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半年的时间,刘黑闼的反叛势力,迅速席卷河北,占领了原先窦建德的所有夏国旧境,搞得河北地区天翻地覆。反观唐朝方面,不断损兵折将,丧师失地,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失利。



    面对日益恶化的河北危局,以及此起彼伏的军事叛乱,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唐高祖李渊终于下定决心,动用大唐王朝的王牌力量,派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领兵出征,讨伐刘黑闼。就这样,李世民再次披挂上阵,率领唐军将士,踏上了平叛河北,讨伐刘黑闼的征途。



    此时的李世民,刚刚结束洛阳之战,班师返回长安,仅仅休整了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李世民登上了人生事业的巅峰。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世民加号“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成为了大唐王朝名副其实的最高军事领袖。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开始渐渐将自己的人生重心,从沙场征伐转移到庙堂权谋之上。在这半年之内,李世民精心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谋臣集团,这就是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可以说,“秦府十八学士”,是日后李世民主要和太子李建成进行龙争虎斗的主力军,是整个秦王集团的核心力量。



    关于“秦府十八学士”的形成,源于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东征凯旋归来。李世民东征凯旋,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统一了黄河流域,入主中原。唐高祖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并且,李渊又赋予了李世民一项特权,允许天策府自置官署,组建自己的势力圈。



    当时,天策府的官署,分别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典签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应该说,天策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李世民专用的军事顾问、决策机构,只对李世民负责。



    在这样的基础上,李世民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设“文学馆”,招揽四方英才。这样一来,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也就应运而生了。文学馆也就是秦府十八学士的前身,秦府十八学士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十八位当世才俊:



    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旧唐书·太宗本纪》)



    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政府机构。李世民利用手中的职权,开设文学馆,招揽贤才,秦府十八学士自然而然,也进入到了李世民的视野之中。而且,这十八学士的代表性很广:



    心腹谋臣:如房玄龄、杜如晦。



    儒家学者:如陆德明、孔颖达。



    能对皇帝李渊产生影响的:苏世长、颜相时。



    代表地方宗法势力:李守素。



    这些人大多是前隋旧臣,也有的是王世充的旧部。用咱们开国领袖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如今,十八学士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投在了秦王李世民门下。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善于押宝和投资的人,对于“秦府十八学士”,李世民可是下足了血本。除了要食有鱼,出有车;另外,十八学士要一律配享五品俸禄,这不是高薪养廉,而是高薪养谋。同时,李世民又让当时的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藏诸凌烟阁,留待后人看”。



    以文学馆为基础的“秦府十八学士”,虽然名义上是文学馆的成员,但实际上,则是李世民精心营造的一个谋臣班子。这是由十八个精英组成的精英团体,他们共同组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团。秦府十八学士也成为了李世民对抗太子集团的主要力量,一个属于秦王集团的谋臣组织,正式形成了。



    半年之中,李世民加封“天策上将”,开设文学馆,招揽“秦府十八学士”,度过了一段相当平静的时光。可是,仅仅享受了半年的平静时光,河北叛乱突起,再次让李世民率师远征,奔向战场。



    根据《旧唐书·刘黑闼传》的记载,此番挂帅平叛河北,实际是李世民主动争取而来的,“于是太宗又自请统兵讨之”。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洺州失守的第二天,李世民主动请缨,毛遂自荐,请求率军出征,征讨刘黑闼。正好,这个时候,唐高祖也想让李世民挂帅,于是顺水推舟,正式派李世民带兵出征。



    对于李世民来讲,这些年南征北讨,戎马倥偬,早已是家常便饭。而且,每次出征,李世民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携带着赫赫战功,凯旋而归。所以,李世民认为,此次前往河北平叛,肯定会像以往的战争一样,马到成功。可是,李世民把事情想简单了。这场戡乱河北的战争,将在李世民的戎马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此战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它不是针对某一割据势力的对外征讨,而是一场稳定内部的平叛战争。平叛当然需要武力,但更重要的是收服人心。李世民在平叛河北的过程中,只重视军事征服,却忽视了收服人心的重要性,使得平叛一波三折。因此,李世民在这场战争中,将要学到不少东西。



