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路翻了个白眼:“你快得了吧,你忘了么,外星人的脑子就跟硬盘似的,他们能直接往脑子里写东西,万一他们把以前传下来的技术直接写脑子里,你说是什么结果。”
罗麒一听不禁愕然,有心反驳,最后却不得不赞同何路的假说,因为外星人确实有这门技术,要是真有什么上古技术一直保留至今,恢复起来可比人类简单多了。
罗麒沉默片刻,突然想到了何路话里的缺漏:“不对不对,不是这么回事,他们要是真能办到,早就把火星占了,根本等不到今天,这都多长时间了,他们先占木星又钻小行星带,唯独没打过火星的主意,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这话立刻赢得了大家的赞同。
对外星人来说,火星就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对人类来说就不一样了,外星人肯定知道人类有能力利用火星资源,更清楚火星一旦落到人类手里,就会变成人类进军小行星带的桥头堡,这对一心占领地球的外星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说得更简单更直白些,就是打火星属于目光长远稳扎稳打;越过火星则属于急功近利的战略冒险。
外星文明确实与人类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外星人没有战略眼光……嗯,喜欢冒险那波外星人如今已经在地球上了,不喜欢冒险的正一步步逼近地球。
想到这里叶涵道:“好了,别争了,咱们了解的东西太少,争这些没意思,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争论至此结束,大家继续关注火星的局势。
外星人没急着进攻,守军更不着急,趁着还有一些时间,守军抓紧时间调整舰队,来不及撤走的运输舰、不能撤走的运输舰、还有轨道电梯统统飞向火卫一,那里的超级大炮早已完工,可以为这些辅助战舰提供保护,是再好不过的锚地和避风港。
由于火卫一上只建成了超级大炮,其他辅助设施还没来得及施工,撤到那里的战舰只能落进火卫一表面的弹坑里,再用伪装网之类的东西罩起来,伪装网不够了就干脆挖点土把战舰埋上。
办法虽然土了一点,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就算人类自家人的战舰,不仔细找也能瞒过去,瞒住敌人问题不大。
埋的时候还得小心,火卫一引力太低了,用力稍大一点,掀起来的土石就能飞离火卫一。
因为运输舰太多,还有轨道电梯这个大家伙,最后弹坑不够用了,多余的运输舰只能停在火卫一表面。
至于火卫二就不必提了,压根儿就没人愿意去。
火卫二上也有超级大炮,也能保护运输舰,问题是火卫二体积小,没那么多地方安置运输舰,再就是火卫二的轨道高度足有两万三千多公里,实在是有关点远——安置在火星及其卫星上的超级大炮等级偏低,激光器数量不够,最远射程不过两万五千公里,勉强把火卫二纳入射程。
简单点说,就是火星和火卫一上的三门超级大炮,还有火星守军可以互相掩护,但火卫二孤悬在外,分兵驻防就会摊薄守军的力量,炮阵掩护也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守军认为外星人很可能拿火卫二开刀,从这里打开通向火星的道路。
为此守军想尽办法加强火卫二的实力,在火卫二上设置了大量导弹阵地,希望这些导弹能让火卫二多坚持一阵。
两天后,第二批敌舰抵达火星,同时抵达的还有数十颗小行星。
外星舰队立刻展开攻势,将小行星投向火星,而且小行星的投掷的角度非常刁钻,完美避开了超级大炮的射击范围。
为了避开超级大炮,外星人挖空了心思,事先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不仅确定了炮阵的位置,还用谷神星上得到的经验,算出了四个炮阵的射击范围。
这还不算,他们还把两颗卫星的位置也考虑进去,特意等火卫二转到火星的另一侧时动手。
众所周知,激光发射器的转动角度,决定着超级大炮的射击范围,火星上的两个炮阵分别位于南北两极,控制火星百分之六十八的天空。
火卫一上的炮阵也能控制一部分天空,但具体控制哪些区域,必须看火卫一运行到什么地方。
火卫二也是一样,由于这两颗卫星的位置不固定,所以炮阵的控制范围也不固定,外星人只要找准了方位,避开超级大炮并不困难。
如果把炮阵全都放在火星上,合理分配位置,四个炮阵绝对能百分之百控制火星的天空,问题是火星从来不是乖宝宝,反而以脾气暴躁而著称,几乎每年春夏之交,这颗暴脾气的红色行星都会来一场大规模尘暴,覆盖半个行星的尘暴一点也不稀罕。
火星尘暴平均持续时间是几个星期,但持续时间更长的也不少,有记录的最大一次火星尘暴发生在1971年,从9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2月下旬,历时几个月之久。
最严重的10月,火星除了极冠明亮区之外,其余表面全都被尘暴笼罩,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跟火星比起来,地球上的沙尘暴简直弱爆了。
当然了,全球性的尘暴并不是那么普遍,可区域性的尘暴就是家常便饭了。
把炮阵放在极地,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尘暴的影响,反之,若是把炮阵放在别的地方,一旦发生尘暴,狂风掀起的浮尘将飘到几千米高的空中,将炮阵彻底淹没在尘埃之下,就算炮阵可以通过卫星确定目标方向,光束也会被漫天的扬尘大幅度削弱。
正因为有这么多限制,联合指挥部才不得不把两个炮阵分别放在两极,再把另外两个炮阵安置在卫星上。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止一次地提起过,火星实在不是个适合超级大炮的地方,反倒是谷神星和卫星这种没有大气的环境更适合炮阵。
