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灯光下,“茹晋”二字是如此的显眼,魏氏的心一揪,这人在她的世界里消失了二十二年一个月零二十四天,往事不堪,她相信自己的判断,却又忘不了他最后那句话:“雨烟,我并未负你。”她曾杀人无数,却从来没有感受到刀划过喉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那天,她感觉到了,经脉和血管会阻挡刀向前滑动,它们都变得坚硬的,传到刀上,有些震手茹晋双手捂住脖子,用最后的力气,凝望她,眼里充满了乞求。她漠然的擦了下刀,茹晋倒下,他已死了,可身体却还在挣扎,不停的抽搐,直到流完他身体中的最后一滴血。
“臣疑,顺命侯府祸,缘起茹氏青莲。此女,逆贼茹晋后人,罚罪于妓籍,贱身以侍顺命侯。后顺命侯归,夫人王白氏却迎之,立其为妾氏。然,贱籍者未尝能入宗稷,更为国法所不容。族人怨甚,恐以族规处之,或累及王白氏及其幼子。又或,族人图其产,借故加害之。侯乃国家功臣,后人却遭此横祸,以臣一己之力,一人之思,未尝能得真相,还故人于安宁。盼雨露圣听,遣能吏,惩凶者,慰亡人,以昭天下。”
魏氏和起本章,若当年,她和茹晋有过孩子,恐怕当时她就没有那么决绝了吧。
“雨烟”,菲雨如烟,润物博发,宜家宜室,子予求之。茹晋写给她的,可那时她还在襁褓中,父亲笑道:“茹弟,雨烟二字甚好,可最后一句‘子予求之’这我可不想占你便宜。”周围的人哄堂大笑,更有人打趣他,让他赶快改口叫魏承谟岳父,茹晋被弄了个大红脸,急忙解释他不是有心的,他的意思是:君子都想求娶。周围的人又一阵大笑,在座的都是文字里拔尖的人,谁不知道魏承谟在和他开玩笑,他越解释,这“岳父”二字就越坐得实在。
再后来父亲成了帝师,她亦幼时入宫承欢太皇太后膝下,与皇上一起长大后来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亲手杀死茹晋后,本以为她心中那点不多的柔情已经用尽,可奏折上的点点墨迹,却撒在了她的心头,也让她看清了一件事:皇上是如此的憎恶茹晋,今天的本章也罢,王毅身亡的本章也罢,他都未做任何御批,便让人存了档,前者与茹晋的子孙有关,还说得过去,而后者只是对茹晋的子孙多了几分喜欢与怜惜,他便也厌恶起他来,甚至用王权,不动声色剥夺了他死后的那份荣耀。他妻、子惨死,他也漠不关心,和那个仁治宽容的皇帝判若两人。
橙黄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被乌云盖了一半。就要过中秋了,若八月十五那日也这样,就太扫兴了。魏氏起身,从秘格中取出她的“凤凰”印章,踹在怀里,顿了一下,又从衣架上取了件披风披上,才出了门。
走在宫道上,沿路的气死风灯,把她的身影一会儿拉到她的前面,一会儿拉到她的前面。没走多久,便遇上巡逻的太监。领头的太监便呵斥起来,哪宫的人,下了锁还四处乱走,她从怀中掏出宫牌,那个太监和身后的太监都连忙给她跪下,她未做任何表示,继续向宫门处走去。等她走远,领头的太监才站起来,问身后的太监,这人是谁,怎么会拿着皇上的宫牌。身后的太监皆摇头。
到了外宫门前,守门的太监总管没等她掏宫牌,便跪地给她请安。她仍不言语,按规矩掏出宫牌,等守门的太监验过宫牌后,她就从角门出了宫。
茹晋返来福客栈时,里衣早已湿透了。来云南前,他早知道平西王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况且临行前,老师魏承谟也交待他,到云南,只管做好他训导一职,诸事莫管,诸事莫问。他也自知,自己是个九品小官,与平西王天上地下,心有力而力不足,安安分分干完三年,听老师的话,升职调任即可。着可事到临头,他才觉得,云南这九品小官也不好做。难怪能如此轻易出缺补任。
伙计瞅他来,拎了一壶上好的普洱,打千跟了进来,咬着不准确的官话,给他送水。他示意他放下出去,可伙计用方言又对他说了一大堆话,他刚来此地,还很听不懂此地方言,见伙计如此絮叨,很不耐烦的命令他出去,此时,他最需要的是静一静。
