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君如道,“假如咱们猜的没错,好像詹师道的可能性更大些?”
九川先生算是活在大众的视线之中,或许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癖好,但若是经常炼丹,却不太可能掩人耳目。
监察一处搜集消息方法极多,他们认为直接审问当事人是最下策。论审问套话、刑讯逼供,一处远不如监察二处,若非到了束手无策的时候,绝不会选择这条路。
因着观点相悖,监察一处一直觉得二处手段又粗糙又狠辣,经常伤及无辜,而且刑讯逼供容易屈打成招,未必就能得到最详实的答案,而监察二处却认为一处脑子有病,明明抓个人审问一番就能得到答案,非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两处的恩怨暂且不提,以一处的处事风格,如今也不会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随便抓人。
青玉枝案牵扯太多,像九川先生这样的大儒,也不能直接抓回来审问,詹师道虽只是个隐士,但在尚未将其身份查清,冒然抓人亦非上策。
监察令事先考虑到这些可能,才会选择监察一处协助办案。
魏潜对此,也持赞同态度。
悬宿先生被害,九川先生和詹师道并无嫌疑,所以之前监察一处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别处,只派人暗中监视两人行动。
监察佐使在无法辨别的二人是否有异常时,会事无巨细的上报二人行动。
魏潜想起昨天看到的消息,笃定道,“应该就是詹师道。”
据说,前日午时监察佐使在监视詹师道的过程中,忽然看见屋中冒烟,以为出事了,正要冲进去查看,便紧接着见他一脸漆黑的跑了出来。
这几天詹师道走过最远的路便是从主屋到茅房,不曾出去过,也没有人上门,因此出了这么一桩事儿,监察佐使还以为他吃光干粮终于开始生火做饭了,如今看来,他未必就是做饭,也有可能是炼丹失败。
炼丹炸炉都是家常便饭,更别说只是冒点烟了。
“监察一处又全都出去了,现在魏大人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易君如犹犹豫豫地道,“要不……我悄悄去拜访一下詹师道?”
崔凝看了他一眼,“您出去就不引人注目了?”
易君如是个“以一己之身能抵三人”的胖子,且他常年窝在书案边不爱动弹,走三步喘一喘的主儿,崔凝实在想不到他能怎样避开旁人的耳目“悄悄”去拜访詹师道。
“你也不能去。”魏潜一眼便看穿了她的想法。
崔凝不解道,“为啥?”
为什么?
魏潜暂时说不出理由,但以他办过这么多案的经验,直觉此事有风险。
崔凝作为监察司官员,有些事情不得不去做,魏潜不想阻碍她的官途,但不可能主动把人往险处推。
崔凝试图说服他,“五哥之前说过,你我做幌子混淆视听,是知道幕后之人一定会监视我们的动向吧?”
从青玉枝案背后扯出来的人和事非同一般,不论是太子、太平公主、宜安公主,还是至今不知道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的谢飏,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些人若是被逼急了,不排除对监察司下狠手的可能。
更何况,监察司在明面上,容易反被监视,倘若对方在掌握动向之后,针对监察司布局,无疑会增加破案难度。
敌暗我明,若是被引入迷局就更麻烦了。
双方博弈,监察司现在连对手是谁都还不能够确定,再被人家摸准了路数,最后少不了落得个满盘皆输。
魏潜输不输得起不重要,是监察司根本输不起。
作为圣上亲信衙门,真到了这个地步,无疑是让人踩在圣上的颜面上,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五哥说和我一起做幌子是抬举我罢了,我自入监察司至今,从未真正被人认可过,即使是有人会盯着监察司,也是监视你的一举一动。”崔凝一直很清醒,从未因为升官或者旁人一句客气的“小崔大人”而真觉得自己了不起。
崔凝多次参与办案,但每一桩案子都有魏潜的影子,监察司内部对她的能力有一定的认可,但普遍都认为她若是不靠魏潜,根本不能做上监察使。
对于这种评价,崔凝认为很客观了,因为监察司确实有许多比她厉害的人至今还是监察佐使。
而外界对于崔凝评价虽然还不错,但大都是基于圣上提拔,以及她自入监察司以来没闹出什么乱子,没人真以为她有什么实力。
崔凝道,“我知道你不想我涉险……”
然而,前方即使是万丈深渊,她也不能止步。
崔氏给了她最大的自由和支持,即使不考虑亲情,她也不能够恩将仇报,硬拖着崔氏背负原本只属于自己的仇恨,对魏潜,亦是同样。
她小时候听二师兄讲过一个江湖故事。
整个故事的内容已不大记得了,只有一个情节深深刻在了她脑海里:侠客被仇家追杀,他骑马奔逃,最终被堵在了一处断崖边上。那是骏马或轻功无法跨越的距离,于是侠客情急之下策马飞跃,中途以马背借力运起轻功,成功落到对岸,而骏马坠落深渊粉身碎骨。
她还记得故事的开头便曾说,那匹马是有名的神驹,能日行千里,载人于万军之中穿梭而毫发无损,最是傲气也最是忠心。那神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乌云抱月”。侠客江湖人称“抱月剑客”,正是因它得名。
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崔凝觉得乌云抱月忠心,那样聪明的马,明知越不过断崖却凛然不惧,决然听从主人驱使,以身为石,助他跃去彼岸。
如今,崔凝不愿崔氏或五哥成为她的乌云抱月。
在没有她没有站稳之前,需要家族和魏潜提供帮助,但以后的路,她要自己走,不会指望旁人驮着她跨越深渊。
监察司的身份是她的手中绳索、身上羽翼,若是不够结实将会更容易会坠落。
崔凝碍于有外人在,不好说的更明白,但她相信魏潜能懂。
