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水泥的成本,说白了就是人力成本!
就像用青砖、条石铺路一样,只要有充足的人手,那么一切就不成问题了——有人就能采煤,就能炼制煤炭,就能烧制水泥,就能铺路!
但是大唐最缺的,也是人!
别看统计下来大唐有好几百万户,一千多万人……实际上因为大唐的政策,隐户数量应该也不少的缘故,总人数应该更多,但是要真算起来壮劳力的话,撑死了两三百万?
这些人身上,压力可是山大!
因为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和一家人之外,还要养活大唐的权贵们,养活成千上万的军队,而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言,毫无疑问这是绝对的负担。所以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劳役才会那么的让人苦不堪言。
而就是这些人,每年的劳役要修官道,要兴建水利设施,甚至还要给皇帝、亲王们建造亭台楼阁,宫殿什么的,哪里可能有时间去烧水泥?
那真是好费时间的活计。
所以指望着大量人手去干这件事情,除非是有利可图。
然而以韩王府现在的工艺水平……不,哪怕就是手工烧制水泥的工艺水平达到了极致,也不可能养活一个产业。因为那个成本会导致水泥的造价极为高昂,最多就是被有钱人买了去建一些特殊的建筑而已,想要用来修路……
扯淡都不是这么扯的。
但是……
如果有一大批不需要种地,不需要工钱,每天也只要一点粮食活着的人来烧水泥呢?
虽然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这个念头太过于邪恶,但是今天李恪问起来的时候,李元嘉还是忍不住把这个想法给说了出来。
然后,他马上就闭上了嘴巴。
没办法,罪恶感太强烈了,以至于这些话刚说出口李元嘉马上就后悔了,想要把刚才的话给收回去。
只不过张了张口,他最终还是没有说。
而李恪则是楞了一下,眉头很快就皱了起来:“大量的人手……还要一年四季不停的干活?这,这怎么可能啊?!”
大唐初年,休养生息才是核心重点。
就连皇帝李世民想要整饬一下自己的宫殿,魏征都要跳出来反对,理由就是天下战乱依旧,需要休养生息,更何况只是为了烧制水泥?
所以想了想之后,李恪很快就遗憾的摇了摇头道:“皇叔,您说的这个法子太难了……对了,那水泥的烧制之法,可以给小侄一份吗?”
“哈哈,当然可以。”
笑了笑之后,李元嘉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还是那句说了好多次的老话,除了玻璃和镜子之外,其他任何技术都是可以交出去的,更别说水泥这种玩意儿了。没看见到李元嘉点头,旁边伺候着的韩路成连眼皮子都没动一下么?
要是换造纸术什么的试试?他这个王府管家不心疼才怪呢!
在韩路成眼中,这水泥什么的就是个吃钱的窟窿,而且完全见不到回报的那种。而且他还知道,其实府中除了大王之外,其他人都分外的讨厌这玩意儿……至少没有谁特别喜欢的。
青砖或者石砖来铺路,它不好看么?
又不是寻常人家,用不起那种东西,所以尤其是王妃房奉珠,基本上每次走上水泥路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皱眉头。
而且张万他们还用这玩意儿盖过房子,结果除非是特别厚的那种,否则根本就不结实。倒是大王曾经说过一句,要在水泥里面添上钢筋什么的才行,不过也就是随口一说就没了后文……
所以当李元嘉吩咐韩路成准备水泥的配方,一会儿交给吴王的随从时,他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眼见李元嘉如此的痛快,李恪眉头一挑,马上接着说道:“皇叔,其实小侄这次来主要是因为另外一件东西,那就是在回长安的路上遇到了房俊,也看到了他乘坐的马车……”
“哦?房二郎?”
嘴角一抽,李元嘉马上就明白了这个侄子的来意。
原来,是看上四轮马车了!
“呵呵,来人,给吴王上茶!”
