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在座的人面上都有些尴尬,徐平叹了口气:“郑员外,就你家里省吃俭用能够攒下钱来成为乡间大户?就我所见,乡间种田的人,大多数都省吃俭用啊,怎么就没有几家成为大户呢?这里好坏临近官道,虽然山多一点,也不算偏僻,要是再向山里走,那里的人日子过得更苦,连你省吃俭用的日子也比不了,怎么好多乡就一家上户也没有呢?”
郑中攀满脸通给,抗声道:“徐官人,你可以在乡里打听一番,我郑家祖上三代,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我郑家人不偷不抢,这些家财,没一文意外之财!”
徐平看着郑中攀,脸上的笑容终于淡去,神情严肃起来,淡淡地道:“我什么时候说过你贪意外之财了?良民?汜水县里十之八九祖上数代都是良民!除了你家,别人家里就都是作奸犯科的?你当朝廷治下是什么地方!说到现在你还不明白,省吃俭用能够攒下钱财来,就都是你的本事了?没有官府惩治盗贼,没有乡民帮你耕种田地,没有市集让你出卖地里产的货物,你哪里来的家财?山里的人比你家还勤苦,怎么他们就富不起来?”
“我家里多少年来,都不曾少了税算,难道还不够吗?”
徐平呼了一口气,看着郑中攀,缓缓沉声说道:“你要明白,你家里能够有今天,是朝廷数十年无大事,天下太平。要是天下一乱,你怎么辛苦,也免不了颠沛流离。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人,不光是要自己勤俭持家,还要看天下大势,个人努力终究只是你成功条件的一部分。我跟你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你明白,不要只顾着你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着这天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着朝廷做一点事情,这要求过份吗?你能够有今天的家产,是朝廷维持了天下太平的局面,你欠了朝廷的。那些穷苦人家,所以穷苦,有的是因为鳏寡孤独,有的身有恶疾,只有很少的人才是好吃懒做。古人云,治理天下要做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他们还过得不好,是朝廷欠了他们的。像是学社,像是修桥铺路,让你们在乡里多负担一些,难道不是应该?天下的大户若都是如你这般不情不愿,自然是可以由朝廷来建,所需的钱还是要从你们的身上收上来,那样好不好?钱我过一道手,加在你们的肩上的担子就重一分,这道理浅显得很。我问你,其他交钱的大户恨不恨你这种人?”
见郑中攀低着头,虽然不再说话,但依然是恨恨不平,徐平叹了口气:“我明白,从自己里口袋里掏钱,便就如用刀子从身上割肉一般,百般不情愿。但是,你要知道,自己拿钱出来,总比官府从你袋里掏要好得多。这样吧,我再立一条规矩,凡是助学和修桥铺路这些善举,以后做了都上报县里,遇到科配和买,数额可以直接冲抵。如何?”
郑中攀猛地抬起头来,问道:“官人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明白,只是让你们掏钱,总是不情不愿,那便让官府一起负担。凡是做了善举的,数额由官府记下来,遇到有科配和买的时候,如果不愿意,便把这钱数扣掉,两相冲抵,不用再承担那些杂捐了。”
周正海正听得烦躁,对折腾个没完的郑中攀满心鄙夷。徐官人不过是从这里路过,待一天就走了,不管说什么哄着就是,等到日后怎么做难道他还会派人回来查看?郑中攀真是个榆木脑袋,连临时变通都不会。突然听到徐平说出这句话来,猛地抬头喜道:“官人这话说的可是真的?若是如此,为学社建几间学堂算得了什么?”
“我掌一路漕宪,难道还有心情在这里跟你们说闲话?”
见徐平的面色不善,周正海吓得心里一跳,忙道:“小的如何敢这样想?官人说笑!”
