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想走,那么别人也拦不住他”
王通看到张世强的请罪文书之后,笑着评价了一句,第二句话更有趣些,说的是:“如果沈枉能到欧洲和美洲去,那还算有可为,在大明南北的海面上讨生活,逃了作甚。”
且不提以天津卫为中心的北边海域,吕宋打下之后,南洋海面也渐渐会被以天津卫和松江为核心的船队势力侵入。
虽说这沈枉手上仍有颇大的海上势力,可主动与王通系统分开,能有多少好处,或者会有多少坏处,不用太聪明的人都能判断的明白。
“公爷宽宏,张千户那边讲,这件事是他疏忽犯下的大错,他要亲自来向公爷请罪。”,送信那人进屋后就是跪下,听到王通这个评价也是不敢怠慢,恭敬磕头说道,王通摆摆手,淡然说道:“路途千里,折腾做什么,天津卫事情那么多,难免有个疏忽的,让张世强和孙大海好好在那边办差吧!”
信使正要磕头,王通产音转冷,森然说道:“当时的布置都是好的,如果人人用心,看守的人轮转不停,也不会被这个沈枉收买,如果定期有人检查,也不会沈枉逃出去将近一个月,才有消息,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大家现在都是高官厚禄,都有些松懈了,觉得很多事情不去管不去问也能妥帖完备,规矩是规矩,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是人”要时时检查”时时反省,这样才能保证不出什么漏子,规矩也不是死的”也要时时的改进革新,这样才不会耽误事情。”,“小的都记下了!”
“不用你记什么,会安排人写信过去,也不光是你家大人,怕是各处都有这个毛病。”,这个见面却是和杨思尘一起的,打天津卫来的信使出门,王通叹了口气说道:“杨先生把方才我说的都记下来”用私信给各处过去吧!”,杨思尘点点头,看着屋中没有旁人,迟疑了下开口说道:“公爷,天津卫那边倒还好说,各边镇的禁军却是不好做的,公爷如今这个位置……不方便啊!”,“不管是天津卫和松江府的生意经,还是禁军各个团的战力,还有草原上那些商行团练,如果不按照规矩做,那么一切都要土崩瓦解,没了这个规矩,他们的身家富贵”本公和他们的地位权势也都是烟消云散,说的难听点,今上的权威赫赫恐怕也要动摇,这封信一定要写的,不过杨先生你考虑的也对,先帮我写一封奏折吧”让陛下那边知晓,也让陛下那边一同去督促,这样才完备稳妥些!”
王通叹了口气说道”杨思尘这才快的写起来,王通却直接走出屋子,让亲兵去喊人过来。
汤山和胡安如今是王通松江舰队的脑,也是海上船队的管理人,沙大成没有跟着回来,他在吕宋经营。
“沈枉那边已经不在天津卫了,他的船队还不知道今后是敌是友,他那船队,比咱们的力量如何?”,“请公爷放心,别看他沈枉号称海上最大的海主,可也就是个船多,真和咱们打起来,他不是对手差的太远17351)
”
汤山拍胸脯保证,有王通的炮舰作为核心力量,再有各家海主的势力作为加成,沈枉的力量算不得什航“公爷,要对沈枉动手吗?”
胡安实在是闲的很,现在开战就意味着财,他对此可是很热衷,王通摇摇头说道:“现在的沈枉也就是个寻常海商,他把家安在天津卫,那双方还有些情份在,他既然自己想不开要跑,也就不用理会了,若是他还敢做海盗勾当,你们再动手不迟!”
