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几位执政自己出去饮酒,徐平只好与晏殊、章得象一起,回了皇城。

    回到政事堂略作收拾,三人从垂拱门进了大内,由閤门官员带着到了崇政殿。

    进了大殿,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座。

    另一边坐着吕夷简和庞籍,看起来已经奏事不少时间,面上都有倦色。

    徐平拜相之后,两府一起议事的制度一直保留,中书跟枢密并不像以前那样老死不相往来。最近的军事改革徐平一直参与提出意见,他到底是统过军的人,很多制度还是要由他提出来,枢密院再去酌情采纳。在徐平印象里,最近好像没有什么军事大事,不知为什么这么晚把自己几人召来。莫不是沿边有突发大事发生?

    赵祯也有些累了,示意吕夷简向几位宰执说明事情原委。

    吕夷简道:“刚才问过小黄门,才知几位宰相尚未出皇城,是以陛下召入大内,同议军事。今日有两点难决,一是武举之制,二是丰胜路折继闵与刘兼济换防。”

    “中书已下敕令,各州皆建武学,以历朝战事和兵书教之,武举与科举参差而行。众臣集议,皆以为可行,只是如何选人教习,尚未定下。只是其中有一处不明,武举登科之人,如何进用。是先授低品僚佐,还是先授小统兵官,依常例而进。不知诸位相何意?”

    晏殊和章得象听了,一起看着徐平。他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这种事情当然中书是以徐平的意见为主,两人再补充参谋。

    徐平想了一会道:“此事我再三考虑,让武举登第之人,直接入军,只怕不妥。”

    吕夷简一怔:“武举朝廷花费许多心力,若选出来的人不用,岂不是白费力气!”

    徐平摇头:“枢密太尉莫急,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从军统兵与亲民官不同,学历朝战事,习兵书,哪怕再是精熟,跟实际统兵还是差别极大。登第之人直接从军,只怕是难有作为。我在陇右时,曾建将校营,将门僚佐,诸小校,在里面培养极是得力。”

    赵祯道:“枢密院对陇右之制多曾用心,将校营之制委实诸多好处,各军亦有设。只是武举进士,直入各军将校营,只怕被人看轻。”

    徐平道:“陛下,臣之意为,天下禁军何不统设一将校营?凡天下统兵官,兼且各军僚佐,俱自此将校营出。人才聚于一处,教也便利,用也便利。”

    各军的将校营实际上是临时举措,徐平在西北的时候一切草创,不得不为。等到天下安定下来,还是要设正规的军校,稳定地向军中输出人才。从募兵制改为征兵制,再像以前那样培养军官必然不合适。让各军开设将校营,自己培养人才,又会成为小山头,对于国家对各军的掌控不利。军官的培养,还是要收到朝廷的手里来。

    吕夷简略一思索,便就明白了徐平的用意。在此之前,他就感觉到了各军设将校营培养人才不妥,会形成各军抱团的情况。他本来已经参考了流官之制,让各军指挥使以上的统兵官,按年限轮换,找散他们抱团的倾向。若是把将校培养统一收上来,当然更好。

    几人商量一会,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把军官培养收到朝廷来,再加上跟流官一样的军官轮调,军权就完全控制住了。地方有封建,军中同样有封建。以前父子兄弟同营,统兵官权力过大,借助阶级法对军队的牢牢控制,便就是军中封建之一种。从太祖到太宗不断把军中的僚佐撤掉,便就是在军中封建的情况下,让他们失去独立作战能力。把僚佐官员重新设回去,就必然要参考地方之制,让统兵官不再长时间控制同一支军队。

    庞籍道:“若是将校教练收归朝廷,置于三衙之下只怕有些不妥。”

    把新设的军官培养机构放在三衙下面,只怕用不了几年,又会变成盘根错节,这家连着那家的世兵世将局面。禁军就要慢慢从三衙下面慢慢独立出来,让三衙彻底成为一个事务机构,才能够防止以前那样明知道有问题,却又动不了的局面再次出现。

    徐平沉吟道:“若是有不从属于三衙,又大致完整的军司,做此事最好——”

    吕夷简道:“如此,设于御前忠佐司好了!忠佐司军务绝少,正可养士!”