官府的科配和买同样是农村的一项沉重负担,跟其他路比京西路虽然好一点,但遇到官府有茶盐卖不出去的时候,也还是免不了的。而被强行卖下来的这些货物,大多都已经不堪使用,科配的茶腐烂,盐里多泥沙是常见的事,很多时候是白白掏钱。
听到捐出去的钱可以冲抵科配和买,郑中攀的神色才和缓下来,不再争辨。
徐平心里叹了一口气,果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想让这些大户老实掏出钱来,要么就是拿刀逼着,要么就是要给好处。捐赠抵税是徐平前世的一种做法,在这个年代是不可能的,官府只恨税收不上来,怎么可能让你冲抵?徐平也只是画个饼给这些人,官府强行的科配和买本来就是要取消的,用做善举的捐赠冲抵只是安一下人心罢了。
如果官方有财力,徐平也不想用这种手段,从乡间的大户手里榨钱出来。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大的油水。但乡村的行政成本实在太高,不向大户身上转移,会导致官方不堪重负,浪费太多精力。社会要发展,官府的精力必然要向城镇里转移,同样的付出那里会有更多的收获,要讲究效率吗。
但是,让捐赠可以冲抵税款的口子徐平不敢开,不然后患无穷。一旦成为制度,必然会出现有钱有势的人家,用做善事的名义偷逃税款,而且根本无法防范。出资建学堂是做善事,出多少钱谁来监管?内外勾结,一贯钱说成十贯,这种事必然出现。如果再由官方稽查,那样的行政成本,要何苦费这些手续,直接收钱不就好了!
想来想去,折衷的办法就是用来冲抵科配和买的数额,这本来就是苛捐杂税,不是正常的税赋。办法徐平是早已经想好的,本来是想巡视完之后根据看到的乡间情况,回到河南府之后再与众人集议,没想到刚刚出门,就被一个土财主逼出来了。可想而知,没有这样的激励措施,想让民间的富户帮助分担官方的负担会多么艰难。
其实这样的冲抵只是一个文字游戏,科配和买的时候官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数额,有人交得少了必然会导致别人交得多,负担转移到全部人的头上。不过徐平只是借这样一个名头而已,后续会取消各种苛捐杂税,不能留下给有钱有势的人家偷逃赋税的口子。
见气氛缓和下来,徐平对周正海道:“周员外,你觉得这样做如何?”
“好,好!官人到底是读书见多识广,这法子利国利民,百利而无一害!”
徐平笑道:“既然是个好法子,那我问你,如何防范里面的情弊?就如你们乡里现在要建学堂,自然是由你们几个大户出钱。刚才我也说了,捐出来的钱可以冲抵科配和买,那自然报到县里的钱数越多越好,是也不是?”
“那是自然!官人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些小民苦啊!去年县里科配下来的茶,结果拿到家里全都朽烂了,扔又舍不得扔,我这嘴里,天天喝得都是一股怪味!”
徐平点头:“既然如此,那明明只花了十贯,却报到县里五十贯。一口砖,你们这里烧起来不到五文,报到官去却是十五文。一根木梁,最多也就值两三贯钱,报上去十贯。”
周正海刚开始还连连点头,听到后面不对,吓了一跳,急忙连连摆手:“官人切不可这么说!我们都是守法良民,定然名码实价,没有虚头的!”
“说起来就都是守法良民,一查下去却都作奸犯科!我且问你,如何防止发生这种事情?你这里偷逃了一文,乡里的百姓却都要帮你掏这些钱,不是小事!”
周正海眼珠骨碌碌地转,他怎么知道如何防止?刚才心里还打过小算盘,想着到时怎么少花钱多报数呢,没想到徐平直接就问出来了。
把周围的人看了一个遍,见大家都是耳观鼻鼻观心,周正海无奈地道:“小的怎么知道这些?反正我是良善人家,必然会按良心做事。”
“良心?我相信你们都是好人,都有良心,但官府里的公人可未必这样想。”徐平叹了一口气,“所以,既然要冲抵科配和买,让官府参与了进来,便就要对官府有个交待,这些事情不能不有个主事的人啊。周员外,乡里主事的人,也只能是里正了。”
“怎么又是我?官人,小的愚笨,做不来这些事!”周正海吓了一跳,急忙连连摆手推辞。听徐平的语气就知道,这必然不是个好差事,主事只怕给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
“自己做不来,那就去找能做的人,你看住就好。只要记住,出了事,官府只会找做里正的人。如果里面有情弊,那便是偷逃税算,要发配充军的!”
听了这话,周正海左顾右盼,吓得说不出话来。以前里正的差事只是破财,这怎么一不小心连人也搭进去了?
徐平又道:“你也不用怕,只要做事禀着一颗公心,让乡里的人心服口服,自然就会无事。如果存了私心,在主持时弄了小手脚,一律许民告,给赏钱。”
让百姓告密是减少行政成本的办法,自然有很多坏处,但官方财力不足,也只好这样做。不然全都由官方来查,哪里请得起那么多有专业知识的公吏。
周正海在心里盘算着这事情对自己的利弊,一时却哪里算得过来。
徐平道:“好了,天色不早,今天就到这里吧。我备了几杯薄酒,让手下卫士陪着诸位饮一杯,我身体乏了,就不陪诸位了。以后记得多做善事,会有福报的。”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郑中攀满脸通给,抗声道:“徐官人,你可以在乡里打听一番,我郑家祖上三代,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我郑家人不偷不抢,这些家财,没一文意外之财!”
