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李小飞过得很开心,不但不用去讨厌的幼儿园,而且妈妈每天都带着他出去玩,还在百货商店给他买了新衣服和铁皮绿青蛙玩具。
回到家,妈妈又变着花样儿给他做好吃的,晚上还会给他讲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
李小飞的快乐,李书贤看在眼里,心里却越发的悲伤,他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许淑华在尽量弥补自己作为妈妈应尽的责任,想要在最后时刻给儿子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李书贤悲哀地想着,这一切可能都是徒劳,一岁多的小孩子哪里记得住这些,些许的记忆一定会随着岁月渐渐消失无踪。
老厂长答应帮他找户相熟的人家收留小飞,李书贤也就不操这份心了,原本他认识的人就不多。
就这么过了几天,许淑华跟丈夫说自己明天就回去了,李书贤吃惊地问道:“你不再等等?好歹和收留小飞的人家见个面再走吧。”
许淑华摇摇头:“不了,我心里舍不得孩子,到时候会更难受。还是算了吧,看不到也许会好过一点。”说着自嘲地一笑:“我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许淑华仰着头,不让自己眼里的泪水流出来:“我相信你和老厂长的为人,不会给小飞找一个不靠谱的人家。我还是坚持我说的那两个条件,不管小飞去了哪里,他始终是我的儿子。”说着转过身去,肩膀一阵抽动,压抑的抽泣声轻轻传来。
李书贤伸出手臂,揽住妻子微微抽动的肩头,却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此刻,说什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第二天一早,两口子一起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回到家把许淑华的东西收拾好,这是许淑华给家里的几个孩子买的书本和文具。李书贤提着行李走在前面,许淑娴低头跟在他身后,不时回头望向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厂房,那刷着红色的尖顶房子就是幼儿园,此刻,她的小飞正端坐在里面听老师讲故事。
开往县城的长途车发动了,许淑华隔着紧闭的窗户朝站台上的李书贤挥挥手,李书贤也在挥手回应她。就在长途车驶出客车站,开上公路的一瞬间,许淑华突然觉得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她有些惊惶地回头望去,想在送行的人群里找到自己的丈夫。此刻的李书贤已经变成了站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许淑华的泪水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汹涌而出。她失声痛哭起来,狭小的车厢里,充斥着悲伤而无奈的哭声。车里的人都被这哭声惊到了,都纷纷看向哭泣的许淑华,既有不解的目光,也有嫌弃的眼神,甚至有人在不满地嘟囔着什么。
“姑娘,心里难过,哭出来会好受一点。”前排一位穿着得体,气质像是教师或是机关干部的中年大妈转过身来,低声安慰许淑华,顺手递给她一张干净的手绢。许淑华有些难为情地止住哭泣,小声说了句“谢谢,不用。”
中年大妈见许淑华身边没人坐,便问道:“我可以坐过来吗?咱们聊会儿?”
