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夏季,气候也变得越来越热了起来。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在重视发展城市基建,尤其是多建高楼的同时,到是也没有忘记注重一下城市的绿化工作。所以当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不断刷新过去的天际线的时候,城市的绿化也被很好的兼顾了。
甚至可以说,眼下许多城市的绿化情况明显要比国社政府成立之前还要好——————过去的城市基本上时不时的就可以看见一棵树,尤其是在一些院落里面,绿化情况自然比较好~
自然,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会如此,也是因为严绍的腔调。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很难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当然,其实严绍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不过严绍始终觉得一个只有钢筋和混凝土的城市,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
所以在地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严绍才会向城市建设部提议,将城市绿化也纳入规划当中。
若是其他人提出这样的要求,那自然是被无视的那种,但是严绍却不同。所以城市建设部非常爽快的就接纳了严绍的要求,并且将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图纸予以推翻,并重新开始进行设计。
自然,这些设计肯定是按照每个城市的特点来进行的,不过也因此。尽管不敢说现如今国内的每个城市都美轮美奂,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座城市都有根据自己的特点而打造的风景亦或者是公园。许多城市甚至还有不止一座公园——————这在后世自然是很普通的,但是在这个还有一些城墙的年代,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每逢周六周日的时候,总是会有许多的青年还有老人到这些地方去散步。尤其是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人们纷纷脱去原本的衣服,换上了较为淡薄并且凉快的服装,尤其是t恤等等。自然,也有许多的青年更喜欢穿白色的衬衫,毕竟这种服饰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
至少对于思想还稍微比较保守的国人来说。白色的衬衫显然要更符合他们的习惯。不过也有许多的青年更喜欢相对时尚一些的t恤,严绍也是如此,只不过在许多的正式场合。毕竟没有办法穿着t恤去不是?
现在唯一让严绍觉得可惜的,恐怕就是t恤这东西毕竟不是自己发明的,不然严绍到是很想借此机会,收一下专利费什么的——————对于严绍来说。尽管当年真正支持他事业的是墨西哥的石油。但是无论是最开始的稿费,亦或者是后期的专利费都是起到过极大作用的。
——————————————————————————
在位于北京的某座火车站内,大批的军政官员正站在那里等候着。
自然,即便是等候,也免不了一些交谈。只不过站在这里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自然不可能粗着嗓门大声嚷嚷。所以彼此之间的交谈只能用窃窃私语来形容。
只不过与那些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西装笔挺的政府官员相比,在交谈的过程当中。那些站在站台上的军官们。脸上明显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并且在这些军官里面,即便是军衔最低的一个。也是少校,而最高的一个居然是中将。
事实上这一时期,国防军内有将军军衔的军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这主要是源自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严绍对地方派系的招安。
在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对地方的控制还不是很强。只不过那个时候国社政府毕竟已经是击败了北洋,并且通过对北洋的吞并,彻底的成为了国内最强的一个团体。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那些地方派系再怎么不愿,除了臣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不过为了对地方派系进行安抚,严绍到是没有显得太过激进且急切,何况那些地方的实力派也不可能会平白无辜的放弃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一切。
即便这些人曾经也是革命者,但是在享受到了权利的好处之后,变质已经成为必然。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没有变质的革命者已经很少了。
至少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各省都督,要么就是革命的变质者,要么就是一些继承自前清时期的旧官僚。就比如说唐继尧这样的人物,就是因为贪图权利,而选择了与前清时期的一些官吏合作,不然又怎么坐的上贵州都督的职位。
想让这样的人平白无故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地位,那几乎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至于动用武力直接平推?虽说并非是没可能,但是想要成功的话,没有个一年半载却是没可能的。而当时的国际形势根本就不可能给严绍一年半载的时间,毕竟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会爆发,而只要战争发生,严绍就必须要想办法先解决山东青岛和日本人的问题。
如此,妥协也就成了唯一且必然的选择。
——————————————————————————
妥协肯定不可能是单方面的,那样就算严绍同意,政府内的其他人也不会同意。所以严绍给出的选择是两个,一个是选择从军,还有一个则是选择从政。简单些讲,前者就是将地方杂牌部队整编成一个步兵师,由当地的都督担任师长一职,但是从此往后,这个人便不可以做出任何干涉地方政事的事情。
至于从政,就是当个省长啊什么的,自然,军队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对方操心了。
当时许多前清的官僚选择的都是从政,不过那些革命者却多是选择从军——————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混乱时期后。即便没有人能说出‘枪杆子出政权’这样的真理来,相应的道理还是能感受的到的。
而如果是想要担任师长一职的话,至少也是需要少将军衔的。再加上他们手下的那些旅长啊什么的。还有北洋的一些军人,等于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号将军出来。
更何况后来国防军扩编,大批的部队需要指挥官,可想而知现如今的国防军里面究竟会有多少将领了。
只不过那个中将,看样子却似乎只有30多岁的样子。
能在30岁左右便能晋升为中将,这样的例子虽说并不是没有。但就算是在军官年龄都比较年轻的国防军里,也算是非常稀少的了。至于在其他国家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对于许多军人而言,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准将,也算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追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卡在了上校这个位置上。熬白了头都没能等到晋升准将的那一天。
至少在国外是如此,至于国内方面却是因为扩军还有长时间经历战争的关系,有大批的年轻军人得以晋升。不过能早30多就达到中将程度的,却绝对是少数。并且在几个主要的大国里面。恐怕也就只有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就在站台上的那些人还在切切私语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火车所独有的鸣笛声。听到这个声音,站台上的众人顿时身子震了一下,而后向着声响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不一会的功夫,就看到一辆列车正从远处开过来。
“终于到了…”
眼见列车已经越来越近,为首的那个中将的脸上不由的略微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来。
不只是他,站台上的其他军人也大多如此,甚至就连其他文官系的人也一样。
随着列车的停靠,很快便可以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黑色军服的英武军人。在身后随从人员的簇拥下从车厢里走了出来。
见到这人露面,站台上的其他人顿时忍不住簇拥了上去。
“元帅!”