    徐平连连点头:“太尉说的是,将校营设于忠佐司中,又不归三衙所管,又日日亲近陛下,委实最好!定下制度,或三年或二年,将校对军务学得精熟,再外放才可大用。”

    徐平早就想把要设的军将设在御前忠佐司了,这衙门都是一些闲事,因为天天在皇帝身边地位又高,比用殿直培养人才方便多了。而且忠佐司相对独立,算是皇帝所管的独立衙门,方便赵祯把军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宰执和皇帝,权力要相互牵制才好,让皇帝成为完全的虚君并没有好处,条件合适就会出现权臣把持朝政。皇帝彻底虚君,无非是让一手遮天的人,从皇帝变成权相而已,幕府可并不比皇权与相权互相牵制高明到哪里。

    只是徐平人在中书,枢密院的事情不好插手太多,这话不能由他说出来。

    想了一会,庞籍道:“设将校于忠佐司,许多事情便就容易了。武举进士,无非是先入忠佐司,等到军务学得精熟,再高其阶级,外放出去统兵便了。只是其他将校,要如何选到这里面来?单凭武举,只怕不敷军中所需。”

    徐平道:“不如这样,武举之外所缺人手,一从军中选取。征募来的士卒,若有忠谨可靠,又聪明伶俐之人,可由各军推举,入忠佐司之将校营。只是此辈选入忠佐司,必知书识字才可,也是朝廷劝武人读书的意思。再者每次科举,有那省试之后落第的举子,年纪尚轻的,想去军中效力取功名,也可试过之后,入忠佐司学军中事务。”

    众人商议,除了徐平这个办法之外,又加上了一个恩萌之武官,通过考试之后也可入将校营。禁军改革之后,地位大大上升,参军也是一条正经的晋身之阶。

    徐平不喜欢恩萌,但这种事情无法杜绝,还是留下来。现在的官员大多是带着家眷四处游宦,官员一旦故去,全家都会面临生计问题。不许恩荫,反而是欺负那些清廉自守的官员,让律己不严的官员得意。做官,权力就掌握在他手里,又不能全部的官员全部都要求进士出身。不制度化的恩萌,越不要脸的官得利越大,还不如现在这样呢。

    政权是治理国家,造福内部绝大部分人,凝聚人心的,不是个人来修炼的地方。朝廷用人,选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选个人品德最好的。在对人才的要求中,个人的品德排不到要求的前三去。自从士大夫成为统治阶层的重要成员,就一直有人对这一点报有不切实际的认识,不看官员做事的能力怎么样,而是盯着私德不放。

    恩萌制是解决各种问题,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如果不用这个办法,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把官员得到的好处放到台面上,终归是好过在台面下无所不用其极。

    或许有一天,恩荫制终究会被放弃,但却不是徐平这个年代,徐平选择了接受。

    在忠佐司设将校营,相当于在皇帝身边建了个军校。学员来源有四。一是各州武举所取的进士,他们学习完成后,授的军阶会比别人高一些,起点较高。还有一类是征来的兵士中,服役期间表现优秀或立过功的,也会选入到这里面来。再有一类,是过了省试而在殿试中淘汰下来的进士,相当于文人参军。最后一类,就是恩萌授官的。

    以后整编过的禁军,军官将大多数从这里出去,以这些为主,配合在实战中升起来的军官,组成军队的中坚力量。

    论过了禁军中的军官培养力法,吕夷简道:“还有一事。昭文相公回京之前,安排折继闵一军整训,完成后去接刘兼济一军。此时折军已整训完成,要去接刘兼济,有一桩难处。本朝已与契丹休兵,那里又正处前线,大军调动只怕引起契丹疑虑。”

    徐平听了,不由笑起来:“此是军各军换防,只要事前知会契丹,何必多虑?”

    庞籍道:“相公在西北的时候,把契丹打成了惊弓之鸟,本朝说是换防,契丹只怕未必会信。数万大军突然前出,纵然知会过了,契丹也会有应对。”

    “那就让契丹应对了。”徐平面带笑意。“两国休兵,只说前线有那么多军,又没有说不许换防。依然看,知会过契丹,就该让折继闵大张旗鼓地去接刘兼济,非要交接得清清楚楚才让刘兼济带军离开。”

    看着徐平的样子,吕夷简一下子明白过来:“昭文相公的意思,就是要用这个法子来折腾契丹?——也是,以后的岁币该如何,契丹一直推托,正该如此!”

    徐平道:“两国休兵,可没说一定要边境太平。两个大国之间,哪里能够平日一点小误会没有?依我看,有点误会是正常的。”

    宋朝正占上风的时候,怎么可能让契丹安安定定地过日子。徐平临离开时,让折继闵到时去接防刘兼济,就是为了折腾契丹。这次是换防,以后还有边境大军的演习呢,总要契丹人睡不好觉才好。契丹不想出马买平安,那就得担惊受怕过日子。

    appappshuzhanggui.net

章节目录

一世富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安化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6章 折腾契丹-一世豪婿免费全文阅读三百六十五章,一世富贵,笔趣阁并收藏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