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国家天文台。
叶涵只是偶尔仰望星空,天文台诸多设备却是不分昼夜地注视着天外的宇宙,星空中那一道耀眼的闪光立即引起了观察设备的强烈反应,天文台值班的工作人员马上被警报声惊动,发现闪光来自木星,值班员不由地一惊,迅速调整观察设备,并第一时间通报上级和其他天文观察机构。
消息第一时间传遍全国各大天文台,诸多设备同时瞄准木星。
不只是国内的天文界,国外各大天文台同样发现了木星的异常,甚至连地球另一边正处于白昼的天文台,也通过网络获得了木星的实时图像。
位于外太空的哈勃望远镜,巡天光学舱也在第一时间调整姿态,将镜头对准木星。
1994年,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回归途中经过木星附近,距离木星中心只有十一万公里,对半径七万公里的木星来说,这个距离太近了,木星毫不犹豫地将彗星撕碎,二十多块碎片好像一列火车,在一百三十个小时中不断撞击木星,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引爆二十亿颗原子弹,或者四十万亿吨tnt爆炸!
那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太阳系内与行星有关的天体撞击事件,木星再次爆发闪光,诸多天文学家立刻想到了彗木撞击事件,全球天文学界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动员状态,无数天文学家集体爆走。
然而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木星附近时,诸多天文学家才惊悚地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彗星再次靠近木星,靠近木星的是木卫零!
木星本没有零号卫星,但是数年前,木星强大的引力成功捕捉到一颗直径接近四千公里的流浪行星,这颗流浪行星准确切入木星的环绕轨道,成为木星的新卫星。
这颗流浪行星的体积超过木卫一和木卫二,在木卫家族中仅次于木卫三和木卫四,因此在为这颗新卫星命名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按数字顺序,将这颗卫星命名为木卫六十八。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应该给予这颗卫星应有的待遇,以零命名。
最终后一种声音占据上风,以三票之差险胜,于是这颗来历不明的流浪行星,成为了木卫零。
近些年关于木卫零的研究一直不曾停止,发表的论文不下面篇,天文学界对木卫零的轨道了如指掌——木卫零的轨道数年来始终稳定如一,怎么会突然靠近木星?
难道木卫零遭到了大型天体的撞击?难道不久前的闪光是天体撞击木卫零而产生?
不管究竟是什么原因,木卫零正在靠近木星本体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按木卫零目前的运动方向,用不了多久,这颗直径比月亮还要大一些的巨大的卫星,将会进入洛希极限,界时卫星将被木星强悍的引力彻底撕碎,将有数不清的碎片撞击木星,对木卫系统及木星本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测,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太阳系!
所有人的呼吸都凝固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竭尽全力,以超级计算机计算撞击的结果。
木卫零的轨道变化极其明显,次日凌晨,木卫零的引力已经可以扰乱木星环中的尘埃,木卫零成功捕获木星环外侧的部分尘埃,并将这部分尘埃吸附到自身表面。
形势严峻,撞击已成定局,根据现有轨道数据的计算结果,距离撞击还有四天!
消息传出,各国一片哗然,就连民众的目光,都暂时自虫灾上挪开,转向遥远虚空中的红色巨行星。
撞击还没发生,各种预测撞击结果的消息便充斥各大媒体版面,诸多专家名嘴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积极乐观,认为撞击不会影响地球;也有的消极悲观,认为撞击将导致太阳系环境大变,甚至有可能灭绝地球生命。
时光在纷乱的喧嚣中缓缓流逝,越来越靠近木星的木卫零,让所有人的心都揪到嗓子眼儿,每一家电视台的新闻,都反复播放两星靠近的画面。
各国政府高度关注撞击事件,却罕见地一致保持沉默。
几天后,木卫零即将进入洛希极限,令全世界窒息的撞击即将发生!
就在这个时候,木卫零表面的冰盖突然大范围剥落,巨大的碎片好像安装了火箭发动机,纷纷脱离木卫零,向木星的方向飞去。
碎片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直径接近四千公里的木卫零,表面居然剥落整整一层,直径缩减三百余公里,飞向木星的碎片形成一条长达十数万公里的碎片长龙!
抛却巨量质量的木卫零,似乎是瘦身成功,原本必然进入洛希极限的木卫零,运行轨道居然发生了外移,擦过洛希极限的边缘,成功逃离险境。
所有目睹这一幕的天文学家不约而同地惊呼:这不科学!
没错,这不科学,但观测设备不会撒谎,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现实。
天文学界疯狂了,物理学界疯狂了,他们以各种方式证明,在现有的物理体系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异变!
