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金银 (求点推收赏评)-牛郎织女天仙配求下联
第二百零六章 金银 (求点推收赏评)-牛郎织女天仙配求下联-牛郎织女天仙配-笔趣阁
牛郎织女天仙配
作者:名师出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鲁有财老师傅笑容满面地给七仙女解释道:“定金就是你需要首先付一大笔钱给我们,然后我们才能够为你建筑房屋,毕竟你付出了一大笔定金,将来我们帮你建筑好房屋以后,你不可能不要我们帮你建筑好的房屋。(小说文学网)”
“呃。”七仙女显然也是明白了定金的意思。
于是七仙女询问鲁有财老师傅道:“不知道要多少定金?”
“喔,这位小姐,你需要建筑的房屋价格一共是三千零五十一两黄金,零头就算了,因此你需要建筑的房屋价格一共是三千两黄金,定金就是房屋价格的一半,因此需要定金一千五百两黄金。”
“喔。”七仙女很是随意的回答。
七仙女的表现让鲁有财老师傅非常非常的失望。
因为鲁有财老师傅非常期待七仙女听见“三千零五十一两黄金”的时候……表现出来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可是,没有想到七仙女只是非常随意回答。
所以,鲁有财老师傅心里面非常非常的失落。
不过,七仙女的下一句话却是使得鲁有财老师傅眼前一亮。
七仙女向鲁有财老师傅询问道:“黄金是什么呀?”
黄金是什么呢?
黄金(gold)即金,化学元素符号au,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
在我国古时候,黄金可是作为货币使用的。
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金元宝。
金元宝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金元宝(in)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属古代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年间,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伯颜以将士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宝”阴文大字。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的发现和使用都迟于黄金。专家认为,这是银矿常与铜、铅等化合,冶炼分解技术难以掌握的缘故。因此,白银作为币材是汉武帝以后的事,作为称量货币熔铸成各种形状以便支付,始于唐宋。
不过,在金元宝出现以前,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金砖【金砖,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金砖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在故宫的重要宫殿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当然这些不是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的金砖,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的成为金砖……就是像砖头一样的金属黄金块】。
金砖,人们俗称为“金条”。
与黄金一样作为货币使用的金属还有白银和铜。
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5,熔点5c,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金属白银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银铤。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民间持为税收的—种交纳“凭据”。由此,它衍生出一种专用的南宋“出门税”银铤。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金属白银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也曾经一度浇筑成为银元宝。黄金浇筑的叫做金元宝,白银浇筑的自然就是银元宝。
和黄金一样,金属白银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也会浇筑成为银砖。
毕竟,把黄金白银浇筑成为砖头一样的形状比较简单,容易操作。
铜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u(拉丁语:cuprum),它的原子序数是29,是一种过渡金属。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人类广泛使用的第一种金属。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又因为有光泽。容易加工,因此被用于制造货币。铜也被用于制造武器、器皿以及电缆。在潮湿的空气里,铜的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铜绿(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oh)?co?)。
金属铜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铜钱。
铜钱:古代铜质辅币,俗称铜钱,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铜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
秦帝国以后两千多年间的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钱为“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方孔钱是由圜钱演变而来的,以秦帝国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王莽称帝期间,实行宝货制,时称钱为“泉”,又增加了“泉货六品”和“布货十品”两套钱币。泉货六品又称“六泉”,是王莽宝货制中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和大泉。小泉直径六分、重一铢,值钱一文,上面有“小泉直一”文字。其他泉币的直径、重量、价值各不等。六泉都是不足值的钱币,但小泉和大泉两种钱币流通甚广。布货十品又称“十布”,也是王莽宝货制中的十种布币的总称,即小布、玄布、幼布、原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和大布。小布重十五铢,长一寸五分,值一百文。其他依次递增一铢,长增一分,面值增一百文。大布重二十四铢,长二寸四分,值一千文,流通较大。其他各布难以辨认、极易混淆,流通不便。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由五胡十六国的成汉国率先铸造。338年,李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年号汉兴。开始铸“汉兴钱”。不久,南朝宋于孝建年间(454年)铸“孝建五铢”,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铸“太和五铢”。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宝”、明代的“洪武通宝”、清代的“乾隆通宝”等。
通宝,是中国唐以后钱币的一种名称,因铸文中有“通宝”字样而得名。在钱币上铸“通宝”字样,起源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钱而铸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重二铢四垒,十枚重一两。从此,铜钱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来铸名了,改称“通宝”流通。钱币也真正开始成为货币符号,不再以货币自身价值来交换了。以后历代都沿用通宝,并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后梁的“开平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辽的“重熙通宝”、金的“大定通宝”、元的“至正通宝”、明的“洪武通宝”。而辛亥革命后广东、福建等地的“民国通宝”则是我国最晚的通宝钱币。
“呃。”七仙女显然也是明白了定金的意思。
于是七仙女询问鲁有财老师傅道:“不知道要多少定金?”