早上,在学馆里,学生们神神秘秘的传阅一张纸,他想没收,领头的张华一口便把那纸吞了。气得他用戒尺狠狠打了张华的手心,还罚他抄礼记一遍。本以为张华是传阅什么淫词艳曲,后来散了学,他的得意门生于唯亭才悄悄告诉他,张华传的并不是什么淫词艳曲,而是本地文人顾津写得驱除鞑虏,光复汉庭的檄文,而张华,正在撺掇各生员,联合起来反抗朝廷。于唯亭最后说,这书他是不能再读了,准备投靠四川的姑母,改籍再考,也请他早做打算。说完,便飘然出了门。茹晋当下呆了,若在他的学馆里出了大逆之事,他瞒而不报,一旦学生闹将起来,他最轻也是个流放的下场。于是换了官服,急急忙忙出了学馆,找知县游之敬商量。
到了府衙,周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他也没多想,直接冲进了花厅,进了花厅,不由一愣,一个穿着三爪金龙的老者坐在上首,而知县游之敬垂手站在一旁。
“子玉,还不快见过平西王。”游之敬并未对他的失礼不快。
茹晋擦了擦头上的细汗,给平西王吴三桂行了两叩六拜的亲王礼。
平西王和颜悦色的扶他起来,和蔼可亲的问了他到云南衣食住行诸事,一副拳拳关心之意,茹晋不好抚了他的好意,一边恭敬答,一边暗自不断给游之敬使眼色。他和游之敬不但有同僚之谊,亦兼有棋友之情,想是他自会懂自己。
“子玉,你今日来我府,是否是为公事?若是公事,平西王乃我俩上司,你但说无妨。”游之敬笑道。
茹晋又一愣,随后一转念,生员串联谋反一事,不是小事,游之敬即使知道,也要报州台府衙,更要报给这个云南之主。索性一并说了,于是,把今晨之事,细细说与了吴三桂和游之敬。
游之敬听完,脸色如常,并未惊惧愤怒,反而款款问他:“茹兄,你是汉人还是满人?”
茹晋脑子轰的一声,他便知道游之敬所问何意。再一瞅平西王及左右随从,今天他若答错,今日便是他的忌日。可能是过于恐惧,他反而冷静下来,脑子也不再同在学馆时那么混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我自然是汉人。”
游之敬暗自偷笑,茹晋平时迂腐,这关键时刻脑子也还是转得过弯来,也不算自己白白与他交往。他开动三寸不烂之舌,把平西王英明神武夸上了天,把康熙小儿昏庸自负忘恩负义骂了个遍。然后,让衙役抬出了平西王应世而生的神迹一块陨石,上书:泱泱中华,天口一人!
茹晋再次擦了擦头上的汗,俯身一揖,道:“晚生愿追随平西王。”茹晋心知,此一语,虽能让他暂时脱困,但日后被告知圣上,他九族可就不保了。却也无法,不走这步,他就没日后二字之说。
平西王说了个好字,便让他在游之敬手下做事,更告诉他,他已封游之敬为御史台,官升三级。茹晋再次拜谢平西王提携。
出了县衙,他一路狂奔,到了客栈,半天没定下心神。
身旁的伙计却未退下,仍絮絮叨叨的说着方言,老板进来,用旱烟杆子敲了伙计的头,也说了句方言,伙计委屈的讪讪而下。老板姓曾,一口官话说的特地道,给他打千后道:“茹训导,府台大人下了宪牌来请您,说是府衙今日有大事要商议,来人在房下等着呢,您是需要小的给您备轿还是备马?”
茹晋一愣,随即拎起茶壶,灌了一气,事到今日,云南大乱是免不了了,他有官身在身,想学于唯亭逃跑是不可能了,便吩咐曾老板备马,他到道台府走一遭,看看是什么情况,再做定夺。
道台府中,道台张佑明召集了治下所有知府、训导、教授,首先废除了张华等一干秀才的功名,派出捕快抓捕。后宣布让所有训导、教授加紧查处学馆中生员异动,瞒而不报者,与同罪论处。茹晋摇头,张佑明还没明白,这股邪风是从哪里来的,区区几个酸秀才翻不起波澜,真正的浪头,是平西王。他正思量如何把今日之事告诉张佑明,游之敬迈着大步姗姗来迟,一见游之敬,茹晋仿佛做了贼般,脸立刻红了。
张佑明不快的训斥游之敬:“毕躬,何事拖拖拉拉到此时?不知今日我是下了宪牌的吗?”
游之敬并不犯怵,冷冷道:“张大人,今日却有大事。”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把剪刀,看得张佑明一惊,高呼一声,你要做甚?西北味之浓重,让人忍俊不禁,可没人觉得此事可笑。游之敬从脑后拉过辫子,咔嚓一剪刀,剪了自己的辫子,满堂大惊,却无人发出一声声响。上月皇上削藩,平西王承旨,云南所有官员都松了口气。今日出张华案,虽引人联想,却没人料到真有这天。
张佑明年过五十才中的进士,十年打熬下来,才混到云南一府台之职,看到此情此景,悲从心头起,他强忍住自己的悲愤。道:“好你个游之敬!老朽怎没看出你是条白眼狼!”