这句话就是给这件事定了调子,沈枉从天津卫离开这件事本身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件疏漏所代表一些事~松懈,这个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
王通的信件到了京师之后,万历皇帝也是非常的重视,现在王通去了松江,那么天津卫的财富和禁军的武力,对他来说就不是个隐隐的威胁,而是绝对的支柱和助力,如果有动摇这个支柱,削弱这个助力的事情,那都是万万不能允许的,王通奏折上所说的,他自然是重视无比,全部听从。
对于天津卫那边,对于分布于各处的禁军将领来说,王通的叮嘱和提醒本就要万分重视,现在又有天子的训诫,那就更要当成第一等大事来做,而且万历皇帝为了整顿有效,特意派出了赵金亮,赵金亮挂着御马监提督太监衔头巡视各处。
这样一位万历皇帝最亲信宦官出京巡视,大家自然明白这件事的份量如何,都是谨慎从事,上下整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王通信件下,天津卫由蔡楠、李虎头、张世强、孙大海推动,三江商行由古自宾推动,归化城那边由谭兵推动,松江这边自然是由王通牵头,上上下下开始检查整顿,自查互查,务求没有疏漏。
不管是军队和地方,又或者是王通系统的内部,对这次的整顿都有个*呼,称之为“整风”
沈枉离开天津卫之后,他在天津卫的商行店铺以及船行什么的都没有做什么大的动作,当然,这件事一传出来,锦衣卫各司和三江商行护卫队的人员立刻对沈枉相关各处的人和产业进行了严密的盯梢。
几处关键的产业,原来派驻的人都是沈枉的族人或者亲信,这一次也都跟着一起撤走,但生意还在照常运转,船行里面八百料以上的大船都是以各种名目出海,但留下来的也还在承接生意。
这样的作风倒是可以理解,完全是逃掉之后”在那里观望风色”天津卫这边是一块宝地,谁也不会不管不顾的轻松走了,能在这边做生意也会继续在这边做生意做下去。
王通的回信也很快”得到了王通的信件和态度之后,张世强和削大海也是惶恐之极,虽然没有责怪,但接下来整顿却更让他们感觉惭愧17351)
两个人一边下大力气进行梳理整顿,另一方面也是对沈枉这边严加防范,沈枉的妻儿被圈在津门,说是人质,耳实际上也让沈枉成为了天津卫这边最让人放心的豪商,有这个放心二字,那就有种种便利。
比如说,潘明所统辖的天津卫各色力工,还有仓库货场什么的,在装卸存放上就会给沈枉的货船和货物很大的便利,在税赋上也都有这样那样的见面和折扣”眼下天津卫这边万船云集,停船、修船往往都要排队,沈枉的船则是能有优先的权力。
松江的船厂刚刚修建,能走造大船,不管是西洋大船还是福船广船”在北方真正有规模的船厂,实际上就是天津卫的三江船厂,严格来说,自杭州湾一直向北,唯一被官方承认的船厂也就是这家。
而且这船厂汇集的制造力量很强,也有在关外取得大木老料的优势渠道,是海主海商们的选。
沈枉自然也在这个船厂中有订造船只,而且下的单子不小,而且也订造了那种十五门三斤炮的西洋船”过这规格的船只,船厂只给三江系统的海商们制造。
现在既然沈枉走了”那么这些优惠之类的都是一并取消,好在张世强做事也有章法,船厂的船只自然是不会给他造了,但给的银子什么的都是退回到沈枉产业的柜上,理由是木料不足。
十五门三斤炮的小船谈什么木料不足,这个理由根本骗不了人,但却表明一个态度,继续在这里做生意,没人会刁难你,不过今后大家就走路人了,船厂所生产的炮舰对于海主们来说也算是军国器,这种要紧东西也不会给你了。
当然,原来天津卫对沈枉这一支的种种优惠,也都是取消,天津卫规矩完备,你正正常常来做生意也没人会刁难你,一切照常就是,别人还不是一样做生意。
……………………
王通这边盯着沈枉,离开天津卫的沈枉也对天津卫的情况盯得仔细,实际上离开天津卫的沈枉并没有去往海上,而是在河间府的某处住了下来,每日里他天津卫的亲信都会过来给他传信问候。
要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沈枉也是做了一走了之的准备,眼下的王通不管从那一方面动,他三水王都是承受不起,可在天津卫贸易的利润实在是太过丰厚,让人舍不得放弃撤手,如果能在这边做生意,还是要做好。
事情的展倒是和沈枉的判断差不多,王通一干人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会从利弊赚赔来判断和决定,沈枉对于王通来说,也是做生意的商人,何苦跟钱过不去呢?
