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各个代表团落座的时候,多少有些骚动出现。()但是不一会的功夫,整个会场便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有些满意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作为主持人的美国人走到了台前轻咳的两声。
“随着前两次会议的顺利达成…”说到这里,站在台前的那个美国人忍不住轻描了中国代表团的位置一眼,而后才继续道。“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是第三个,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会议,那就是确保目前盘踞在东欧地区的赤色不会扩散到其他地区…”
说到这里,台前的那个美国人正色的看了其他人一眼。与此同时在听到这样一个议题后,台下的李良、顾维钧和其他国家的代表也都纷纷正色起来。
对于任何在座的任何国家来说,盘踞在东欧的苏俄,可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理由就像前面说的,因为在这个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世界里面,完全没有苏俄的位置存在。
无论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还是日本,对苏俄都是抱着处置而后快的态度。毕竟就算上述的这些国家在战争当中失败了,那些敌国也不过是在形式上消灭他们。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权贵,其本身的权利、财富和其他,都是会获得对方的承认的——————当然,兵荒马乱的,遭到一些敲诈也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不过至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对方是绝对不会赶尽杀绝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既然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那么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钱还是很好用。也很有用的。何况有身份或是财富的人,通常也都会有影响力。真要来一个赶尽杀绝的话,很难说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因此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与其赶尽杀绝,到不如想办法与这些人联系上,然后采取‘合作’的措施…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不断的获得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措施。确保地方上的稳定。
但是苏俄却不同,如果与苏俄在斗争当中失败了,那么上述的这些国家都将会迎来毁灭——————从根子上。
而这些国家的那些权贵们。也同样会迎来毁灭。因为在苏俄所信奉的信条里,他们是绝对要被消灭的一个阶级。甚至可以说苏俄会放过任何人,都不可能会放过这批人。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在目前的一些强国里面。无论是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还是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这批人在掌权。就比如说严绍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家。
同样,无论像是李良还有步子高这些,在追随严绍之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在的他们都逃不脱一句‘权贵’。
那么作为一些权贵,无论过去李良还有步子高他们究竟有多痛恨这个词,又有多痛恨那些喜欢欺凌中国的列强。现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都不可能会不去仇视苏俄。
因为苏俄的存在。已经不只是要他们的命那么简单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亦或者是别的什么国家都不愿意打下去了。同时五百多万的苏俄军队。也的确是令英美等国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因此在对苏干涉战争失败后,英美便打消了剿灭苏俄的念头,取而代之的则是在苏俄的周边地区构成一个防疫圈,确保苏俄的那种危险思想不会扩散出去…
——————————————————————————
当然,和其他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态度就要显得复杂一些了。
一方面,李良、顾维钧和步子高他们的确是非常仇视苏俄,毕竟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穷小子了。就立场而言,几乎可以说是和苏俄势不两立的,所以无论心底对于苏俄的那种思想是否赞同,他们都只能对苏俄采取仇视态度。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国社政府而言,苏俄的存在就是必须的…
至于理由,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为了竖一个靶子。
就为了这个,国社政府一边在中苏边境上打造着一个坚固且漫长的工事,用以防范苏俄可能会发起的进攻。一方面却又与苏俄在私底下有着联系,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苏俄进行交易,向苏俄提供其他政府绝对不愿同时也绝对不可能提供给苏俄的一些东西…
然而不管怎么说,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要参与过之一,国社政府毕竟要参与进来的。
当然,作为苏俄的合作者,在这件事情上国社政府究竟打算发挥多少力气,这个就真的很难说了…
“相信在座的诸位都很清楚…”见在座的各国代表团似乎都很清楚这次事情的严重性,美国政府的代表似乎也很满意的样子。“苏俄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敌人,为了避免这些赤色扩散到其他地区,我们必须要尽早的做好一切准备,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这也就是召开这次会议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彻底的清除掉苏俄的存在,并且也曾经这么做过,那就是在不久前的俄国内战当中,各国曾经派遣军队进入俄国境内,与在俄国的白卫军一同作战,只可惜战事失败,不但白卫军彻底灭亡,干涉军也不得不从俄国境内撤离…”
“不得不承认,没有将苏俄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灭掉,这很有可能是国际社会在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失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盘踞在东欧的苏俄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尤其是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情报,苏俄的兵力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五百余万的惊人数字…”
“五百多万,尽管对于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来说,这个数字并不是特别令人惊奇,毕竟在战争期间动员数百万兵力的国家,在这次大战当中就有好几个,就算无法与苏俄相比,至少也不会相差太多,何况除了这几个国家外,在场的国家当中甚至还有一些国家拥有动员上千万兵力的能力,在兵力这点上绝对要强于苏俄,而且绝对不是苏俄那种扛起枪来就可以当成是士兵的军队可以相比的…”
在这么说的时候,无论是台上的主持人,亦或者是会场内的其他人,都忍不住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代表团的方向。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场的所有国家当中似乎也就只有中国有能力动员上千万的兵力——————中国能有目前的地位,与此也不无关系。
——————————————————————————
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在粗钢产量达到一千万吨的情况下,国社政府已经有能力满足上千万部队对于装备的需求——————这个时代和后世不同,后世的话,由于多种原因,所以需要有大量的技术兵种装备,比如说火炮啊,飞机啊,坦克啊,汽车啊还有军舰啊一类的,这些都是大量消耗钢铁的东西。
但是在这个时代,情况就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了。
火炮暂且不提,咱这个时代火炮这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飞机啊坦克啊还有汽车啊,这些在后世可以称得上是基础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只能算是稀少的。
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成本上的缘故。
当然,或许成本上的问题是最大的,毕竟无论是谁,在考虑到装备问题的时候都不能不考虑一个钱字。就算是最有钱的美国人,在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一下钱的问题——————当然,一般来讲美国人会用一种更加含蓄一些的说法,那就是…
性价比!
