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皇恩浩荡,不会因为他们曾经为朱常洵效力,就全部定成死罪。只要没有其他恶行,还可继续做官军,朝廷既往不咎。但是,他们必须自首或互相揭发恶行,比如杀人、奸银、强抢民财等重罪。并且告诉他们,坦白从宽,罪减一等;揭发有功,核实有赏。
这五千多人本来以为必死无疑,现在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犹如溺水的人搂到了一根稻草,当然不肯放过。现在他们也顾不上袒护别人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纷纷揭发其他人的罪行。当然,这些罪行主要集中在百户、千户、守备、游击等军官身上,至于普通士卒,欺压百姓的事确实没少干,但身犯重罪的,在五千多人中毕竟还是少数。
锦衣卫的审讯也很严密,如果只有一人揭发了别人的某项罪行,一般并不采信,只有三人同时揭发同一项罪行的才重点关注。整理完笔录后,有条件的还会去找受害人核实,没条件核实的只好“疑罪从有”。
接下来锦衣卫把所有身犯重罪的军官和士卒,人数约有二百多,暂时拘押在洛阳府衙牢房。这些人都是军人,按照《大明律》,地方官员是无权审理军人的,在这里不过是暂时收监。待叛乱彻底平定以后,再移交五军都督府,由五军都督府奏请皇帝,皇帝委派官员专审。
对这二百多人,朱由检下旨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军人身份,家属也不再是军户,而是强行转为民户。除了留给每户十亩耕地以外,多余的耕地一律充公。军户代代沿袭,这些人的家族在洛阳一带经营百年,世代做武官,就属他们捞得最凶。像两名正四品游击,实际控制的田产均不下万亩,如今几乎全部转为公田。
尽管如此,这些有罪军官的家属还是感到庆幸,因为如果皇帝以“谋逆”给这些人定罪的话,那可是要全家陪葬的,男子全得掉脑袋,女眷则会被打入贱籍,成为生不如死的官奴。现在皇帝还给每户留了十亩地,说明并不是要赶尽杀绝。而且只要不是以谋逆论处,人就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家家户户心怀感激。至于田产被罚没,那都是身外之物,没了也就没了吧。
除了这些低级军官以外,锦衣卫还对仍然在逃的原汝州卫高级将领,包括一名副总兵和三名参将进行了“缺席审判”,处罚方式与其他有罪军官一样,只是罚没家产,并不株连家人。因此在得到了实惠的同时,朱由检在河南民间的声誉一时鹊起,人人都争相传颂他是一位有道仁君。
处理完这些有罪军官,接下来就要正式组建部队了。李守义按照计划向那五千多名降卒宣布:朝廷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做军户,留在军中效力;二是解甲归田,转为民户。如果转为民户的话,朝廷将酌情从公田里划出一部分,分配给那些因兼并而土地过少的家庭,确保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当然,从此以后就要承担各种赋役。
如果选择继续做军户,那也与过去的军户不同。李守义明确地告诉众士卒,这支新组建的第一师以后肯定不会在洛阳驻防。即使没有战争,也别想守家在地,像过去那样点个卯就回家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新军户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军户不再世袭。具体规定为:一名士卒只要服役,那么不管他是现役还是退役,家庭都享受军户待遇,免缴赋役,直至终老。如果该名士卒为国捐躯,除了正常抚恤外,军户待遇可保持到遗孀终老。
但是,这名士卒的儿子并不会自动成为军人,而是要经过选拔和考核。这个选拔也不仅限于过去的军户,民户亦可参加选拔。只有通过考核的,才会成为军户,否则便是民户。
这项大胆的改革措施一公布,立时在五千多士卒中激起强烈反响。他们的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打算改为民户。这类人当兵本来就是为了混饭吃,而且军户祖辈相传,想改也改不了。听说以后要调到其他地方去,说不定还要上辽东战场,这帮人胆小如鼠,哪敢去送死,坚决要求转为民户,虽然要承担赋役,最起码还能吃口安生饭。
第二类是打算继续做军户。这类人都是胆子比较大的,而且也不怎么会做农活,宁愿豁出命去挣粮饷,也不愿在家抄着手喝西北风。除了免缴赋役外,新军的待遇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李守义明确告知,普通士卒的饷银是每月三两,及时足额发放,以后还会涨薪。这个待遇虽然比京营差得远,但可比过去的每月半两,还动不动就克扣拖欠强多了。
第三类则是中间派,既怕当兵流血牺牲,又怕种地做不来饿死,因此犹豫不决。三类人大概各占三分之一,缑明显和李守义都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贪生怕死,不禁气得连连摇头。如果照这样下去,连一半编制都凑不够。
朱由检听完二人的禀报,却笑着勉励道:“不要着急。兵在精而不在多,参军的标准一定要卡得严一些,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上了战场也没用。你们只管去做,我大明泱泱大国,人口上亿,何患兵源不足!”