让沈枉有些哭笑不得的是,他的一干族人亲信颇有些不希望他从天津卫离开的,说你这一走,咱们在天津卫的产业,在各处入的份子,恐怕都要被官府一口吞了,而且现在天底下那有天津卫这样的地方,太太平平的就能坐地赚大钱。
沈枉纵横海上,一个小小的失误之后,被王通按在天津卫近十年,虽说这十年也不曾亏了他,可他却不能甘心,钱财沈枉自然也是心疼,不过能舍也就舍了。
不过天津卫做事却比沈枉这边想的讲究很多,沈枉的各个产业都没有没收之类的,还在天津卫的那些人手也都没有人拘禁扣押,至于沈枉从一开始在各处入的股份之类的,也都是按照船厂那边的处置规矩,都是将现银送到了沈枉的这些产业中,点清了开出条子来,算是两清。
这件事在天津卫是颇为轰动的一件事,因为沈枉在各处的股份,在船厂的订金,林林总总加起来,几十万两的银子,三江商行和保险行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直接送到对方柜上,还有那手眼小的商户害怕三江柜上没银子了”急忙过去催钱,结果也是干脆利索的拿到了银子,众人都是赞叹,说三江果然是财雄势大。
此事不光是证明了三江的财力”更是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三江银行即将行银票的可靠性,也算是做了广告。
对于沈枉来说,对方的退股等等举措,并没什么过份的,既然大家一拍两散,那也没必要替你忙碌,给你的很了生息可知道归知道,想明白却未必,沈枉当年不过是为了结好王通而投进的银子,这些年来的利息都已经是过了本钱很多,更不要说,因为各处的股东身份带来的种种便利,得到更多利益。每年丰厚的入息没有了种种优惠没有了,看似没有任何的损失,但长远来看,却是从自己身上割了一块肉下来,更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这块肉还是自己动手割的。
人就是这样,给他优惠和折扣的时候,他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旦是扣除,就觉得这是损害自己的利益。
这个动作是立竿见影的,沈枉在离开天津卫的第二个月他的各处生意获利都是大规模的下甑,当时妻儿被同在天津卫在,自己的〖自〗由也被圈住,总想着离开会有这样那样的好处等现在天高海阔,完全是〖自〗由身了却现未必和自己想的那么美。
下面那些不愿意沈枉离开天津卫的手下亲信自然也有怨言,他们在天津卫的繁华中习惯了,天津卫货物丰富,万事方便,洁净规矩,都是他们在其他处体会不到的,都已经准备在那里安家落户,这么一走,什么也不必提了,更别说平时的哪些优惠,原本做的简单容易的生意也有些难了。
种种种种,让沈枉也是有些恼羞成怒的意思,海上人求得就是一个暴利,在天津卫这边没了优惠,利润虽然依旧丰厚,却让见惯了暴利的沈枉觉得可以找找别的出路了,比如说去南洋……
前段时间,沈枉一直在琢磨如何从天津卫逃出去,对海上生的一些事情也就不那么关心,吕宋生的那些事情他了解的并不详细。
知道的再不详细,如今已经是五月份,吕宋那边的消息也都传了过来,被王通的海上势力和南边的那些海主占住了吕宋地方,沈枉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占住了吕宋的人就可以向着南洋一步步的侵集同样的,不在吕宋的人,也就被挡在了南洋之外。
沈枉不认为自己如今还能大摇大摆的进入南洋,可以去做生意,可以去贸易,但也就是和寻常商人一样,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沈枉没想到自己离开之后会变成这样的局面,怨气也跟着越来越重,眼下他也只能去平户那边和倭人继续做生意,即便是那条线,他也不能完全独霸了。………………,松江府上海县现在依稀有天津卫的几分气象了,各处都在大兴土木,人力缺乏始终是大问题,江南各府的百姓可不是那么缺钱贫苦,结果来松江府做生意的海船都被加了附带的条件,说是一定要去江北各处招募多少人手,才有进来贸易的资格。
