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满腔愤懑,唐毅心知肚明,甚至是感同身受。
就拿唐毅来说,他不论是开海,还是倒严,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严党贪墨无度之下,户部财政还能维系,唐毅居功厥伟。
可是如此大的功劳,在一些官员,尤其是科道言官,对唐毅一贯是讳莫如深。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唐毅善于理财,而言官们则是高举仁义,避谈利益,仿佛碰了钱多丢人似的。
当然了,你要是敢欠他们的俸禄,这帮人保证和你拼命,打起架来,从来不含糊。
再有,唐毅手段百出,整起人来也不手软,远的有东南的海商大族,两淮的盐商,哪怕进京之后,英国公张溶,尤其是裕王的师傅张春,愣是被唐毅玩了一手垃圾围城。
后来张春托人找到了唐毅,请他高抬贵手。
唐毅开出的条件也很简单,向顺天府的官吏道歉。
没事的时候,红口白牙,大骂人家官吏欺压百姓,祸国殃民,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结果遇到了事情,还要人家办事,天底下还有如此无耻的行径吗?
不道歉,恢复名誉,顺天府的官差以后如何办事情?
张春身为榜眼,翰林清贵,哪里能向小吏低头!
据说这件事情都闹到了裕王那里,一贯好说话的唐毅,这一次和裕王据理力争,甚至高拱和陈以勤都被惊动了,来了一个三英战吕布。
最终的结果却是三个人被唐毅杀个落花流水。 ”殿下要继承祖宗基业,中玄公更是要匡正社稷,中兴大明,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用心办事的人。顺天府的差役虽然地位卑贱,在官员的眼中,或许一钱不值。可是在百姓那里,他们就是衙门,就是朝廷,就代表着皇帝!差役有错,按律治罪,我无话可说,差役没错,却肆意被人辱骂欺凌,把尊严踩在脚底,如此他们如何能秉持公心,去处理事务?他们被人踩,自然会去踩百姓,以霸凌欺辱为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根基崩坏,则吏治何时能够清理?吏治不清,天下如何能大治?”
连续的质问,掷地有声,到了最后高拱竟然倒戈了,支持唐毅的态度。
最后张春无奈,只好辞了裕王府的讲师,请调出京,跑到山西去当了一个知府。
这件事情使得唐毅收获了顺天府上下的忠诚,而且还是铁杆死忠。跟着唐毅不光是升官发财,更能得到宝贵的尊严,上下的差役懂得自尊自重,办事用心,敲诈勒索百姓商户的事情快速下降。
只是有一得,必有一失,很过言官都认为唐毅做事太过无情,霸道。衙门的差役本就是奸猾之徒,替他们出头,实在是莫名其妙。
他们觉得唐毅的真正目的还是要赶走张春,在裕王府获得更高的地位。
这帮所谓君子的心胸也只是如此,他们看什么都是阴谋诡计,肚子里装得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默林兄,咱们读人都是孔孟的子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有一千多年,儒家把持天下,垄断话语,不允许其他的声音,造成的结果就是伪善!就是泛道德化,论人而不论事。就拿评价官吏来说,去民间问一问,他们保证说大宋朝最好的官就是包拯,可是包拯干了什么呢?无非就是两条,清正廉洁,断案如神。光是这两条能行吗?国家大政,兵马钱粮,南北征战,论起政绩,即便是北宋当朝,比起包拯强的人多如牛毛。一个人道德是好的,哪怕做了错事,也是可以原谅的。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也是不怀好意。可是好坏的标准在那里,就在那些清流的嘴里!就在几千年前的几本破里!”
唐毅声色俱厉,“孔夫子,孟夫子,他们算是什么东西,活着的时候没人用他们的主张,哪怕是独尊儒术之后,历代也是外儒内法,儒家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拿儒家修身,或许没错,以儒家治国,那就要坏事!”
唐毅借着酒盖脸,痛骂圣贤,骂得胡宗宪都傻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外表温良恭俭让,千年来第一位六首状元,天上的文魁星下凡,竟然藏着如此癫狂,叛逆的灵魂!
真是让人不敢置信,胡宗宪目瞪口呆。
唐毅呵呵一笑,“默林兄,你主持抗倭大业,还东南百姓安宁,千年之后,史册彪炳,必定有老兄的一页,至于那些可笑的清流君子,就是一堆臭****!哪怕活着,就已经臭了。别以为他们有什么心思,我不知道,不过就是想讨好徐华亭,想抢夺位置而已,严家父子倒了,满天下的肥缺该换人了。赶走了一帮吸血鬼,又换来一帮饿死鬼,他们忍了二十年,这总算是能饱餐一顿了。鱼肉天下,贪鄙无能,和严党比起来,他们也就是半斤对八两!”