不管怎么说,事情大致就是如此了。
随着国社政府工业实力的不断攀升,国社政府已经拥有了一次动员上千万部队的能力。同时凭着过去这些年国社政府所积攒下来的家当,在短时间内扩充大量部队的能力也是拥有的。
上千万人…
要知道,单是苏俄的那五百多万,就已经令其他国家有些绝望,甚至有种杀人杀到手软的绝望感。
那么中国的上千万又会如何?何况所谓的上千万,仅仅只是因为动员这些兵力也就够了,绝对不是因为国社政府只能动员这些而已…
作为一个拥有五亿多人口的国家,国社政府不要说是动员上千万了,就算是动员两三千万的能力也是有的——————当然,装备的问题到时候就会显得比较不是特别好解决了,不过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实在不行就学历史上的**一样,那也是可以的…
而也正是凭着如此夸张的爆兵能力,国社政府才能拥有与英美齐平的国际地位——————没办法,国社政府的人力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甚至丰富到了无论如何消耗都消耗不光的地步…(未完待续。。)
有些满意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作为主持人的美国人走到了台前轻咳的两声。
“随着前两次会议的顺利达成…”说到这里,站在台前的那个美国人忍不住轻描了中国代表团的位置一眼,而后才继续道。“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是第三个,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会议,那就是确保目前盘踞在东欧地区的赤色不会扩散到其他地区…”
说到这里,台前的那个美国人正色的看了其他人一眼。与此同时在听到这样一个议题后,台下的李良、顾维钧和其他国家的代表也都纷纷正色起来。
对于任何在座的任何国家来说,盘踞在东欧的苏俄,可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理由就像前面说的,因为在这个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世界里面,完全没有苏俄的位置存在。
无论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还是日本,对苏俄都是抱着处置而后快的态度。毕竟就算上述的这些国家在战争当中失败了,那些敌国也不过是在形式上消灭他们。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权贵,其本身的权利、财富和其他,都是会获得对方的承认的——————当然,兵荒马乱的,遭到一些敲诈也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不过至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对方是绝对不会赶尽杀绝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既然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那么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钱还是很好用。也很有用的。何况有身份或是财富的人,通常也都会有影响力。真要来一个赶尽杀绝的话,很难说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因此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与其赶尽杀绝,到不如想办法与这些人联系上,然后采取‘合作’的措施…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不断的获得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措施。确保地方上的稳定。
但是苏俄却不同,如果与苏俄在斗争当中失败了,那么上述的这些国家都将会迎来毁灭——————从根子上。
而这些国家的那些权贵们。也同样会迎来毁灭。因为在苏俄所信奉的信条里,他们是绝对要被消灭的一个阶级。甚至可以说苏俄会放过任何人,都不可能会放过这批人。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在目前的一些强国里面。无论是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还是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这批人在掌权。就比如说严绍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家。
同样,无论像是李良还有步子高这些,在追随严绍之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在的他们都逃不脱一句‘权贵’。
那么作为一些权贵,无论过去李良还有步子高他们究竟有多痛恨这个词,又有多痛恨那些喜欢欺凌中国的列强。现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都不可能会不去仇视苏俄。
因为苏俄的存在。已经不只是要他们的命那么简单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亦或者是别的什么国家都不愿意打下去了。同时五百多万的苏俄军队。也的确是令英美等国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因此在对苏干涉战争失败后,英美便打消了剿灭苏俄的念头,取而代之的则是在苏俄的周边地区构成一个防疫圈,确保苏俄的那种危险思想不会扩散出去…
——————————————————————————
当然,和其他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态度就要显得复杂一些了。
