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老,不会老。
地久天长,香依旧。
而我们这些藏家,真正得到的又是什么?
林逸忍着心中那种莫名的悸动,继续翻看手中的“藏日记”,里面是一个人藏的人生,和对藏的感悟。
好了,不管你是谁,看到我这本藏日记的时候,一定也是爱之人,既然是爱之人,那么一定很好奇的我的藏分类。
实际上我的藏分七大系列,具体是哪七大系列,只要你爱,你藏,就一定会知道,这里也不多说了。
其中活字本是7大板块之一。中国念念不忘的四大发明,两样都与有关,印刷、造纸。然而有悖论的是,韩国、日本对活字本的研究远甚于中国。
我收藏了中国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是宋代胡宿撰,我收藏的是乾隆武英殿聚珍版,聚珍版就是活字的意思,是乾隆皇帝起的。当年出了138部,其中4部是木刻板,134部是木活字本。我收藏了其中的13部,都是这几年陆续收藏到的,各种途径都有。
我在收藏中发现,在整个线装本中,活字本占的比例百不得一。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中国是活字本发明国,然而活字印本难免罕见。后来,中国和韩国引发“活字版之争”,我这才知道,自己所藏的版本,有多大的价值,只要把它们拿出来,就是铁证如山。
宋刻本是藏中比较珍贵的。我收藏的宋刻本并不是太多,只有零落的七八种,并且大都是残本。宋刻本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籍的形式,再早就是钞本了,而钞本又非常罕见。藏像百川归海一样,都归入各大公共图馆了,私人手中的珍品非常少。如今想要找到这样的宋版本,可以说难之又难。
林逸看到这里,不禁沉思,一直以来他之所以藏,是因为喜欢,喜欢那种清雅的香,沁人心脾的墨香,还有那木刻的石刻的铅印的秀美字迹
可是他从未仔细考虑过,为什么要藏,藏有什么意义。
现在,在读了这段日记以后,林逸明白了,原来藏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当我们的中秋节,端午节被别人拿去申请了世界遗产,当我们老祖宗保留下来的东西被人活生生夺走时,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必须要去做点什么,而我们有什么资格,有证据来对那些强盗说:“这些都是我们的!”
理直气壮,气壮山河,大声告诉他们,这些古老的传统,这些古老的文字,全都是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物,要证据吗?那么看一看这些古籍版本中的记载,看看这些文字摘录,地图画册是我们的终归是我们的,即使你们这些强盗再怎么抢夺,依旧抢不走留有我们文字烙印的东西。
想到这里,林逸忽然明白了,所谓的藏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把那些古老的证据,资料收藏起来,在需要它们发挥威力的时候,像炸弹原子弹般扔出去。
炸他个轰轰烈烈,炸他个屁滚尿流!
何其痛快哉!
在发泄完心中那压抑不住的亢奋以后,林逸继续看这本藏日记
好了,要说到最后了。
也许说这么多显得我有些啰嗦,如果你看了这些东西的话,还请谅解,毕竟人老了,难免会罗哩罗嗦。
最后重提一点,关于如何去收藏旧。这么多年,我收藏旧跟别人一样,最初靠藏家和民间,其次是各地古籍店,再是拍卖会。
现在次序倒过来了。可能是社会的驱利行为吧,拍卖场上最容易卖出好价钱,卖家最希望在拍卖会上卖出好价钱,社会上好的东西就都集中在那。
拍卖将古籍的价格抬高,涨得高的好处是家里藏的好愿意拿出来了。我是越买觉得好越多。通过拍卖也买了不少好东西。经学大家段玉裁曾经写过说文解字注,他第一刻本叫经韵楼本,这个本子刻于嘉靖年间,至今很难得。因为当年学术也是金字塔形的,最初发行量就很少,初刻本很少。十多年来我都没见到经韵楼本,结果近两年,在拍卖行就见到了两本。
古籍拍卖的盛行,使得古籍价格只高不低,只涨不跌,也使得我这个藏家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应对了。
是的,我老了,不复从前的血气方刚,看见自己喜爱的可以死缠烂打,非将她娶到手不可。为了归置买的钱,年富力强的我,北上京城,南下广州,一路奔波,去做演讲,去赚外快,腆着脸收受那些五花八门的份子钱。我失去了一个做学问者该有的品德,却得到了满屋子心爱的籍。一失一得,至今我还分不清楚孰高孰低,谁轻谁重。
我老了,我生病了,我快要死了。
女儿在海外她不来也许会来一趟,在我死后来奔丧,对于她我是没指望了。毕竟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虽然我思想没那么封建守旧,但这一点我却还是认肯的,她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在海外不受那些洋鬼子的欺负,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期盼。
那么我最大的羁绊又是什么呢?
