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书院比之栋书院小了不少,也因其小巧平添了几分精致典雅,屋里左右两侧各挂了一套同色不同样式的琴棋书画,正前方摆了一张讲桌,右上角放着少许的朱砂,屋子正中摆了六张桌子,桌上笔墨纸砚俱全。
子萱扶着老太太一同进了溪书院,老太太看着这摆设,满意的点点头。
李氏见老太太的神色,微微舒了一口气,现在是老太太掌家,杨氏赵氏却极少被“召见”,她倒是常得吩咐,她没什么野心,对老太太吩咐下来的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并不耍弄小聪明。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外人眼中就是她深得老夫人其器重了,她也过了一把被人时时恭维的瘾。
于珊看着屋里的摆设,竟有种回到小学教室的感觉。中间的那个桌子不就是讲桌嘛,虽然学生少了些,可的确像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室了。
几个姐为着下午的开蒙,午饭过后都已重新洗漱打扮过了:头发都用一根丝带扎在偏高的位置,如果不是穿着襦裙,倒像是四个小公子,襦裙都是浅蓝色的,是老太太开春后吩咐针线房早就备下的。四个小丫头对自己头上的“辫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叽叽喳喳的,一会扯扯发梢一会摇头晃脑,旁边服侍的丫鬟们想笑又都忍着。
老太太慈爱的看着几个姐,忍不住亲自给她们正了正衣冠,因她在外人面前都是不拘言笑的,又是于府的大家长,眼见她有所动静,原先嬉笑的场面一时间变得静悄悄的,她便也趁此宣布了开礼。
谢昆谢洪齐彦午饭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于爵爷饭后去了外书院,一时间溪书院除了于华于简于通三个看热闹的男孩,再找不出个带把的了。所以,当从院外急匆匆的跑进一个高个头的小厮,就显得突兀了不少。
“老夫人,周管家让奴才来传话,说杨爵府上来人了。”这小厮见众人的眼光都盯在他身上,也不显怵,大大方方的打了个千,语速虽快,却清晰可听。
“怎么?竟没有事先拜帖,直接就进了府?”老太太冷笑道。
这小厮能被周管家直接派进内院传话,也是个机灵的,见老夫人心情不怎么样,忙将自己所知的情状向老太太解释道:“杨府来人还在府外,周管家还在等老夫人示下。周管家吩咐奴才带话,杨爵爷的庶兄未时二刻拜帖爵爷,爵爷将杨大人请到了外书房,只留了竹子哥在外书房服侍。接近申时时,门房通报说杨大人的家眷杨大夫人拜访,因无拜帖,门房便请示周管家。”
府里能做主的几个女眷现在都聚在溪书院,于爵爷在外书房,这周管家是没法子了,明明知道溪书院正举行开蒙礼也不得不挑了个机灵的进来传话。
老太太低头思索了片刻才道:“先把人请进正堂,好好招待着。”
杨氏本来听到杨爵府来人了,还暗自琢磨,娘亲并不欢喜自己,不知来于府有什么事情,为何不曾先差人知会她?又看老太太的态度如此轻视,难免有些委屈,还当老太太借着娘亲的失礼给自己难堪。等反应过来来人是她大伯母时,老太太已经吩咐将人请进正堂了。她暗中撇撇嘴,如此不知礼的身份低贱之人,打出去就是,还请进正堂?