“喔,这位小姐,你需要建筑的房屋价格一共是三千零五十一两黄金,零头就算了,因此你需要建筑的房屋价格一共是三千两黄金,定金就是房屋价格的一半,因此需要定金一千五百两黄金。”
“喔。”七仙女很是随意的回答。
七仙女的表现让鲁有财老师傅非常非常的失望。
因为鲁有财老师傅非常期待七仙女听见“三千零五十一两黄金”的时候……表现出来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可是,没有想到七仙女只是非常随意回答。
所以,鲁有财老师傅心里面非常非常的失落。
不过,七仙女的下一句话却是使得鲁有财老师傅眼前一亮。
七仙女向鲁有财老师傅询问道:“黄金是什么呀?”
黄金是什么呢?
黄金(gold)即金,化学元素符号au,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
在我国古时候,黄金可是作为货币使用的。
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金元宝。
金元宝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金元宝(in)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属古代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年间,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伯颜以将士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宝”阴文大字。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的发现和使用都迟于黄金。专家认为,这是银矿常与铜、铅等化合,冶炼分解技术难以掌握的缘故。因此,白银作为币材是汉武帝以后的事,作为称量货币熔铸成各种形状以便支付,始于唐宋。
不过,在金元宝出现以前,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金砖【金砖,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金砖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在故宫的重要宫殿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当然这些不是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的金砖,金属黄金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的成为金砖……就是像砖头一样的金属黄金块】。
金砖,人们俗称为“金条”。
与黄金一样作为货币使用的金属还有白银和铜。
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5,熔点5c,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金属白银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银铤。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民间持为税收的—种交纳“凭据”。由此,它衍生出一种专用的南宋“出门税”银铤。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金属白银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也曾经一度浇筑成为银元宝。黄金浇筑的叫做金元宝,白银浇筑的自然就是银元宝。
和黄金一样,金属白银在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也会浇筑成为银砖。
毕竟,把黄金白银浇筑成为砖头一样的形状比较简单,容易操作。
铜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u(拉丁语:cuprum),它的原子序数是29,是一种过渡金属。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人类广泛使用的第一种金属。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又因为有光泽。容易加工,因此被用于制造货币。铜也被用于制造武器、器皿以及电缆。在潮湿的空气里,铜的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铜绿(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oh)?co?)。
金属铜作为货币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浇筑成为铜钱。
铜钱:古代铜质辅币,俗称铜钱,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铜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
秦帝国以后两千多年间的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钱为“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方孔钱是由圜钱演变而来的,以秦帝国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王莽称帝期间,实行宝货制,时称钱为“泉”,又增加了“泉货六品”和“布货十品”两套钱币。泉货六品又称“六泉”,是王莽宝货制中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和大泉。小泉直径六分、重一铢,值钱一文,上面有“小泉直一”文字。其他泉币的直径、重量、价值各不等。六泉都是不足值的钱币,但小泉和大泉两种钱币流通甚广。布货十品又称“十布”,也是王莽宝货制中的十种布币的总称,即小布、玄布、幼布、原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和大布。小布重十五铢,长一寸五分,值一百文。其他依次递增一铢,长增一分,面值增一百文。大布重二十四铢,长二寸四分,值一千文,流通较大。其他各布难以辨认、极易混淆,流通不便。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由五胡十六国的成汉国率先铸造。338年,李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年号汉兴。开始铸“汉兴钱”。不久,南朝宋于孝建年间(454年)铸“孝建五铢”,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铸“太和五铢”。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宝”、明代的“洪武通宝”、清代的“乾隆通宝”等。
通宝,是中国唐以后钱币的一种名称,因铸文中有“通宝”字样而得名。在钱币上铸“通宝”字样,起源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钱而铸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重二铢四垒,十枚重一两。从此,铜钱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来铸名了,改称“通宝”流通。钱币也真正开始成为货币符号,不再以货币自身价值来交换了。以后历代都沿用通宝,并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后梁的“开平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辽的“重熙通宝”、金的“大定通宝”、元的“至正通宝”、明的“洪武通宝”。而辛亥革命后广东、福建等地的“民国通宝”则是我国最晚的通宝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