媒体一片哗然,民众目瞪口呆,政府继续沉默。
政府并不是不知道撞击事件,只不过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都是怎么应付虫灾,对于远在几个天文单位之外的撞击,即没有关心的必要,也没有关心的空暇。
毕竟连天文学界的权威专家,都说不清撞击的具体后果,现在关心太早了一些,也不可能因为天文学界的种种猜测,安排高强度的避难准备。
就在地球为了木星而操碎了心的时候,第一块来自木卫零的碎片坠入木星,瞬间爆出强烈的闪光,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三亿颗“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威力波及范围有三点三个地球那样大,并在木星表面留下了明显的黑色伤痕。
由于撞击发生在木星朝向地球这一面,各地天文台的观测设备忠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随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木星被落雨般的碎片撞得千疮百孔。(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叶涵只是偶尔仰望星空,天文台诸多设备却是不分昼夜地注视着天外的宇宙,星空中那一道耀眼的闪光立即引起了观察设备的强烈反应,天文台值班的工作人员马上被警报声惊动,发现闪光来自木星,值班员不由地一惊,迅速调整观察设备,并第一时间通报上级和其他天文观察机构。
消息第一时间传遍全国各大天文台,诸多设备同时瞄准木星。
不只是国内的天文界,国外各大天文台同样发现了木星的异常,甚至连地球另一边正处于白昼的天文台,也通过网络获得了木星的实时图像。
位于外太空的哈勃望远镜,巡天光学舱也在第一时间调整姿态,将镜头对准木星。
1994年,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回归途中经过木星附近,距离木星中心只有十一万公里,对半径七万公里的木星来说,这个距离太近了,木星毫不犹豫地将彗星撕碎,二十多块碎片好像一列火车,在一百三十个小时中不断撞击木星,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引爆二十亿颗原子弹,或者四十万亿吨tnt爆炸!
那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太阳系内与行星有关的天体撞击事件,木星再次爆发闪光,诸多天文学家立刻想到了彗木撞击事件,全球天文学界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动员状态,无数天文学家集体爆走。
然而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木星附近时,诸多天文学家才惊悚地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彗星再次靠近木星,靠近木星的是木卫零!
木星本没有零号卫星,但是数年前,木星强大的引力成功捕捉到一颗直径接近四千公里的流浪行星,这颗流浪行星准确切入木星的环绕轨道,成为木星的新卫星。
这颗流浪行星的体积超过木卫一和木卫二,在木卫家族中仅次于木卫三和木卫四,因此在为这颗新卫星命名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按数字顺序,将这颗卫星命名为木卫六十八。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应该给予这颗卫星应有的待遇,以零命名。
最终后一种声音占据上风,以三票之差险胜,于是这颗来历不明的流浪行星,成为了木卫零。
近些年关于木卫零的研究一直不曾停止,发表的论文不下面篇,天文学界对木卫零的轨道了如指掌——木卫零的轨道数年来始终稳定如一,怎么会突然靠近木星?
难道木卫零遭到了大型天体的撞击?难道不久前的闪光是天体撞击木卫零而产生?
不管究竟是什么原因,木卫零正在靠近木星本体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按木卫零目前的运动方向,用不了多久,这颗直径比月亮还要大一些的巨大的卫星,将会进入洛希极限,界时卫星将被木星强悍的引力彻底撕碎,将有数不清的碎片撞击木星,对木卫系统及木星本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测,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太阳系!
所有人的呼吸都凝固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竭尽全力,以超级计算机计算撞击的结果。
木卫零的轨道变化极其明显,次日凌晨,木卫零的引力已经可以扰乱木星环中的尘埃,木卫零成功捕获木星环外侧的部分尘埃,并将这部分尘埃吸附到自身表面。
形势严峻,撞击已成定局,根据现有轨道数据的计算结果,距离撞击还有四天!
消息传出,各国一片哗然,就连民众的目光,都暂时自虫灾上挪开,转向遥远虚空中的红色巨行星。
撞击还没发生,各种预测撞击结果的消息便充斥各大媒体版面,诸多专家名嘴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积极乐观,认为撞击不会影响地球;也有的消极悲观,认为撞击将导致太阳系环境大变,甚至有可能灭绝地球生命。
时光在纷乱的喧嚣中缓缓流逝,越来越靠近木星的木卫零,让所有人的心都揪到嗓子眼儿,每一家电视台的新闻,都反复播放两星靠近的画面。
各国政府高度关注撞击事件,却罕见地一致保持沉默。
几天后,木卫零即将进入洛希极限,令全世界窒息的撞击即将发生!
就在这个时候,木卫零表面的冰盖突然大范围剥落,巨大的碎片好像安装了火箭发动机,纷纷脱离木卫零,向木星的方向飞去。
碎片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直径接近四千公里的木卫零,表面居然剥落整整一层,直径缩减三百余公里,飞向木星的碎片形成一条长达十数万公里的碎片长龙!
抛却巨量质量的木卫零,似乎是瘦身成功,原本必然进入洛希极限的木卫零,运行轨道居然发生了外移,擦过洛希极限的边缘,成功逃离险境。
所有目睹这一幕的天文学家不约而同地惊呼:这不科学!
没错,这不科学,但观测设备不会撒谎,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现实。
天文学界疯狂了,物理学界疯狂了,他们以各种方式证明,在现有的物理体系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异变!
媒体一片哗然,民众目瞪口呆,政府继续沉默。
政府并不是不知道撞击事件,只不过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都是怎么应付虫灾,对于远在几个天文单位之外的撞击,即没有关心的必要,也没有关心的空暇。
毕竟连天文学界的权威专家,都说不清撞击的具体后果,现在关心太早了一些,也不可能因为天文学界的种种猜测,安排高强度的避难准备。
就在地球为了木星而操碎了心的时候,第一块来自木卫零的碎片坠入木星,瞬间爆出强烈的闪光,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三亿颗“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威力波及范围有三点三个地球那样大,并在木星表面留下了明显的黑色伤痕。
由于撞击发生在木星朝向地球这一面,各地天文台的观测设备忠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随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木星被落雨般的碎片撞得千疮百孔。(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