能在松江府做生意就是赚钱,江北穷苦人多,招募起来也容易的很,很多大盐商更是容易,在两淮一带不知道多少贫户,他们招募来了送到松江做工,还能博个善人名目,还能在松江这边做生意赚钱,何乐而不为。
万历十八年的上半年,松江府这边没赚什么钱,也没有太多的税赋可以交上去,因为各处卡子以及贸易得来的利润,都是hua费在了营建和人工上,能勉强做平账目而已。
到了六月,三江商行一位去往吕宋的掌柜回返,在王通面前禀明吕宋那边的各项事宅一切顺利,这就是描绘吕宋那边局势的词语,王通的利益分配让华些海主和豪强们都把吕宋当成了自己的地盘,知道这里经营的越用心,自己得到的好处就越大,而且他们做的不法之事太多,也隐隐约约将这个吕宋当成退路来经营。
各家都是从大明向着吕宋招募人口,实际上规矩很鼓励这个,谁招募来的人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谁的领民,可以使用,可以得利。
有了更多的领民,就可以组织力量强大的团练,就可以向吕宋各个岛屿拓荒殖民,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地盘和利益。
不过这一切都要和王通的支持分不开,掌握着火炮和战舰的三江护卫队,还有作为精锐战士的禁军退役老兵,这些是吕宋的屏障,要不然白人打过来那可真是大麻烦。
在这几个月间,实际上也有白人的商船过来贸易装卸货物,他们也看到了岸上的异常,他们当然也看到了汉人的战舰和岸上的大炮,所以照旧是做生意补充补给,然后离开,但没有了三江护卫队的武力,一切恐怕就不同了。
这位掌柜描述了见闻之后,和王通提了个建议,南洋那边自成体系,因为路途的原因,从这边过去的货物未必比得上闽浙过去的,来回的航程,单向总是不合算,他建议是在吕宋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取蔗糖,这样,去往松江的船只就有了装载的货悔,
王通看到张世强的请罪文书之后,笑着评价了一句,第二句话更有趣些,说的是:“如果沈枉能到欧洲和美洲去,那还算有可为,在大明南北的海面上讨生活,逃了作甚。”
且不提以天津卫为中心的北边海域,吕宋打下之后,南洋海面也渐渐会被以天津卫和松江为核心的船队势力侵入。
虽说这沈枉手上仍有颇大的海上势力,可主动与王通系统分开,能有多少好处,或者会有多少坏处,不用太聪明的人都能判断的明白。
“公爷宽宏,张千户那边讲,这件事是他疏忽犯下的大错,他要亲自来向公爷请罪。”,送信那人进屋后就是跪下,听到王通这个评价也是不敢怠慢,恭敬磕头说道,王通摆摆手,淡然说道:“路途千里,折腾做什么,天津卫事情那么多,难免有个疏忽的,让张世强和孙大海好好在那边办差吧!”
信使正要磕头,王通产音转冷,森然说道:“当时的布置都是好的,如果人人用心,看守的人轮转不停,也不会被这个沈枉收买,如果定期有人检查,也不会沈枉逃出去将近一个月,才有消息,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大家现在都是高官厚禄,都有些松懈了,觉得很多事情不去管不去问也能妥帖完备,规矩是规矩,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是人”要时时检查”时时反省,这样才能保证不出什么漏子,规矩也不是死的”也要时时的改进革新,这样才不会耽误事情。”,“小的都记下了!”
“不用你记什么,会安排人写信过去,也不光是你家大人,怕是各处都有这个毛病。”,这个见面却是和杨思尘一起的,打天津卫来的信使出门,王通叹了口气说道:“杨先生把方才我说的都记下来”用私信给各处过去吧!”,杨思尘点点头,看着屋中没有旁人,迟疑了下开口说道:“公爷,天津卫那边倒还好说,各边镇的禁军却是不好做的,公爷如今这个位置……不方便啊!”,“不管是天津卫和松江府的生意经,还是禁军各个团的战力,还有草原上那些商行团练,如果不按照规矩做,那么一切都要土崩瓦解,没了这个规矩,他们的身家富贵”本公和他们的地位权势也都是烟消云散,说的难听点,今上的权威赫赫恐怕也要动摇,这封信一定要写的,不过杨先生你考虑的也对,先帮我写一封奏折吧”让陛下那边知晓,也让陛下那边一同去督促,这样才完备稳妥些!”