魏潜薄唇微抿,在她坚持的目光下,终于妥协,“好。”
九川先生算是活在大众的视线之中,或许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癖好,但若是经常炼丹,却不太可能掩人耳目。
监察一处搜集消息方法极多,他们认为直接审问当事人是最下策。论审问套话、刑讯逼供,一处远不如监察二处,若非到了束手无策的时候,绝不会选择这条路。
因着观点相悖,监察一处一直觉得二处手段又粗糙又狠辣,经常伤及无辜,而且刑讯逼供容易屈打成招,未必就能得到最详实的答案,而监察二处却认为一处脑子有病,明明抓个人审问一番就能得到答案,非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两处的恩怨暂且不提,以一处的处事风格,如今也不会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随便抓人。
青玉枝案牵扯太多,像九川先生这样的大儒,也不能直接抓回来审问,詹师道虽只是个隐士,但在尚未将其身份查清,冒然抓人亦非上策。
监察令事先考虑到这些可能,才会选择监察一处协助办案。
魏潜对此,也持赞同态度。
悬宿先生被害,九川先生和詹师道并无嫌疑,所以之前监察一处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别处,只派人暗中监视两人行动。
监察佐使在无法辨别的二人是否有异常时,会事无巨细的上报二人行动。
魏潜想起昨天看到的消息,笃定道,“应该就是詹师道。”
据说,前日午时监察佐使在监视詹师道的过程中,忽然看见屋中冒烟,以为出事了,正要冲进去查看,便紧接着见他一脸漆黑的跑了出来。
这几天詹师道走过最远的路便是从主屋到茅房,不曾出去过,也没有人上门,因此出了这么一桩事儿,监察佐使还以为他吃光干粮终于开始生火做饭了,如今看来,他未必就是做饭,也有可能是炼丹失败。
炼丹炸炉都是家常便饭,更别说只是冒点烟了。
“监察一处又全都出去了,现在魏大人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易君如犹犹豫豫地道,“要不……我悄悄去拜访一下詹师道?”
崔凝看了他一眼,“您出去就不引人注目了?”
易君如是个“以一己之身能抵三人”的胖子,且他常年窝在书案边不爱动弹,走三步喘一喘的主儿,崔凝实在想不到他能怎样避开旁人的耳目“悄悄”去拜访詹师道。
“你也不能去。”魏潜一眼便看穿了她的想法。
崔凝不解道,“为啥?”
为什么?
魏潜暂时说不出理由,但以他办过这么多案的经验,直觉此事有风险。
崔凝作为监察司官员,有些事情不得不去做,魏潜不想阻碍她的官途,但不可能主动把人往险处推。
崔凝试图说服他,“五哥之前说过,你我做幌子混淆视听,是知道幕后之人一定会监视我们的动向吧?”
从青玉枝案背后扯出来的人和事非同一般,不论是太子、太平公主、宜安公主,还是至今不知道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的谢飏,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些人若是被逼急了,不排除对监察司下狠手的可能。
更何况,监察司在明面上,容易反被监视,倘若对方在掌握动向之后,针对监察司布局,无疑会增加破案难度。
敌暗我明,若是被引入迷局就更麻烦了。
双方博弈,监察司现在连对手是谁都还不能够确定,再被人家摸准了路数,最后少不了落得个满盘皆输。
魏潜输不输得起不重要,是监察司根本输不起。
作为圣上亲信衙门,真到了这个地步,无疑是让人踩在圣上的颜面上,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五哥说和我一起做幌子是抬举我罢了,我自入监察司至今,从未真正被人认可过,即使是有人会盯着监察司,也是监视你的一举一动。”崔凝一直很清醒,从未因为升官或者旁人一句客气的“小崔大人”而真觉得自己了不起。
崔凝多次参与办案,但每一桩案子都有魏潜的影子,监察司内部对她的能力有一定的认可,但普遍都认为她若是不靠魏潜,根本不能做上监察使。
对于这种评价,崔凝认为很客观了,因为监察司确实有许多比她厉害的人至今还是监察佐使。
而外界对于崔凝评价虽然还不错,但大都是基于圣上提拔,以及她自入监察司以来没闹出什么乱子,没人真以为她有什么实力。
崔凝道,“我知道你不想我涉险……”
然而,前方即使是万丈深渊,她也不能止步。
崔氏给了她最大的自由和支持,即使不考虑亲情,她也不能够恩将仇报,硬拖着崔氏背负原本只属于自己的仇恨,对魏潜,亦是同样。
她小时候听二师兄讲过一个江湖故事。
整个故事的内容已不大记得了,只有一个情节深深刻在了她脑海里:侠客被仇家追杀,他骑马奔逃,最终被堵在了一处断崖边上。那是骏马或轻功无法跨越的距离,于是侠客情急之下策马飞跃,中途以马背借力运起轻功,成功落到对岸,而骏马坠落深渊粉身碎骨。
她还记得故事的开头便曾说,那匹马是有名的神驹,能日行千里,载人于万军之中穿梭而毫发无损,最是傲气也最是忠心。那神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乌云抱月”。侠客江湖人称“抱月剑客”,正是因它得名。
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崔凝觉得乌云抱月忠心,那样聪明的马,明知越不过断崖却凛然不惧,决然听从主人驱使,以身为石,助他跃去彼岸。
如今,崔凝不愿崔氏或五哥成为她的乌云抱月。
在没有她没有站稳之前,需要家族和魏潜提供帮助,但以后的路,她要自己走,不会指望旁人驮着她跨越深渊。
监察司的身份是她的手中绳索、身上羽翼,若是不够结实将会更容易会坠落。
崔凝碍于有外人在,不好说的更明白,但她相信魏潜能懂。
魏潜薄唇微抿,在她坚持的目光下,终于妥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