与此同时。看着站台上的众人,尤其是为首的几个老部下,刚刚才从列车上下来的蔡锷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微笑。
“很久不见了呢…”
“是啊!”这么说着,为首的那个中将走到了蔡锷的身边,一脸尊敬的开口道。“自从叶卡捷琳堡战役结束后,我便从乌拉尔那边回来,在北京军区任职,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元帅了呢…”
“是啊…”听到这么说,蔡锷微微点头,露出一丝感慨。“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到北京了…”说着蔡锷看向了周围,尽管只是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这一年多里,整座城市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暂且不提脚下崭新的火车站,单是火车站外,几个刷新了北京天际线的高层建筑,就已经颠覆了蔡锷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要知道在他走的时候,这些建筑可都还没有开工呢。
事实上这次蔡锷之所以回来,是因为严绍需要确定一下未来几年当中国社政府的战略方向。除此之外,就是空军的成立问题等。
这一次不仅仅只是驻守在乌拉尔的蔡锷,还有中东的吴佩孚和东北的冯国璋等,几乎都从各自的驻地赶回。
“对了,现在都已经有谁到了?”在与站台上前来迎接的军政官员见了面之后,在老部下的簇拥下,蔡锷一边朝着火车站外面的方向走去,一边有些随意的问道。
“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听到蔡锷这么问,那个中将连忙回答道。“除了吴佩孚将军因为路途较远,暂时还未能返回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经抵达了…”
“这样…”蔡锷点了点头,到也没有在意。
“对了,元帅,听说您乘车回来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
“是啊…”蔡锷摇头道。“那边的抵抗分子似乎是探听到了我会返回的消息,所以打算在途中安装,顺便把我的列车给炸掉。”
“这样…”听到蔡锷这么说。簇拥在他身边的几个老部下心底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担忧来。
似乎是注意到了这些,当然也有可能没有注意,正朝着火车站外面走去的蔡锷却是继续道。“不过还好。特事局的人提前探听到了情报,所以很轻易的就和周围的驻军一起剿灭了这伙抵抗分子,听说还顺藤摸瓜,顺便端掉了一个抵抗组织的基地…”
听到蔡锷这么说,跟在身边的那些人顿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事实上他们在得知了蔡锷归来途中遭到抵抗组织袭击的消息后,几乎全都忍不住为蔡锷冒出了冷汗。
到不是说他们会担心那么几个毛贼能伤到蔡锷,毕竟作为国防军内少数几个元帅。蔡锷身边的保护措施是很严密的。就像平时出行的时候,称作的列车上一样,整个列车不但完全是防弹的。在列车内甚至还装载着至少一个连的士兵,再加上列车上的一些武器,完全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的情况——————而且这绝对不意味着蔡锷这些元帅平时贴身调动的部队就只有一个连而已。
事实上严绍的身边目前一直保留着近卫团的编制,而蔡锷这些人身边通常也都会有一个营的警卫部队。
只不过平时出行的时候。肯定不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而且毕竟是在国内。就算是有些小毛贼,一个连的兵力也已经足够保护蔡锷的安全了。
真正让他们担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毛贼,他们真正担心的会不会有人故意伪装成毛贼的身份…
————————————————————————
在蔡锷遇袭的消息传来之后,蔡锷的这些老部下最担心的,就是历史上曾经演出过许多次的‘功高震主’的戏码会不会再次重现。
功高震主…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担心,毕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几乎都曾经发生过,稍微好一些的也就是北宋时期的杯酒释兵权,尽管手里面的权利没了。但至少他们还能活下去,而且是非常逍遥自在的那种。不像历朝历代的那些开国元勋一样,哪怕是百战百胜的名将,最后却死的还不如街边的一条野狗。
至于残忍一些的话,就是明朝。
尽管朱元璋也算是个雄才大略的英主,然而这个英主在对付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开国元勋的时候,下手却未免太狠了些。当年跟着一块打江山的开国元勋,最后能安然活下去的却几乎没几个,几乎全部都被朱元璋自己给杀了个干净。
过去的几年里,虽说严绍并没有表现的如历朝历代的那些君王一样。但就算是傻子,也不可能在新的王朝刚刚建立没多久后,就对那些功臣下屠刀,那绝对是嫌自己的江山太稳当了,想要增加一些难度。总要多等几年,等到江山稳定下来,即便是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后再说——————就好象现在这样。