王通叹了口气说道”杨思尘这才快的写起来,王通却直接走出屋子,让亲兵去喊人过来。
汤山和胡安如今是王通松江舰队的脑,也是海上船队的管理人,沙大成没有跟着回来,他在吕宋经营。
“沈枉那边已经不在天津卫了,他的船队还不知道今后是敌是友,他那船队,比咱们的力量如何?”,“请公爷放心,别看他沈枉号称海上最大的海主,可也就是个船多,真和咱们打起来,他不是对手差的太远17351)
”
汤山拍胸脯保证,有王通的炮舰作为核心力量,再有各家海主的势力作为加成,沈枉的力量算不得什航“公爷,要对沈枉动手吗?”
胡安实在是闲的很,现在开战就意味着财,他对此可是很热衷,王通摇摇头说道:“现在的沈枉也就是个寻常海商,他把家安在天津卫,那双方还有些情份在,他既然自己想不开要跑,也就不用理会了,若是他还敢做海盗勾当,你们再动手不迟!”
这句话就是给这件事定了调子,沈枉从天津卫离开这件事本身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件疏漏所代表一些事~松懈,这个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
王通的信件到了京师之后,万历皇帝也是非常的重视,现在王通去了松江,那么天津卫的财富和禁军的武力,对他来说就不是个隐隐的威胁,而是绝对的支柱和助力,如果有动摇这个支柱,削弱这个助力的事情,那都是万万不能允许的,王通奏折上所说的,他自然是重视无比,全部听从。
对于天津卫那边,对于分布于各处的禁军将领来说,王通的叮嘱和提醒本就要万分重视,现在又有天子的训诫,那就更要当成第一等大事来做,而且万历皇帝为了整顿有效,特意派出了赵金亮,赵金亮挂着御马监提督太监衔头巡视各处。
这样一位万历皇帝最亲信宦官出京巡视,大家自然明白这件事的份量如何,都是谨慎从事,上下整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王通信件下,天津卫由蔡楠、李虎头、张世强、孙大海推动,三江商行由古自宾推动,归化城那边由谭兵推动,松江这边自然是由王通牵头,上上下下开始检查整顿,自查互查,务求没有疏漏。
不管是军队和地方,又或者是王通系统的内部,对这次的整顿都有个*呼,称之为“整风”
沈枉离开天津卫之后,他在天津卫的商行店铺以及船行什么的都没有做什么大的动作,当然,这件事一传出来,锦衣卫各司和三江商行护卫队的人员立刻对沈枉相关各处的人和产业进行了严密的盯梢。
几处关键的产业,原来派驻的人都是沈枉的族人或者亲信,这一次也都跟着一起撤走,但生意还在照常运转,船行里面八百料以上的大船都是以各种名目出海,但留下来的也还在承接生意。
这样的作风倒是可以理解,完全是逃掉之后”在那里观望风色”天津卫这边是一块宝地,谁也不会不管不顾的轻松走了,能在这边做生意也会继续在这边做生意做下去。
王通的回信也很快”得到了王通的信件和态度之后,张世强和削大海也是惶恐之极,虽然没有责怪,但接下来整顿却更让他们感觉惭愧17351)
两个人一边下大力气进行梳理整顿,另一方面也是对沈枉这边严加防范,沈枉的妻儿被圈在津门,说是人质,耳实际上也让沈枉成为了天津卫这边最让人放心的豪商,有这个放心二字,那就有种种便利。
比如说,潘明所统辖的天津卫各色力工,还有仓库货场什么的,在装卸存放上就会给沈枉的货船和货物很大的便利,在税赋上也都有这样那样的见面和折扣”眼下天津卫这边万船云集,停船、修船往往都要排队,沈枉的船则是能有优先的权力。
松江的船厂刚刚修建,能走造大船,不管是西洋大船还是福船广船”在北方真正有规模的船厂,实际上就是天津卫的三江船厂,严格来说,自杭州湾一直向北,唯一被官方承认的船厂也就是这家。
而且这船厂汇集的制造力量很强,也有在关外取得大木老料的优势渠道,是海主海商们的选。