    那么,作为横扫千军,一路披荆斩棘的大唐战神,李世民在率军平叛河北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在这场战争当中,李世民又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为他日后开创“贞观之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先来看一下事态的发展。



    李世勣所部全军覆没,遭遇惨败之后,唐王朝对于河北局势的控制,已经彻底失控了。攻占相州不久,刘黑闼并没有消停下来,不断出兵,接连攻取邢州、赵州、魏州、莘州等地。到了第二年,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初八,东盐州治中王才艺,杀死刺史田华,以城响应刘黑闼。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兵至相州,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定都于洺州,在河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刘黑闼称王,标志着正式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准备长期割据河北。



    同时,刘黑闼大封文武,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征召王琮为中书令,刘斌为中书侍郎。一切典章制度,基本模仿窦建德时期。并且,众人一致认为,若论军事指挥,刘黑闼要比窦建德略胜一筹:



    窦建德时文武悉复本位。其设法行政,悉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资治通鉴》)



    同年正月,李世民率领大军,进入河北,直面刘黑闼叛军。那么,面对全境沦陷的河北,以及气势正盛的河北叛军,用兵如神的秦王李世民,又会采取怎样的战法,战术,击败叛军,收复失地?



    最初,李世民亲率唐军主力,刚刚进入河北时,前锋兵马率先抵至获嘉。此时,刘黑闼和叛军主力,都驻扎在相州,攻克相州还不到一个月。因此,刘黑闼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更何况,刘黑闼曾经在窦建德麾下效力,肯定是领教过李世民的厉害。李世民来到河北,这场仗怕是不好打了。



    经过慎重思考,刘黑闼一狠心,觉得李世民进军神速,且相州刚刚攻占,不利于长期坚守,抵御唐军;如果死守相州,势必会被李世民重兵围困,难以抵挡。于是,刘黑闼作出决定,放弃相州,撤军退保洺州。



    刘黑闼主动放弃相州,李世民认为,机会难得。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十四日,李世民指挥唐军,一举收复相州,进军肥乡。紧接着,李世民率军一路追击,兵临洺州,在洺水县安营扎寨,对洺州形成威逼之势。



    就在这时,为了策应李世民攻击叛军,幽州总管罗艺率领所部数万兵马,南下与李世民会师,共同讨伐刘黑闼。之前,叛军进攻河北时,罗艺被刘黑闼、高开道打得丢盔弃甲,被这两个叛贼耍着玩,损失惨重。所以,罗艺一直心有不甘。此次,李世民大军讨逆,罗艺觉得机会来了,主动出兵配合,夹击刘黑闼,准备一雪前耻。



    原本,对付一个李世民,就已经够刘黑闼喝一壶了;现在,又来了一个罗艺,有点让他力不从心。为了避免陷入李世民、罗艺的南北夹攻,刘黑闼决定收缩战线,主动放弃相州,退保洺州。



    与此同时,刘黑闼留下一万兵力,命左仆射范愿镇守洺州,自己则率领主力,秘密北上,拦截罗艺所部,阻止其与李世民会师。对于刘黑闼的意图,唐军的情报非常灵通,将他的动向打探得一清二楚,李世民当然不会让刘黑闼得逞。于是,李世民将计就计,给刘黑闼布下了一个“疑兵之计”。



    当天夜里,叛军宿营于沙河县。李世民派遣永宁令程名振,携带着六十面大鼓,悄悄潜入洺州城西二里的一处河堤上。而后,程名振命令军卒,猛击大鼓,声震如雷,连洺州城内的地面都随之抖动。



    听到城外鼓声大作,留守洺州的范愿,大为惊惧,以为唐军夜袭洺州。慌乱之下,范愿立即派人驰告刘黑闼。刘黑闼担心洺州有失,遂停止北上,留下一万兵马,由弟弟刘十善、行台张君立带领,进攻鼓城,截击罗艺;刘黑闼本人则率部南下,回师洺州。就这样,李世民略施小计,就迫使刘黑闼半路折回。



    一月三十日,罗艺与刘十善、张君立对峙于易州徐河,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刘十善、张君立只有一万兵马,而罗艺坐拥数万精兵,哪里是罗艺的对手!不出所料,刘十善、张君立大败,损兵八千人:



    夜,宿沙河,程名振载鼓六十具,于城西二里堤上急击之,城中地皆震动。范愿惊惧,驰告黑闼;黑闼遽还,遣其弟十善与行台张君立将兵一万击艺于鼓城。壬子,战于徐河,十善、君立大败,所失亡八千人。(《资治通鉴》)



    随着刘黑闼分兵北上的失败,阻截罗艺的计划,也无疾而终。就在此时,叛军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底,趁着刘黑闼北上之际,其手下大将李去惑等人,控制了洺水县城,据城降唐。



    洺水县位于刘黑闼的大后方,东接漳水,西临洺水,紧紧粘连着叛军后方数个军事据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唐军占据洺水县,等于直接切断了刘黑闼的后方粮道,有利于从背后包抄叛军。



    洺水县降唐,李世民凭借多年征战的经验,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当务之急,唐军应该迅速抢占洺水县,绕开刘黑闼主力,直插敌军后方,将其拦腰斩断。为此,李世民命令麾下大将彭国公王君廓,率领一千五百骑兵,火速进驻洺水县,与降将李去惑共同守城。



    听闻唐军占领洺水县,刘黑闼心急如焚。要知道,洺水县对刘黑闼尤为重要,唐军控制洺水县,将会彻底截断叛军后路。因此,无论如何,洺水县绝不能落入唐军之手,必须要夺回来。



    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刘黑闼率领叛军主力,反攻洺水县。李世民收到战报后,立刻派遣大将秦琼,率领五千精骑,事先埋伏在刘黑闼的必经之路上,半路伏击叛军,准备打掉这一路叛军。



    二月十一日,刘黑闼大军行至列人县,遭到秦琼五千精骑的伏击。起初,由于秦琼兵力太少,架不住叛军人多势众,略微落了下风。但是很快,一支唐军伏兵,突然从漳水掩杀而来,猛攻刘黑闼的侧翼。秦琼抓住机会,顺势反击。在两支唐军的奋力突击下,刘黑闼大败。败退之后,刘黑闼连夜赶赴洺水县,并实施了包围。



    六天之后,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十七日,李世民率军收复邢州。又过了两天,井州人冯伯让主动献上城池,归降李唐。唐军在南线战场,由于李世民的正确指挥,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战果,连克相、邢、井三州,占据洺水县,并伏击了刘黑闼主力,令其军力受损,给了他起兵以来的当头一棒。



    再来看看北线战场的情况。



    徐河一战,罗艺击败刘十善、张君立的一万叛军后,迅速挥兵南下,于武德五年(622年)二月二十四日,先后收复了定、栾、廉、赵四州,生擒了刘黑闼的尚书刘希道。然后,罗艺率领所部,成功与李世民会师于洺州,两路大军合兵一处,顺利实现了南北对进。此时,刘黑闼的北线防御,被彻底摧毁,南线岌岌可危。



    自打李世民进入河北以来,一路攻城略地,斩将搴旗,仅仅一个月,便打得刘黑闼节节败退,进展非常顺利。如果照此态势下去,平定河北叛乱,应该是轻而易举,犹如探囊取物的事情。



    可是,战况却远远没有那么顺利。接下来,李世民遇到了自进入河北以来最艰苦的一场恶战——洺水守卫战。在这场守城之战中,唐军将士浴血苦战,付出了较大的牺牲与代价。不仅如此,在这场激战中,一员唐军军中骁勇善战,勇冠三军的猛将,也因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少年勇将罗士信。



    那么,洺水守卫战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斗,能让唐军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并让猛将罗士信殒命疆场?



    前文说过,洺水县降唐,李世民抓住机会,派遣大将王君廓,率领一千五百骑兵,快速入城,与当地守军共同防卫。由于洺水县位置突出,刘黑闼企图重新夺回,结果半途遭遇唐将秦琼的伏击,伤亡惨重。兵败之后,刘黑闼纠集残余兵力,连夜行军,包围了洺水县城,准备大举围攻。



    这个时候,刘黑闼兵力折损严重,人数不占优势。所以,他的想法是,必须尽快攻下洺水县,速战速决。而此时,李世民也看出了刘黑闼这种急躁的心理,打算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疲敌之计。李世民准备利用洺水县的地形优势,拖住刘黑闼主力,逐渐消耗叛军的有生力量,从而一举击破。