徐平看着郑中攀,脸上的笑容终于淡去,神情严肃起来,淡淡地道:“我什么时候说过你贪意外之财了?良民?汜水县里十之八九祖上数代都是良民!除了你家,别人家里就都是作奸犯科的?你当朝廷治下是什么地方!说到现在你还不明白,省吃俭用能够攒下钱财来,就都是你的本事了?没有官府惩治盗贼,没有乡民帮你耕种田地,没有市集让你出卖地里产的货物,你哪里来的家财?山里的人比你家还勤苦,怎么他们就富不起来?”
“我家里多少年来,都不曾少了税算,难道还不够吗?”
徐平呼了一口气,看着郑中攀,缓缓沉声说道:“你要明白,你家里能够有今天,是朝廷数十年无大事,天下太平。要是天下一乱,你怎么辛苦,也免不了颠沛流离。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人,不光是要自己勤俭持家,还要看天下大势,个人努力终究只是你成功条件的一部分。我跟你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你明白,不要只顾着你自己的小家,还要想着这天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着朝廷做一点事情,这要求过份吗?你能够有今天的家产,是朝廷维持了天下太平的局面,你欠了朝廷的。那些穷苦人家,所以穷苦,有的是因为鳏寡孤独,有的身有恶疾,只有很少的人才是好吃懒做。古人云,治理天下要做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他们还过得不好,是朝廷欠了他们的。像是学社,像是修桥铺路,让你们在乡里多负担一些,难道不是应该?天下的大户若都是如你这般不情不愿,自然是可以由朝廷来建,所需的钱还是要从你们的身上收上来,那样好不好?钱我过一道手,加在你们的肩上的担子就重一分,这道理浅显得很。我问你,其他交钱的大户恨不恨你这种人?”
见郑中攀低着头,虽然不再说话,但依然是恨恨不平,徐平叹了口气:“我明白,从自己里口袋里掏钱,便就如用刀子从身上割肉一般,百般不情愿。但是,你要知道,自己拿钱出来,总比官府从你袋里掏要好得多。这样吧,我再立一条规矩,凡是助学和修桥铺路这些善举,以后做了都上报县里,遇到科配和买,数额可以直接冲抵。如何?”
郑中攀猛地抬起头来,问道:“官人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明白,只是让你们掏钱,总是不情不愿,那便让官府一起负担。凡是做了善举的,数额由官府记下来,遇到有科配和买的时候,如果不愿意,便把这钱数扣掉,两相冲抵,不用再承担那些杂捐了。”
周正海正听得烦躁,对折腾个没完的郑中攀满心鄙夷。徐官人不过是从这里路过,待一天就走了,不管说什么哄着就是,等到日后怎么做难道他还会派人回来查看?郑中攀真是个榆木脑袋,连临时变通都不会。突然听到徐平说出这句话来,猛地抬头喜道:“官人这话说的可是真的?若是如此,为学社建几间学堂算得了什么?”
“我掌一路漕宪,难道还有心情在这里跟你们说闲话?”
见徐平的面色不善,周正海吓得心里一跳,忙道:“小的如何敢这样想?官人说笑!”
官府的科配和买同样是农村的一项沉重负担,跟其他路比京西路虽然好一点,但遇到官府有茶盐卖不出去的时候,也还是免不了的。而被强行卖下来的这些货物,大多都已经不堪使用,科配的茶腐烂,盐里多泥沙是常见的事,很多时候是白白掏钱。
听到捐出去的钱可以冲抵科配和买,郑中攀的神色才和缓下来,不再争辨。
徐平心里叹了一口气,果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想让这些大户老实掏出钱来,要么就是拿刀逼着,要么就是要给好处。捐赠抵税是徐平前世的一种做法,在这个年代是不可能的,官府只恨税收不上来,怎么可能让你冲抵?徐平也只是画个饼给这些人,官府强行的科配和买本来就是要取消的,用做善举的捐赠冲抵只是安一下人心罢了。
如果官方有财力,徐平也不想用这种手段,从乡间的大户手里榨钱出来。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大的油水。但乡村的行政成本实在太高,不向大户身上转移,会导致官方不堪重负,浪费太多精力。社会要发展,官府的精力必然要向城镇里转移,同样的付出那里会有更多的收获,要讲究效率吗。
但是,让捐赠可以冲抵税款的口子徐平不敢开,不然后患无穷。一旦成为制度,必然会出现有钱有势的人家,用做善事的名义偷逃税款,而且根本无法防范。出资建学堂是做善事,出多少钱谁来监管?内外勾结,一贯钱说成十贯,这种事必然出现。如果再由官方稽查,那样的行政成本,要何苦费这些手续,直接收钱不就好了!