就是这满屋子的藏,我亲手建立起来的藏体系。我经常想到,会不会在我死掉以后,这搭建起来的藏楼就会瞬间崩塌。
那些我费尽千辛万苦收集起来的藏,全都长了翅膀,飞得无影无踪,远离我而去。
我是个孤独的老人,我这一辈子都没什么太大的爱好,从三十岁开始藏,到现在,算起来差不多四十个念头,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我扪心自问,爱如痴,藏如迷,所以我很舍不得一下子就失去它们,为此,我就像秦始皇一样,多么希望这世上有灵丹妙药,可以保我长生不老。
可惜,这个奢望从秦始皇开始都没成功过,所以我还是要死去的,这些还是要散去的。至于怎么散去,我想过了,会把这些留给那位伺候我多年的保姆,她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不识字的妇人,这里可能你会疑问,为什么要把这些给一个不识字的人,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这些东西当成宝贝,也只有她才能真的帮我把这些藏真的“散去”。不过我最终还是叮嘱了她,要算去的话必须一起散掉,她是个老实人,也是个老好人,我知道她一定会遵循我的遗嘱这样去做,至于那个最终能够继承我这些藏的人到底是谁,我已经不在乎了,也管不着了。
我很累,我想要睡觉了。
藏这么多年,我没有一天睡踏实过。不是为了这本夜不能寐,就是为了那本咽不下饭。为了它们,我已经耗干了心血,现在,我终于解脱!
藏日记到此戛然而止,再看后面,基本上都是详细记录着哪一天收获哪几本,还有这些藏的大致名字,目,以及年代和版本。
字迹清晰明了,内容一目了然,也许是因为册太多的缘故,到了最后因为记录的纸张不够,竟然又装订了一本厚厚的牛皮本日记,合起来就是林逸手中这一大本日记。
如果说之前林逸对这上下两册的藏还不太了解的话,那么现在,手中有了这本“藏日记”做指南,俨然已经对这所有藏,了如指掌。
综述,在蒋教授的藏体系中,一共收藏有800余部、15万余册古籍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30余件、100余册,宋元递修本和宋元明递修本近10部、150余册,明刊本50余部、150余册,清刻本最多,大约有5000余册,其余的还有民国版本,当代的影印本等
林逸虽然不知道大多数古籍善本的市场价值,但是那些他所知道的,单单那些清代木刻版本的古籍,上百部下来价值已经超过了八十万也就是说大婶所要的八十万绝对是很低很低的一个价格。也许对于她来说,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的真实价值,就像蒋教授在笔记中所说,正因为她不知道,才会毫不心疼地散掉,由此来看,蒋教授真可谓有心人
可是自己呢,林逸实在是不能昧着良心告诉大婶,八十万是合适的,是值这个价钱的,所以在略微思考以后,林逸决定和大婶做最后的商议,商议这批最终的价格。
她到底会索要多少,而林逸又能付出多少?
冥冥之中,蒋教授是否知道,这些将会落入何人手中
一切看缘分!
地久天长,香依旧。
而我们这些藏家,真正得到的又是什么?
林逸忍着心中那种莫名的悸动,继续翻看手中的“藏日记”,里面是一个人藏的人生,和对藏的感悟。
好了,不管你是谁,看到我这本藏日记的时候,一定也是爱之人,既然是爱之人,那么一定很好奇的我的藏分类。
实际上我的藏分七大系列,具体是哪七大系列,只要你爱,你藏,就一定会知道,这里也不多说了。
其中活字本是7大板块之一。中国念念不忘的四大发明,两样都与有关,印刷、造纸。然而有悖论的是,韩国、日本对活字本的研究远甚于中国。
我收藏了中国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是宋代胡宿撰,我收藏的是乾隆武英殿聚珍版,聚珍版就是活字的意思,是乾隆皇帝起的。当年出了138部,其中4部是木刻板,134部是木活字本。我收藏了其中的13部,都是这几年陆续收藏到的,各种途径都有。
我在收藏中发现,在整个线装本中,活字本占的比例百不得一。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中国是活字本发明国,然而活字印本难免罕见。后来,中国和韩国引发“活字版之争”,我这才知道,自己所藏的版本,有多大的价值,只要把它们拿出来,就是铁证如山。
宋刻本是藏中比较珍贵的。我收藏的宋刻本并不是太多,只有零落的七八种,并且大都是残本。宋刻本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籍的形式,再早就是钞本了,而钞本又非常罕见。藏像百川归海一样,都归入各大公共图馆了,私人手中的珍品非常少。如今想要找到这样的宋版本,可以说难之又难。
林逸看到这里,不禁沉思,一直以来他之所以藏,是因为喜欢,喜欢那种清雅的香,沁人心脾的墨香,还有那木刻的石刻的铅印的秀美字迹
可是他从未仔细考虑过,为什么要藏,藏有什么意义。
现在,在读了这段日记以后,林逸明白了,原来藏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当我们的中秋节,端午节被别人拿去申请了世界遗产,当我们老祖宗保留下来的东西被人活生生夺走时,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必须要去做点什么,而我们有什么资格,有证据来对那些强盗说:“这些都是我们的!”
理直气壮,气壮山河,大声告诉他们,这些古老的传统,这些古老的文字,全都是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物,要证据吗?那么看一看这些古籍版本中的记载,看看这些文字摘录,地图画册是我们的终归是我们的,即使你们这些强盗再怎么抢夺,依旧抢不走留有我们文字烙印的东西。
想到这里,林逸忽然明白了,所谓的藏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把那些古老的证据,资料收藏起来,在需要它们发挥威力的时候,像炸弹原子弹般扔出去。
炸他个轰轰烈烈,炸他个屁滚尿流!
