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上交战而海军实力较弱的一方,潜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武器。潜艇对于海军掌握制海权没有多大帮助,但却会破坏一国的海上交通,潜艇作战的目的是让对于不能有效地利用掌握的制海权,其本意是既然水上的航运权我不能利用,也不能让你使用。
就犹如拦路抢劫的强盗,最终因其造成的恐惧而达到阻绝商路的目的。
潜艇作战对于一个大陆国家能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对于一个岛国来说却是致命的。象英国和日本这样的岛国,对于潜艇战就十分的厌恶和恐惧,英国人甚至曾努力将潜艇列入禁止使用武器的国际公约,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是很可笑的行为。
对于潜艇作战的效果,其实中国海军在清末时就有深刻的意识,伯利恒条约中甚至有为中国海军建造100艘潜艇的计划,但在日本人的强烈反对下最终不了了之。
北洋海军部曾于1913年派出韩玉衡、陈宏泰等人由魏瀚带队专门赴美国学习潜艇制造,并在马尾创办海军潜艇学校。不过北洋海军购买潜艇的努力都在日本人的阻挠下流产。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人曾许诺分配给中国海军四艘被扣押的德国潜艇用于研究,不过,这个分配方案最终在日本人的强烈抗议声中而作废。
英国人突然变卦让参加巴黎和会的海军代表陈绍宽白欢喜了一场。
共和海军从未放弃过得到潜艇的努力,欧战后大批的德国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中国,使得国内工业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共和海军将得到潜艇的希望从国外购买而转到国内自行建造上来。
1923年,新余钢铁厂与德国克虏伯公司合作生产出高强度的不不锈钢耐压钢板,其后太原保晋钢铁公司也研制出强度甚至高于克虏伯产品的高强度不锈钢板,这使得国内具备了建造潜艇的基本条件。
内燃机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于世界,但在大马力船用柴油机方面,德国人还是稍胜一筹,芜湖重型机械厂与从德国引进技术生产的man式柴油机很快就成为共和海军的首选。1925年,海军部曾计划建造一型排水量为528吨的实验型潜艇,但其方案被总统否决,海军部根据总统“潜艇要走大型化、远洋化的道路”和“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潜艇部队”指示,又重新开始新的试验型潜艇的建造设计。
虽然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人不得向第三国转让军事技术,但在中国工作的德国工程师们可不会理会这些,他们还想凭借着这些技术在中国得到奖金,以便能使生活在困苦中的德国亲属们稍微过上好一些的生活。
小阿尔弗雷德更是雄心勃勃,他要在中国进行试验,以便为今后重建德**工和实现德国的复兴积累必要的技术和储备人才。
克虏伯所属的日尔曼尼亚造船厂很快与芜湖造船厂达成合作协议,由日尔曼尼亚提供技术支持,在芜湖造船厂建立潜艇制造厂,芜湖造船厂每建造一艘潜艇将向日尔曼尼亚支付总造价的百分之五作为技术转让费。
日尔曼尼亚造船厂是一战期间德国主要的潜艇制造商。
很快,芜湖造船厂向海军设计局提交了两份潜艇建造的详细说明。
其中一型是以德国1916年建造的u-81型量产中型潜艇为蓝本设计,设计代号为hq-101型,性能指标为长度57米,排量922吨/1062吨,航速2节/8节(水下),续航力9200海里/10节,90海里/6节,动力系统为两台仿制的man式柴油机(3800马力),2台上海电机厂制造的scd-860型1350马力的大型电动机。6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载弹量18枚(包括发射管内的6枚),一门105毫米舰炮。
另一型以德国1918年u-135型大型远洋潜艇为蓝本设计,设计代号为hq-201型,性能指标为长度72米,排量1278吨/1680吨,航速5节/10节(水下),续航力10800海里/10节,78海里/6节,动力系统为两台仿制的man式柴油机(4600马力),2台上海电机厂制造的scd-860型1750马力的大型电动机。6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载弹量18枚(包括发射管内的6枚),一门150毫米舰炮。
两型德国潜艇的综合性能都很不错,海军部难以取舍,最终决定每型各建造两艘,由芜湖造船厂和马尾海军造船厂每型各建造一艘,不过在建设之初,按照上级指示将潜艇全部装备的火炮都改小了一个型号。
林铄当看到最初设计的潜艇装备150毫米火炮后吓了一跳,靠,这些人不会想让潜艇浮在水面上和驱逐舰对轰吧?
