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以为如何?”杨林询问身侧的张良。

    张良笑道:“有韩将军在,沛韩两军何愁?”显然他对韩信的评价甚高。

    韩信拱手道谢:“丞相谬赞了,能为主公解忧,信义不容辞。”

    “汝等还有和建议?”杨林又一声询问。正所谓集思广益才可开拓阅历,兼听则明、偏听则隘,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才能从中找到最适合的一条。

    萧何闻声,沉默片刻,也拱手进言,说道:“不论的内政还是军事,都离不开人,人是这一切的根本。何以为,应先利民,才能利政和利军。”

    “好一个利民,萧何,汝有什么想法,速速说来。”张良双眼闪烁,当即追问道。

    萧何点头,又继续开口讲道:“主公曾言,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轻。无外乎就是以民为本,现在我等初收复颍川郡,百姓民心惶恐未稳,应当以安抚民心为首要。只有民心稳了,内政才能见效,兵马才能招募。”

    “孟子曾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郦食其是儒家学者,立刻引述自家学派圣人的论述附议道:“主公,仁义礼谦乃安抚民心之方针。”

    杨林也想了想,萧何和郦食其的见解和他颇为相同,于是他点头道:“萧何,汝便起草一份安抚方案,尽快呈于吾与先生。”

    “诺!”萧何接令。然后请辞离去,急忙起草施政之法。

    随后众人又各抒己见,不管内政和军事,只要有利于沛韩联军和百姓,所有人都畅所欲言。不管对错和差异,杨林都认真的听取,而后取精华去糟粕,一来填充自己的见识,二来可以凝聚众属下的心力。

    待一切结束,众人也相继散去。最后只留下杨林和张良二人,杨林拱手笑道:“先生刚才的一番见解,林钦佩。”

    “呵呵,沛公谦虚了,良只不过是和沛公兴趣相投,均是以民为重。沛公若是无事。良也先走了。”张良回应的说道。

    “先生请!”杨林伸手请送道。

    张良出了大堂,便返回自己在郡守府内的庭院,他现在和杨林平起平坐,各自住在一个院落内。刚进庭院,便见到郦食其已经等候多时,他上前一步,寒暄道:“郦先生有何事?”

    郦食其笑道:“丞相可否屋内说话?”

    闻言。张良也点着头,道:“先生请!”对于郦食其,私下里张良都是以学生自居,毕竟张良同为儒家弟子。

    进入内堂,宾主相继落座,郦食其又言:“可否请去左右。”

    张良也依其所言照做,命左右亲卫离去,虽然如此做,但他内心已经惊讶不已了,他本不笨。自然明白郦食其找自己定有要事。“先生究竟是何事,还请但说。”

    “丞相觉得我家主公如何?”

    “沛公?”张良不知郦食其为什么要为这个,不过他还是略下思考后,认真的说道:“沛公胸有大志,且聪慧过人。又知仁义,爱护百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郦食其闻言,也相当的赞同,杨林这些优点只要是与他接触的人都可以体会的到,这可以说是一种气质,也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君王胸怀。随后,郦食其面色十分平静,但心中无比紧张的笑道:“今日来找丞相,其实是有一事。丞相认为我家主公若是称王,可否?”

    “称王?”张良万分震惊,他不可思议的瞪了瞪眼,见郦食其不像是在开玩笑,他立刻急促的说道:“称何王?”

    “韩王!”郦食其语不惊人死不休。

    闻言,张良先前急促的表情也凝固在那里,他呆呆的沉默下来,整个内堂都安静无比。郦食其也不着急催促,只是在等待张良的回答。

    而张良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郦食其的话,让他惊疑和混乱。韩王可不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这代表整个故韩的子民都将拜杨林为王,听从其调遣和支配。不仅仅是这些,从另一个方面也将杨林推到了与魏豹、赵歇等人相同的位置,对于如今天下的局势也是彻底的一种冲击。

    难怪张良会如此谨慎和彷徨不定,称王不是小事,称韩王更不是小事。

    “先生,这是沛公的意思还是……”张良终于开口,慎重的询问道,他首先要明白杨林的用意。

    郦食其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我家主公之意,乃是吾所提议。不瞒丞相,吾也和主公谈过此事。”

    “那沛公如何说?”

