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回到房间时,发现桌子上摆满了算筹。
算筹是一种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数法,这种计数法遵循的是一百进位制,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至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在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可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比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用的便是算筹。
诸葛瞻面前的算筹,便是一套木制算筹,是黄府账房所用。
刘鑫见诸葛瞻已经没有摆放算筹,便知道他已经算出了答案。
于是刘鑫笑着说道:“思远,看来你已经算出来答案了。”
诸葛瞻并没有算出答案的欣喜,反而有些情绪低落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是的主公,我已经算出了答案,是4662两黄金。”
刘鑫呵呵一笑,点头说道:“答案正确,但是你为何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
诸葛瞻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我原本打算心算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思考了半天也没有弄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得选择使用算筹,结果还是花了快半个时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感觉有些丢人,也对不起主公的信任。”
刘鑫点了点头,诸葛瞻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说明还是一个可造之材。
刘鑫拿过一张白纸与一支笔,笑着说道:“思远,你相不相信我就用这幅纸笔,半分钟内计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诸葛瞻眉头一皱,他可不相信光用纸笔就能计算出如此复杂的题目。
不过刘鑫也没在意,直接在纸上书写问题的乘法公式,不过十多秒种,就得出了答案。
诸葛瞻看着纸上的答案,以及看起来似懂非懂的计算过程,有些惊讶,有些不敢相信。
旁边的秦宓也凑了过来,看着纸上的运算过程与答案,沉思了片刻后,有些疑惑的说道:“主公,你这是用了九九乘法口诀?”
?九九乘法口诀,如今小学生必学的乘法口诀,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管子·轻重》终于就有云:“滤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
《韩诗外传》中也有记载,“齐桓公设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见者。”
不过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终止,它的顺序与现代的九九乘法表相反,因为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所以称九九乘法表。
诸葛瞻这才醒悟过来,彻底看懂了纸张上的运算过程,不由得佩服道:“主公大才,我一直以来觉得九九乘法口诀不过是一个死板的口诀,而主公竟然能够将九九乘法口诀扩展开来,形成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在下心服口服。”
刘鑫呵呵一笑,摇头说道:“这种计算方式名为乘法,专门用于计算数个拥有同等数量然后加起来的总量,是四则运算中的一个分支,是我师傅周公花了多年时间参透的计算方式,只要学会这种计算方式,或者说是思维方式,哪怕是一个黄口小儿,也能够比一名几十年的老账房还算计算的快,计算的精确。”
秦宓与诸葛瞻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刘鑫说的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乘法的秦宓二人来说,却是如同打开了一面新世界的大门,足够让二人摸索半天了。
刘鑫笑了笑,便学着小学老师一般,深入浅出的给秦宓二人介绍了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各自的运算过程。
就像前面说过的,秦宓与诸葛瞻只不过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导致思维的局限性,从而无法用乘法思维来解决问题,只能够通过算筹进行计算。
但是秦宓与诸葛瞻的智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一刻钟,秦宓二人便在刘鑫的指导下,理解了四则运算的精髓,并且轻松的解答出刘鑫提出的新问题。
秦宓不禁感叹道:“这四则运算简直神奇,算筹在四则运算面前简直就是米粒之光,怎能与日月争辉。”
诸葛瞻也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刘鑫说道:“主公大才,我以前还真是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算术能力能成为益州第一,现在想想就觉得可笑。”
刘鑫呵呵一笑,然后严肃的说道:“这并非是你们能力不足,而是一种思维的局限性,你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前人的智慧所围困,所以在计算时首先想到的便是算筹,就算算筹在计算某些问题时会非常麻烦,但是也没有想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
秦宓二人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正如刘鑫所说,他们思维方式已经被前人的智慧所局限,认为前人总结出的知识是最正确,最方便的。
刘鑫站起身来,拍了拍秦宓与诸葛瞻的肩膀,认真的说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是我们也得为我们的后人着想,这树是不是该修剪一番,或者多种下几棵树呢,所以我们得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旧事物,旧知识,也要去发掘旧事物中新的闪光点,你们说呢?”