天雷滚滚,胡宗宪被雷得外焦里嫩。
“行之,真没有想到,你看得这么透彻,我还以为,你,你和他们唉,胡某真是双瞎二目,误会了好人。人生有一知己,我也算老怀大慰,来干杯!”
从案下面搬出了一坛子陈年花雕,两个人就用茶杯,你一杯我一杯,喝了起来。胡宗宪打开了心扉,把进京以来的所有遭遇,都和唐毅诉说了一遍。
换掉了欧阳必进之后,外察就落到了继任尚郭朴的手里,虽然胡宗宪已经进京,可是科道言官还是不愿意放过他,频频上弹劾,见一律留中不发,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四处散播流言蜚语,攻击污蔑胡宗宪。
在东南多年,胡宗宪受的弹劾也不少,他本以为能平和对待,可是他低估了这伙人的无耻。
众多的流言之中,胡宗宪最难以忍受的就是他们说倭寇不足为虑,都是胡宗宪勾结严党,养寇自重,才会绵延十几年,久拖不决。
胡宗宪没有救民于水火,相反还陷害忠良,把百姓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用心险恶歹毒,不杀不足以平息东南的民怨
抗倭是胡宗宪一生最值得称道的功劳,为了抗倭,他不计毁誉,和严党虚与委蛇。当时的东南,清正的直臣干不下去,庸碌的贪官撑不下去。唯有胡宗宪,东南一柱,国之干城。
东南倭乱没有绵延北方,在京的这帮人才能有机会到处置喙。
好不容易抗倭快要成功了,他们跳了出来,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别说胡宗宪,就算唐毅这个外人都看不下去。
“唉,严党倒了,放出了清流,也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怀念严嵩了。”唐毅自嘲地叹口气,“默林兄,我推想了许久,都在琢磨着严党倒台之后,可能的朝局,可是现实还是超出我的预料,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把老兄调进京城啊!”
胡宗宪大度地一挥手,“行之,我要是还留在南方,说不定就被抓起来,没机会和你痛饮一番了。咱们十年交情,我胡宗宪这辈子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了你这个朋友。放心吧,他们还能把我怎么样,功名是我挣来的,大不了再丢给他们,家做安乐翁就是了,反正我也不稀罕劳什子的尚!”
胡宗宪闷着头,一杯接着一杯,唐毅没有劝他,酒伤身,却疗心,醉一场吧!二十几年,宦海沉浮,胡宗宪当初立下的志向已经完成了九成,他可以无憾了。
可是唐毅的大业才刚刚开始,他没有资格懈怠,更不能醉。
徐阶接任首辅之后,他的种种作为,让唐毅大吃一惊,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位甘草国老。徐阶首先提拔了弹劾严嵩有功的邹应龙,擢升通政司参议,连升四级,一跃成为正五品的官员。
这代表什么,弹劾有功,换句话说,就是严嵩有罪!
嘉靖没了严嵩的服侍,越发不顺心,尤其是徐阶,表面上恭恭敬敬,可是暗中却频频掣肘,给嘉靖修玄添麻烦。
嘉靖也没有料到,徐阶竟会如此胆大,和之前的乖觉判若两人。愤怒之下,嘉靖只有抛出了两招,第一是退位传嗣,要把大位交给裕王,第二,是质问徐阶,为何超擢邪物邹应龙。
面对嘉靖的发难,徐阶不急不慌,传位的事情臣不敢奉诏,至于邹应龙,那是吏部和通政司奉旨行事,老臣不知。
好一手漂亮的太极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面对着绵里藏针的徐阶,嘉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总不能刚换了一个首辅,就再换一个吧!