沈枉自然也在这个船厂中有订造船只,而且下的单子不小,而且也订造了那种十五门三斤炮的西洋船”过这规格的船只,船厂只给三江系统的海商们制造。
现在既然沈枉走了”那么这些优惠之类的都是一并取消,好在张世强做事也有章法,船厂的船只自然是不会给他造了,但给的银子什么的都是退回到沈枉产业的柜上,理由是木料不足。
十五门三斤炮的小船谈什么木料不足,这个理由根本骗不了人,但却表明一个态度,继续在这里做生意,没人会刁难你,不过今后大家就走路人了,船厂所生产的炮舰对于海主们来说也算是军国器,这种要紧东西也不会给你了。
当然,原来天津卫对沈枉这一支的种种优惠,也都是取消,天津卫规矩完备,你正正常常来做生意也没人会刁难你,一切照常就是,别人还不是一样做生意。
……………………
王通这边盯着沈枉,离开天津卫的沈枉也对天津卫的情况盯得仔细,实际上离开天津卫的沈枉并没有去往海上,而是在河间府的某处住了下来,每日里他天津卫的亲信都会过来给他传信问候。
要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沈枉也是做了一走了之的准备,眼下的王通不管从那一方面动,他三水王都是承受不起,可在天津卫贸易的利润实在是太过丰厚,让人舍不得放弃撤手,如果能在这边做生意,还是要做好。
事情的展倒是和沈枉的判断差不多,王通一干人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会从利弊赚赔来判断和决定,沈枉对于王通来说,也是做生意的商人,何苦跟钱过不去呢?
让沈枉有些哭笑不得的是,他的一干族人亲信颇有些不希望他从天津卫离开的,说你这一走,咱们在天津卫的产业,在各处入的份子,恐怕都要被官府一口吞了,而且现在天底下那有天津卫这样的地方,太太平平的就能坐地赚大钱。
沈枉纵横海上,一个小小的失误之后,被王通按在天津卫近十年,虽说这十年也不曾亏了他,可他却不能甘心,钱财沈枉自然也是心疼,不过能舍也就舍了。
不过天津卫做事却比沈枉这边想的讲究很多,沈枉的各个产业都没有没收之类的,还在天津卫的那些人手也都没有人拘禁扣押,至于沈枉从一开始在各处入的股份之类的,也都是按照船厂那边的处置规矩,都是将现银送到了沈枉的这些产业中,点清了开出条子来,算是两清。
这件事在天津卫是颇为轰动的一件事,因为沈枉在各处的股份,在船厂的订金,林林总总加起来,几十万两的银子,三江商行和保险行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直接送到对方柜上,还有那手眼小的商户害怕三江柜上没银子了”急忙过去催钱,结果也是干脆利索的拿到了银子,众人都是赞叹,说三江果然是财雄势大。
此事不光是证明了三江的财力”更是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三江银行即将行银票的可靠性,也算是做了广告。
对于沈枉来说,对方的退股等等举措,并没什么过份的,既然大家一拍两散,那也没必要替你忙碌,给你的很了生息可知道归知道,想明白却未必,沈枉当年不过是为了结好王通而投进的银子,这些年来的利息都已经是过了本钱很多,更不要说,因为各处的股东身份带来的种种便利,得到更多利益。每年丰厚的入息没有了种种优惠没有了,看似没有任何的损失,但长远来看,却是从自己身上割了一块肉下来,更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这块肉还是自己动手割的。
人就是这样,给他优惠和折扣的时候,他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旦是扣除,就觉得这是损害自己的利益。
这个动作是立竿见影的,沈枉在离开天津卫的第二个月他的各处生意获利都是大规模的下甑,当时妻儿被同在天津卫在,自己的〖自〗由也被圈住,总想着离开会有这样那样的好处等现在天高海阔,完全是〖自〗由身了却现未必和自己想的那么美。
