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这是在考察自己的战略战术眼光,和对地理的熟悉情况,华安岂能不知,他嘴角微微一笑,看向桓温,正色道:“蜀国山川险阻,不利于大规模行军,为了快速灭蜀,我大晋的三路人马,每路只需两三万即可,北路,沿着江北大路,直逼汉中,只要占据汉中,便可切断蜀国与赵国的联系,以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南路由交趾出兵,沿兴古、牂牁、巴郡、向蜀国的国都成都进逼,以吸引蜀国南部的兵力,中路大军直接沿着江水逆流而上,从键为登陆,直逼成都,三路大军协同配合,攻破蜀国易如反掌。”
见华安分析的合情合理,桓温心头大为惊讶,这同时也让他明白,北伐军大破石虎的十万人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华安的真才实学。
“好,华将军说的不错,我大晋的三路大军一出,蜀国必败。”桓温当着众大臣的面,大声表示对华安的支持。
见徐州刺史桓温支持华安,褚蒜子大大的松了口气,她不懂军事,但她相信华安,只要华安说可以攻破蜀国,那就一定可以攻破蜀国,如今又多了个能征惯战的桓温桓驸马,攻破蜀国的希望自然更大了。
要知道,桓温具有极强的军事能力,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与赵国的几次作战中,都有他的身影,而桓温每次出战全部都是胜利,连一次失败都没有,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自从娶了南康公主,仕途更是一片顺利,短短数年,便从一个小小的都尉升为权倾一方的徐州刺史,掌管着徐州数万人马,实力不容小觑。
见桓温支持自己的西征之策,华安心头大为高兴。他知道桓温也有西征的打算,于是顺水推舟,忙抱拳道:“多谢驸马爷,我军三路西征。驸马爷可否挑一路。”
桓温闻言,眉毛一挑,反问道:“哦,不知华将军想走哪一条啊!”
华安笑了笑,道:“南路还远在交州,此一路非邓刺史莫属,中路沿江逆流而上,需要水军,而我北伐军连一艘战船都没有,自然不适合走中路。北路相对平坦,虽然路途远了些,但最适合我北伐军行进,所以,末将自然愿意走北路。直逼汉中了。”
“哈哈!邓刺史走南路,华将军走北路,中路自然非我莫属了。”桓温笑了笑,看向褚蒜子,道:“太后,华将军的西征之策完全可行,臣愿意领兵西征。助华将军一臂之力。”
褚蒜子大大的松了口气,开口道:“既然华将军和桓驸马都支持西征,哀家看,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的出兵日期和路线,待国舅回京后。哀家会与之细细商议的,要是没什么事,就散朝吧!”
见褚蒜子支持华安和桓温的西征打算,满朝的大臣都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他们在心里是很不支持西征的,因为,他们觉得蜀国山川险恶,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就算可以顺利的征服,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这些大臣是站在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旦打仗,难免影响江南的经济,而他们的利益将受损。
这种想法显然是鼠目寸光之见,因为江南偏居一隅,即使现在他们可以享有物产丰富的土地,但只要不思进取,江南早晚会被北方的大国吞并,而他们的所谓土地和财产,都将成为敌国将士的赏赐品,甚至他们的性命也将不保。
这么深远的问题,这些目光短浅的众大臣自然是想不到了,愚昧的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什么事了,那就退朝吧!”褚蒜子挥了挥手,示意众大臣退下。
褚蒜子抱着司马聃,起身离开太极殿,殿中的众大臣陆续散去。
华安回到北伐军大营后,立即将早朝时发生的事情向麾下的将领作了汇报,并要求麾下将领立即筹集出征的物资,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由于华安的北伐军将走北路西征,因此,华安特意向京北大营的水军借了几百条大船,将大军出征所需的各种物资全部运往江北,以便接到朝廷命令的时候,可以迅速出击。