而且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时期的国社政府内部,真正有可能会对严绍发起挑战的并不是李良这个国务总理,也不是徐世昌或是段祺瑞这两个北洋旧臣,而是蔡锷或是蒋百里这些百战百胜的名将。
正是由于这些骄人的战绩,让他们拥有了政府内仅次于严绍的威望。更何况这些人的麾下都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尽管如今军队已然国家化,但是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些,与之相对的,蔡锷还有蒋百里这些‘军神’在军队内的威望却高的惊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发生些什么,恐怕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军队就真的会听从国家的。
再加上尽管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是很稳定,然而随着《华盛顿会议》的结束,至少短时间内,中国已经不在有可能会与周边国家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也在间接上形成了‘鸟尽弓藏’的条件。
无论在谁看来,这么一个情况下,都非常适合过河拆桥这种事…
所以也难怪在听说蔡锷出事了后,会有人怀疑其实是严绍下的手。不过现在听蔡锷说,是特事局通知的之后。他们却明白是自己想多了。因为谁都很清楚,在卡特琳娜成为了特事局的局长之后,实际上这个全球最大的谍报机关。已经成为严家的私兵。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严绍真的打算对蔡锷这些功臣下手的话,那么冲在最前面的爪牙绝对是这些令人恐惧和憎恶的‘鹰犬’。而现在既然是他们通知的蔡锷,那么至少已经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即便真的是有人想杀掉蔡锷,这个人也绝对不是严绍。
尽管环绕在蔡锷身边的这些人,对于严绍有着绝对的忠诚。甚至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蔡锷造反了。他们也绝对会站在严绍这一边。可是同样,他们也不愿意看到蔡锷因为‘功高震主’这样的理由而死于非命。
——————————————————————————
看了一眼身边的那几个老部下,蔡锷的心底同样呼出了一口气。
事实上在特事局通知他之前。他便已经通过自己私人的渠道得到了抵抗组织可能会在自己返回北京的途中袭击自己的消息——————在乌拉尔这边这么长的时间,蔡锷也通过各种方式弄出了一条情报网,并且效率极高,主要是用来针对当地的抵抗组织。事实上这么长的时间下来。如果蔡锷连这么点事都没弄清楚的话。那也未免太无能了些。
只是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蔡锷却不知道究竟是真的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一批抵抗分子,亦或者是…
虽说以蔡锷对严绍的了解,严绍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人心叵测,即便是用一生的时间也很难看穿一个人的真面目,更何况是区区数年。而且人总是会变的,蔡锷也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严绍了。谁知道现在的严绍和以前相比会有怎样的变化?
好在就在蔡锷获悉了消息后没多久,特事局那边的情报也跟着到了他的手中。才总算是让蔡锷心中的顾虑少了几分。不然的话,恐怕蔡锷还真未必敢回北京来…
至于武力反抗?这个蔡锷却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一方面是因为蔡锷更坚持用宪法或是其他手段。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眼下的困境。在一个就是蔡锷自己很清楚,就算自己真的打算武力反抗,他手底下的军队也未必会愿意跟着他走这条看不见前景的道路。
军队国家化,虽然仅仅只是推行了几年的时间,但毕竟还是推行过了!眼下在乌拉尔的国防军也不是蔡锷的私军,而是属于国家的。
平时擅自命令这些部队做一些事情的话,还是没有问题的。可让他们反抗中央——————这与他们平日里所接受的训练以及教育未免太不相符了些,即便是蔡锷可以说是国内威信最高的一位元帅,会愿意支持他的恐怕也未必会有多少。
何况一支军队通常都是有相当数量的官兵组成的,那么在这支部队里面,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他,那么这支部队也等于是废了。毕竟蔡锷不可能先命令那三分之二的人,解决掉另外三分之一后再举兵南下。何况会支持蔡锷的也未必会有三分之二那么多,同样,即便是军队方面再怎么反对严绍这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行为,恐怕也未必会站在蔡锷这边。
毕竟这个时候支持蔡锷,便等于是在造反了!
