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向古德里安报告了埃及人与英国人之间的猫腻,他立即明白了过来,但他并不认为拉姆斯登可以跑掉,面对地图迅速找到了应对办法:一边派遣部队迅速接管城防并让空军进驻机场,一边指示各部队分头展开追击。
进攻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状态中展开,3个装甲师快速向南挺进,几乎与撤退的英军一路同行无非英国人走的是水路,德国人走的是陆地。
很快,拉姆斯登就尝到了被追杀的痛苦。
1月17日,古德里安主力部队抵达阿斯旺,下午时分第一波飞机从阿斯旺出发,攻击尼罗河里的英国撤退部队,特德将军的沙漠空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单方面进攻本方部队,这一天英国人损失了2条船,900多人毙命;
1月18日,非洲集团军迅速向南开拔,尼罗河里的英军损失了3条船,1200多人毙命,除此之外,德军飞机还误击了部分埃及、苏丹之间的正常货轮,尼罗河全线停航,只有英国撤退船队仍在夺路而逃;
1月19日,非洲军先头部队跨过埃及与苏丹分界线,在英军聚集的瓦迪哈勒法这是英军脱离尼罗河水道并登上苏丹火车向南继续逃窜的必由之路,仅仅一个营、只有装甲车没有一辆坦克的德军侦查部队对近1万人的英军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打得对方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所有英军只想夺路而逃,没人愿意留下来阻击一下德军进攻,直到只有随身轻武器的澳、新联军赶到,用简陋的机枪、步枪和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才堪堪抵挡住了德军,付出的伤亡代价高达近2000。
1月20日,德军主力部队赶到,由于燃油和后勤供应一直供应不上,大军困顿于瓦迪哈勒法,但收获依然不小澳新联军后卫部队被抓到了2000余人,英军撤退火车被炸毁了2列,伤亡又达3000余人,甚至包括2个上校。
短短几天,从阿斯旺陆续逃跑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军损失近万,从出发时的3万余人直接掉到了2万多人,无论是澳新还是英军,其士气均跌落到了谷底,而他们此刻距离苏丹首都喀士穆还有整整900公里。在后世,这一段从阿斯旺撤退到喀士穆的路程被称为血路,在德军一路追杀之下,成功撤退、无病无伤的盟军官兵最终没超过2000人,绝大多数人都倒在黎明之前。
艾森豪威尔曾以为非洲军会因补给和燃油制约困顿于苏丹边境,但德国人用内河运输的办法完美地解决了困境:满载着补给、燃油和埃及步兵师的船队从亚历山大和开罗浩浩荡荡南下,无论是船只还是燃油、补给都是英国人遗留在有亚历山大港的战利品,凭借这些物资的帮助,到1月21日,非洲军就得到了继续前进的补给,他们的下一步思路十分清晰沿着尼罗河两岸一直向南推进并直扑喀士穆。
在另一个方向,巴顿率领的美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比英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在索马里登陆后遇见了当地驻守的英国部队,获得了急需的后勤接济,且没遭遇任何敌机、敌军阻击,但飞行堡垒装甲旅在苏丹港登陆并进攻厄立特里亚的消息让巴顿敏锐地感到了危机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轴心组织一次登陆,不用太多部队,只要有一个装甲团和相应步兵,完全能够吃掉自己手里的这点实力。因此,他一边收拢部队向内陆撤退,一边拼命呼叫蒙巴萨希望得到支援。
在飞机数量极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对救援拉姆斯登还是救援巴顿的困难抉择,艾森豪威尔只用了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该决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队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顿应当率领相关部队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准备在那里积蓄力量并进行休整,但距离埃塞俄比亚最近的国境线也超过600公里,而他的部队除了两条腿,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且在巴顿看来去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一条死路,德军南下的装甲部队很明显会把后续进攻目标放在那里,在他的建议之下,非洲战区最后同意他率部队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亚并直接退往蒙巴萨。
巴顿和其余2万多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索马里大地上部队里全部车辆加起来最多只能搭载4000人,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撤退,但这难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国人,他们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整支部队每天前进10小时,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包括巴顿在内所有具备行动能力的官兵必须服从统一安排每个半场中每人乘坐汽车1小时,步行3小时,休息1小时。巴顿将士兵们分为5波,每次卡车运走最后一波人员,通过让汽车来开5趟的方式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滚动前进。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尔搜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车辆前去接应。比起纯粹步行来说,这样的行程安排更快一点,几乎每天能向前运动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从生下来之后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在这一点上,美国士兵天生存在不足,无论苏军、德军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军官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必须依靠车辆,这段行军近乎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障巴顿部队的行动物资供应,美国和英国的航空队真是拼尽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够的飞机无论是b17轰炸机还是c47运输机,都从南非起飞,先到马达加斯加岛上降落补充油料,然后再从马达加斯加转场到蒙巴萨,最后从蒙巴萨装载各类物资去索马里方向空投,油料、补给、医药,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头上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