新兵的训练丝毫没有放下,各种物资的准备也在加紧进行,北伐军大营出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
由于是远征,而且大军所走的北路距离赵国边境不是很远,随时有可能遭到赵**队的攻击,因此,华安反复设想,对麾下大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要求所有人马一定要养成随时提高警惕的好习惯,后勤运输的辎重营人马,也配备了简单的兵器,以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
“大哥,西征在即,那些刚招入兵营的新兵训练的很不够,要不要将他们替换掉。”王三轻声说道。
“哦,如何替换,说说看。”华安心下有些好奇。
王三指着大营外王五、王六的人马,轻声道:“大哥,王五、王六两支人马,都有不少老兵,将这些老兵调入主力,将主力刚刚招入的新兵调给他们,不就行了。”
“呵呵,那他们会同意吗?”华安笑了笑。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同意的,一定成。”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拍了拍王三的肩膀,道:“那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嗯,大哥,我这就去办。”王三说着,转身离开。
王三走后,华安继续在大营内巡视,蜀国的汉中郡距离大晋的建康城,足有三四千里,路途如此遥远,后勤运输是个大问题,如何快速行军,而又让后勤能跟得上,成了很让华安头疼的问题。
上一次,南征交州,为了提高步兵的行进速度,华安制造了大量的辎重车,动用了上万头黄牛,如今,这些辎重车经过大半年的使用,已经破损了不少。
而这一次西征,显然也要用到这些辎重车,为此,华安让辎重营加紧维修旧的辎重车,并且,新造了不少经过改良的新式辎重车。
任务紧工程量大,仅有的一个辎重营自然不够,为了保障部队的后勤,华安对北伐军主力部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冷。
将后勤仅有的一个辎重营,扩编为四个,使北伐军的后勤兵力达到四千之众,而新增的三千人马,除了从民间新召的擅长驾车的百姓之外,大部分都是从王五、王六的大营中抽调的。
如此一来,北伐军主力人马将高达三万五千,雷暴麾下一万骑兵,赵武、铁牛麾下各一万步兵,华安的亲兵营一千骑兵,再加上四千辎重营人马。
华安的目标是实现后勤机械化,也就是所有的粮草辎重,全部用两头黄牛牵引的辎重车来运输。
这衅牛都是北伐军牧场,官兵们亲自培养的,身材高体力好,用来拉着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这衅牛也是上好的食材,一钓现粮草不足的情况,这衅牛可以提供给士兵果腹之用,当然,不到万不得已,华安是不忍心这么做的。
几日后,在王三的协调下,王五、王六军团最精锐的人马,全部被调入北伐军主力,擅长驾车的士兵也被调入北伐军辎重营,华安麾下的北伐军主力实力大大增长。
由于西征已经得到褚蒜子的首肯,为了大军出征时不会遇到太多的麻烦,华安特意派遣了数百名斥候,前往华安预定的路线侦查,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问题,而后,华安才好根据斥候的汇报,制定更加详细的进军路线。
####
半个月后,当朝国舅爷,荆州刺史庾翼回到了厩,此时的庾翼已经病重,再也没了往日的潇洒和威风,整个人显得憔悴不堪。
在皇宫的大殿之中,庾翼与何充、蔡谟等重臣集中在一起,与当朝太后褚蒜子商议西征蜀国和荆州刺史的下一任人选。
由于庾翼已经病重,因此,商议荆州刺史的下一任人选,成了最为紧迫的话题。
庾翼为了家族的利益,力主让自己的儿子庾爱之掌管荆州,但大臣何充认为,荆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大晋国最为重要的地区,必须让一位有军事才能的将军驻守,而庾爱之显得不具备控制荆州的能力。
既然庾爱之不具备这个能力,那就必须从大晋国有才能的将领中,选出一位担任荆州刺史。
褚蒜子本想推荐华安,但大臣蔡谟和何充,都力主让驸马爷桓温出任荆州刺史,掌管大晋最重要的荆州,褚蒜子点头表示同意。