————————————————————————
从火车站离开后,蔡锷和其他的人很快乘坐着汽车离开了火车站。不过他们到是没有直接跑到总统府去,毕竟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就让蔡锷去总统府那边商量事情,这未免也太没有人性了些。
而与此同时,坐在车厢里,蔡锷也在观察着一年多来,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令中国变成了一个较为繁华的国家。尽管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并没有美国或是欧洲一些国家那么多,但是这些汽车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加着。
自然,作为一种售价近千元的奢侈品,至少目前在国内这还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的起的。毕竟在国内一辆汽车的售价,已经相当于普通工人年收入的十倍之多。甚至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这还是按照每月收入6元左右来计算的,如果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话,可能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可以。
毫无疑问。绝对不可能会有人愿意用自己十几二十年的收入,来买一辆汽车的。更何况所谓的汽车除了汽车本身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费用,比如说养车费啊,还有汽油钱,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保险——————自然,这个时代的车子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保险。毕竟现如今整个汽车业也没有发展太多年。
当然,这到不是说就真的没有保险了,事实上保险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早的。
不。确切的说,保险这个行业,已经不能用早来形容了,而是应该用非常早。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古埃及的石匠成立了丧葬互助组织,用交付会费的方式解决收殓安葬的资金。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士兵组织,以集资的形式为阵亡将士的遗属提供生活费,逐渐形成保险制度。
可以说,整个保险行业的形成是非常早的,尤其是随着贸易的发展,大约在公元前1792年,正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代。商业繁荣,为了援助商业及保护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补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同时在公元前916年,地中海的罗德岛上,国王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制定了罗地安海商法,规定某位货主遭受损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该船货物的货主在内的受益人共同分担,这是海上保险的滥觞。
至于人寿保险则起源于公元前133年,在古罗马成立的各雷基亚(共济组织),向加入该组织的人收取100泽司,和一瓶敬人的清酒。另外每个月收取5泽司,积累起来成为公积金,用于丧葬的补助费。
同时英国在1688年建立的‘寡妇年金制’和‘孤寡保险会’等保险组织,也使人寿保险企业化。
至于车险吗,因为汽车这东西出来的年代比较晚,所以最早的机动车险其实是在1895年由英国‘法律意外保险公司’签发的保险费为10英镑到100英镑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单,可以在增加保险费的条件下加保。至于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保险则是出现在1898年的美国。美国的旅行者保险有限公司在1898年给纽约布法罗的杜鲁门?马丁上了第一份汽车保险。因为马丁非常担心自己的气车会被马冲撞,当时美国全国只有4000多辆汽车,而马的数量却达到了2000万匹。
——————————————————————————
马车,曾经是中国国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另一种自然就是轿子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基本已经被淘汰掉,所剩下的仅仅只是马车而已。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国内的马车数量依然很多,毕竟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汽车的价格的。
只不过如今的马车,与其说是一种出行用的交通工具,到不如说是一种短途的运输工具。这不奇怪,毕竟就算是在二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美国这样的土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后勤部队几乎都存在着一定的骡马化。
二十年后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二十年前的现在了…
不过近千元的售价即便稍微高了些,那也只是对寻常的普通人家而言,对于那些土豪家庭来说实际上却是小意思。所以就像前面说的一样,除了一些比较保守的家庭还在用马车出行之外,几乎所有的富人家庭都已经改为汽车,至于马车什么的,现在主要是用于短途的运输。
至于出门什么的?无论是长途亦或者是短途,都很少有人会选择坐马车,而通常都会选择火车、有轨电车或是客车一类的东西。
不过汽车的销量虽然比较差,但是另一种代步工具的销量在中国却是与日俱增。这种交通工具自然就是自行车了。
自行车的历史很早,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尽管自行车并没有汽车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作为一种价格比较低廉的代步工具,在国内自行车却是非常受欢迎。
毕竟与汽车那种数百甚至是近千元的售价相比,价格较为低廉的自行车明显要更容易被国人接受些。更何况目前国内自己也有自己的橡胶园,在海外,凭着橡胶股票风潮时期的机会,严绍也购买了大量的橡胶园,因此完全不必担心香蕉的问题,自然也可以让自行车的售价进一步的降低。
于是很自然的,在短时间内,自行车成为了国内最为流行的一种交通工具。甚至就连雨石集团自己,也成立了一家自行车厂,专门用来生产自行车——————当然,与汽车厂那种近乎于垄断的地位相比,雨石集团在自行车上的地位明显要差了许多。
至少汽车公司方面,已经垄断到了需要依赖于内部竞争来促进汽车业发展的地步。而自行车厂那边,尽管规模很大,却需要与国内外的自行车公司展开竞争,时不时的还要来场价格战,而且还不是每一次都是雨石这边能赢,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差距,非常大的差距。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在重视发展城市基建,尤其是多建高楼的同时,到是也没有忘记注重一下城市的绿化工作。所以当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不断刷新过去的天际线的时候,城市的绿化也被很好的兼顾了。
甚至可以说,眼下许多城市的绿化情况明显要比国社政府成立之前还要好——————过去的城市基本上时不时的就可以看见一棵树,尤其是在一些院落里面,绿化情况自然比较好~
自然,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会如此,也是因为严绍的腔调。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很难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当然,其实严绍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不过严绍始终觉得一个只有钢筋和混凝土的城市,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