这杨氏之所以敢如此说她大伯母,也是有原因的。她这大伯只是庶出的,她大伯母又是丫鬟出身,整个庶出一脉,荒诞不羁的带坏了整个杨府的名声。
杨老太爷已经八十有一,是四爵府里仅存的老人了。他一生醉心学问,只得两子,庶长子杨安成和嫡子杨安泽(现任杨爵爷)。杨爵爷杨安泽继承了父亲好学的性格,学问出众,是太子的启蒙老师,任太子太傅。杨爵爷有三子二女,嫡长子杨思逸、嫡次子杨思辰、庶三子杨思皓;嫡女杨思涵,嫁到了于爵府长房;庶女杨思瑶,待嫁闺中。
杨府代代出帝师,男丁个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唯一的例外就是杨爵爷这庶兄杨安成了。杨安成年少时风流成性,现在虽已经六十岁年近花甲,还经常流连妓院,是京城的一朵奇葩。杨安成子嗣不旺,只得一子一女。女儿杨思雅,三十八岁,嫁到了木府,成了木二奶奶,也就是木杨氏,是太子的丈母娘;继室生的儿子杨思庆,二十九岁,同辈上排行第三,人人戏称:这杨三爷不愧是杨安成的种,像足了他的老子,五六岁就是妓院的常客,杨三爷妻妾无数,膝下却只有一七岁的女儿杨宇楠。
京城只要提到杨爵府,除了要笑话几句杨安成,更要说起于昭轩与杨思庆妓院夺魁的戏码,有好事的说书人,更是根据六年前两人妓院大打出手抢夺花情雨的事编成了话本,名姓自是不敢提及的,可大舅子与妹夫抢一个女人睡一个女人的故事,风靡京城好多年。
花情雨抬进于府后,杨氏在贵人圈子里,没少遭人笑话;回到府里,清醒过来的于家大爷对杨氏也颇多怨言。物以稀为贵,当时若无人与于昭轩争夺,于昭轩说不定也不会稀罕花情雨。这本来只是于昭轩自己的想法,偏有一次醉酒,于昭轩就自己的想法跟杨氏说了,这本不过是男人不自觉地推卸责任的说法罢了,杨氏竟觉得颇有礼。
原本就觉得杨府这一庶支丢人现眼的杨氏,对她大伯一家更是心生怨恨。所以,她当家几年,完全断了与自己大伯的一切人情往来。可是杨老太爷这些年虽然身体不好,但好歹还活着,所以杨府并没有分家,杨氏这样明打明打杨府的脸,让杨府对杨氏也颇多怨言。
于老太太见杨氏欲言又止,嘱咐道:“收起你的小性子,既然是你大伯母来了,你与你三弟妹先去接见一下。我陪着子萱给几个丫头完成开蒙礼就会过去。”
杨氏不情不愿的接了活,路上跟李氏唠唠叨叨的抱怨个没完。李氏并不搭话,在她看来,杨大夫人再怎么不着也是自己嫂嫂杨氏的大伯母,是杨氏的娘家人,杨氏可以说扬大夫人一百个缺点,她也不能多话的说一个。
这杨大夫人并不是杨安成的发妻,杨安成的发妻刘氏,生杨思雅的时候难产死亡。杨安成在刘氏死后不足十天,就强上了照顾杨思雅的刘氏的陪嫁丫鬟柳绿。柳绿生的花容月貌,很是勾人,杨安成一直想要纳柳绿,可刘氏不松口,他也没辙。这眼见拦路虎已死,杨安成迫不及待的在女儿的婴儿房内借酒强要了柳绿,最后更趁着杨老太爷外出几月,无人拿捏,他自作主张,娶了柳绿做继室。柳绿一直尽心照顾杨思雅,直到婚后第七个年头才产下儿子杨思庆。
暂不提杨府上的桩桩糟心事,溪书院这边的开蒙礼却是风风火火的展开了。
老夫人对着子萱眨了眨眼,说:“让四个姐行拜师礼吧,既然有客来访,咱就简单点。”
子萱点点头:“就按照老夫人说的办。”
四个丫头跪在丫鬟给准备的蒲团上,正正式式的行了拜师礼。小环研了朱砂,用毛笔轻轻一蘸,递到子萱的手上,子萱也不让四个丫头起身,接过毛笔,就势在四个丫头的额心各点了一滴朱砂,算是完成了朱砂启智才让四个小姐起身。
四个丫头起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都觉得额心一点红的姐妹漂亮娇媚了不少。
老太太满意的点点头,对着四个丫头说:“去各自的位置上坐好,一会按照子萱先生会一一教你们写字,就算是开笔破蒙了。”
于倩于静挑了中间并排的两个位置,于蕴于珊并排坐在了最前排,四人各自专心致志的研磨,一时间溪书院的气氛竟有些压抑,连一向多话的于通也安静下来。于珊竟觉得这一刻有些肃穆。
子萱先走到于倩、于静身边,象征性的教导她们拿笔。于倩九岁了,于静八岁了,她们的母亲是名门望族出身的赵氏,怎么会不知道开蒙的流程?是以如何拿笔,会写什么字,赵氏早就教过于倩于静,只是于倩好动,学的不如于静认真罢了。再加上两人曾有另外的女先生,只是女先生前些日子“请辞”,才易师子萱而已,所以于倩于静的开笔破蒙完成的很顺利。
接下来子萱开始教导于蕴。于蕴生母徐姨娘虽然也是不缺才情的,但徐姨娘对于蕴颇多溺爱,并不曾认真教导过于蕴,于蕴甚至连毛笔的拿法都不会。一来二去之下,于蕴更显焦急,这么多人看着,于蕴脸都羞红了。
于简看着屋里慌乱的于蕴,眉毛皱成了一团。旁边于华眼见肃穆的气氛被破坏了,又见于珊认真的模样,不自觉的就开始跟于通窃窃私语,取笑于珊。于珊明知道他们取笑自己,也不看他们,只是放下毛笔甩甩胳膊,重新研磨,又拾起笔。
如此几次之后,于华竟觉得,这场景一点都不好笑,她拿笔的姿势太标准,脸上的表情太认真,竟让于华觉得有些心疼。她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刚刚开始拿起笔的幼童,倒像是浸染数年的成年女子,甚至带了些沧桑。
老太太也皱了皱眉,心想杨氏眼里没有珊丫头,不可能教导过她;于华喜武,巴不得于珊整日待在练武厅,也不可能教她;自己虽然有心教她,可年前年后一直在忙忙碌碌的,加上她年纪又小,自己也没提这茬。那么到底是谁教的珊丫头?