    “我家主公并未答应。”郦食其有些叹息的继续说道:“先生应该可以看得出,我家主公待故韩百姓如亲子,且又有一颗仁政爱民之心,这等明主,才是百姓之福。所以,食其希望丞相支持我家主公称韩王,拜我家主公为主。吾也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实非君子所为,有辱圣人的教诲,但与百姓想比,吾一人之名声又有何担忧?”

    “哎……”张良叹了一口气,他又沉默片刻,才说道:“良也不瞒先生,自从韩王死于白坪山后,良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当时若不是沛公一语惊醒梦中人,良一生的抱负或许便埋藏于黑暗而不得实现。对于沛公,良感激之至,同时也钦佩之至。”

    顿了顿,张良终于有了决断,他沉声,气定,说道:“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对故韩百姓有仁义之恩。良愿意效忠沛公!”

    “果真?”闻言,郦食其大喜,他此次隐瞒杨林,暗中游说张良,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容易,不难看出,张良其实早就有了效忠之意了,只是不知杨林是何态度,所以才深埋在了心里。

    随即,郦食其大声放笑,说道:“既然如此,吾这就去告知主公,尽快准备祭祀和安排称王事宜。”

    “且慢!”张良急忙阻拦道,“虽然良准备效忠沛公,但称韩王一事还不着急。如今王离领大军在三川郡追击扶苏,若此时称王,必成为一种挑衅,恐王离会分兵来袭。而我军目前并无把握对抗十万大军,所以,沛公应缓称王啊。”

    张良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这让郦食其有些惭愧和惊起冷汗,后者讪讪的自嘲笑道:“丞相莫怪,吾一时高兴竟未想的周密,多亏丞相心思缜密,否则食其就铸成大错了。”

    “这样吧,我和先生一同前去拜见沛公,将主臣之宜定下,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劝沛公称王。”张良立刻建议道。

    “也罢,先去见主公吧。”郦食其也同意。

    杨林内院,此时他正在查阅圣人书籍,案台上堆满了一卷有一卷的竹简,和纸册相比,这些竹简繁琐沉重,且不易阅读,杨林见此,心中又想起了造纸厂一事。于是他命人前去召见赵猛,希望后者尽快在颍川郡开厂造纸,造福郡内百姓。

    正在和赵猛商谈,却听亲卫汇报张良和郦食其前来,于是他挥手道:“汝尽快去办吧。”

    闻言,赵猛立刻离去。

    紧接着张良二人进入,见到杨林,郦食其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张良也不像先前那般,他此时也恭敬的行礼。此一拜,让杨林大惊,他不敢受礼,立刻起身回避,不解的问道:“先生方才离去,为何又再次找林,且还行此礼。”

    “沛公,良愿效忠沛公。”张良依然是保持行礼的动作,继续解释道:“沛公不知,良先前效忠韩王,无法接受老师书信所托,此为不义;后韩王死,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若不报,此为不仁。如今效忠沛公,乃良仁义之举,望沛公接纳。”

    张良声然泪下,说辞感人,凸显效忠本意。

    郦食其也从旁附议道:“主公,张良心意实诚,且这些日子相处,其谋略、胆识和见解都与主公相投。今日若主公拒绝,岂不是让其成为不仁不义之人?这叫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他?主公,您三思啊!”

    其实在彭城相见时,杨林便有招揽张良之意,可韩王成在,张良不可能反叛或者离开,当时杨林颇为惋惜。后来韩王成身死,杨林待张良一直是平起平坐,且又在故韩之地,他也犹豫二人的关系,所以没有再次招揽。

    但现在,他没有想到,张良会自己前来效忠,杨林不高兴是假,他听完此番言论,也静思片刻,才说道:“多谢先生相助,日后还望先生无所不言。”

    张良心下松了一口气,他行礼道:“良拜见主公!”

    这一次杨林大大方方的接受拜礼,带仪式完毕,他笑道:“没想到今日会有如此幸事。”不过,他又突然收敛笑容,沉声道:“先生,不知韩军上下对于此事是何态度?”

    张良道:“良只代表我一人效忠主公。韩军勇士如何选择,请沛公让良前去劝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ps:求点月票啦,谢谢!

章节目录

穿越在秦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电压36v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良效忠-十大穿越清末历史小说,穿越在秦末,笔趣阁并收藏穿越在秦末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