所以在地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严绍才会向城市建设部提议,将城市绿化也纳入规划当中。
若是其他人提出这样的要求,那自然是被无视的那种,但是严绍却不同。所以城市建设部非常爽快的就接纳了严绍的要求,并且将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图纸予以推翻,并重新开始进行设计。
自然,这些设计肯定是按照每个城市的特点来进行的,不过也因此。尽管不敢说现如今国内的每个城市都美轮美奂,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座城市都有根据自己的特点而打造的风景亦或者是公园。许多城市甚至还有不止一座公园——————这在后世自然是很普通的,但是在这个还有一些城墙的年代,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每逢周六周日的时候,总是会有许多的青年还有老人到这些地方去散步。尤其是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人们纷纷脱去原本的衣服,换上了较为淡薄并且凉快的服装,尤其是t恤等等。自然,也有许多的青年更喜欢穿白色的衬衫,毕竟这种服饰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
至少对于思想还稍微比较保守的国人来说。白色的衬衫显然要更符合他们的习惯。不过也有许多的青年更喜欢相对时尚一些的t恤,严绍也是如此,只不过在许多的正式场合。毕竟没有办法穿着t恤去不是?
现在唯一让严绍觉得可惜的,恐怕就是t恤这东西毕竟不是自己发明的,不然严绍到是很想借此机会,收一下专利费什么的——————对于严绍来说。尽管当年真正支持他事业的是墨西哥的石油。但是无论是最开始的稿费,亦或者是后期的专利费都是起到过极大作用的。
——————————————————————————
在位于北京的某座火车站内,大批的军政官员正站在那里等候着。
自然,即便是等候,也免不了一些交谈。只不过站在这里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自然不可能粗着嗓门大声嚷嚷。所以彼此之间的交谈只能用窃窃私语来形容。
只不过与那些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西装笔挺的政府官员相比,在交谈的过程当中。那些站在站台上的军官们。脸上明显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并且在这些军官里面,即便是军衔最低的一个。也是少校,而最高的一个居然是中将。
事实上这一时期,国防军内有将军军衔的军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这主要是源自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严绍对地方派系的招安。
在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对地方的控制还不是很强。只不过那个时候国社政府毕竟已经是击败了北洋,并且通过对北洋的吞并,彻底的成为了国内最强的一个团体。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那些地方派系再怎么不愿,除了臣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不过为了对地方派系进行安抚,严绍到是没有显得太过激进且急切,何况那些地方的实力派也不可能会平白无辜的放弃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一切。
即便这些人曾经也是革命者,但是在享受到了权利的好处之后,变质已经成为必然。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没有变质的革命者已经很少了。
至少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各省都督,要么就是革命的变质者,要么就是一些继承自前清时期的旧官僚。就比如说唐继尧这样的人物,就是因为贪图权利,而选择了与前清时期的一些官吏合作,不然又怎么坐的上贵州都督的职位。
想让这样的人平白无故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地位,那几乎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至于动用武力直接平推?虽说并非是没可能,但是想要成功的话,没有个一年半载却是没可能的。而当时的国际形势根本就不可能给严绍一年半载的时间,毕竟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会爆发,而只要战争发生,严绍就必须要想办法先解决山东青岛和日本人的问题。
如此,妥协也就成了唯一且必然的选择。
——————————————————————————
妥协肯定不可能是单方面的,那样就算严绍同意,政府内的其他人也不会同意。所以严绍给出的选择是两个,一个是选择从军,还有一个则是选择从政。简单些讲,前者就是将地方杂牌部队整编成一个步兵师,由当地的都督担任师长一职,但是从此往后,这个人便不可以做出任何干涉地方政事的事情。
至于从政,就是当个省长啊什么的,自然,军队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对方操心了。
当时许多前清的官僚选择的都是从政,不过那些革命者却多是选择从军——————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混乱时期后。即便没有人能说出‘枪杆子出政权’这样的真理来,相应的道理还是能感受的到的。
而如果是想要担任师长一职的话,至少也是需要少将军衔的。再加上他们手下的那些旅长啊什么的。还有北洋的一些军人,等于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号将军出来。
更何况后来国防军扩编,大批的部队需要指挥官,可想而知现如今的国防军里面究竟会有多少将领了。
只不过那个中将,看样子却似乎只有30多岁的样子。
能在30岁左右便能晋升为中将,这样的例子虽说并不是没有。但就算是在军官年龄都比较年轻的国防军里,也算是非常稀少的了。至于在其他国家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对于许多军人而言,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准将,也算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追求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卡在了上校这个位置上。熬白了头都没能等到晋升准将的那一天。
至少在国外是如此,至于国内方面却是因为扩军还有长时间经历战争的关系,有大批的年轻军人得以晋升。不过能早30多就达到中将程度的,却绝对是少数。并且在几个主要的大国里面。恐怕也就只有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就在站台上的那些人还在切切私语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火车所独有的鸣笛声。听到这个声音,站台上的众人顿时身子震了一下,而后向着声响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不一会的功夫,就看到一辆列车正从远处开过来。
“终于到了…”
眼见列车已经越来越近,为首的那个中将的脸上不由的略微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来。
不只是他,站台上的其他军人也大多如此,甚至就连其他文官系的人也一样。
随着列车的停靠,很快便可以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黑色军服的英武军人。在身后随从人员的簇拥下从车厢里走了出来。
见到这人露面,站台上的其他人顿时忍不住簇拥了上去。
“元帅!”