这边子萱好不容易拿着于蕴的手,写了个简单的“人”字,直起腰看见于珊的模样,不禁一愣。不自觉间,子萱的眼睛竟有些浸泪,想当初,自己被派到二公主书房的时候,二公主才七岁,也是如此端正的坐在书桌前,等自己靠近。子萱不自觉的低喃:“公主……”
子萱这边一失态,立马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于倩眼神复杂,于静还是事不关己,倒是缓过神来的于蕴,眼里羡慕、嫉妒、怨恨、委屈一一闪过,最终定格在轻松的表情上:小傻子,较量才刚刚开始。
子萱连忙收拾心情,走到于珊的身侧,拿起于珊的手,刚想写“仁”字,外面就传来了吵闹的声音:
“贵府的姐也太尊贵了,竟连开蒙礼都参观不得……”
众人抬眼看去,只见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拉扯着一个粉刁玉琢的小女孩径直朝溪书院走来,小女孩又是害怕又是委屈,却倔强的不肯流下一滴眼泪,可泪水却盈满了眼眶。
子萱扶着老太太一同进了溪书院,老太太看着这摆设,满意的点点头。
李氏见老太太的神色,微微舒了一口气,现在是老太太掌家,杨氏赵氏却极少被“召见”,她倒是常得吩咐,她没什么野心,对老太太吩咐下来的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并不耍弄小聪明。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外人眼中就是她深得老夫人其器重了,她也过了一把被人时时恭维的瘾。
于珊看着屋里的摆设,竟有种回到小学教室的感觉。中间的那个桌子不就是讲桌嘛,虽然学生少了些,可的确像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室了。
几个姐为着下午的开蒙,午饭过后都已重新洗漱打扮过了:头发都用一根丝带扎在偏高的位置,如果不是穿着襦裙,倒像是四个小公子,襦裙都是浅蓝色的,是老太太开春后吩咐针线房早就备下的。四个小丫头对自己头上的“辫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叽叽喳喳的,一会扯扯发梢一会摇头晃脑,旁边服侍的丫鬟们想笑又都忍着。
老太太慈爱的看着几个姐,忍不住亲自给她们正了正衣冠,因她在外人面前都是不拘言笑的,又是于府的大家长,眼见她有所动静,原先嬉笑的场面一时间变得静悄悄的,她便也趁此宣布了开礼。
谢昆谢洪齐彦午饭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于爵爷饭后去了外书院,一时间溪书院除了于华于简于通三个看热闹的男孩,再找不出个带把的了。所以,当从院外急匆匆的跑进一个高个头的小厮,就显得突兀了不少。
“老夫人,周管家让奴才来传话,说杨爵府上来人了。”这小厮见众人的眼光都盯在他身上,也不显怵,大大方方的打了个千,语速虽快,却清晰可听。
“怎么?竟没有事先拜帖,直接就进了府?”老太太冷笑道。
这小厮能被周管家直接派进内院传话,也是个机灵的,见老夫人心情不怎么样,忙将自己所知的情状向老太太解释道:“杨府来人还在府外,周管家还在等老夫人示下。周管家吩咐奴才带话,杨爵爷的庶兄未时二刻拜帖爵爷,爵爷将杨大人请到了外书房,只留了竹子哥在外书房服侍。接近申时时,门房通报说杨大人的家眷杨大夫人拜访,因无拜帖,门房便请示周管家。”
府里能做主的几个女眷现在都聚在溪书院,于爵爷在外书房,这周管家是没法子了,明明知道溪书院正举行开蒙礼也不得不挑了个机灵的进来传话。
老太太低头思索了片刻才道:“先把人请进正堂,好好招待着。”
杨氏本来听到杨爵府来人了,还暗自琢磨,娘亲并不欢喜自己,不知来于府有什么事情,为何不曾先差人知会她?又看老太太的态度如此轻视,难免有些委屈,还当老太太借着娘亲的失礼给自己难堪。等反应过来来人是她大伯母时,老太太已经吩咐将人请进正堂了。她暗中撇撇嘴,如此不知礼的身份低贱之人,打出去就是,还请进正堂?