许淑华泪眼婆娑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前排的中年妇女,她脸上微微带着笑意,正和蔼地看着自己,许淑华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中年妇女起身来到许淑华身边,坐下后开始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李青,是教育局的普通干部,这次是去县里出差。姑娘,你叫什么名字?”说着伸出自己的手。
许淑华迟疑地握住李青的手:“我叫许淑华,是罗泉镇的。”
“你是罗泉的?我知道那地方,那里的豆腐特别好吃,”作为教育局的干部,经常出差和人打交道,李青显然看出许淑华的拘谨,故意用轻松的话题让许淑华放松下来。
“大姐,你也知道罗泉的豆腐?”许淑华没想到,省城里居然有人知道罗泉镇的豆腐。
“也是凑巧,和我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他老家正好是罗泉的,没事儿经常在办公室吹嘘他老家的豆腐如何好吃。”
“大姐,那位老师才不是吹牛呢,我们罗泉的豆腐真的很好吃,我家就是做豆腐的。”许淑华认真地回答道。
“呵呵,幸亏我刚才没有说你们罗泉豆腐的坏话,不然,一不小心就把人给得罪了。”李青是个性格爽朗的人,非常善于和人交流。许淑华平时就不太喜欢和人有过多接触。这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李青的带动下,彼此间的交流却没有别扭的感觉。许淑华甚至有点喜欢和这位面相和蔼,性格爽朗的大姐多聊几句,哪怕这个人和自己刚刚认识不到五分钟。
“大姐你真会开玩笑。”
“小许姑娘,我有点好奇,你刚才哭得那么伤心,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当然,如果不方便的话,你就别说,咱们聊点别的。”许淑华瞟了李青一眼,李青神色很坦然。
“其实是因为家里出了一些事,刚才有些情不自禁。打扰到别人了,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许淑华这会儿回想起刚才自己的举动,有些害羞,低着头,红着脸说道。
“哟,看不出来,你还是位知书达理的姑娘,以前读过书吧?”李青语气轻松地说道。
“大姐见笑了,说不上什么知书达理,也就是以前在县里念过初中。”
“那时候的初中生,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吗?我哪有单位,我就是个镇上卖豆腐的。”许淑华自嘲地一笑。
“卖豆腐有什么不好,都是自食其力。只要能养活自己,干什么都行。”李青拍了一下许淑华的肩头,善解人意地安慰她。
“你这回来省城做什么?”李青人很热情,随口问道。
“我是来看我小儿子和爱人的。”
“你爱人在省城工作?那你怎么不跟他一起在省城生活?”李青有些好奇。
可能是觉得李青并没有什么恶意,况且自己此时也确实需要有个人倾诉,许淑华犹豫了一下,便开口说道:“我爱人以前在西藏当兵,后来转业到了省城。”
“这么巧?我爱人也是个军人。不好意思,打断你了,你接着说。”李青兴奋地说道。
许淑华笑了笑,接着说道:“这几年我们一家原本都在省城生活,我在我爱人厂里的幼儿园当老师,我户口还在农村,只是个临时工。后来因为生小儿子的缘故,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丢了。仅靠我爱人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根本养不起我们一家大小六口人,所以我就带着三个大一点的孩子回了老家,把我爱人和小儿子留在城里。今天刚跟他们分开,心里难受,没忍住,让大伙儿见笑了。”
“唉,爱人长期不在身边,独自带孩子的艰难体会我也有。”李青突然情绪有些低落,轻声说道。
“大姐,你爱人还在部队呀?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他还没转业?”许淑华觉得有些意外。
“不。”李青摇摇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忧伤:“我爱人已经不在了,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对不起李姐,我不知道你爱人他......”听到这里,许淑华有些慌乱,忙不迭地道歉。
李青抬起头,眼里的忧伤已经消失不见了,她爽朗地一笑:“没关系,都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他走后,我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工作,现在不一样把孩子培养成材了。我跟你说,我儿子现在在大学当老师,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先进,我可为他骄傲了。”这天底下的父母大致都是一样的,提起自己的孩子都是一脸的自豪和骄傲。
“李姐,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的孩子要是能像你儿子一样争气就好了。”许淑华羡慕地看着李青。
“小许,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想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好。我只是想跟你说,人这一辈子,哪会不遇到困难呢。关键是要自己想得开,有困难,咬咬牙也许就过去了。你看你现在多好,就算是两地分居,起码孩子他爸还好好的,遇到事总有个商量的人。不像大姐我,单身一人,有什么困难都只能自己扛。”
许淑华想了想,觉得李青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别的人不说,起码跟尹国正的媳妇儿比起来,自己是幸运的。