衰老的嘉靖承担不起朝局动荡的后果,索性嘉靖就选择了退让,躲在西苑,一心修玄,不理外事。
徐阶试探了嘉靖之后,确认他可以放手施为,首先开始整肃的就是科道。
潘恩由于之前的致命错误,被徐阶厌弃,左都御史落到了张永明的手里,右都御史给了王廷,六科廊归了胡应嘉。
这三个人,都是徐党成员,王廷和胡应嘉更是奉徐阶为师,都是战力不俗,尤其是胡应嘉,更是骂战无敌,同欧阳一敬都是言官当中的佼佼者。
他们卯足了劲头,大肆弹劾,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尤其借着吏部外察的良机,一口气砍了一百多位官员,其中严党的成员占了九成之多。
徐阁老的霸道,让人咋舌!(未完待续。)
就拿唐毅来说,他不论是开海,还是倒严,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严党贪墨无度之下,户部财政还能维系,唐毅居功厥伟。
可是如此大的功劳,在一些官员,尤其是科道言官,对唐毅一贯是讳莫如深。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唐毅善于理财,而言官们则是高举仁义,避谈利益,仿佛碰了钱多丢人似的。
当然了,你要是敢欠他们的俸禄,这帮人保证和你拼命,打起架来,从来不含糊。
再有,唐毅手段百出,整起人来也不手软,远的有东南的海商大族,两淮的盐商,哪怕进京之后,英国公张溶,尤其是裕王的师傅张春,愣是被唐毅玩了一手垃圾围城。
后来张春托人找到了唐毅,请他高抬贵手。
唐毅开出的条件也很简单,向顺天府的官吏道歉。
没事的时候,红口白牙,大骂人家官吏欺压百姓,祸国殃民,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结果遇到了事情,还要人家办事,天底下还有如此无耻的行径吗?
不道歉,恢复名誉,顺天府的官差以后如何办事情?
张春身为榜眼,翰林清贵,哪里能向小吏低头!
据说这件事情都闹到了裕王那里,一贯好说话的唐毅,这一次和裕王据理力争,甚至高拱和陈以勤都被惊动了,来了一个三英战吕布。
最终的结果却是三个人被唐毅杀个落花流水。 ”殿下要继承祖宗基业,中玄公更是要匡正社稷,中兴大明,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用心办事的人。顺天府的差役虽然地位卑贱,在官员的眼中,或许一钱不值。可是在百姓那里,他们就是衙门,就是朝廷,就代表着皇帝!差役有错,按律治罪,我无话可说,差役没错,却肆意被人辱骂欺凌,把尊严踩在脚底,如此他们如何能秉持公心,去处理事务?他们被人踩,自然会去踩百姓,以霸凌欺辱为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根基崩坏,则吏治何时能够清理?吏治不清,天下如何能大治?”
连续的质问,掷地有声,到了最后高拱竟然倒戈了,支持唐毅的态度。
最后张春无奈,只好辞了裕王府的讲师,请调出京,跑到山西去当了一个知府。
这件事情使得唐毅收获了顺天府上下的忠诚,而且还是铁杆死忠。跟着唐毅不光是升官发财,更能得到宝贵的尊严,上下的差役懂得自尊自重,办事用心,敲诈勒索百姓商户的事情快速下降。
只是有一得,必有一失,很过言官都认为唐毅做事太过无情,霸道。衙门的差役本就是奸猾之徒,替他们出头,实在是莫名其妙。
他们觉得唐毅的真正目的还是要赶走张春,在裕王府获得更高的地位。
这帮所谓君子的心胸也只是如此,他们看什么都是阴谋诡计,肚子里装得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默林兄,咱们读人都是孔孟的子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有一千多年,儒家把持天下,垄断话语,不允许其他的声音,造成的结果就是伪善!就是泛道德化,论人而不论事。就拿评价官吏来说,去民间问一问,他们保证说大宋朝最好的官就是包拯,可是包拯干了什么呢?无非就是两条,清正廉洁,断案如神。光是这两条能行吗?国家大政,兵马钱粮,南北征战,论起政绩,即便是北宋当朝,比起包拯强的人多如牛毛。一个人道德是好的,哪怕做了错事,也是可以原谅的。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也是不怀好意。可是好坏的标准在那里,就在那些清流的嘴里!就在几千年前的几本破里!”
唐毅声色俱厉,“孔夫子,孟夫子,他们算是什么东西,活着的时候没人用他们的主张,哪怕是独尊儒术之后,历代也是外儒内法,儒家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拿儒家修身,或许没错,以儒家治国,那就要坏事!”
唐毅借着酒盖脸,痛骂圣贤,骂得胡宗宪都傻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外表温良恭俭让,千年来第一位六首状元,天上的文魁星下凡,竟然藏着如此癫狂,叛逆的灵魂!
真是让人不敢置信,胡宗宪目瞪口呆。
唐毅呵呵一笑,“默林兄,你主持抗倭大业,还东南百姓安宁,千年之后,史册彪炳,必定有老兄的一页,至于那些可笑的清流君子,就是一堆臭****!哪怕活着,就已经臭了。别以为他们有什么心思,我不知道,不过就是想讨好徐华亭,想抢夺位置而已,严家父子倒了,满天下的肥缺该换人了。赶走了一帮吸血鬼,又换来一帮饿死鬼,他们忍了二十年,这总算是能饱餐一顿了。鱼肉天下,贪鄙无能,和严党比起来,他们也就是半斤对八两!”