何其痛快哉!
在发泄完心中那压抑不住的亢奋以后,林逸继续看这本藏日记
好了,要说到最后了。
也许说这么多显得我有些啰嗦,如果你看了这些东西的话,还请谅解,毕竟人老了,难免会罗哩罗嗦。
最后重提一点,关于如何去收藏旧。这么多年,我收藏旧跟别人一样,最初靠藏家和民间,其次是各地古籍店,再是拍卖会。
现在次序倒过来了。可能是社会的驱利行为吧,拍卖场上最容易卖出好价钱,卖家最希望在拍卖会上卖出好价钱,社会上好的东西就都集中在那。
拍卖将古籍的价格抬高,涨得高的好处是家里藏的好愿意拿出来了。我是越买觉得好越多。通过拍卖也买了不少好东西。经学大家段玉裁曾经写过说文解字注,他第一刻本叫经韵楼本,这个本子刻于嘉靖年间,至今很难得。因为当年学术也是金字塔形的,最初发行量就很少,初刻本很少。十多年来我都没见到经韵楼本,结果近两年,在拍卖行就见到了两本。
古籍拍卖的盛行,使得古籍价格只高不低,只涨不跌,也使得我这个藏家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应对了。
是的,我老了,不复从前的血气方刚,看见自己喜爱的可以死缠烂打,非将她娶到手不可。为了归置买的钱,年富力强的我,北上京城,南下广州,一路奔波,去做演讲,去赚外快,腆着脸收受那些五花八门的份子钱。我失去了一个做学问者该有的品德,却得到了满屋子心爱的籍。一失一得,至今我还分不清楚孰高孰低,谁轻谁重。
我老了,我生病了,我快要死了。
女儿在海外她不来也许会来一趟,在我死后来奔丧,对于她我是没指望了。毕竟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虽然我思想没那么封建守旧,但这一点我却还是认肯的,她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在海外不受那些洋鬼子的欺负,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期盼。
那么我最大的羁绊又是什么呢?
就是这满屋子的藏,我亲手建立起来的藏体系。我经常想到,会不会在我死掉以后,这搭建起来的藏楼就会瞬间崩塌。
那些我费尽千辛万苦收集起来的藏,全都长了翅膀,飞得无影无踪,远离我而去。
我是个孤独的老人,我这一辈子都没什么太大的爱好,从三十岁开始藏,到现在,算起来差不多四十个念头,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我扪心自问,爱如痴,藏如迷,所以我很舍不得一下子就失去它们,为此,我就像秦始皇一样,多么希望这世上有灵丹妙药,可以保我长生不老。
可惜,这个奢望从秦始皇开始都没成功过,所以我还是要死去的,这些还是要散去的。至于怎么散去,我想过了,会把这些留给那位伺候我多年的保姆,她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不识字的妇人,这里可能你会疑问,为什么要把这些给一个不识字的人,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这些东西当成宝贝,也只有她才能真的帮我把这些藏真的“散去”。不过我最终还是叮嘱了她,要算去的话必须一起散掉,她是个老实人,也是个老好人,我知道她一定会遵循我的遗嘱这样去做,至于那个最终能够继承我这些藏的人到底是谁,我已经不在乎了,也管不着了。
我很累,我想要睡觉了。
藏这么多年,我没有一天睡踏实过。不是为了这本夜不能寐,就是为了那本咽不下饭。为了它们,我已经耗干了心血,现在,我终于解脱!
藏日记到此戛然而止,再看后面,基本上都是详细记录着哪一天收获哪几本,还有这些藏的大致名字,目,以及年代和版本。
字迹清晰明了,内容一目了然,也许是因为册太多的缘故,到了最后因为记录的纸张不够,竟然又装订了一本厚厚的牛皮本日记,合起来就是林逸手中这一大本日记。
如果说之前林逸对这上下两册的藏还不太了解的话,那么现在,手中有了这本“藏日记”做指南,俨然已经对这所有藏,了如指掌。
综述,在蒋教授的藏体系中,一共收藏有800余部、15万余册古籍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30余件、100余册,宋元递修本和宋元明递修本近10部、150余册,明刊本50余部、150余册,清刻本最多,大约有5000余册,其余的还有民国版本,当代的影印本等
林逸虽然不知道大多数古籍善本的市场价值,但是那些他所知道的,单单那些清代木刻版本的古籍,上百部下来价值已经超过了八十万也就是说大婶所要的八十万绝对是很低很低的一个价格。也许对于她来说,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的真实价值,就像蒋教授在笔记中所说,正因为她不知道,才会毫不心疼地散掉,由此来看,蒋教授真可谓有心人
可是自己呢,林逸实在是不能昧着良心告诉大婶,八十万是合适的,是值这个价钱的,所以在略微思考以后,林逸决定和大婶做最后的商议,商议这批最终的价格。
她到底会索要多少,而林逸又能付出多少?
冥冥之中,蒋教授是否知道,这些将会落入何人手中
一切看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