游之敬丢了手中的辫子道:“府台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您自己选吧,是剪了辫子,还是血溅这三尺明堂?”
张佑明擦了擦自己的眼睑:“此事兹事体大,得容我想想,也得容这一屋子的人想想。”
“好,看在过去同僚的份上,我容你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别怪我不留情意。”游之敬说完,把剪刀放在地上,退了出去,门外响起了铁甲重兵包围的声音。
屋内静的听不见一丝喘气的声音。
过了好久,张佑明才问:“在座诸位,你们怎么看?”
问完,隔了好久,也无人答。
张佑明苦笑,他摆手道:“罢,罢,去留老朽都不阻拦。”
此话一出,厅堂里少部分人对他施了一礼,剪了辫子,出了明堂。
张佑明吩咐师爷,把里屋他存的兰茂酒[]拿出来,又吩咐衙役捧出酒杯。他亲手开了酒封,注入酒壶中,手执酒壶,一一斟满了酒杯。碧色的清酒如一片娇叶落入杯中,映得白瓷杯发出淡淡的绿光,张佑明分给在座的众人,大厅里已有了嘤嘤之声。他强人泪水,举杯道:“至此之际,与诸位共守节操,是老夫之幸!请受老夫一拜。”说完便跪了下去,大厅众人也手捧酒杯跪了下去:“愿追随老大人!”张佑明高声说了声请,把杯中酒一饮而下,众人也纷纷喝下这杯生死酒
此酒入口清爽,味幽香,果然是上品好酒。茹晋内心长叹,早知形势如此,他午前就不必白白挣扎,自己坏了自己的名声,当学张大人,当机立断。
张佑明划开手指,血书上奏,写完后,传与众人,看完者,皆咬破手指,在上签名,以明心志。写完后,所有人安坐,静静等游之敬进来。
一个时辰后,游之敬进来,张佑明将奏折递给他,游之敬看完,道:“定将大人心志奏报康熙小儿!”张佑明提手甩了游之敬一个耳光,游之敬也未还手。吩咐手下人,将所有人关入地牢
第二日,二月二,龙抬头,平西王反,云南巡抚朱国治被杀祭旗,昆明道台张佑明自刎明志
日志记载甚明,青莲看完,如同身临其境,身上起了阵阵寒意。她放下日志,外头已经接近三更,隔壁王白氏灵芝和王果儿早已安睡,她寻了件外披披上,继续翻看祖父日志。
“三日后,耿、尚二贼皆反,一月内烽火连十三省,长江以南,皆为藩贼所占。游之敬复入地牢,教唆朝廷命官,一日之内,削发者十之有三,昭通知县哲云礼呼号而泣:“汝等皆饮张公之酒,一诺重于泰山!张公殉国,尸骨未寒,汝复叛之,汝等九泉之下何颜再见张公?”叛者皆不复言,顺墙而走,面红耳赤。次日,哲云礼殉国以明志。后金铭、张显、何叔行等一十三人皆成礼。余者二十五人,每日水食不济,日月无望,于牢中哀号不止,浮肿致死者一十九人,复变节者三人。六月内,余者仅存文济、信义于吾三人。吾等心志坚毅,,后张公前小吏六福不忍,每日偷送饮食,吾等才得以幸存又六月有余。”
这本日志就写到这,后面半本已被人撕去,但撕去之人却把日志精心表过。这十多本日志是青莲从迎春院一位老琴师处得到的。老琴师原本是她家的家奴,她家抄家后,琴师被发卖到京城。她们随清月进京后,闻香就指派这位稳重的老琴师伺候她们。老琴师为她更衣时,看到了她胸前红色莲花胎记,便跪了下去。起先青莲有些惊恐,自己的身份被人识出,不当会连累夫人与世子,更会连累清月。后来这位老琴师虔诚地捧出她祖父的日志,她便放心了。一个婢子苦苦珍藏主人日志二十多年,这份情谊,断不会出卖她的。而且从老琴师的脸上,她还看到她对祖父的那份爱恋与敬重,这让她更加放心了。
后面的五本,记载的都是籍和进京的一些杂事,如姨祖母生日,送她何礼物,姨祖母如何高兴,家中鹩哥不幸身故,自己如何调皮,打破了祖父端砚,等等,直至家中被抄前一年。
看完,天已大亮,世子抱着小老虎枕头,跑进来,脆生生的喊:“姨娘,姨娘,吃早饭了,我要您喂我。”青莲揉揉略有些发红的眼,笑着把他抱起来,问道:“果儿,饿了吧?”世子咯咯笑着往她怀里钻,两人说说笑笑的去找夫人王氏。