这杨氏之所以敢如此说她大伯母,也是有原因的。她这大伯只是庶出的,她大伯母又是丫鬟出身,整个庶出一脉,荒诞不羁的带坏了整个杨府的名声。
杨老太爷已经八十有一,是四爵府里仅存的老人了。他一生醉心学问,只得两子,庶长子杨安成和嫡子杨安泽(现任杨爵爷)。杨爵爷杨安泽继承了父亲好学的性格,学问出众,是太子的启蒙老师,任太子太傅。杨爵爷有三子二女,嫡长子杨思逸、嫡次子杨思辰、庶三子杨思皓;嫡女杨思涵,嫁到了于爵府长房;庶女杨思瑶,待嫁闺中。
杨府代代出帝师,男丁个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唯一的例外就是杨爵爷这庶兄杨安成了。杨安成年少时风流成性,现在虽已经六十岁年近花甲,还经常流连妓院,是京城的一朵奇葩。杨安成子嗣不旺,只得一子一女。女儿杨思雅,三十八岁,嫁到了木府,成了木二奶奶,也就是木杨氏,是太子的丈母娘;继室生的儿子杨思庆,二十九岁,同辈上排行第三,人人戏称:这杨三爷不愧是杨安成的种,像足了他的老子,五六岁就是妓院的常客,杨三爷妻妾无数,膝下却只有一七岁的女儿杨宇楠。
京城只要提到杨爵府,除了要笑话几句杨安成,更要说起于昭轩与杨思庆妓院夺魁的戏码,有好事的说书人,更是根据六年前两人妓院大打出手抢夺花情雨的事编成了话本,名姓自是不敢提及的,可大舅子与妹夫抢一个女人睡一个女人的故事,风靡京城好多年。
花情雨抬进于府后,杨氏在贵人圈子里,没少遭人笑话;回到府里,清醒过来的于家大爷对杨氏也颇多怨言。物以稀为贵,当时若无人与于昭轩争夺,于昭轩说不定也不会稀罕花情雨。这本来只是于昭轩自己的想法,偏有一次醉酒,于昭轩就自己的想法跟杨氏说了,这本不过是男人不自觉地推卸责任的说法罢了,杨氏竟觉得颇有礼。
原本就觉得杨府这一庶支丢人现眼的杨氏,对她大伯一家更是心生怨恨。所以,她当家几年,完全断了与自己大伯的一切人情往来。可是杨老太爷这些年虽然身体不好,但好歹还活着,所以杨府并没有分家,杨氏这样明打明打杨府的脸,让杨府对杨氏也颇多怨言。
于老太太见杨氏欲言又止,嘱咐道:“收起你的小性子,既然是你大伯母来了,你与你三弟妹先去接见一下。我陪着子萱给几个丫头完成开蒙礼就会过去。”
杨氏不情不愿的接了活,路上跟李氏唠唠叨叨的抱怨个没完。李氏并不搭话,在她看来,杨大夫人再怎么不着也是自己嫂嫂杨氏的大伯母,是杨氏的娘家人,杨氏可以说扬大夫人一百个缺点,她也不能多话的说一个。
这杨大夫人并不是杨安成的发妻,杨安成的发妻刘氏,生杨思雅的时候难产死亡。杨安成在刘氏死后不足十天,就强上了照顾杨思雅的刘氏的陪嫁丫鬟柳绿。柳绿生的花容月貌,很是勾人,杨安成一直想要纳柳绿,可刘氏不松口,他也没辙。这眼见拦路虎已死,杨安成迫不及待的在女儿的婴儿房内借酒强要了柳绿,最后更趁着杨老太爷外出几月,无人拿捏,他自作主张,娶了柳绿做继室。柳绿一直尽心照顾杨思雅,直到婚后第七个年头才产下儿子杨思庆。
暂不提杨府上的桩桩糟心事,溪书院这边的开蒙礼却是风风火火的展开了。
老夫人对着子萱眨了眨眼,说:“让四个姐行拜师礼吧,既然有客来访,咱就简单点。”
子萱点点头:“就按照老夫人说的办。”