刘鑫回忆着高中政治老师上课的内容,好好的给秦宓二人上了一课。
秦宓与诸葛瞻,更是一脸不明觉厉的看着刘鑫。
刘鑫觉得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了不少。
ps:第二更,继续求收藏求推荐。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算筹是一种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数法,这种计数法遵循的是一百进位制,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至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在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可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比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用的便是算筹。
诸葛瞻面前的算筹,便是一套木制算筹,是黄府账房所用。
刘鑫见诸葛瞻已经没有摆放算筹,便知道他已经算出了答案。
于是刘鑫笑着说道:“思远,看来你已经算出来答案了。”
诸葛瞻并没有算出答案的欣喜,反而有些情绪低落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是的主公,我已经算出了答案,是4662两黄金。”
刘鑫呵呵一笑,点头说道:“答案正确,但是你为何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
诸葛瞻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我原本打算心算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思考了半天也没有弄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得选择使用算筹,结果还是花了快半个时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感觉有些丢人,也对不起主公的信任。”
刘鑫点了点头,诸葛瞻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说明还是一个可造之材。
刘鑫拿过一张白纸与一支笔,笑着说道:“思远,你相不相信我就用这幅纸笔,半分钟内计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诸葛瞻眉头一皱,他可不相信光用纸笔就能计算出如此复杂的题目。
不过刘鑫也没在意,直接在纸上书写问题的乘法公式,不过十多秒种,就得出了答案。
诸葛瞻看着纸上的答案,以及看起来似懂非懂的计算过程,有些惊讶,有些不敢相信。
旁边的秦宓也凑了过来,看着纸上的运算过程与答案,沉思了片刻后,有些疑惑的说道:“主公,你这是用了九九乘法口诀?”
?九九乘法口诀,如今小学生必学的乘法口诀,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管子·轻重》终于就有云:“滤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
《韩诗外传》中也有记载,“齐桓公设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见者。”
不过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终止,它的顺序与现代的九九乘法表相反,因为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所以称九九乘法表。
诸葛瞻这才醒悟过来,彻底看懂了纸张上的运算过程,不由得佩服道:“主公大才,我一直以来觉得九九乘法口诀不过是一个死板的口诀,而主公竟然能够将九九乘法口诀扩展开来,形成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在下心服口服。”
刘鑫呵呵一笑,摇头说道:“这种计算方式名为乘法,专门用于计算数个拥有同等数量然后加起来的总量,是四则运算中的一个分支,是我师傅周公花了多年时间参透的计算方式,只要学会这种计算方式,或者说是思维方式,哪怕是一个黄口小儿,也能够比一名几十年的老账房还算计算的快,计算的精确。”
秦宓与诸葛瞻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刘鑫说的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乘法的秦宓二人来说,却是如同打开了一面新世界的大门,足够让二人摸索半天了。
刘鑫笑了笑,便学着小学老师一般,深入浅出的给秦宓二人介绍了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各自的运算过程。
就像前面说过的,秦宓与诸葛瞻只不过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导致思维的局限性,从而无法用乘法思维来解决问题,只能够通过算筹进行计算。
但是秦宓与诸葛瞻的智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一刻钟,秦宓二人便在刘鑫的指导下,理解了四则运算的精髓,并且轻松的解答出刘鑫提出的新问题。
秦宓不禁感叹道:“这四则运算简直神奇,算筹在四则运算面前简直就是米粒之光,怎能与日月争辉。”
诸葛瞻也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刘鑫说道:“主公大才,我以前还真是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算术能力能成为益州第一,现在想想就觉得可笑。”
刘鑫呵呵一笑,然后严肃的说道:“这并非是你们能力不足,而是一种思维的局限性,你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前人的智慧所围困,所以在计算时首先想到的便是算筹,就算算筹在计算某些问题时会非常麻烦,但是也没有想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
秦宓二人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正如刘鑫所说,他们思维方式已经被前人的智慧所局限,认为前人总结出的知识是最正确,最方便的。
刘鑫站起身来,拍了拍秦宓与诸葛瞻的肩膀,认真的说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是我们也得为我们的后人着想,这树是不是该修剪一番,或者多种下几棵树呢,所以我们得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旧事物,旧知识,也要去发掘旧事物中新的闪光点,你们说呢?”
刘鑫回忆着高中政治老师上课的内容,好好的给秦宓二人上了一课。
秦宓与诸葛瞻,更是一脸不明觉厉的看着刘鑫。
刘鑫觉得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了不少。
ps:第二更,继续求收藏求推荐。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