吃过早饭,青莲找来老琴师,问她手里是否还有日志,老琴师摇头,道:“老爷被带走前一天,魏姨娘拿走了老爷的许多日志。老爷知道后,偷偷把我叫到书房,给了我开籍文书,还把这些日志交给了我,让我逃走,若有机会,交给文济大人,可惜我还未出逃,抄家的人就到了。再后来,文济大人也遭了难,我便不敢再把这些东西交出去。若没遇到小小姐,我真不知道该拿这些东西该怎么办。这些东西,都成了我老妇人的一块心病,幸而老爷显灵,让我在有生之年遇到小小姐。”青莲听完,无法,缺的日志包括三藩之乱和抄家前最后一年。当年抄家,她才七岁,幼年没入妓籍,娘亲不堪欺辱,自尽在途中,茹家仅有一个老嬷嬷陪着她,老嬷嬷已年过六旬,昏庸无用,从未给她讲过茹家种种,她的记忆中唯有幼时陪她玩的王毅,至于家人,或由于恐怖,或由于无颜面对,她已记不起他们的模样。她多年来依仗王毅,偏安于西北一域,从未想过深究家事,可冥冥中她得到了祖父的日志,仿佛唤起了她心底的那股怨恨,她突然很想知道,茹家为何会遭此大难,她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魏雨烟用凤凰印,调出了九头鸟,此人跟她出生入死,她嫁与茹晋后,九头鸟便隐退于皇城,茹晋死后,他曾对她表明心迹,她拒绝了他,从此两人相忘于江湖。虽然他还在册,她却一直没用他,为的就是不再相见。二十年风霜雪雨,他亦老了,再无年轻时的风采,不过,那双敏慧的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信义,”她不知如何开口。
信义看了她许久,才问:“你终于来见我了,我整整等了二十二年。”
魏雨烟苦笑,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这样的话语,显得有些可笑。信义又道:“只要是你吩咐的事,刀山火海,我都在所不辞。”她突然不想再吩咐他做什么了,已欠他半辈子,下半辈子最好不欠。
“没,只是老了,想见见你。”她推脱道。
在昏暗的灯火下,信义微微一笑道:“这么多年,你说谎的功夫,倒是倒退了。若你只为见我,推门而入即可,又怎么会用凤凰印鉴?”
魏雨烟大囧,不愧九头鸟这个称号。罢了,这辈子注定欠他,若有下辈子,一定还他!
“请你帮我办两件事,第一,麻烦你去西北一趟,查出是什么人杀死了茹晋的孙女。第二,苏莲死后,她的杜鹃印章消失,我想知道,是谁拿了这枚印章,控制了她的线人。”
信义听完,暗自神伤,雨烟最终还是原谅了他,那么多年了,他始终不明白他输在什么地方,假如在云南天牢中,他没有救茹晋,那么再遇到雨烟时,她会选他吗?
康熙十四年春,地牢里茹晋病入膏肓,文济也咳嗽不止,唯一能撑住的只有他。他唤来六福,让他去找游之敬,说他三人打熬不住了,决定削发。文济一听,边咳边斥责于他。茹晋抬了抬手,口中却无力发声。等六福退下,他才偷偷说与茹晋、文济,他除了参军身份外,还是皇上安插在云南的密探,以前不说,是怕有人告密,坏了皇上的事,如今一年打熬下来,他相信二人,才敢告知。如今战事如荼,他也该出去了,亦希望他二人出去后,暂时投靠平西王,也帮着他做内应,探查消息。文济半信半疑,他道凭证与印信他存在外头,方便时,就给他们看。一年的囚徒生活,让彼此互相依靠,他们的情谊已算生死之交,茹晋与文济相互望了一眼,便由他剪了辫子。
游之敬听闻,大喜,亲自把三人接出了大狱,面对游之敬的热忱,三人都默默无语,游之敬找来本地最好的医生,给三人治病调理身子。一个月后,茹晋方能下地,而他则按事项约定,悄悄到城南柳树坡娘娘庙的香炉里放了把特制的钥匙,与他的上线建立了联系。次日,上线指示让他混进敌营,悄悄收集情报,收集好的情报卷在麦管里,放香炉中。他得到指示,并未按规矩立即销毁那张纸条,而是带给了茹晋与文济,让他们看完后才销毁了命令。
三人病愈后,都听命于游之敬,游之敬此时已从文职改了武职,变成了御赐督粮官。茹晋成了他的文书,文济成了农管,而他成了押粮官。他们借着自己的身份,与各地州粮官、小吏成为朋友,从他们口中套取收粮情况,每月定勘后,演算出吴三桂实际军力,运粮周期,行军路线。由于三人配合默契,每次推导的情报及准,受到上面嘉奖,茹晋和文济开心的干劲十足。而他却稍稍有些不安,按照规矩,若没有上面的许可,他是不可以暴露身份,又或者是网罗羽翼。可想到他们三人在狱中的友情,假如因他们而受到责罚,他也愿意。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又干了一年,直到他接到另一则命令。
[]杨林肥酒
“臣疑,顺命侯府祸,缘起茹氏青莲。此女,逆贼茹晋后人,罚罪于妓籍,贱身以侍顺命侯。后顺命侯归,夫人王白氏却迎之,立其为妾氏。然,贱籍者未尝能入宗稷,更为国法所不容。族人怨甚,恐以族规处之,或累及王白氏及其幼子。又或,族人图其产,借故加害之。侯乃国家功臣,后人却遭此横祸,以臣一己之力,一人之思,未尝能得真相,还故人于安宁。盼雨露圣听,遣能吏,惩凶者,慰亡人,以昭天下。”
魏氏和起本章,若当年,她和茹晋有过孩子,恐怕当时她就没有那么决绝了吧。