一方面,李良、顾维钧和步子高他们的确是非常仇视苏俄,毕竟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穷小子了。就立场而言,几乎可以说是和苏俄势不两立的,所以无论心底对于苏俄的那种思想是否赞同,他们都只能对苏俄采取仇视态度。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国社政府而言,苏俄的存在就是必须的…
至于理由,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为了竖一个靶子。
就为了这个,国社政府一边在中苏边境上打造着一个坚固且漫长的工事,用以防范苏俄可能会发起的进攻。一方面却又与苏俄在私底下有着联系,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苏俄进行交易,向苏俄提供其他政府绝对不愿同时也绝对不可能提供给苏俄的一些东西…
然而不管怎么说,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要参与过之一,国社政府毕竟要参与进来的。
当然,作为苏俄的合作者,在这件事情上国社政府究竟打算发挥多少力气,这个就真的很难说了…
“相信在座的诸位都很清楚…”见在座的各国代表团似乎都很清楚这次事情的严重性,美国政府的代表似乎也很满意的样子。“苏俄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敌人,为了避免这些赤色扩散到其他地区,我们必须要尽早的做好一切准备,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这也就是召开这次会议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彻底的清除掉苏俄的存在,并且也曾经这么做过,那就是在不久前的俄国内战当中,各国曾经派遣军队进入俄国境内,与在俄国的白卫军一同作战,只可惜战事失败,不但白卫军彻底灭亡,干涉军也不得不从俄国境内撤离…”
“不得不承认,没有将苏俄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灭掉,这很有可能是国际社会在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失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盘踞在东欧的苏俄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尤其是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情报,苏俄的兵力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五百余万的惊人数字…”
“五百多万,尽管对于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来说,这个数字并不是特别令人惊奇,毕竟在战争期间动员数百万兵力的国家,在这次大战当中就有好几个,就算无法与苏俄相比,至少也不会相差太多,何况除了这几个国家外,在场的国家当中甚至还有一些国家拥有动员上千万兵力的能力,在兵力这点上绝对要强于苏俄,而且绝对不是苏俄那种扛起枪来就可以当成是士兵的军队可以相比的…”
在这么说的时候,无论是台上的主持人,亦或者是会场内的其他人,都忍不住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代表团的方向。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场的所有国家当中似乎也就只有中国有能力动员上千万的兵力——————中国能有目前的地位,与此也不无关系。
——————————————————————————
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在粗钢产量达到一千万吨的情况下,国社政府已经有能力满足上千万部队对于装备的需求——————这个时代和后世不同,后世的话,由于多种原因,所以需要有大量的技术兵种装备,比如说火炮啊,飞机啊,坦克啊,汽车啊还有军舰啊一类的,这些都是大量消耗钢铁的东西。
但是在这个时代,情况就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了。
火炮暂且不提,咱这个时代火炮这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飞机啊坦克啊还有汽车啊,这些在后世可以称得上是基础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只能算是稀少的。
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成本上的缘故。
当然,或许成本上的问题是最大的,毕竟无论是谁,在考虑到装备问题的时候都不能不考虑一个钱字。就算是最有钱的美国人,在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一下钱的问题——————当然,一般来讲美国人会用一种更加含蓄一些的说法,那就是…
性价比!
不管怎么说,事情大致就是如此了。
随着国社政府工业实力的不断攀升,国社政府已经拥有了一次动员上千万部队的能力。同时凭着过去这些年国社政府所积攒下来的家当,在短时间内扩充大量部队的能力也是拥有的。
上千万人…
要知道,单是苏俄的那五百多万,就已经令其他国家有些绝望,甚至有种杀人杀到手软的绝望感。
那么中国的上千万又会如何?何况所谓的上千万,仅仅只是因为动员这些兵力也就够了,绝对不是因为国社政府只能动员这些而已…
作为一个拥有五亿多人口的国家,国社政府不要说是动员上千万了,就算是动员两三千万的能力也是有的——————当然,装备的问题到时候就会显得比较不是特别好解决了,不过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实在不行就学历史上的**一样,那也是可以的…
而也正是凭着如此夸张的爆兵能力,国社政府才能拥有与英美齐平的国际地位——————没办法,国社政府的人力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甚至丰富到了无论如何消耗都消耗不光的地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