与此同时。看着站台上的众人,尤其是为首的几个老部下,刚刚才从列车上下来的蔡锷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微笑。
“很久不见了呢…”
“是啊!”这么说着,为首的那个中将走到了蔡锷的身边,一脸尊敬的开口道。“自从叶卡捷琳堡战役结束后,我便从乌拉尔那边回来,在北京军区任职,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元帅了呢…”
“是啊…”听到这么说,蔡锷微微点头,露出一丝感慨。“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到北京了…”说着蔡锷看向了周围,尽管只是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这一年多里,整座城市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暂且不提脚下崭新的火车站,单是火车站外,几个刷新了北京天际线的高层建筑,就已经颠覆了蔡锷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要知道在他走的时候,这些建筑可都还没有开工呢。
事实上这次蔡锷之所以回来,是因为严绍需要确定一下未来几年当中国社政府的战略方向。除此之外,就是空军的成立问题等。
这一次不仅仅只是驻守在乌拉尔的蔡锷,还有中东的吴佩孚和东北的冯国璋等,几乎都从各自的驻地赶回。
“对了,现在都已经有谁到了?”在与站台上前来迎接的军政官员见了面之后,在老部下的簇拥下,蔡锷一边朝着火车站外面的方向走去,一边有些随意的问道。
“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听到蔡锷这么问,那个中将连忙回答道。“除了吴佩孚将军因为路途较远,暂时还未能返回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经抵达了…”
“这样…”蔡锷点了点头,到也没有在意。
“对了,元帅,听说您乘车回来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
“是啊…”蔡锷摇头道。“那边的抵抗分子似乎是探听到了我会返回的消息,所以打算在途中安装,顺便把我的列车给炸掉。”
“这样…”听到蔡锷这么说。簇拥在他身边的几个老部下心底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担忧来。
似乎是注意到了这些,当然也有可能没有注意,正朝着火车站外面走去的蔡锷却是继续道。“不过还好。特事局的人提前探听到了情报,所以很轻易的就和周围的驻军一起剿灭了这伙抵抗分子,听说还顺藤摸瓜,顺便端掉了一个抵抗组织的基地…”
听到蔡锷这么说,跟在身边的那些人顿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事实上他们在得知了蔡锷归来途中遭到抵抗组织袭击的消息后,几乎全都忍不住为蔡锷冒出了冷汗。
到不是说他们会担心那么几个毛贼能伤到蔡锷,毕竟作为国防军内少数几个元帅。蔡锷身边的保护措施是很严密的。就像平时出行的时候,称作的列车上一样,整个列车不但完全是防弹的。在列车内甚至还装载着至少一个连的士兵,再加上列车上的一些武器,完全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的情况——————而且这绝对不意味着蔡锷这些元帅平时贴身调动的部队就只有一个连而已。
事实上严绍的身边目前一直保留着近卫团的编制,而蔡锷这些人身边通常也都会有一个营的警卫部队。
只不过平时出行的时候。肯定不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而且毕竟是在国内。就算是有些小毛贼,一个连的兵力也已经足够保护蔡锷的安全了。
真正让他们担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毛贼,他们真正担心的会不会有人故意伪装成毛贼的身份…
————————————————————————
在蔡锷遇袭的消息传来之后,蔡锷的这些老部下最担心的,就是历史上曾经演出过许多次的‘功高震主’的戏码会不会再次重现。
功高震主…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担心,毕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几乎都曾经发生过,稍微好一些的也就是北宋时期的杯酒释兵权,尽管手里面的权利没了。但至少他们还能活下去,而且是非常逍遥自在的那种。不像历朝历代的那些开国元勋一样,哪怕是百战百胜的名将,最后却死的还不如街边的一条野狗。
至于残忍一些的话,就是明朝。
尽管朱元璋也算是个雄才大略的英主,然而这个英主在对付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开国元勋的时候,下手却未免太狠了些。当年跟着一块打江山的开国元勋,最后能安然活下去的却几乎没几个,几乎全部都被朱元璋自己给杀了个干净。
过去的几年里,虽说严绍并没有表现的如历朝历代的那些君王一样。但就算是傻子,也不可能在新的王朝刚刚建立没多久后,就对那些功臣下屠刀,那绝对是嫌自己的江山太稳当了,想要增加一些难度。总要多等几年,等到江山稳定下来,即便是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后再说——————就好象现在这样。