    应该说,李世民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只要唐军能够守住洺水县,顶住叛军的攻势,就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赢得最终的胜利。可是,战役的实际情况,却与李世民的军事部署大相径庭。



    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了洺水县的地形上。总的来说,洺水县的地形,还是非常利于唐军坚守的。根据史书记载,洺水县易守难攻,城池四周尽是水域,水宽超过了五十步,水深三、四尺,是一条天然的军事屏障。这样的地形,刘黑闼想要大举攻城,还是相当困难,一时很难突破。



    当时,刘黑闼的主力,驻扎于洺水县东北。为了突破水域拦截,刘黑闼命人修建了两条甬道,企图将甬道修到洺水县城城下,用以攻城。这个时候,李世民率主力赶到,三次派兵攻击叛军,意欲摧毁甬道。可惜,唐军三次进攻,三次皆被刘黑闼击退,未能成功破坏敌军甬道:



    刘黑闼攻洺水甚急。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馀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资治通鉴》)



    这样一来,唐军无法从外围突破,李世民不免有些担心,他担心城里的王君廓,守不住洺水县,顶不住刘黑闼的攻击。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世民急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会上,李世勣说道:“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李世勣分析,一旦叛军的甬道修成,直通城下,则洺水县城一定抵挡不住刘黑闼的进攻。



    关键时刻,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挺身而出,主动向秦王李世民请缨,愿意代替王君廓,坚守洺水县。罗士信是一员猛将,李世民相信,以罗士信的勇猛,守住洺水县,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李世民登上洺水县城南的一座高冢,用令旗发出信号,命王君廓率部突围。接到旗语指令后,王君廓立即率领部众,从南门奋力突围。但是,南门叛军重兵封锁,王君廓的第一次突围,以失败告终。南门突围失败后,王君廓转而从北门拼死力战,最终溃围而出。其后,罗士信趁机率领两百精兵,进入洺水县,接替王君廓。



    事实上,李世民以罗士信顶替王君廓,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洺水县为诱饵,牢牢吸住刘黑闼主力,逐渐拖垮他们;然后,趁叛军兵困马乏之际,发起突袭,一战破敌。为了争夺洺水县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眼见李世民大军慢慢逼近洺水县,刘黑闼内心焦灼万分。如果再不能夺下洺水县,他将会输掉整个战争。这个时候,刘黑闼彻底红了眼,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下洺水县。根据史书记载,刘黑闼修好甬道后,不分昼夜,猛攻洺水县,连续攻了八天八夜,发疯似地直扑洺水县。



    面对刘黑闼的疯狂进攻,罗士信带领麾下两百精兵,拼死抵抗,坚守城池,一次次打退叛军的进攻。在此期间,李世民曾经试图多次派兵救援。奈何,天公不作美。当时,正值大雪天气,大地冰封,道路阻塞,唐军无法及时增援,导致叛军攻势越来越猛,罗士信只能孤军作战。



    虽然罗士信拼死守城,但毕竟敌众我寡,手上只有两百甲兵,面对数倍于己的叛军,又无外援;最终,罗士信苦苦坚守八天后,寡不敌众,于武德五年(622年)二月二十五日,洺水县城失陷,罗士信被俘。



    罗士信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是闻名天下的瓦岗英雄,唐军军中的少年勇将。因此,刘黑闼想要招降罗士信,让他为自己所用。谁知,罗士信一身傲骨,誓死不降,反而对刘黑闼破口大骂,最后被刘黑闼杀害,年仅二十岁。一代少年战将罗士信,为了大唐王朝的统一大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隋末唐初的风云乱世中,罗士信侠肝义胆,勇冠天下,曾经与秦琼、程咬金、李世勣等人聚义瓦岗,共同反抗暴政;也曾经为了大唐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谱写下了一首首瑰丽的英雄壮歌。可惜最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胜利的前夕,罗士信壮烈牺牲,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军人,最好的人生归宿。



    罗士信遇害,李世民痛失爱将,悲痛不已。后来,唐军收复洺水县城,李世民派人找到了罗士信的尸体,满足了他生前的心愿,将罗士信与老上级裴仁基,合葬于洛阳北邙山,追谥为“勇”。