下面那些不愿意沈枉离开天津卫的手下亲信自然也有怨言,他们在天津卫的繁华中习惯了,天津卫货物丰富,万事方便,洁净规矩,都是他们在其他处体会不到的,都已经准备在那里安家落户,这么一走,什么也不必提了,更别说平时的哪些优惠,原本做的简单容易的生意也有些难了。
种种种种,让沈枉也是有些恼羞成怒的意思,海上人求得就是一个暴利,在天津卫这边没了优惠,利润虽然依旧丰厚,却让见惯了暴利的沈枉觉得可以找找别的出路了,比如说去南洋……
前段时间,沈枉一直在琢磨如何从天津卫逃出去,对海上生的一些事情也就不那么关心,吕宋生的那些事情他了解的并不详细。
知道的再不详细,如今已经是五月份,吕宋那边的消息也都传了过来,被王通的海上势力和南边的那些海主占住了吕宋地方,沈枉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占住了吕宋的人就可以向着南洋一步步的侵集同样的,不在吕宋的人,也就被挡在了南洋之外。
沈枉不认为自己如今还能大摇大摆的进入南洋,可以去做生意,可以去贸易,但也就是和寻常商人一样,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沈枉没想到自己离开之后会变成这样的局面,怨气也跟着越来越重,眼下他也只能去平户那边和倭人继续做生意,即便是那条线,他也不能完全独霸了。………………,松江府上海县现在依稀有天津卫的几分气象了,各处都在大兴土木,人力缺乏始终是大问题,江南各府的百姓可不是那么缺钱贫苦,结果来松江府做生意的海船都被加了附带的条件,说是一定要去江北各处招募多少人手,才有进来贸易的资格。
能在松江府做生意就是赚钱,江北穷苦人多,招募起来也容易的很,很多大盐商更是容易,在两淮一带不知道多少贫户,他们招募来了送到松江做工,还能博个善人名目,还能在松江这边做生意赚钱,何乐而不为。
万历十八年的上半年,松江府这边没赚什么钱,也没有太多的税赋可以交上去,因为各处卡子以及贸易得来的利润,都是hua费在了营建和人工上,能勉强做平账目而已。
到了六月,三江商行一位去往吕宋的掌柜回返,在王通面前禀明吕宋那边的各项事宅一切顺利,这就是描绘吕宋那边局势的词语,王通的利益分配让华些海主和豪强们都把吕宋当成了自己的地盘,知道这里经营的越用心,自己得到的好处就越大,而且他们做的不法之事太多,也隐隐约约将这个吕宋当成退路来经营。
各家都是从大明向着吕宋招募人口,实际上规矩很鼓励这个,谁招募来的人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谁的领民,可以使用,可以得利。
有了更多的领民,就可以组织力量强大的团练,就可以向吕宋各个岛屿拓荒殖民,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地盘和利益。
不过这一切都要和王通的支持分不开,掌握着火炮和战舰的三江护卫队,还有作为精锐战士的禁军退役老兵,这些是吕宋的屏障,要不然白人打过来那可真是大麻烦。
在这几个月间,实际上也有白人的商船过来贸易装卸货物,他们也看到了岸上的异常,他们当然也看到了汉人的战舰和岸上的大炮,所以照旧是做生意补充补给,然后离开,但没有了三江护卫队的武力,一切恐怕就不同了。
这位掌柜描述了见闻之后,和王通提了个建议,南洋那边自成体系,因为路途的原因,从这边过去的货物未必比得上闽浙过去的,来回的航程,单向总是不合算,他建议是在吕宋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取蔗糖,这样,去往松江的船只就有了装载的货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