对付商船,有105毫米口径已经足够。
hq-101型试验潜艇最终装备了一门75毫米速射炮,而hq-102型则装备为105毫米火炮。虽然德国人设计的88毫米火炮性能优良,但共和海军为保证后勤的统一和简化,火炮一直在使用为数不多的几种标准口径,最早就被排除在方案之外。
这个年头,潜艇说白了就是一种能潜到水下的水面袭击舰,对付3000吨排量以下的商船,用炮弹要比用鱼雷显得划算得多。而且鱼雷体型庞大,每艘潜艇的载弹量都有限,在减小火炮口径后炮弹的携带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共和海军四艘试验型潜艇于1928年9月先后开工,其建造速度要比水面舰艇的建造快得多,即便是共和海军这样第一次建造潜艇,在建造过程中还要解决不锈钢耐压壳焊接困难等诸多难题,但在开工后仅11个月第一艘潜艇就已经交付共和海军进行航行试验了。
在航空母舰建设上,日本人走在了共和海军的前面。
事实上出现了一支强大的航空兵力只是日本海军的歪打正着。因为日本海军建设航空兵力本来并不是准备用来对付美国,而是用来对付中国的。
共和海军很早就建立了航空队,但对于航空母舰的建造就不那么上心了。
航空母舰的先驱是美国人伊利,1910年10月14日,他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机从停泊在弗吉尼亚港内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甲板上临时搭建的木制跑道上成功起飞,第二年1月18日,在旧金山湾,他又驾驶飞机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的甲板上。
由于欧战之中飞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就有了建造专门的海上飞行平台航空战斗舰的设想,不过当时由于物资紧缺,并没有付诸实施。
欧战后,各海军强国都开始了建造航空战斗舰的实验,英国人于1918年工开的“竞技神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战舰,而日本人于1921年11月建成下水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则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战舰。
而且日本人建造的“凤翔号”其实比英国人的“竞技神号”更接近二战期间航空战斗舰的样式,“凤翔号”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在甲板上采用右上岛式建筑的航空母舰。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日本人又把岛式建筑拆除,改成了全通式“平甲板航空战舰”,不能不说是航母发展中外的倒退。
日本人建成“凤翔号”后,其实也就是个能在海上游动的“铁盒子”,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飞机。
日本的航空工业最初并没有引起军方的重视,只靠着民间投资在“小打小闹”,最初只有“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一家飞机制造厂,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中岛、川崎、三菱等制造商。
一直到1923年夏天,日本人总算是为“凤翔号”上配齐了飞机。
共和海军也早在1921年就开始了对“航空战斗舰”的研制,受限于当时的舰船制造能力,再加上海军部门对于“航空战舰”的轻视,直到1925年才按日本“苍龙号”航空战斗舰的样式设计出第一艘航母。
在这个时空共和海军将航空母舰称之为航空战斗舰,林铄最终也只得入乡随俗,也许航空战斗舰的称谓更符合这种新式战舰的特点。
这种标准排水量12000吨的“航空战斗舰”设计直接被总统“枪毙”,海军舰船部门只能又重新按照总统的要求开始再次设计“总统的玩具”,最终共和海军第一艘试验型航空战舰“广东号”于1928年3月在新建的海军汕头造船厂开始开工建造。
其后总统又在海军特别建造经费中拨款在罗源造船厂开工建造了“广东级”的二号舰“广西号”,由于一直在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而且在建造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一些改动,直到1931年7月,历时三年多的“广东”号才刚刚建成下水。
“广东级”航空战舰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全封闭艏艉直通式甲板的航空战斗舰,右后侧岛式上层建筑,与岛式建筑一体的烟囱向外倾斜,为了平衡配重,左侧的甲板则尽量上外延伸,最少在外观上已经符合了另一个世界二战时期经典航母的特点。
“广东级”航空战舰标准排水量21600吨,水线长度231米,飞行甲板长度236米,舰宽5米,飞行甲板宽度31米,吃水3米,动力10台海军专用重油锅炉,3台蒸汽轮机,三轴三桨双舵并列,功率6万马力,最大航速31节,续航力8200海里/18节。
“广东级”飞行甲板要求能够抵御500公斤航空炸弹的俯冲攻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特别设计了总厚度为135毫米的三层装甲,由于加装水平装甲所带来的重心升高,为此不得不减少舰载机数量,将机库设计为一层。
“广东级”航空战斗舰最终舰载机数量只有51架,大约比同期服役的各国航空舰舰载机数量少三分之一,但其防护水平却远远高于同一时期建造的各国航空战舰。
在这个时代,由于飞机性能的限制,使用航空炸弹若想炸沉成一艘主力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各国基本上都是将航空战斗舰当作辅助舰来使用,虽然在1928年进行的“米切尔试验”已经证明飞机所携带的航空炸弹或是鱼雷足以炸沉一艘排量在30000吨以上的重型战列舰,但海军内部依然对其结果争论不休,因为“米切尔实验”针对的目标是停泊在水面静止不动的目标。
一艘在海面上高速机动的战列舰怎么能让一架小小的飞机给炸沉呢?