    罗士信生前,一直非常怀念老上级裴仁基,感念裴仁基的知遇之恩。可是,裴仁基被王世充所害,身首异处。后来,唐军攻克洛阳,罗士信用家财收敛了裴仁基的尸骨,葬于北邙山。而且,罗士信不断对其他人说,我死后,也要葬在这里。因此,李世民满足了爱将生前的需求,将罗士信葬在裴仁基的墓旁:



    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曰勇。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旧唐书·罗士信传》)



    在与刘黑闼叛军最后阶段的较量中,唐军丢失了洺水县,还牺牲了猛将罗士信,这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同时,李世民也发现了,刘黑闼已是强弩之末。此次攻陷洺水县,刘黑闼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即使占领了洺水县,也未必能长期固守。针对这种现象,李世民决定,反攻洺水县。



    果然,洺水县失守四天后,武德五年(622年)二月二十九日,李世民组织唐军,进攻叛军,重新夺回洺水县城。也就是说,刘黑闼仅仅占领了洺水县四天,就被唐军夺了回去。这一次,刘黑闼再也无力反击,只得撤出洺水县。



    唐军夺取洺水县,意义重大,等于在刘黑闼的后方插入了一把利剑,切断了刘黑闼与其它据点之间的联系,彻底截断了叛军后路。同时,也标志着战役到了最后时刻,双方的决战一触即发。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民与罗艺合兵,驻扎于洺水以南,同时分兵屯于洺水北岸。此时,刘黑闼的主力,驻兵洺水以北,两军隔洺水对峙。直到这个时候,战争的主动权,又回到了李世民手中。李世民再次使出“疲敌之计”,打算拖垮叛军。他曾经凭借这个战术,先后击败过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数个强敌。



    李世民的原则是,无论刘黑闼怎样派兵挑战,唐军将士一律固守营垒,坚壁不战。并且,李世民另外派遣一支奇兵,袭击刘黑闼的后方粮道。当时,刘黑闼主要的粮草补给,都是从冀、贝、沧、瀛四州运输而来。结果,唐将程名振率领千余兵马,半路伏击,沉其舟,焚其车,成功破袭了叛军的后方补给线。



    两军对峙的过程中,期间发生了几次军事交锋。比如,武德五年(622年)三月十一日,刘黑闼任命大将高雅贤为左仆射,军中举行盛宴庆贺。趁着叛军大宴,戒备松懈,李世勣带兵逼近敌营,准备发起突袭。



    看到唐军袭营,高雅贤借着酒劲,上马单骑追赶李世勣。不料,半路上,李世勣的部将潘毛,突然从斜刺里杀出,一槊将高雅贤刺于马下,高雅贤身负重伤。左右一看高雅贤坠马,赶紧上前,扶着高雅贤回营。但是,没等到达营地,高雅贤因为伤情严重,不治身亡,叛军折损了一员大将:



    壬辰,黑闼以高雅贤为左仆射,军中高会。李世勣引兵逼其营,雅贤乘醉,单骑逐之,世勣部将潘毛刺之坠马;左右继至,扶归,未至营而卒。(《资治通鉴》)



    双方打打停停,互相较量。就这样,李世民与刘黑闼二人,在洺水两岸整整相持了六十多天。李世民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真沉得住气。六十多天的对峙,不管刘黑闼如何挑衅,李世民依旧纹丝未动,稳如泰山。



    问题是,李世民沉得住气,刘黑闼却沉不住气了,再这么耗下去,必败无疑。刘黑闼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扳回一局。正好当时,李世勣不断偷袭叛军大营,刘黑闼就准备拿李世勣开刀。



    一天夜里,刘黑闼集结兵马,大举夜袭,直攻李世勣军营。李世民得报后,当即率领一支轻骑,从背后掩杀,直击叛军侧后,救援李世勣部。尽管李世民出其不意,突然袭击敌军背后。可终究唐军兵少,架不住刘黑闼人多,很快,李世民陷入了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危在旦夕。