进攻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状态中展开,3个装甲师快速向南挺进,几乎与撤退的英军一路同行无非英国人走的是水路,德国人走的是陆地。
很快,拉姆斯登就尝到了被追杀的痛苦。
1月17日,古德里安主力部队抵达阿斯旺,下午时分第一波飞机从阿斯旺出发,攻击尼罗河里的英国撤退部队,特德将军的沙漠空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单方面进攻本方部队,这一天英国人损失了2条船,900多人毙命;
1月18日,非洲集团军迅速向南开拔,尼罗河里的英军损失了3条船,1200多人毙命,除此之外,德军飞机还误击了部分埃及、苏丹之间的正常货轮,尼罗河全线停航,只有英国撤退船队仍在夺路而逃;
1月19日,非洲军先头部队跨过埃及与苏丹分界线,在英军聚集的瓦迪哈勒法这是英军脱离尼罗河水道并登上苏丹火车向南继续逃窜的必由之路,仅仅一个营、只有装甲车没有一辆坦克的德军侦查部队对近1万人的英军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打得对方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所有英军只想夺路而逃,没人愿意留下来阻击一下德军进攻,直到只有随身轻武器的澳、新联军赶到,用简陋的机枪、步枪和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才堪堪抵挡住了德军,付出的伤亡代价高达近2000。
1月20日,德军主力部队赶到,由于燃油和后勤供应一直供应不上,大军困顿于瓦迪哈勒法,但收获依然不小澳新联军后卫部队被抓到了2000余人,英军撤退火车被炸毁了2列,伤亡又达3000余人,甚至包括2个上校。
短短几天,从阿斯旺陆续逃跑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军损失近万,从出发时的3万余人直接掉到了2万多人,无论是澳新还是英军,其士气均跌落到了谷底,而他们此刻距离苏丹首都喀士穆还有整整900公里。在后世,这一段从阿斯旺撤退到喀士穆的路程被称为血路,在德军一路追杀之下,成功撤退、无病无伤的盟军官兵最终没超过2000人,绝大多数人都倒在黎明之前。
艾森豪威尔曾以为非洲军会因补给和燃油制约困顿于苏丹边境,但德国人用内河运输的办法完美地解决了困境:满载着补给、燃油和埃及步兵师的船队从亚历山大和开罗浩浩荡荡南下,无论是船只还是燃油、补给都是英国人遗留在有亚历山大港的战利品,凭借这些物资的帮助,到1月21日,非洲军就得到了继续前进的补给,他们的下一步思路十分清晰沿着尼罗河两岸一直向南推进并直扑喀士穆。
在另一个方向,巴顿率领的美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比英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在索马里登陆后遇见了当地驻守的英国部队,获得了急需的后勤接济,且没遭遇任何敌机、敌军阻击,但飞行堡垒装甲旅在苏丹港登陆并进攻厄立特里亚的消息让巴顿敏锐地感到了危机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轴心组织一次登陆,不用太多部队,只要有一个装甲团和相应步兵,完全能够吃掉自己手里的这点实力。因此,他一边收拢部队向内陆撤退,一边拼命呼叫蒙巴萨希望得到支援。
在飞机数量极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对救援拉姆斯登还是救援巴顿的困难抉择,艾森豪威尔只用了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该决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队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顿应当率领相关部队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准备在那里积蓄力量并进行休整,但距离埃塞俄比亚最近的国境线也超过600公里,而他的部队除了两条腿,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且在巴顿看来去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一条死路,德军南下的装甲部队很明显会把后续进攻目标放在那里,在他的建议之下,非洲战区最后同意他率部队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亚并直接退往蒙巴萨。
巴顿和其余2万多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索马里大地上部队里全部车辆加起来最多只能搭载4000人,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撤退,但这难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国人,他们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整支部队每天前进10小时,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包括巴顿在内所有具备行动能力的官兵必须服从统一安排每个半场中每人乘坐汽车1小时,步行3小时,休息1小时。巴顿将士兵们分为5波,每次卡车运走最后一波人员,通过让汽车来开5趟的方式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滚动前进。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尔搜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车辆前去接应。比起纯粹步行来说,这样的行程安排更快一点,几乎每天能向前运动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从生下来之后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在这一点上,美国士兵天生存在不足,无论苏军、德军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军官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必须依靠车辆,这段行军近乎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障巴顿部队的行动物资供应,美国和英国的航空队真是拼尽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够的飞机无论是b17轰炸机还是c47运输机,都从南非起飞,先到马达加斯加岛上降落补充油料,然后再从马达加斯加转场到蒙巴萨,最后从蒙巴萨装载各类物资去索马里方向空投,油料、补给、医药,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头上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