笑了笑之后,李元嘉没有直接回答侄子的问题,而是笑眯眯的说道:“先不说这个,小恪还没有来过我府上吧?正好,你在南方为官,应该喝过茶叶吧?我这边有江南上好的茶叶……来人,给吴王上茶……”
……
就在吴王和韩王两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笑吟吟的谈论着马车和玻璃的时候,在距离长安城四百余里的地方,黄仁、马原和王翰他们,同样也在为自己的茶水而忙碌着。
数十名少年,自成一营。
今日他们所属的队伍不开拔,所以大家早上起来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急吼吼的收拾东西上路,而是相当的悠哉。
只不过身在军营,不敢太过而已。
作为这个编外军医营的小头目,无论老资格的黄仁和马原,还是作为新人的王翰,当然都有着不用动手干活的特权,所以在别人都忙着埋锅造饭的时候,三个人却聚在了一间最早被搭建起来的营帐之中,围着一个小煤炉烤火。
红彤彤的炉火,照的三人脸庞也泛起了红晕。
只不过围着炉火烤了好半天,也没人开口说话,三人都是静静的看着煤炉上的一个小铁壶安静的发呆。
这些日子奔波下来,确实把几个人累惨了。
黄仁这个软蛋就不用说了,哪怕之前对随大军出征,建功立业颇有些期待的马原和王翰,此时都忍不住有些后悔——大冬天里行军走路,还真是能把人给累惨喽!
只不过,回不去了啊!
“黄哥,咱们要走多久才能到啊!”
眼看着壶嘴已经开始渐渐冒出白烟,水快要开的时候,沉默了许久的王翰突然开口道:“这都走了有十天了吧?可是距离高昌好像还有好远……咱们是不是要走一个多月?”
“这个……差不多吧?”
犹豫了一下之后,黄仁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这一日行军最多四十里,久了还要休整一日,要到高昌的话可不是要一两个月么?”
“唉……”
“踏踏踏……”
王翰刚叹了口气,想要说些什么,就听见帐外踏踏踏的一阵脚步声,很快一个军士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哪位是黄仁,黄先生?”
“啊?先生不敢当,我就是黄仁。”
楞了一下,黄仁赶紧站了起来。他虽然是韩王府的人,但是来之前大王就有过交代,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看到了黄仁的长相之后,军士连忙说道:“黄先生,我家校尉有请……”
就像用青砖、条石铺路一样,只要有充足的人手,那么一切就不成问题了——有人就能采煤,就能炼制煤炭,就能烧制水泥,就能铺路!
但是大唐最缺的,也是人!
别看统计下来大唐有好几百万户,一千多万人……实际上因为大唐的政策,隐户数量应该也不少的缘故,总人数应该更多,但是要真算起来壮劳力的话,撑死了两三百万?
这些人身上,压力可是山大!
因为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和一家人之外,还要养活大唐的权贵们,养活成千上万的军队,而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言,毫无疑问这是绝对的负担。所以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劳役才会那么的让人苦不堪言。
而就是这些人,每年的劳役要修官道,要兴建水利设施,甚至还要给皇帝、亲王们建造亭台楼阁,宫殿什么的,哪里可能有时间去烧水泥?
那真是好费时间的活计。
所以指望着大量人手去干这件事情,除非是有利可图。
然而以韩王府现在的工艺水平……不,哪怕就是手工烧制水泥的工艺水平达到了极致,也不可能养活一个产业。因为那个成本会导致水泥的造价极为高昂,最多就是被有钱人买了去建一些特殊的建筑而已,想要用来修路……
扯淡都不是这么扯的。
但是……
如果有一大批不需要种地,不需要工钱,每天也只要一点粮食活着的人来烧水泥呢?
虽然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这个念头太过于邪恶,但是今天李恪问起来的时候,李元嘉还是忍不住把这个想法给说了出来。
然后,他马上就闭上了嘴巴。
没办法,罪恶感太强烈了,以至于这些话刚说出口李元嘉马上就后悔了,想要把刚才的话给收回去。
只不过张了张口,他最终还是没有说。
而李恪则是楞了一下,眉头很快就皱了起来:“大量的人手……还要一年四季不停的干活?这,这怎么可能啊?!”
大唐初年,休养生息才是核心重点。
就连皇帝李世民想要整饬一下自己的宫殿,魏征都要跳出来反对,理由就是天下战乱依旧,需要休养生息,更何况只是为了烧制水泥?