    幸运之神总是会眷顾李世民。危急时刻,一员猛将冲破包围,前来营救秦王李世民,谁呢?尉迟敬德。



    只见,尉迟敬德带领一队锐士,杀入重重包围,及时赶到,一举击穿敌军阵线,掩护李世民突围。趁着敌阵出现缺口,李世民与堂弟略阳公李道宗,合力冲出包围。此战,刘黑闼夜袭失败,损失巨大。



    经此一战,李世民清晰地发现,刘黑闼越来越按捺不住了,急于速胜。转眼,到了武德五年(622年)三月下旬,唐军切断刘黑闼的粮草补给线,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这个时候,刘黑闼军中极度缺粮。所以,李世民认为,刘黑闼缺粮,肯定会焦躁不安,必率军前来决战,这正是围歼叛军的良机。



    到了此时,李世民打算正式收网。此次,李世民为最后的决战,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战术——水攻,效仿当年关羽关云长“水淹七军”,大破曹军于禁、庞德。数百年后,李世民重新上演一出新的“水淹七军”。



    如何水淹叛军呢?李世民有办法,他命人在洺水上游筑造堰坝,阻断上游河水,降低下游水位,以便叛军进入包围圈。而且,李世民嘱咐负责留守堤坝的官员:“待我与贼战,乃决之。”等我的命令,只要我和叛军正面交战,你们立刻掘开堤坝,开闸放水,水淹敌军,争取一战而胜。



    不出李世民所料,武德五年(622年)三月二十六日,刘黑闼孤注一掷,率领两万步骑,南渡洺水,逼近唐军营寨,主动发起进攻。面对刘黑闼的主动进攻,李世民首先派出一支唐军轻骑,迎击叛军。



    然后,李世民亲率一队玄甲军精骑,攻击刘黑闼的骑兵部队。经过一番激战,在玄甲军的强大碾压之下,敌军骑兵被杀得溃不成军。李世民凭借一支精骑,大破刘黑闼一万骑兵主力,力挫叛军。



    大破叛军骑兵后,李世民迅速调转枪头,集中唐军骑兵主力,猛攻刘黑闼的步兵。此时,刘黑闼的骑兵,基本上损伤殆尽,而唐军则以骑兵攻击其步兵,那根本不是打仗,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绞杀。



    李世民指挥骑兵,围剿刘黑闼的步兵主力。根据史书记载,唐军骑兵乘胜以战马践踏、蹂躏叛军步兵,刘黑闼率众拼命抵抗。当时,战况极其惨烈,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时分,激战数合。



    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李世民座下战马“卷毛騧”,在作战中,中箭牺牲。这匹“卷毛騧”,也是唐太宗“昭陵六骏”之一。按照李世民的说法,洺水之战,“卷毛騧”身中八箭,前面六箭,背部两箭,伤重而死。李世民对于这匹战马的评价,也是相当得高:



    月精鞍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戟,氛埃廓清。(《六马图赞》)



    终于,一番血战下来,刘黑闼渐渐支撑不住了。此时,刘黑闼麾下部将王小胡,对刘黑闼说:“智力尽矣,宜早亡去。”于是,刘黑闼与王小胡,私自抛下部众,趁乱远遁而去。刘黑闼跑了,他手下的万余部众,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刘黑闼已跑,依旧继续和唐军苦战,甘当战场的炮灰。



    这个时候,李世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接着,李世民下令给守坝的官员,掘开洺水上游的堤坝。顷刻间,大水一泻千里,涌入敌阵,水深一丈有余。顿时,上万叛军淹没于波涛汹涌的大水之中,敌军阵营,变成了一片泽国。另一方面,李世民水灌敌营,也截断了叛军北逃之路,令其陷入绝境。



    这样一来,叛军插翅难逃,瞬间全线崩溃,纷纷败退至洺水岸边,被唐军消灭得干干净净。此战,唐军斩首一万馀级,数千人溺死于河中。最终,李世民取得了洺水之战的终极胜利:



    黑闼窘急求战,率步骑二万,南渡洺水,晨压官军。太宗亲率精骑,击其马军,破之,乘胜蹂其步卒,贼大溃,斩首万余级。先是,太宗遣堰洺水上流使浅,令黑闼得渡。及战,乃令决堰,水大至,深丈余,贼徒既败,赴水者皆溺死焉。黑闼与二百余骑北走突厥,悉虏其众,河北平。(《旧唐书·太宗本纪》)