想到这里,她的心事也慢慢放了下来。自己家里四个孩子,照顾起小飞来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小飞如果去了别人家,因为没有孩子的缘故,别人家一定会给予小飞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况且,如果小飞的离开,能换来家里的哥哥姐姐在城里生活的机会,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青侧脸看了一眼许淑华,她正低头沉思,眉宇间倒是不像刚开始那会儿愁云惨淡了,知道她正在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
李青转头看向窗外,五月末的天空,洒满了阳光,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绿油油的稻田迎风摇曳,远处的树林一片青翠。行道树上,个别早出土的知了已经开始断断续续的鸣叫了,“知了”“知了”的声音在清晨的旷野里,显得特别清晰。
回到家,妈妈又变着花样儿给他做好吃的,晚上还会给他讲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
李小飞的快乐,李书贤看在眼里,心里却越发的悲伤,他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许淑华在尽量弥补自己作为妈妈应尽的责任,想要在最后时刻给儿子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李书贤悲哀地想着,这一切可能都是徒劳,一岁多的小孩子哪里记得住这些,些许的记忆一定会随着岁月渐渐消失无踪。
老厂长答应帮他找户相熟的人家收留小飞,李书贤也就不操这份心了,原本他认识的人就不多。
就这么过了几天,许淑华跟丈夫说自己明天就回去了,李书贤吃惊地问道:“你不再等等?好歹和收留小飞的人家见个面再走吧。”
许淑华摇摇头:“不了,我心里舍不得孩子,到时候会更难受。还是算了吧,看不到也许会好过一点。”说着自嘲地一笑:“我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许淑华仰着头,不让自己眼里的泪水流出来:“我相信你和老厂长的为人,不会给小飞找一个不靠谱的人家。我还是坚持我说的那两个条件,不管小飞去了哪里,他始终是我的儿子。”说着转过身去,肩膀一阵抽动,压抑的抽泣声轻轻传来。
李书贤伸出手臂,揽住妻子微微抽动的肩头,却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此刻,说什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第二天一早,两口子一起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回到家把许淑华的东西收拾好,这是许淑华给家里的几个孩子买的书本和文具。李书贤提着行李走在前面,许淑娴低头跟在他身后,不时回头望向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厂房,那刷着红色的尖顶房子就是幼儿园,此刻,她的小飞正端坐在里面听老师讲故事。
开往县城的长途车发动了,许淑华隔着紧闭的窗户朝站台上的李书贤挥挥手,李书贤也在挥手回应她。就在长途车驶出客车站,开上公路的一瞬间,许淑华突然觉得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她有些惊惶地回头望去,想在送行的人群里找到自己的丈夫。此刻的李书贤已经变成了站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许淑华的泪水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汹涌而出。她失声痛哭起来,狭小的车厢里,充斥着悲伤而无奈的哭声。车里的人都被这哭声惊到了,都纷纷看向哭泣的许淑华,既有不解的目光,也有嫌弃的眼神,甚至有人在不满地嘟囔着什么。
“姑娘,心里难过,哭出来会好受一点。”前排一位穿着得体,气质像是教师或是机关干部的中年大妈转过身来,低声安慰许淑华,顺手递给她一张干净的手绢。许淑华有些难为情地止住哭泣,小声说了句“谢谢,不用。”
中年大妈见许淑华身边没人坐,便问道:“我可以坐过来吗?咱们聊会儿?”
许淑华泪眼婆娑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前排的中年妇女,她脸上微微带着笑意,正和蔼地看着自己,许淑华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中年妇女起身来到许淑华身边,坐下后开始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李青,是教育局的普通干部,这次是去县里出差。姑娘,你叫什么名字?”说着伸出自己的手。
许淑华迟疑地握住李青的手:“我叫许淑华,是罗泉镇的。”
“你是罗泉的?我知道那地方,那里的豆腐特别好吃,”作为教育局的干部,经常出差和人打交道,李青显然看出许淑华的拘谨,故意用轻松的话题让许淑华放松下来。
“大姐,你也知道罗泉的豆腐?”许淑华没想到,省城里居然有人知道罗泉镇的豆腐。
“也是凑巧,和我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他老家正好是罗泉的,没事儿经常在办公室吹嘘他老家的豆腐如何好吃。”
“大姐,那位老师才不是吹牛呢,我们罗泉的豆腐真的很好吃,我家就是做豆腐的。”许淑华认真地回答道。