“雨烟”,菲雨如烟,润物博发,宜家宜室,子予求之。茹晋写给她的,可那时她还在襁褓中,父亲笑道:“茹弟,雨烟二字甚好,可最后一句‘子予求之’这我可不想占你便宜。”周围的人哄堂大笑,更有人打趣他,让他赶快改口叫魏承谟岳父,茹晋被弄了个大红脸,急忙解释他不是有心的,他的意思是:君子都想求娶。周围的人又一阵大笑,在座的都是文字里拔尖的人,谁不知道魏承谟在和他开玩笑,他越解释,这“岳父”二字就越坐得实在。
再后来父亲成了帝师,她亦幼时入宫承欢太皇太后膝下,与皇上一起长大后来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亲手杀死茹晋后,本以为她心中那点不多的柔情已经用尽,可奏折上的点点墨迹,却撒在了她的心头,也让她看清了一件事:皇上是如此的憎恶茹晋,今天的本章也罢,王毅身亡的本章也罢,他都未做任何御批,便让人存了档,前者与茹晋的子孙有关,还说得过去,而后者只是对茹晋的子孙多了几分喜欢与怜惜,他便也厌恶起他来,甚至用王权,不动声色剥夺了他死后的那份荣耀。他妻、子惨死,他也漠不关心,和那个仁治宽容的皇帝判若两人。
橙黄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被乌云盖了一半。就要过中秋了,若八月十五那日也这样,就太扫兴了。魏氏起身,从秘格中取出她的“凤凰”印章,踹在怀里,顿了一下,又从衣架上取了件披风披上,才出了门。
走在宫道上,沿路的气死风灯,把她的身影一会儿拉到她的前面,一会儿拉到她的前面。没走多久,便遇上巡逻的太监。领头的太监便呵斥起来,哪宫的人,下了锁还四处乱走,她从怀中掏出宫牌,那个太监和身后的太监都连忙给她跪下,她未做任何表示,继续向宫门处走去。等她走远,领头的太监才站起来,问身后的太监,这人是谁,怎么会拿着皇上的宫牌。身后的太监皆摇头。
到了外宫门前,守门的太监总管没等她掏宫牌,便跪地给她请安。她仍不言语,按规矩掏出宫牌,等守门的太监验过宫牌后,她就从角门出了宫。
茹晋返来福客栈时,里衣早已湿透了。来云南前,他早知道平西王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况且临行前,老师魏承谟也交待他,到云南,只管做好他训导一职,诸事莫管,诸事莫问。他也自知,自己是个九品小官,与平西王天上地下,心有力而力不足,安安分分干完三年,听老师的话,升职调任即可。着可事到临头,他才觉得,云南这九品小官也不好做。难怪能如此轻易出缺补任。
伙计瞅他来,拎了一壶上好的普洱,打千跟了进来,咬着不准确的官话,给他送水。他示意他放下出去,可伙计用方言又对他说了一大堆话,他刚来此地,还很听不懂此地方言,见伙计如此絮叨,很不耐烦的命令他出去,此时,他最需要的是静一静。
早上,在学馆里,学生们神神秘秘的传阅一张纸,他想没收,领头的张华一口便把那纸吞了。气得他用戒尺狠狠打了张华的手心,还罚他抄礼记一遍。本以为张华是传阅什么淫词艳曲,后来散了学,他的得意门生于唯亭才悄悄告诉他,张华传的并不是什么淫词艳曲,而是本地文人顾津写得驱除鞑虏,光复汉庭的檄文,而张华,正在撺掇各生员,联合起来反抗朝廷。于唯亭最后说,这书他是不能再读了,准备投靠四川的姑母,改籍再考,也请他早做打算。说完,便飘然出了门。茹晋当下呆了,若在他的学馆里出了大逆之事,他瞒而不报,一旦学生闹将起来,他最轻也是个流放的下场。于是换了官服,急急忙忙出了学馆,找知县游之敬商量。
到了府衙,周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他也没多想,直接冲进了花厅,进了花厅,不由一愣,一个穿着三爪金龙的老者坐在上首,而知县游之敬垂手站在一旁。
“子玉,还不快见过平西王。”游之敬并未对他的失礼不快。
茹晋擦了擦头上的细汗,给平西王吴三桂行了两叩六拜的亲王礼。
平西王和颜悦色的扶他起来,和蔼可亲的问了他到云南衣食住行诸事,一副拳拳关心之意,茹晋不好抚了他的好意,一边恭敬答,一边暗自不断给游之敬使眼色。他和游之敬不但有同僚之谊,亦兼有棋友之情,想是他自会懂自己。
“子玉,你今日来我府,是否是为公事?若是公事,平西王乃我俩上司,你但说无妨。”游之敬笑道。
茹晋又一愣,随后一转念,生员串联谋反一事,不是小事,游之敬即使知道,也要报州台府衙,更要报给这个云南之主。索性一并说了,于是,把今晨之事,细细说与了吴三桂和游之敬。
游之敬听完,脸色如常,并未惊惧愤怒,反而款款问他:“茹兄,你是汉人还是满人?”