炮阵的安置不得不迁就环境,留下了不小的破绽,现在这个破绽被外星人发现了,所以他们直接拿小行星往火星上砸。
罗麒一听不禁愕然,有心反驳,最后却不得不赞同何路的假说,因为外星人确实有这门技术,要是真有什么上古技术一直保留至今,恢复起来可比人类简单多了。
罗麒沉默片刻,突然想到了何路话里的缺漏:“不对不对,不是这么回事,他们要是真能办到,早就把火星占了,根本等不到今天,这都多长时间了,他们先占木星又钻小行星带,唯独没打过火星的主意,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这话立刻赢得了大家的赞同。
对外星人来说,火星就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对人类来说就不一样了,外星人肯定知道人类有能力利用火星资源,更清楚火星一旦落到人类手里,就会变成人类进军小行星带的桥头堡,这对一心占领地球的外星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说得更简单更直白些,就是打火星属于目光长远稳扎稳打;越过火星则属于急功近利的战略冒险。
外星文明确实与人类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外星人没有战略眼光……嗯,喜欢冒险那波外星人如今已经在地球上了,不喜欢冒险的正一步步逼近地球。
想到这里叶涵道:“好了,别争了,咱们了解的东西太少,争这些没意思,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争论至此结束,大家继续关注火星的局势。
外星人没急着进攻,守军更不着急,趁着还有一些时间,守军抓紧时间调整舰队,来不及撤走的运输舰、不能撤走的运输舰、还有轨道电梯统统飞向火卫一,那里的超级大炮早已完工,可以为这些辅助战舰提供保护,是再好不过的锚地和避风港。
由于火卫一上只建成了超级大炮,其他辅助设施还没来得及施工,撤到那里的战舰只能落进火卫一表面的弹坑里,再用伪装网之类的东西罩起来,伪装网不够了就干脆挖点土把战舰埋上。
办法虽然土了一点,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就算人类自家人的战舰,不仔细找也能瞒过去,瞒住敌人问题不大。
埋的时候还得小心,火卫一引力太低了,用力稍大一点,掀起来的土石就能飞离火卫一。
因为运输舰太多,还有轨道电梯这个大家伙,最后弹坑不够用了,多余的运输舰只能停在火卫一表面。
至于火卫二就不必提了,压根儿就没人愿意去。
火卫二上也有超级大炮,也能保护运输舰,问题是火卫二体积小,没那么多地方安置运输舰,再就是火卫二的轨道高度足有两万三千多公里,实在是有关点远——安置在火星及其卫星上的超级大炮等级偏低,激光器数量不够,最远射程不过两万五千公里,勉强把火卫二纳入射程。
简单点说,就是火星和火卫一上的三门超级大炮,还有火星守军可以互相掩护,但火卫二孤悬在外,分兵驻防就会摊薄守军的力量,炮阵掩护也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守军认为外星人很可能拿火卫二开刀,从这里打开通向火星的道路。
为此守军想尽办法加强火卫二的实力,在火卫二上设置了大量导弹阵地,希望这些导弹能让火卫二多坚持一阵。
两天后,第二批敌舰抵达火星,同时抵达的还有数十颗小行星。
外星舰队立刻展开攻势,将小行星投向火星,而且小行星的投掷的角度非常刁钻,完美避开了超级大炮的射击范围。
为了避开超级大炮,外星人挖空了心思,事先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不仅确定了炮阵的位置,还用谷神星上得到的经验,算出了四个炮阵的射击范围。
这还不算,他们还把两颗卫星的位置也考虑进去,特意等火卫二转到火星的另一侧时动手。
众所周知,激光发射器的转动角度,决定着超级大炮的射击范围,火星上的两个炮阵分别位于南北两极,控制火星百分之六十八的天空。
火卫一上的炮阵也能控制一部分天空,但具体控制哪些区域,必须看火卫一运行到什么地方。
火卫二也是一样,由于这两颗卫星的位置不固定,所以炮阵的控制范围也不固定,外星人只要找准了方位,避开超级大炮并不困难。
如果把炮阵全都放在火星上,合理分配位置,四个炮阵绝对能百分之百控制火星的天空,问题是火星从来不是乖宝宝,反而以脾气暴躁而著称,几乎每年春夏之交,这颗暴脾气的红色行星都会来一场大规模尘暴,覆盖半个行星的尘暴一点也不稀罕。
火星尘暴平均持续时间是几个星期,但持续时间更长的也不少,有记录的最大一次火星尘暴发生在1971年,从9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2月下旬,历时几个月之久。
最严重的10月,火星除了极冠明亮区之外,其余表面全都被尘暴笼罩,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跟火星比起来,地球上的沙尘暴简直弱爆了。
当然了,全球性的尘暴并不是那么普遍,可区域性的尘暴就是家常便饭了。
把炮阵放在极地,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尘暴的影响,反之,若是把炮阵放在别的地方,一旦发生尘暴,狂风掀起的浮尘将飘到几千米高的空中,将炮阵彻底淹没在尘埃之下,就算炮阵可以通过卫星确定目标方向,光束也会被漫天的扬尘大幅度削弱。
正因为有这么多限制,联合指挥部才不得不把两个炮阵分别放在两极,再把另外两个炮阵安置在卫星上。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止一次地提起过,火星实在不是个适合超级大炮的地方,反倒是谷神星和卫星这种没有大气的环境更适合炮阵。
炮阵的安置不得不迁就环境,留下了不小的破绽,现在这个破绽被外星人发现了,所以他们直接拿小行星往火星上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