传统思维的惯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就犹如拦路抢劫的强盗,最终因其造成的恐惧而达到阻绝商路的目的。
潜艇作战对于一个大陆国家能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对于一个岛国来说却是致命的。象英国和日本这样的岛国,对于潜艇战就十分的厌恶和恐惧,英国人甚至曾努力将潜艇列入禁止使用武器的国际公约,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是很可笑的行为。
对于潜艇作战的效果,其实中国海军在清末时就有深刻的意识,伯利恒条约中甚至有为中国海军建造100艘潜艇的计划,但在日本人的强烈反对下最终不了了之。
北洋海军部曾于1913年派出韩玉衡、陈宏泰等人由魏瀚带队专门赴美国学习潜艇制造,并在马尾创办海军潜艇学校。不过北洋海军购买潜艇的努力都在日本人的阻挠下流产。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人曾许诺分配给中国海军四艘被扣押的德国潜艇用于研究,不过,这个分配方案最终在日本人的强烈抗议声中而作废。
英国人突然变卦让参加巴黎和会的海军代表陈绍宽白欢喜了一场。
共和海军从未放弃过得到潜艇的努力,欧战后大批的德国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中国,使得国内工业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共和海军将得到潜艇的希望从国外购买而转到国内自行建造上来。
1923年,新余钢铁厂与德国克虏伯公司合作生产出高强度的不不锈钢耐压钢板,其后太原保晋钢铁公司也研制出强度甚至高于克虏伯产品的高强度不锈钢板,这使得国内具备了建造潜艇的基本条件。
内燃机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于世界,但在大马力船用柴油机方面,德国人还是稍胜一筹,芜湖重型机械厂与从德国引进技术生产的man式柴油机很快就成为共和海军的首选。1925年,海军部曾计划建造一型排水量为528吨的实验型潜艇,但其方案被总统否决,海军部根据总统“潜艇要走大型化、远洋化的道路”和“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潜艇部队”指示,又重新开始新的试验型潜艇的建造设计。
虽然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人不得向第三国转让军事技术,但在中国工作的德国工程师们可不会理会这些,他们还想凭借着这些技术在中国得到奖金,以便能使生活在困苦中的德国亲属们稍微过上好一些的生活。
小阿尔弗雷德更是雄心勃勃,他要在中国进行试验,以便为今后重建德**工和实现德国的复兴积累必要的技术和储备人才。
克虏伯所属的日尔曼尼亚造船厂很快与芜湖造船厂达成合作协议,由日尔曼尼亚提供技术支持,在芜湖造船厂建立潜艇制造厂,芜湖造船厂每建造一艘潜艇将向日尔曼尼亚支付总造价的百分之五作为技术转让费。
日尔曼尼亚造船厂是一战期间德国主要的潜艇制造商。
很快,芜湖造船厂向海军设计局提交了两份潜艇建造的详细说明。
其中一型是以德国1916年建造的u-81型量产中型潜艇为蓝本设计,设计代号为hq-101型,性能指标为长度57米,排量922吨/1062吨,航速2节/8节(水下),续航力9200海里/10节,90海里/6节,动力系统为两台仿制的man式柴油机(3800马力),2台上海电机厂制造的scd-860型1350马力的大型电动机。6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载弹量18枚(包括发射管内的6枚),一门105毫米舰炮。
另一型以德国1918年u-135型大型远洋潜艇为蓝本设计,设计代号为hq-201型,性能指标为长度72米,排量1278吨/1680吨,航速5节/10节(水下),续航力10800海里/10节,78海里/6节,动力系统为两台仿制的man式柴油机(4600马力),2台上海电机厂制造的scd-860型1750马力的大型电动机。6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载弹量18枚(包括发射管内的6枚),一门150毫米舰炮。
两型德国潜艇的综合性能都很不错,海军部难以取舍,最终决定每型各建造两艘,由芜湖造船厂和马尾海军造船厂每型各建造一艘,不过在建设之初,按照上级指示将潜艇全部装备的火炮都改小了一个型号。
林铄当看到最初设计的潜艇装备150毫米火炮后吓了一跳,靠,这些人不会想让潜艇浮在水面上和驱逐舰对轰吧?