想来想去,折衷的办法就是用来冲抵科配和买的数额,这本来就是苛捐杂税,不是正常的税赋。办法徐平是早已经想好的,本来是想巡视完之后根据看到的乡间情况,回到河南府之后再与众人集议,没想到刚刚出门,就被一个土财主逼出来了。可想而知,没有这样的激励措施,想让民间的富户帮助分担官方的负担会多么艰难。
其实这样的冲抵只是一个文字游戏,科配和买的时候官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数额,有人交得少了必然会导致别人交得多,负担转移到全部人的头上。不过徐平只是借这样一个名头而已,后续会取消各种苛捐杂税,不能留下给有钱有势的人家偷逃赋税的口子。
见气氛缓和下来,徐平对周正海道:“周员外,你觉得这样做如何?”
“好,好!官人到底是读书见多识广,这法子利国利民,百利而无一害!”
徐平笑道:“既然是个好法子,那我问你,如何防范里面的情弊?就如你们乡里现在要建学堂,自然是由你们几个大户出钱。刚才我也说了,捐出来的钱可以冲抵科配和买,那自然报到县里的钱数越多越好,是也不是?”
“那是自然!官人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些小民苦啊!去年县里科配下来的茶,结果拿到家里全都朽烂了,扔又舍不得扔,我这嘴里,天天喝得都是一股怪味!”
徐平点头:“既然如此,那明明只花了十贯,却报到县里五十贯。一口砖,你们这里烧起来不到五文,报到官去却是十五文。一根木梁,最多也就值两三贯钱,报上去十贯。”
周正海刚开始还连连点头,听到后面不对,吓了一跳,急忙连连摆手:“官人切不可这么说!我们都是守法良民,定然名码实价,没有虚头的!”
“说起来就都是守法良民,一查下去却都作奸犯科!我且问你,如何防止发生这种事情?你这里偷逃了一文,乡里的百姓却都要帮你掏这些钱,不是小事!”
周正海眼珠骨碌碌地转,他怎么知道如何防止?刚才心里还打过小算盘,想着到时怎么少花钱多报数呢,没想到徐平直接就问出来了。
把周围的人看了一个遍,见大家都是耳观鼻鼻观心,周正海无奈地道:“小的怎么知道这些?反正我是良善人家,必然会按良心做事。”
“良心?我相信你们都是好人,都有良心,但官府里的公人可未必这样想。”徐平叹了一口气,“所以,既然要冲抵科配和买,让官府参与了进来,便就要对官府有个交待,这些事情不能不有个主事的人啊。周员外,乡里主事的人,也只能是里正了。”
“怎么又是我?官人,小的愚笨,做不来这些事!”周正海吓了一跳,急忙连连摆手推辞。听徐平的语气就知道,这必然不是个好差事,主事只怕给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
“自己做不来,那就去找能做的人,你看住就好。只要记住,出了事,官府只会找做里正的人。如果里面有情弊,那便是偷逃税算,要发配充军的!”
听了这话,周正海左顾右盼,吓得说不出话来。以前里正的差事只是破财,这怎么一不小心连人也搭进去了?
徐平又道:“你也不用怕,只要做事禀着一颗公心,让乡里的人心服口服,自然就会无事。如果存了私心,在主持时弄了小手脚,一律许民告,给赏钱。”
让百姓告密是减少行政成本的办法,自然有很多坏处,但官方财力不足,也只好这样做。不然全都由官方来查,哪里请得起那么多有专业知识的公吏。
周正海在心里盘算着这事情对自己的利弊,一时却哪里算得过来。
徐平道:“好了,天色不早,今天就到这里吧。我备了几杯薄酒,让手下卫士陪着诸位饮一杯,我身体乏了,就不陪诸位了。以后记得多做善事,会有福报的。”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