所以想了想之后,李恪很快就遗憾的摇了摇头道:“皇叔,您说的这个法子太难了……对了,那水泥的烧制之法,可以给小侄一份吗?”
“哈哈,当然可以。”
笑了笑之后,李元嘉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还是那句说了好多次的老话,除了玻璃和镜子之外,其他任何技术都是可以交出去的,更别说水泥这种玩意儿了。没看见到李元嘉点头,旁边伺候着的韩路成连眼皮子都没动一下么?
要是换造纸术什么的试试?他这个王府管家不心疼才怪呢!
在韩路成眼中,这水泥什么的就是个吃钱的窟窿,而且完全见不到回报的那种。而且他还知道,其实府中除了大王之外,其他人都分外的讨厌这玩意儿……至少没有谁特别喜欢的。
青砖或者石砖来铺路,它不好看么?
又不是寻常人家,用不起那种东西,所以尤其是王妃房奉珠,基本上每次走上水泥路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皱眉头。
而且张万他们还用这玩意儿盖过房子,结果除非是特别厚的那种,否则根本就不结实。倒是大王曾经说过一句,要在水泥里面添上钢筋什么的才行,不过也就是随口一说就没了后文……
所以当李元嘉吩咐韩路成准备水泥的配方,一会儿交给吴王的随从时,他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眼见李元嘉如此的痛快,李恪眉头一挑,马上接着说道:“皇叔,其实小侄这次来主要是因为另外一件东西,那就是在回长安的路上遇到了房俊,也看到了他乘坐的马车……”
“哦?房二郎?”
嘴角一抽,李元嘉马上就明白了这个侄子的来意。
原来,是看上四轮马车了!
“呵呵,来人,给吴王上茶!”
笑了笑之后,李元嘉没有直接回答侄子的问题,而是笑眯眯的说道:“先不说这个,小恪还没有来过我府上吧?正好,你在南方为官,应该喝过茶叶吧?我这边有江南上好的茶叶……来人,给吴王上茶……”
……
就在吴王和韩王两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笑吟吟的谈论着马车和玻璃的时候,在距离长安城四百余里的地方,黄仁、马原和王翰他们,同样也在为自己的茶水而忙碌着。
数十名少年,自成一营。
今日他们所属的队伍不开拔,所以大家早上起来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急吼吼的收拾东西上路,而是相当的悠哉。
只不过身在军营,不敢太过而已。
作为这个编外军医营的小头目,无论老资格的黄仁和马原,还是作为新人的王翰,当然都有着不用动手干活的特权,所以在别人都忙着埋锅造饭的时候,三个人却聚在了一间最早被搭建起来的营帐之中,围着一个小煤炉烤火。
红彤彤的炉火,照的三人脸庞也泛起了红晕。
只不过围着炉火烤了好半天,也没人开口说话,三人都是静静的看着煤炉上的一个小铁壶安静的发呆。
这些日子奔波下来,确实把几个人累惨了。
黄仁这个软蛋就不用说了,哪怕之前对随大军出征,建功立业颇有些期待的马原和王翰,此时都忍不住有些后悔——大冬天里行军走路,还真是能把人给累惨喽!
只不过,回不去了啊!
“黄哥,咱们要走多久才能到啊!”
眼看着壶嘴已经开始渐渐冒出白烟,水快要开的时候,沉默了许久的王翰突然开口道:“这都走了有十天了吧?可是距离高昌好像还有好远……咱们是不是要走一个多月?”
“这个……差不多吧?”
犹豫了一下之后,黄仁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这一日行军最多四十里,久了还要休整一日,要到高昌的话可不是要一两个月么?”
“唉……”
“踏踏踏……”
王翰刚叹了口气,想要说些什么,就听见帐外踏踏踏的一阵脚步声,很快一个军士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哪位是黄仁,黄先生?”
“啊?先生不敢当,我就是黄仁。”
楞了一下,黄仁赶紧站了起来。他虽然是韩王府的人,但是来之前大王就有过交代,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看到了黄仁的长相之后,军士连忙说道:“黄先生,我家校尉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