四个丫头跪在丫鬟给准备的蒲团上,正正式式的行了拜师礼。小环研了朱砂,用毛笔轻轻一蘸,递到子萱的手上,子萱也不让四个丫头起身,接过毛笔,就势在四个丫头的额心各点了一滴朱砂,算是完成了朱砂启智才让四个小姐起身。
四个丫头起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都觉得额心一点红的姐妹漂亮娇媚了不少。
老太太满意的点点头,对着四个丫头说:“去各自的位置上坐好,一会按照子萱先生会一一教你们写字,就算是开笔破蒙了。”
于倩于静挑了中间并排的两个位置,于蕴于珊并排坐在了最前排,四人各自专心致志的研磨,一时间溪书院的气氛竟有些压抑,连一向多话的于通也安静下来。于珊竟觉得这一刻有些肃穆。
子萱先走到于倩、于静身边,象征性的教导她们拿笔。于倩九岁了,于静八岁了,她们的母亲是名门望族出身的赵氏,怎么会不知道开蒙的流程?是以如何拿笔,会写什么字,赵氏早就教过于倩于静,只是于倩好动,学的不如于静认真罢了。再加上两人曾有另外的女先生,只是女先生前些日子“请辞”,才易师子萱而已,所以于倩于静的开笔破蒙完成的很顺利。
接下来子萱开始教导于蕴。于蕴生母徐姨娘虽然也是不缺才情的,但徐姨娘对于蕴颇多溺爱,并不曾认真教导过于蕴,于蕴甚至连毛笔的拿法都不会。一来二去之下,于蕴更显焦急,这么多人看着,于蕴脸都羞红了。
于简看着屋里慌乱的于蕴,眉毛皱成了一团。旁边于华眼见肃穆的气氛被破坏了,又见于珊认真的模样,不自觉的就开始跟于通窃窃私语,取笑于珊。于珊明知道他们取笑自己,也不看他们,只是放下毛笔甩甩胳膊,重新研磨,又拾起笔。
如此几次之后,于华竟觉得,这场景一点都不好笑,她拿笔的姿势太标准,脸上的表情太认真,竟让于华觉得有些心疼。她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刚刚开始拿起笔的幼童,倒像是浸染数年的成年女子,甚至带了些沧桑。
老太太也皱了皱眉,心想杨氏眼里没有珊丫头,不可能教导过她;于华喜武,巴不得于珊整日待在练武厅,也不可能教她;自己虽然有心教她,可年前年后一直在忙忙碌碌的,加上她年纪又小,自己也没提这茬。那么到底是谁教的珊丫头?
这边子萱好不容易拿着于蕴的手,写了个简单的“人”字,直起腰看见于珊的模样,不禁一愣。不自觉间,子萱的眼睛竟有些浸泪,想当初,自己被派到二公主书房的时候,二公主才七岁,也是如此端正的坐在书桌前,等自己靠近。子萱不自觉的低喃:“公主……”
子萱这边一失态,立马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于倩眼神复杂,于静还是事不关己,倒是缓过神来的于蕴,眼里羡慕、嫉妒、怨恨、委屈一一闪过,最终定格在轻松的表情上:小傻子,较量才刚刚开始。
子萱连忙收拾心情,走到于珊的身侧,拿起于珊的手,刚想写“仁”字,外面就传来了吵闹的声音:
“贵府的姐也太尊贵了,竟连开蒙礼都参观不得……”
众人抬眼看去,只见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拉扯着一个粉刁玉琢的小女孩径直朝溪书院走来,小女孩又是害怕又是委屈,却倔强的不肯流下一滴眼泪,可泪水却盈满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