    洺水之战,刘黑闼主力损失殆尽,败得一塌糊涂。遭遇失败的刘黑闼,只好与部将范愿等人,带领两百骑兵,北走突厥。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巧妙利用水攻,掘开洺水堰坝,水淹叛军,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河北叛乱,得以平息下去。



    通过洺水之战,李世民率领唐军,成功击溃刘黑闼主力,打败了河北地区最大的一股反叛势力,为李唐平定河北、山东之乱,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但是,战争却并没有结束。刘黑闼虽然败了,但另外一股叛军势力,依旧存在,这就是占据徐、兖二州的徐圆朗。所以,李世民的下一步,便是消灭徐圆朗。



    前文说过,刘黑闼起兵作乱,徐圆朗上蹿下跳,是第一个响应叛乱的割据势力。在整个河北叛乱中,徐圆朗一直充当刘黑闼的得力打手、头号帮凶。之前,李世民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对付刘黑闼上,没来得及顾上徐圆朗。现在,刘黑闼落败,河北初步平定,李世民能够腾出手来,收拾徐圆朗。



    再来说说徐圆朗。



    当初,徐圆朗选择与刘黑闼结盟,主要的原因,觉得刘黑闼是一个“潜力股”,有投资前景。可是,刘黑闼现在失败了,徐圆朗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准备及时“止损”。因此,徐圆朗开始寻找下一个合作的对象。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刘复礼的河间人,向徐圆朗推荐了一个人选,——刘世彻:



    有刘世彻者,其人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且有非常之相,真帝王之器。将军若自立,恐终无成;若迎世彻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资治通鉴》)



    徐圆朗听后,认为刘复礼说得颇有道理,便派刘复礼前往浚仪,迎接刘世彻,欲拥立刘世彻为新主。就在此时,有人却站出来劝说徐圆朗,拥立刘世彻,无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并举出了李密和翟让的先例,提醒徐圆朗;与其拥立刘世彻,费力不讨好,倒不如趁机夺了他的兵权,收编其部众,壮大自身力量:



    将军为人所惑,欲迎刘世彻而奉之,世彻若得志,将军岂有全地乎!仆不敢远引前古,将军独不见翟让之于李密乎?(《资治通鉴》)



    就这样,徐圆朗马上改变了主意,准备利用刘世彻的影响力,夺取兵权,收编部众,然后再卸磨杀驴,除掉刘世彻。不久,刘世彻带着数千部众,前来面见徐圆朗。没想到,徐圆朗连面都不露,只是让人将他召入城中。刘世彻感到,情况不妙,想要逃走。但转念一想,这是徐圆朗的地界,逃是肯定逃不掉的,只好硬着头皮,入城谒见。



    刘世彻一入城,立刻就被徐圆朗夺了兵权,并任命为司马,出使谯、杞二州,利用他的影响力,招降二州。果然,由于刘世彻在当地甚有名气,谯、杞二州,纷纷归降徐圆朗。兵权、地盘都收归徐圆朗囊中,刘世彻也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于是,徐圆朗过河拆桥,犹豫都没犹豫一下,便杀掉了刘世彻。



    由此可见,徐圆朗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样的人,必然是挡在唐王朝一统天下道路上的绊脚石,一定要除掉。故而,打败刘黑闼后,消灭徐圆朗势力,自然要提上了议事日程。



    到了武德五年(622年)四月,洺水之战刚刚结束,李世民即刻整顿兵马,准备从河北出兵,攻打徐圆朗。碰巧此时,长安传来诏令,唐高祖李渊急召李世民回京,听他当面汇报战况。接到父亲的传召,李世民不敢耽搁,将军队暂时交给齐王李元吉统领,快马加鞭,赶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当面向唐高祖汇报战况,陈述攻打徐圆朗的具体作战计划。听完李世民的汇报,唐高祖同意了他的军事计划,决定派李世民出兵平定徐圆朗。得到父亲的许可后,李世民连夜返回前线,赶赴黎阳,集结大军,向济阴挺进,兵锋直指徐圆朗的势力范围,挥师征讨。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李世民亲率唐军主力,大举进攻徐圆朗。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声震淮、泗。徐圆朗下辖的主要城邑,尽数被唐军攻占,徐圆朗独木难支:



    时徐圆朗阻兵徐、兖,太宗回师讨平之,于是河、济、江、淮诸郡邑皆平。(《旧唐书·太宗本纪》)



    此时,李世民觉得,徐圆朗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掀不起什么大浪了,这次征讨淮、泗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平定徐圆朗之乱,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李世民留下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名将李世勣等人,继续将兵围击徐圆朗;自己则于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初六,班师回京,结束了平叛河北的征战。



    应该说,在河北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的情况下,李世民凭借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力挽狂澜,扭转了唐朝河北战场的颓势。李世民于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中旬,率师出征河北,到武德五年(622年)三月下旬,发起“洺水之战”,大破刘黑闼主力。紧接着,李世民乘胜出击,重创徐圆朗所部。



    也就是说,李世民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连克刘黑闼、徐圆朗两股悍匪,迅速镇压下了河北、山东的反叛势力,初步平定了河北叛乱。坦白地讲,如果没有李世民,没有李世民大开大合,天马行空的军事手腕,唐军不可能这么快击败叛军。对于李唐王朝初步平定河北,李世民的卓越功绩,不可否认。



    关键问题是,这时的李世民,已经功盖天下,威加四海,到了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地步了。一年以前,因为攻克洛阳,消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政权,李世民为唐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加封“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并且,李世民又掌管着陕东道、益州道两大行台,手握全国兵权,成为了大唐王朝名副其实的军事领袖。



    本来,攻克洛阳,已经是李世民人生事业、军事生涯的巅峰。没有想到,继洛阳之战后,李世民率军平叛河北,再次立下赫赫战功,“洺水之战”,大破刘黑闼叛军主力,横扫河北、山东。所以,击败刘黑闼、重创徐圆朗后,对于威震天下,叱咤风云的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封赏这个二郎。



    但是,有功不赏,也不符合规矩。最终,经过一番权衡,唐高祖决定授予李世民一个头衔。武德五年(622年)十月,唐高祖下诏,秦王李世民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之衔,归秦王所属:



    御侮折冲,朝寄尤切,任惟勋德,实伫亲贤。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宇量凝邈,志识明劭,爰始缔构,功参鼎业。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定周韩,戎威遐畅。河朔馀寇,取若拾遗,济代逋诛,克同振朽。宣风都辇,综务朝端,政术有闻,纲目斯举。宜加襃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馀并如故。(《全唐文·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



    十二卫大将军,始设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每卫一员,正三品。其主要职责,总领卫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朝建立后,其主要职责,负责掌管宫禁宿卫、巡警、仪仗,统领内、外府兵,多以宗室成员或武臣担任。李世民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之衔,等于掌握了宫禁卫戍之权。



    从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刘黑闼兴兵作乱,到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洺水之战”,李世民掘开洺水堰坝,水淹敌军,击溃刘黑闼主力。整整九个多月,刘黑闼将河北搅得天翻地覆。终于,在李世民的雷霆攻击下,兵败如山倒,逃往突厥。乱了九个月的河北地区,迎来了短暂的初步平静。



    那么,洺水之战,李世民大破刘黑闼主力,是否代表河北叛乱就此平息呢?当然不是。李唐王朝平叛河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洺水之战的胜利,于唐朝而言,只是一场短暂的胜利。



    就在李世民重创徐圆朗部,班师回京之前,刚刚平定的河北,又生波澜。原来,自洺水之战惨败,刘黑闼逃亡突厥,在突厥的帮助下,竟然奇迹般的死灰复燃,再次起兵叛乱。面对死灰复燃的刘黑闼,唐高祖李渊又将如何应对?



    第二次戡乱河北,李渊又为什么要临阵换将,没有委派用兵如神的秦王李世民,继续率军出征,而是命许久没有领兵的太子李建成,讨伐叛军?那么,久未上阵的太子李建成,又是如何对付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等反叛势力?平定河北叛乱,对于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又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与意义?

章节目录

巍巍大唐:开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燕山游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三章 河北叛乱(2)——洺水之战,巍巍大唐:开国,笔趣阁并收藏巍巍大唐:开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