这五千多人本来以为必死无疑,现在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犹如溺水的人搂到了一根稻草,当然不肯放过。现在他们也顾不上袒护别人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纷纷揭发其他人的罪行。当然,这些罪行主要集中在百户、千户、守备、游击等军官身上,至于普通士卒,欺压百姓的事确实没少干,但身犯重罪的,在五千多人中毕竟还是少数。
锦衣卫的审讯也很严密,如果只有一人揭发了别人的某项罪行,一般并不采信,只有三人同时揭发同一项罪行的才重点关注。整理完笔录后,有条件的还会去找受害人核实,没条件核实的只好“疑罪从有”。
接下来锦衣卫把所有身犯重罪的军官和士卒,人数约有二百多,暂时拘押在洛阳府衙牢房。这些人都是军人,按照《大明律》,地方官员是无权审理军人的,在这里不过是暂时收监。待叛乱彻底平定以后,再移交五军都督府,由五军都督府奏请皇帝,皇帝委派官员专审。
对这二百多人,朱由检下旨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军人身份,家属也不再是军户,而是强行转为民户。除了留给每户十亩耕地以外,多余的耕地一律充公。军户代代沿袭,这些人的家族在洛阳一带经营百年,世代做武官,就属他们捞得最凶。像两名正四品游击,实际控制的田产均不下万亩,如今几乎全部转为公田。
尽管如此,这些有罪军官的家属还是感到庆幸,因为如果皇帝以“谋逆”给这些人定罪的话,那可是要全家陪葬的,男子全得掉脑袋,女眷则会被打入贱籍,成为生不如死的官奴。现在皇帝还给每户留了十亩地,说明并不是要赶尽杀绝。而且只要不是以谋逆论处,人就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家家户户心怀感激。至于田产被罚没,那都是身外之物,没了也就没了吧。
除了这些低级军官以外,锦衣卫还对仍然在逃的原汝州卫高级将领,包括一名副总兵和三名参将进行了“缺席审判”,处罚方式与其他有罪军官一样,只是罚没家产,并不株连家人。因此在得到了实惠的同时,朱由检在河南民间的声誉一时鹊起,人人都争相传颂他是一位有道仁君。
处理完这些有罪军官,接下来就要正式组建部队了。李守义按照计划向那五千多名降卒宣布:朝廷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做军户,留在军中效力;二是解甲归田,转为民户。如果转为民户的话,朝廷将酌情从公田里划出一部分,分配给那些因兼并而土地过少的家庭,确保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当然,从此以后就要承担各种赋役。
如果选择继续做军户,那也与过去的军户不同。李守义明确地告诉众士卒,这支新组建的第一师以后肯定不会在洛阳驻防。即使没有战争,也别想守家在地,像过去那样点个卯就回家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新军户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军户不再世袭。具体规定为:一名士卒只要服役,那么不管他是现役还是退役,家庭都享受军户待遇,免缴赋役,直至终老。如果该名士卒为国捐躯,除了正常抚恤外,军户待遇可保持到遗孀终老。
但是,这名士卒的儿子并不会自动成为军人,而是要经过选拔和考核。这个选拔也不仅限于过去的军户,民户亦可参加选拔。只有通过考核的,才会成为军户,否则便是民户。
这项大胆的改革措施一公布,立时在五千多士卒中激起强烈反响。他们的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打算改为民户。这类人当兵本来就是为了混饭吃,而且军户祖辈相传,想改也改不了。听说以后要调到其他地方去,说不定还要上辽东战场,这帮人胆小如鼠,哪敢去送死,坚决要求转为民户,虽然要承担赋役,最起码还能吃口安生饭。
第二类是打算继续做军户。这类人都是胆子比较大的,而且也不怎么会做农活,宁愿豁出命去挣粮饷,也不愿在家抄着手喝西北风。除了免缴赋役外,新军的待遇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李守义明确告知,普通士卒的饷银是每月三两,及时足额发放,以后还会涨薪。这个待遇虽然比京营差得远,但可比过去的每月半两,还动不动就克扣拖欠强多了。
第三类则是中间派,既怕当兵流血牺牲,又怕种地做不来饿死,因此犹豫不决。三类人大概各占三分之一,缑明显和李守义都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贪生怕死,不禁气得连连摇头。如果照这样下去,连一半编制都凑不够。
朱由检听完二人的禀报,却笑着勉励道:“不要着急。兵在精而不在多,参军的标准一定要卡得严一些,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上了战场也没用。你们只管去做,我大明泱泱大国,人口上亿,何患兵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