茹晋脑子轰的一声,他便知道游之敬所问何意。再一瞅平西王及左右随从,今天他若答错,今日便是他的忌日。可能是过于恐惧,他反而冷静下来,脑子也不再同在学馆时那么混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我自然是汉人。”
游之敬暗自偷笑,茹晋平时迂腐,这关键时刻脑子也还是转得过弯来,也不算自己白白与他交往。他开动三寸不烂之舌,把平西王英明神武夸上了天,把康熙小儿昏庸自负忘恩负义骂了个遍。然后,让衙役抬出了平西王应世而生的神迹一块陨石,上书:泱泱中华,天口一人!
茹晋再次擦了擦头上的汗,俯身一揖,道:“晚生愿追随平西王。”茹晋心知,此一语,虽能让他暂时脱困,但日后被告知圣上,他九族可就不保了。却也无法,不走这步,他就没日后二字之说。
平西王说了个好字,便让他在游之敬手下做事,更告诉他,他已封游之敬为御史台,官升三级。茹晋再次拜谢平西王提携。
出了县衙,他一路狂奔,到了客栈,半天没定下心神。
身旁的伙计却未退下,仍絮絮叨叨的说着方言,老板进来,用旱烟杆子敲了伙计的头,也说了句方言,伙计委屈的讪讪而下。老板姓曾,一口官话说的特地道,给他打千后道:“茹训导,府台大人下了宪牌来请您,说是府衙今日有大事要商议,来人在房下等着呢,您是需要小的给您备轿还是备马?”
茹晋一愣,随即拎起茶壶,灌了一气,事到今日,云南大乱是免不了了,他有官身在身,想学于唯亭逃跑是不可能了,便吩咐曾老板备马,他到道台府走一遭,看看是什么情况,再做定夺。
道台府中,道台张佑明召集了治下所有知府、训导、教授,首先废除了张华等一干秀才的功名,派出捕快抓捕。后宣布让所有训导、教授加紧查处学馆中生员异动,瞒而不报者,与同罪论处。茹晋摇头,张佑明还没明白,这股邪风是从哪里来的,区区几个酸秀才翻不起波澜,真正的浪头,是平西王。他正思量如何把今日之事告诉张佑明,游之敬迈着大步姗姗来迟,一见游之敬,茹晋仿佛做了贼般,脸立刻红了。
张佑明不快的训斥游之敬:“毕躬,何事拖拖拉拉到此时?不知今日我是下了宪牌的吗?”
游之敬并不犯怵,冷冷道:“张大人,今日却有大事。”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把剪刀,看得张佑明一惊,高呼一声,你要做甚?西北味之浓重,让人忍俊不禁,可没人觉得此事可笑。游之敬从脑后拉过辫子,咔嚓一剪刀,剪了自己的辫子,满堂大惊,却无人发出一声声响。上月皇上削藩,平西王承旨,云南所有官员都松了口气。今日出张华案,虽引人联想,却没人料到真有这天。
张佑明年过五十才中的进士,十年打熬下来,才混到云南一府台之职,看到此情此景,悲从心头起,他强忍住自己的悲愤。道:“好你个游之敬!老朽怎没看出你是条白眼狼!”
游之敬丢了手中的辫子道:“府台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您自己选吧,是剪了辫子,还是血溅这三尺明堂?”