而且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时期的国社政府内部,真正有可能会对严绍发起挑战的并不是李良这个国务总理,也不是徐世昌或是段祺瑞这两个北洋旧臣,而是蔡锷或是蒋百里这些百战百胜的名将。
正是由于这些骄人的战绩,让他们拥有了政府内仅次于严绍的威望。更何况这些人的麾下都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尽管如今军队已然国家化,但是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些,与之相对的,蔡锷还有蒋百里这些‘军神’在军队内的威望却高的惊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发生些什么,恐怕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军队就真的会听从国家的。
再加上尽管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是很稳定,然而随着《华盛顿会议》的结束,至少短时间内,中国已经不在有可能会与周边国家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也在间接上形成了‘鸟尽弓藏’的条件。
无论在谁看来,这么一个情况下,都非常适合过河拆桥这种事…
所以也难怪在听说蔡锷出事了后,会有人怀疑其实是严绍下的手。不过现在听蔡锷说,是特事局通知的之后。他们却明白是自己想多了。因为谁都很清楚,在卡特琳娜成为了特事局的局长之后,实际上这个全球最大的谍报机关。已经成为严家的私兵。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严绍真的打算对蔡锷这些功臣下手的话,那么冲在最前面的爪牙绝对是这些令人恐惧和憎恶的‘鹰犬’。而现在既然是他们通知的蔡锷,那么至少已经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即便真的是有人想杀掉蔡锷,这个人也绝对不是严绍。
尽管环绕在蔡锷身边的这些人,对于严绍有着绝对的忠诚。甚至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蔡锷造反了。他们也绝对会站在严绍这一边。可是同样,他们也不愿意看到蔡锷因为‘功高震主’这样的理由而死于非命。
——————————————————————————
看了一眼身边的那几个老部下,蔡锷的心底同样呼出了一口气。
事实上在特事局通知他之前。他便已经通过自己私人的渠道得到了抵抗组织可能会在自己返回北京的途中袭击自己的消息——————在乌拉尔这边这么长的时间,蔡锷也通过各种方式弄出了一条情报网,并且效率极高,主要是用来针对当地的抵抗组织。事实上这么长的时间下来。如果蔡锷连这么点事都没弄清楚的话。那也未免太无能了些。
只是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蔡锷却不知道究竟是真的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一批抵抗分子,亦或者是…
虽说以蔡锷对严绍的了解,严绍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人心叵测,即便是用一生的时间也很难看穿一个人的真面目,更何况是区区数年。而且人总是会变的,蔡锷也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严绍了。谁知道现在的严绍和以前相比会有怎样的变化?
好在就在蔡锷获悉了消息后没多久,特事局那边的情报也跟着到了他的手中。才总算是让蔡锷心中的顾虑少了几分。不然的话,恐怕蔡锷还真未必敢回北京来…
至于武力反抗?这个蔡锷却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一方面是因为蔡锷更坚持用宪法或是其他手段。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眼下的困境。在一个就是蔡锷自己很清楚,就算自己真的打算武力反抗,他手底下的军队也未必会愿意跟着他走这条看不见前景的道路。
军队国家化,虽然仅仅只是推行了几年的时间,但毕竟还是推行过了!眼下在乌拉尔的国防军也不是蔡锷的私军,而是属于国家的。
平时擅自命令这些部队做一些事情的话,还是没有问题的。可让他们反抗中央——————这与他们平日里所接受的训练以及教育未免太不相符了些,即便是蔡锷可以说是国内威信最高的一位元帅,会愿意支持他的恐怕也未必会有多少。
何况一支军队通常都是有相当数量的官兵组成的,那么在这支部队里面,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他,那么这支部队也等于是废了。毕竟蔡锷不可能先命令那三分之二的人,解决掉另外三分之一后再举兵南下。何况会支持蔡锷的也未必会有三分之二那么多,同样,即便是军队方面再怎么反对严绍这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行为,恐怕也未必会站在蔡锷这边。
毕竟这个时候支持蔡锷,便等于是在造反了!