“呵呵,幸亏我刚才没有说你们罗泉豆腐的坏话,不然,一不小心就把人给得罪了。”李青是个性格爽朗的人,非常善于和人交流。许淑华平时就不太喜欢和人有过多接触。这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李青的带动下,彼此间的交流却没有别扭的感觉。许淑华甚至有点喜欢和这位面相和蔼,性格爽朗的大姐多聊几句,哪怕这个人和自己刚刚认识不到五分钟。
“大姐你真会开玩笑。”
“小许姑娘,我有点好奇,你刚才哭得那么伤心,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当然,如果不方便的话,你就别说,咱们聊点别的。”许淑华瞟了李青一眼,李青神色很坦然。
“其实是因为家里出了一些事,刚才有些情不自禁。打扰到别人了,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许淑华这会儿回想起刚才自己的举动,有些害羞,低着头,红着脸说道。
“哟,看不出来,你还是位知书达理的姑娘,以前读过书吧?”李青语气轻松地说道。
“大姐见笑了,说不上什么知书达理,也就是以前在县里念过初中。”
“那时候的初中生,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吗?我哪有单位,我就是个镇上卖豆腐的。”许淑华自嘲地一笑。
“卖豆腐有什么不好,都是自食其力。只要能养活自己,干什么都行。”李青拍了一下许淑华的肩头,善解人意地安慰她。
“你这回来省城做什么?”李青人很热情,随口问道。
“我是来看我小儿子和爱人的。”
“你爱人在省城工作?那你怎么不跟他一起在省城生活?”李青有些好奇。
可能是觉得李青并没有什么恶意,况且自己此时也确实需要有个人倾诉,许淑华犹豫了一下,便开口说道:“我爱人以前在西藏当兵,后来转业到了省城。”
“这么巧?我爱人也是个军人。不好意思,打断你了,你接着说。”李青兴奋地说道。
许淑华笑了笑,接着说道:“这几年我们一家原本都在省城生活,我在我爱人厂里的幼儿园当老师,我户口还在农村,只是个临时工。后来因为生小儿子的缘故,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丢了。仅靠我爱人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根本养不起我们一家大小六口人,所以我就带着三个大一点的孩子回了老家,把我爱人和小儿子留在城里。今天刚跟他们分开,心里难受,没忍住,让大伙儿见笑了。”
“唉,爱人长期不在身边,独自带孩子的艰难体会我也有。”李青突然情绪有些低落,轻声说道。
“大姐,你爱人还在部队呀?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他还没转业?”许淑华觉得有些意外。
“不。”李青摇摇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忧伤:“我爱人已经不在了,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对不起李姐,我不知道你爱人他......”听到这里,许淑华有些慌乱,忙不迭地道歉。
李青抬起头,眼里的忧伤已经消失不见了,她爽朗地一笑:“没关系,都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他走后,我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工作,现在不一样把孩子培养成材了。我跟你说,我儿子现在在大学当老师,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先进,我可为他骄傲了。”这天底下的父母大致都是一样的,提起自己的孩子都是一脸的自豪和骄傲。
“李姐,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的孩子要是能像你儿子一样争气就好了。”许淑华羡慕地看着李青。
“小许,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想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好。我只是想跟你说,人这一辈子,哪会不遇到困难呢。关键是要自己想得开,有困难,咬咬牙也许就过去了。你看你现在多好,就算是两地分居,起码孩子他爸还好好的,遇到事总有个商量的人。不像大姐我,单身一人,有什么困难都只能自己扛。”
许淑华想了想,觉得李青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别的人不说,起码跟尹国正的媳妇儿比起来,自己是幸运的。
想到这里,她的心事也慢慢放了下来。自己家里四个孩子,照顾起小飞来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小飞如果去了别人家,因为没有孩子的缘故,别人家一定会给予小飞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况且,如果小飞的离开,能换来家里的哥哥姐姐在城里生活的机会,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青侧脸看了一眼许淑华,她正低头沉思,眉宇间倒是不像刚开始那会儿愁云惨淡了,知道她正在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
李青转头看向窗外,五月末的天空,洒满了阳光,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绿油油的稻田迎风摇曳,远处的树林一片青翠。行道树上,个别早出土的知了已经开始断断续续的鸣叫了,“知了”“知了”的声音在清晨的旷野里,显得特别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