张佑明擦了擦自己的眼睑:“此事兹事体大,得容我想想,也得容这一屋子的人想想。”
“好,看在过去同僚的份上,我容你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别怪我不留情意。”游之敬说完,把剪刀放在地上,退了出去,门外响起了铁甲重兵包围的声音。
屋内静的听不见一丝喘气的声音。
过了好久,张佑明才问:“在座诸位,你们怎么看?”
问完,隔了好久,也无人答。
张佑明苦笑,他摆手道:“罢,罢,去留老朽都不阻拦。”
此话一出,厅堂里少部分人对他施了一礼,剪了辫子,出了明堂。
张佑明吩咐师爷,把里屋他存的兰茂酒[]拿出来,又吩咐衙役捧出酒杯。他亲手开了酒封,注入酒壶中,手执酒壶,一一斟满了酒杯。碧色的清酒如一片娇叶落入杯中,映得白瓷杯发出淡淡的绿光,张佑明分给在座的众人,大厅里已有了嘤嘤之声。他强人泪水,举杯道:“至此之际,与诸位共守节操,是老夫之幸!请受老夫一拜。”说完便跪了下去,大厅众人也手捧酒杯跪了下去:“愿追随老大人!”张佑明高声说了声请,把杯中酒一饮而下,众人也纷纷喝下这杯生死酒
此酒入口清爽,味幽香,果然是上品好酒。茹晋内心长叹,早知形势如此,他午前就不必白白挣扎,自己坏了自己的名声,当学张大人,当机立断。
张佑明划开手指,血书上奏,写完后,传与众人,看完者,皆咬破手指,在上签名,以明心志。写完后,所有人安坐,静静等游之敬进来。
一个时辰后,游之敬进来,张佑明将奏折递给他,游之敬看完,道:“定将大人心志奏报康熙小儿!”张佑明提手甩了游之敬一个耳光,游之敬也未还手。吩咐手下人,将所有人关入地牢
第二日,二月二,龙抬头,平西王反,云南巡抚朱国治被杀祭旗,昆明道台张佑明自刎明志
日志记载甚明,青莲看完,如同身临其境,身上起了阵阵寒意。她放下日志,外头已经接近三更,隔壁王白氏灵芝和王果儿早已安睡,她寻了件外披披上,继续翻看祖父日志。
“三日后,耿、尚二贼皆反,一月内烽火连十三省,长江以南,皆为藩贼所占。游之敬复入地牢,教唆朝廷命官,一日之内,削发者十之有三,昭通知县哲云礼呼号而泣:“汝等皆饮张公之酒,一诺重于泰山!张公殉国,尸骨未寒,汝复叛之,汝等九泉之下何颜再见张公?”叛者皆不复言,顺墙而走,面红耳赤。次日,哲云礼殉国以明志。后金铭、张显、何叔行等一十三人皆成礼。余者二十五人,每日水食不济,日月无望,于牢中哀号不止,浮肿致死者一十九人,复变节者三人。六月内,余者仅存文济、信义于吾三人。吾等心志坚毅,,后张公前小吏六福不忍,每日偷送饮食,吾等才得以幸存又六月有余。”
这本日志就写到这,后面半本已被人撕去,但撕去之人却把日志精心表过。这十多本日志是青莲从迎春院一位老琴师处得到的。老琴师原本是她家的家奴,她家抄家后,琴师被发卖到京城。她们随清月进京后,闻香就指派这位稳重的老琴师伺候她们。老琴师为她更衣时,看到了她胸前红色莲花胎记,便跪了下去。起先青莲有些惊恐,自己的身份被人识出,不当会连累夫人与世子,更会连累清月。后来这位老琴师虔诚地捧出她祖父的日志,她便放心了。一个婢子苦苦珍藏主人日志二十多年,这份情谊,断不会出卖她的。而且从老琴师的脸上,她还看到她对祖父的那份爱恋与敬重,这让她更加放心了。
后面的五本,记载的都是籍和进京的一些杂事,如姨祖母生日,送她何礼物,姨祖母如何高兴,家中鹩哥不幸身故,自己如何调皮,打破了祖父端砚,等等,直至家中被抄前一年。
看完,天已大亮,世子抱着小老虎枕头,跑进来,脆生生的喊:“姨娘,姨娘,吃早饭了,我要您喂我。”青莲揉揉略有些发红的眼,笑着把他抱起来,问道:“果儿,饿了吧?”世子咯咯笑着往她怀里钻,两人说说笑笑的去找夫人王氏。