天雷滚滚,胡宗宪被雷得外焦里嫩。
“行之,真没有想到,你看得这么透彻,我还以为,你,你和他们唉,胡某真是双瞎二目,误会了好人。人生有一知己,我也算老怀大慰,来干杯!”
从案下面搬出了一坛子陈年花雕,两个人就用茶杯,你一杯我一杯,喝了起来。胡宗宪打开了心扉,把进京以来的所有遭遇,都和唐毅诉说了一遍。
换掉了欧阳必进之后,外察就落到了继任尚郭朴的手里,虽然胡宗宪已经进京,可是科道言官还是不愿意放过他,频频上弹劾,见一律留中不发,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四处散播流言蜚语,攻击污蔑胡宗宪。
在东南多年,胡宗宪受的弹劾也不少,他本以为能平和对待,可是他低估了这伙人的无耻。
众多的流言之中,胡宗宪最难以忍受的就是他们说倭寇不足为虑,都是胡宗宪勾结严党,养寇自重,才会绵延十几年,久拖不决。
胡宗宪没有救民于水火,相反还陷害忠良,把百姓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用心险恶歹毒,不杀不足以平息东南的民怨
抗倭是胡宗宪一生最值得称道的功劳,为了抗倭,他不计毁誉,和严党虚与委蛇。当时的东南,清正的直臣干不下去,庸碌的贪官撑不下去。唯有胡宗宪,东南一柱,国之干城。
东南倭乱没有绵延北方,在京的这帮人才能有机会到处置喙。
好不容易抗倭快要成功了,他们跳了出来,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别说胡宗宪,就算唐毅这个外人都看不下去。
“唉,严党倒了,放出了清流,也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怀念严嵩了。”唐毅自嘲地叹口气,“默林兄,我推想了许久,都在琢磨着严党倒台之后,可能的朝局,可是现实还是超出我的预料,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把老兄调进京城啊!”
胡宗宪大度地一挥手,“行之,我要是还留在南方,说不定就被抓起来,没机会和你痛饮一番了。咱们十年交情,我胡宗宪这辈子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了你这个朋友。放心吧,他们还能把我怎么样,功名是我挣来的,大不了再丢给他们,家做安乐翁就是了,反正我也不稀罕劳什子的尚!”
胡宗宪闷着头,一杯接着一杯,唐毅没有劝他,酒伤身,却疗心,醉一场吧!二十几年,宦海沉浮,胡宗宪当初立下的志向已经完成了九成,他可以无憾了。
可是唐毅的大业才刚刚开始,他没有资格懈怠,更不能醉。
徐阶接任首辅之后,他的种种作为,让唐毅大吃一惊,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位甘草国老。徐阶首先提拔了弹劾严嵩有功的邹应龙,擢升通政司参议,连升四级,一跃成为正五品的官员。
这代表什么,弹劾有功,换句话说,就是严嵩有罪!
嘉靖没了严嵩的服侍,越发不顺心,尤其是徐阶,表面上恭恭敬敬,可是暗中却频频掣肘,给嘉靖修玄添麻烦。
嘉靖也没有料到,徐阶竟会如此胆大,和之前的乖觉判若两人。愤怒之下,嘉靖只有抛出了两招,第一是退位传嗣,要把大位交给裕王,第二,是质问徐阶,为何超擢邪物邹应龙。
面对嘉靖的发难,徐阶不急不慌,传位的事情臣不敢奉诏,至于邹应龙,那是吏部和通政司奉旨行事,老臣不知。
好一手漂亮的太极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面对着绵里藏针的徐阶,嘉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总不能刚换了一个首辅,就再换一个吧!
衰老的嘉靖承担不起朝局动荡的后果,索性嘉靖就选择了退让,躲在西苑,一心修玄,不理外事。
徐阶试探了嘉靖之后,确认他可以放手施为,首先开始整肃的就是科道。
潘恩由于之前的致命错误,被徐阶厌弃,左都御史落到了张永明的手里,右都御史给了王廷,六科廊归了胡应嘉。
这三个人,都是徐党成员,王廷和胡应嘉更是奉徐阶为师,都是战力不俗,尤其是胡应嘉,更是骂战无敌,同欧阳一敬都是言官当中的佼佼者。
他们卯足了劲头,大肆弹劾,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尤其借着吏部外察的良机,一口气砍了一百多位官员,其中严党的成员占了九成之多。
徐阁老的霸道,让人咋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