安排好荆州刺史的人选,下一步便是讨论西征的具体事宜,由于褚蒜子已经首肯了华安的西征要求,因此,西征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华安提出的三路大军分兵西进、奇袭成都的计谋,通晓兵法的庾翼听后,深以为然,并认为华安的计划完全可行,只是他已经病重,不能随军出征了。
(
见华安分析的合情合理,桓温心头大为惊讶,这同时也让他明白,北伐军大破石虎的十万人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华安的真才实学。
“好,华将军说的不错,我大晋的三路大军一出,蜀国必败。”桓温当着众大臣的面,大声表示对华安的支持。
见徐州刺史桓温支持华安,褚蒜子大大的松了口气,她不懂军事,但她相信华安,只要华安说可以攻破蜀国,那就一定可以攻破蜀国,如今又多了个能征惯战的桓温桓驸马,攻破蜀国的希望自然更大了。
要知道,桓温具有极强的军事能力,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与赵国的几次作战中,都有他的身影,而桓温每次出战全部都是胜利,连一次失败都没有,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自从娶了南康公主,仕途更是一片顺利,短短数年,便从一个小小的都尉升为权倾一方的徐州刺史,掌管着徐州数万人马,实力不容小觑。
见桓温支持自己的西征之策,华安心头大为高兴。他知道桓温也有西征的打算,于是顺水推舟,忙抱拳道:“多谢驸马爷,我军三路西征。驸马爷可否挑一路。”
桓温闻言,眉毛一挑,反问道:“哦,不知华将军想走哪一条啊!”
华安笑了笑,道:“南路还远在交州,此一路非邓刺史莫属,中路沿江逆流而上,需要水军,而我北伐军连一艘战船都没有,自然不适合走中路。北路相对平坦,虽然路途远了些,但最适合我北伐军行进,所以,末将自然愿意走北路。直逼汉中了。”
“哈哈!邓刺史走南路,华将军走北路,中路自然非我莫属了。”桓温笑了笑,看向褚蒜子,道:“太后,华将军的西征之策完全可行,臣愿意领兵西征。助华将军一臂之力。”
褚蒜子大大的松了口气,开口道:“既然华将军和桓驸马都支持西征,哀家看,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的出兵日期和路线,待国舅回京后。哀家会与之细细商议的,要是没什么事,就散朝吧!”
见褚蒜子支持华安和桓温的西征打算,满朝的大臣都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他们在心里是很不支持西征的,因为,他们觉得蜀国山川险恶,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就算可以顺利的征服,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这些大臣是站在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旦打仗,难免影响江南的经济,而他们的利益将受损。
这种想法显然是鼠目寸光之见,因为江南偏居一隅,即使现在他们可以享有物产丰富的土地,但只要不思进取,江南早晚会被北方的大国吞并,而他们的所谓土地和财产,都将成为敌国将士的赏赐品,甚至他们的性命也将不保。
这么深远的问题,这些目光短浅的众大臣自然是想不到了,愚昧的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什么事了,那就退朝吧!”褚蒜子挥了挥手,示意众大臣退下。
褚蒜子抱着司马聃,起身离开太极殿,殿中的众大臣陆续散去。
华安回到北伐军大营后,立即将早朝时发生的事情向麾下的将领作了汇报,并要求麾下将领立即筹集出征的物资,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由于华安的北伐军将走北路西征,因此,华安特意向京北大营的水军借了几百条大船,将大军出征所需的各种物资全部运往江北,以便接到朝廷命令的时候,可以迅速出击。
新兵的训练丝毫没有放下,各种物资的准备也在加紧进行,北伐军大营出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