吃过早饭,青莲找来老琴师,问她手里是否还有日志,老琴师摇头,道:“老爷被带走前一天,魏姨娘拿走了老爷的许多日志。老爷知道后,偷偷把我叫到书房,给了我开籍文书,还把这些日志交给了我,让我逃走,若有机会,交给文济大人,可惜我还未出逃,抄家的人就到了。再后来,文济大人也遭了难,我便不敢再把这些东西交出去。若没遇到小小姐,我真不知道该拿这些东西该怎么办。这些东西,都成了我老妇人的一块心病,幸而老爷显灵,让我在有生之年遇到小小姐。”青莲听完,无法,缺的日志包括三藩之乱和抄家前最后一年。当年抄家,她才七岁,幼年没入妓籍,娘亲不堪欺辱,自尽在途中,茹家仅有一个老嬷嬷陪着她,老嬷嬷已年过六旬,昏庸无用,从未给她讲过茹家种种,她的记忆中唯有幼时陪她玩的王毅,至于家人,或由于恐怖,或由于无颜面对,她已记不起他们的模样。她多年来依仗王毅,偏安于西北一域,从未想过深究家事,可冥冥中她得到了祖父的日志,仿佛唤起了她心底的那股怨恨,她突然很想知道,茹家为何会遭此大难,她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魏雨烟用凤凰印,调出了九头鸟,此人跟她出生入死,她嫁与茹晋后,九头鸟便隐退于皇城,茹晋死后,他曾对她表明心迹,她拒绝了他,从此两人相忘于江湖。虽然他还在册,她却一直没用他,为的就是不再相见。二十年风霜雪雨,他亦老了,再无年轻时的风采,不过,那双敏慧的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信义,”她不知如何开口。
信义看了她许久,才问:“你终于来见我了,我整整等了二十二年。”
魏雨烟苦笑,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这样的话语,显得有些可笑。信义又道:“只要是你吩咐的事,刀山火海,我都在所不辞。”她突然不想再吩咐他做什么了,已欠他半辈子,下半辈子最好不欠。
“没,只是老了,想见见你。”她推脱道。
在昏暗的灯火下,信义微微一笑道:“这么多年,你说谎的功夫,倒是倒退了。若你只为见我,推门而入即可,又怎么会用凤凰印鉴?”
魏雨烟大囧,不愧九头鸟这个称号。罢了,这辈子注定欠他,若有下辈子,一定还他!
“请你帮我办两件事,第一,麻烦你去西北一趟,查出是什么人杀死了茹晋的孙女。第二,苏莲死后,她的杜鹃印章消失,我想知道,是谁拿了这枚印章,控制了她的线人。”
信义听完,暗自神伤,雨烟最终还是原谅了他,那么多年了,他始终不明白他输在什么地方,假如在云南天牢中,他没有救茹晋,那么再遇到雨烟时,她会选他吗?
康熙十四年春,地牢里茹晋病入膏肓,文济也咳嗽不止,唯一能撑住的只有他。他唤来六福,让他去找游之敬,说他三人打熬不住了,决定削发。文济一听,边咳边斥责于他。茹晋抬了抬手,口中却无力发声。等六福退下,他才偷偷说与茹晋、文济,他除了参军身份外,还是皇上安插在云南的密探,以前不说,是怕有人告密,坏了皇上的事,如今一年打熬下来,他相信二人,才敢告知。如今战事如荼,他也该出去了,亦希望他二人出去后,暂时投靠平西王,也帮着他做内应,探查消息。文济半信半疑,他道凭证与印信他存在外头,方便时,就给他们看。一年的囚徒生活,让彼此互相依靠,他们的情谊已算生死之交,茹晋与文济相互望了一眼,便由他剪了辫子。
游之敬听闻,大喜,亲自把三人接出了大狱,面对游之敬的热忱,三人都默默无语,游之敬找来本地最好的医生,给三人治病调理身子。一个月后,茹晋方能下地,而他则按事项约定,悄悄到城南柳树坡娘娘庙的香炉里放了把特制的钥匙,与他的上线建立了联系。次日,上线指示让他混进敌营,悄悄收集情报,收集好的情报卷在麦管里,放香炉中。他得到指示,并未按规矩立即销毁那张纸条,而是带给了茹晋与文济,让他们看完后才销毁了命令。
三人病愈后,都听命于游之敬,游之敬此时已从文职改了武职,变成了御赐督粮官。茹晋成了他的文书,文济成了农管,而他成了押粮官。他们借着自己的身份,与各地州粮官、小吏成为朋友,从他们口中套取收粮情况,每月定勘后,演算出吴三桂实际军力,运粮周期,行军路线。由于三人配合默契,每次推导的情报及准,受到上面嘉奖,茹晋和文济开心的干劲十足。而他却稍稍有些不安,按照规矩,若没有上面的许可,他是不可以暴露身份,又或者是网罗羽翼。可想到他们三人在狱中的友情,假如因他们而受到责罚,他也愿意。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又干了一年,直到他接到另一则命令。
[]杨林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