————————————————————————
从火车站离开后,蔡锷和其他的人很快乘坐着汽车离开了火车站。不过他们到是没有直接跑到总统府去,毕竟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就让蔡锷去总统府那边商量事情,这未免也太没有人性了些。
而与此同时,坐在车厢里,蔡锷也在观察着一年多来,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令中国变成了一个较为繁华的国家。尽管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并没有美国或是欧洲一些国家那么多,但是这些汽车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加着。
自然,作为一种售价近千元的奢侈品,至少目前在国内这还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的起的。毕竟在国内一辆汽车的售价,已经相当于普通工人年收入的十倍之多。甚至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这还是按照每月收入6元左右来计算的,如果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话,可能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可以。
毫无疑问。绝对不可能会有人愿意用自己十几二十年的收入,来买一辆汽车的。更何况所谓的汽车除了汽车本身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费用,比如说养车费啊,还有汽油钱,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保险——————自然,这个时代的车子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保险。毕竟现如今整个汽车业也没有发展太多年。
当然,这到不是说就真的没有保险了,事实上保险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早的。
不。确切的说,保险这个行业,已经不能用早来形容了,而是应该用非常早。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古埃及的石匠成立了丧葬互助组织,用交付会费的方式解决收殓安葬的资金。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士兵组织,以集资的形式为阵亡将士的遗属提供生活费,逐渐形成保险制度。
可以说,整个保险行业的形成是非常早的,尤其是随着贸易的发展,大约在公元前1792年,正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代。商业繁荣,为了援助商业及保护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补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同时在公元前916年,地中海的罗德岛上,国王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制定了罗地安海商法,规定某位货主遭受损失,由包括船主、所有该船货物的货主在内的受益人共同分担,这是海上保险的滥觞。
至于人寿保险则起源于公元前133年,在古罗马成立的各雷基亚(共济组织),向加入该组织的人收取100泽司,和一瓶敬人的清酒。另外每个月收取5泽司,积累起来成为公积金,用于丧葬的补助费。
同时英国在1688年建立的‘寡妇年金制’和‘孤寡保险会’等保险组织,也使人寿保险企业化。
至于车险吗,因为汽车这东西出来的年代比较晚,所以最早的机动车险其实是在1895年由英国‘法律意外保险公司’签发的保险费为10英镑到100英镑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单,可以在增加保险费的条件下加保。至于世界上最早的汽车保险则是出现在1898年的美国。美国的旅行者保险有限公司在1898年给纽约布法罗的杜鲁门?马丁上了第一份汽车保险。因为马丁非常担心自己的气车会被马冲撞,当时美国全国只有4000多辆汽车,而马的数量却达到了2000万匹。
——————————————————————————
马车,曾经是中国国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另一种自然就是轿子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基本已经被淘汰掉,所剩下的仅仅只是马车而已。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国内的马车数量依然很多,毕竟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汽车的价格的。
只不过如今的马车,与其说是一种出行用的交通工具,到不如说是一种短途的运输工具。这不奇怪,毕竟就算是在二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美国这样的土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后勤部队几乎都存在着一定的骡马化。
二十年后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二十年前的现在了…
不过近千元的售价即便稍微高了些,那也只是对寻常的普通人家而言,对于那些土豪家庭来说实际上却是小意思。所以就像前面说的一样,除了一些比较保守的家庭还在用马车出行之外,几乎所有的富人家庭都已经改为汽车,至于马车什么的,现在主要是用于短途的运输。
至于出门什么的?无论是长途亦或者是短途,都很少有人会选择坐马车,而通常都会选择火车、有轨电车或是客车一类的东西。
不过汽车的销量虽然比较差,但是另一种代步工具的销量在中国却是与日俱增。这种交通工具自然就是自行车了。
自行车的历史很早,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尽管自行车并没有汽车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作为一种价格比较低廉的代步工具,在国内自行车却是非常受欢迎。
毕竟与汽车那种数百甚至是近千元的售价相比,价格较为低廉的自行车明显要更容易被国人接受些。更何况目前国内自己也有自己的橡胶园,在海外,凭着橡胶股票风潮时期的机会,严绍也购买了大量的橡胶园,因此完全不必担心香蕉的问题,自然也可以让自行车的售价进一步的降低。
于是很自然的,在短时间内,自行车成为了国内最为流行的一种交通工具。甚至就连雨石集团自己,也成立了一家自行车厂,专门用来生产自行车——————当然,与汽车厂那种近乎于垄断的地位相比,雨石集团在自行车上的地位明显要差了许多。
至少汽车公司方面,已经垄断到了需要依赖于内部竞争来促进汽车业发展的地步。而自行车厂那边,尽管规模很大,却需要与国内外的自行车公司展开竞争,时不时的还要来场价格战,而且还不是每一次都是雨石这边能赢,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差距,非常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