跑一趟,一人背着一百多斤粮食,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喜悦,如丧考妣。
他们的女人跟在身后抹着眼泪,接下来的路程足有三天,说不定还会遇上拦路的山贼。
心疼男人,可更心疼粮食。
村里人都是这样,称好粮食也没急着走,等大部队都弄的差不多了,这才约着一起上路,遇到山贼时也好抵抗一番。
里正家门口人来人往,却少有人说话,每个人都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有些颇有家底的人家不交粮食,直接用等价的银钱交税,托里正带去,好歹不用多跑一趟。
人来人往,顾杏花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她怎么没看见顾兰几个人!
难道他们不用交粮税吗?
知道朝廷要多征粮税的时候,顾杏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顾兰,顾兰种出来的粮食都被奶奶拿回来了,她颗粒无收,家中米缸估计早就空了,填饱肚子都难,怎么可能交上粮税。
若是交不上,官府怎么可能会放过她?
是以顾杏花一直在等着看热闹,一大清早就跟来里正家门口守株待兔,可谁知道这都过去大半天了,顾兰竟然还没有来。
她有些急了,跑去问她娘:“娘,这都什么时候来,顾兰怎么没来交粮?”
陈氏怎么会知道,她也不关心顾兰的事情,家中粮食不够吃,他们还惦记着顾兰做什么,就算他们饿死在外面,她也绝不会从手指头里漏出一粒米给他们姐弟四人的!
得不到答案,顾杏花觉得有些奇怪,她一咬牙,干脆自己去找答案。
跑了大半个村子,越来越偏僻,终于到了顾兰家中。
顾兰怕引起村里注意,到了晌午也没开火做饭,而是用木薯饼暂且充饥,她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手里还在做着针线活。
她不会缝制衣服,可学习能力快,先是裁一小块布反复试验,练手做款式,成功之后才开始动手给家里孩子做衣服。
无需请教他人,每一次都在试错中进步。
柱儿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竹剑,不断地挥舞砍劈,在空气中发出声响,梁儿不断地在地上练习自己学过的字,顺便教会珠儿。
顾兰在旁边做针线活,也沾光学会了所有字。
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好像村里征粮和他们无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杏花想不明白,难道顾兰他们交钱了?
顾杏花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她又跑回村里,却看见上次来过的官差又来了,这次就来他一个人,正在里正身边检查粮食数目。
顾杏花心中一动,也不知是什么驱使着她,她快速走到里正身边,陈氏抓她的手落了一个空。
顾杏花怯生生地看里正一眼,鼓起勇气问道:“里正大人,请问顾兰来交粮食了吗?”
“顾兰?”里正愣了一会儿,随后他额头上的冷汗就下来了,他上报人头的时候,怎么把顾兰给忘记了!
“怎么了?”官差察觉到不对劲,皱眉摸刀,看向顾杏花。
自古民怕官,顾杏花被吓得花容失色,可还是强撑着道:“我…我有一个堂姐,她与本家分居,我怕她没有交粮,耽误了朝廷大事,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