对付商船,有105毫米口径已经足够。
hq-101型试验潜艇最终装备了一门75毫米速射炮,而hq-102型则装备为105毫米火炮。虽然德国人设计的88毫米火炮性能优良,但共和海军为保证后勤的统一和简化,火炮一直在使用为数不多的几种标准口径,最早就被排除在方案之外。
这个年头,潜艇说白了就是一种能潜到水下的水面袭击舰,对付3000吨排量以下的商船,用炮弹要比用鱼雷显得划算得多。而且鱼雷体型庞大,每艘潜艇的载弹量都有限,在减小火炮口径后炮弹的携带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共和海军四艘试验型潜艇于1928年9月先后开工,其建造速度要比水面舰艇的建造快得多,即便是共和海军这样第一次建造潜艇,在建造过程中还要解决不锈钢耐压壳焊接困难等诸多难题,但在开工后仅11个月第一艘潜艇就已经交付共和海军进行航行试验了。
在航空母舰建设上,日本人走在了共和海军的前面。
事实上出现了一支强大的航空兵力只是日本海军的歪打正着。因为日本海军建设航空兵力本来并不是准备用来对付美国,而是用来对付中国的。
共和海军很早就建立了航空队,但对于航空母舰的建造就不那么上心了。
航空母舰的先驱是美国人伊利,1910年10月14日,他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机从停泊在弗吉尼亚港内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甲板上临时搭建的木制跑道上成功起飞,第二年1月18日,在旧金山湾,他又驾驶飞机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的甲板上。
由于欧战之中飞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就有了建造专门的海上飞行平台航空战斗舰的设想,不过当时由于物资紧缺,并没有付诸实施。
欧战后,各海军强国都开始了建造航空战斗舰的实验,英国人于1918年工开的“竞技神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战舰,而日本人于1921年11月建成下水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则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战舰。
而且日本人建造的“凤翔号”其实比英国人的“竞技神号”更接近二战期间航空战斗舰的样式,“凤翔号”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在甲板上采用右上岛式建筑的航空母舰。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日本人又把岛式建筑拆除,改成了全通式“平甲板航空战舰”,不能不说是航母发展中外的倒退。
日本人建成“凤翔号”后,其实也就是个能在海上游动的“铁盒子”,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飞机。
日本的航空工业最初并没有引起军方的重视,只靠着民间投资在“小打小闹”,最初只有“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一家飞机制造厂,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中岛、川崎、三菱等制造商。
一直到1923年夏天,日本人总算是为“凤翔号”上配齐了飞机。
共和海军也早在1921年就开始了对“航空战斗舰”的研制,受限于当时的舰船制造能力,再加上海军部门对于“航空战舰”的轻视,直到1925年才按日本“苍龙号”航空战斗舰的样式设计出第一艘航母。
在这个时空共和海军将航空母舰称之为航空战斗舰,林铄最终也只得入乡随俗,也许航空战斗舰的称谓更符合这种新式战舰的特点。
这种标准排水量12000吨的“航空战斗舰”设计直接被总统“枪毙”,海军舰船部门只能又重新按照总统的要求开始再次设计“总统的玩具”,最终共和海军第一艘试验型航空战舰“广东号”于1928年3月在新建的海军汕头造船厂开始开工建造。
其后总统又在海军特别建造经费中拨款在罗源造船厂开工建造了“广东级”的二号舰“广西号”,由于一直在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而且在建造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一些改动,直到1931年7月,历时三年多的“广东”号才刚刚建成下水。
“广东级”航空战舰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全封闭艏艉直通式甲板的航空战斗舰,右后侧岛式上层建筑,与岛式建筑一体的烟囱向外倾斜,为了平衡配重,左侧的甲板则尽量上外延伸,最少在外观上已经符合了另一个世界二战时期经典航母的特点。
“广东级”航空战舰标准排水量21600吨,水线长度231米,飞行甲板长度236米,舰宽5米,飞行甲板宽度31米,吃水3米,动力10台海军专用重油锅炉,3台蒸汽轮机,三轴三桨双舵并列,功率6万马力,最大航速31节,续航力8200海里/18节。
“广东级”飞行甲板要求能够抵御500公斤航空炸弹的俯冲攻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特别设计了总厚度为135毫米的三层装甲,由于加装水平装甲所带来的重心升高,为此不得不减少舰载机数量,将机库设计为一层。
“广东级”航空战斗舰最终舰载机数量只有51架,大约比同期服役的各国航空舰舰载机数量少三分之一,但其防护水平却远远高于同一时期建造的各国航空战舰。
在这个时代,由于飞机性能的限制,使用航空炸弹若想炸沉成一艘主力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各国基本上都是将航空战斗舰当作辅助舰来使用,虽然在1928年进行的“米切尔试验”已经证明飞机所携带的航空炸弹或是鱼雷足以炸沉一艘排量在30000吨以上的重型战列舰,但海军内部依然对其结果争论不休,因为“米切尔实验”针对的目标是停泊在水面静止不动的目标。
一艘在海面上高速机动的战列舰怎么能让一架小小的飞机给炸沉呢?
传统思维的惯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