由于是远征,而且大军所走的北路距离赵国边境不是很远,随时有可能遭到赵**队的攻击,因此,华安反复设想,对麾下大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要求所有人马一定要养成随时提高警惕的好习惯,后勤运输的辎重营人马,也配备了简单的兵器,以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
“大哥,西征在即,那些刚招入兵营的新兵训练的很不够,要不要将他们替换掉。”王三轻声说道。
“哦,如何替换,说说看。”华安心下有些好奇。
王三指着大营外王五、王六的人马,轻声道:“大哥,王五、王六两支人马,都有不少老兵,将这些老兵调入主力,将主力刚刚招入的新兵调给他们,不就行了。”
“呵呵,那他们会同意吗?”华安笑了笑。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同意的,一定成。”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拍了拍王三的肩膀,道:“那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嗯,大哥,我这就去办。”王三说着,转身离开。
王三走后,华安继续在大营内巡视,蜀国的汉中郡距离大晋的建康城,足有三四千里,路途如此遥远,后勤运输是个大问题,如何快速行军,而又让后勤能跟得上,成了很让华安头疼的问题。
上一次,南征交州,为了提高步兵的行进速度,华安制造了大量的辎重车,动用了上万头黄牛,如今,这些辎重车经过大半年的使用,已经破损了不少。
而这一次西征,显然也要用到这些辎重车,为此,华安让辎重营加紧维修旧的辎重车,并且,新造了不少经过改良的新式辎重车。
任务紧工程量大,仅有的一个辎重营自然不够,为了保障部队的后勤,华安对北伐军主力部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冷。
将后勤仅有的一个辎重营,扩编为四个,使北伐军的后勤兵力达到四千之众,而新增的三千人马,除了从民间新召的擅长驾车的百姓之外,大部分都是从王五、王六的大营中抽调的。
如此一来,北伐军主力人马将高达三万五千,雷暴麾下一万骑兵,赵武、铁牛麾下各一万步兵,华安的亲兵营一千骑兵,再加上四千辎重营人马。
华安的目标是实现后勤机械化,也就是所有的粮草辎重,全部用两头黄牛牵引的辎重车来运输。
这衅牛都是北伐军牧场,官兵们亲自培养的,身材高体力好,用来拉着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这衅牛也是上好的食材,一钓现粮草不足的情况,这衅牛可以提供给士兵果腹之用,当然,不到万不得已,华安是不忍心这么做的。
几日后,在王三的协调下,王五、王六军团最精锐的人马,全部被调入北伐军主力,擅长驾车的士兵也被调入北伐军辎重营,华安麾下的北伐军主力实力大大增长。
由于西征已经得到褚蒜子的首肯,为了大军出征时不会遇到太多的麻烦,华安特意派遣了数百名斥候,前往华安预定的路线侦查,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问题,而后,华安才好根据斥候的汇报,制定更加详细的进军路线。
####
半个月后,当朝国舅爷,荆州刺史庾翼回到了厩,此时的庾翼已经病重,再也没了往日的潇洒和威风,整个人显得憔悴不堪。
在皇宫的大殿之中,庾翼与何充、蔡谟等重臣集中在一起,与当朝太后褚蒜子商议西征蜀国和荆州刺史的下一任人选。
由于庾翼已经病重,因此,商议荆州刺史的下一任人选,成了最为紧迫的话题。
庾翼为了家族的利益,力主让自己的儿子庾爱之掌管荆州,但大臣何充认为,荆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大晋国最为重要的地区,必须让一位有军事才能的将军驻守,而庾爱之显得不具备控制荆州的能力。
既然庾爱之不具备这个能力,那就必须从大晋国有才能的将领中,选出一位担任荆州刺史。
褚蒜子本想推荐华安,但大臣蔡谟和何充,都力主让驸马爷桓温出任荆州刺史,掌管大晋最重要的荆州,褚蒜子点头表示同意。
安排好荆州刺史的人选,下一步便是讨论西征的具体事宜,由于褚蒜子已经首肯了华安的西征要求,因此,西征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华安提出的三路大军分兵西进、奇袭成都的计谋,通晓兵法的庾翼听后,深以为然,并认为华安的计划完全可行,只是他已经病重,不能随军出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