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秦怀恩抢王庭,和狄人攻打本朝,差不多是同时进行的,但秦怀恩准备充足,勇猛无敌,战斗结束得很快,可离这位观察使最近的鹰站是设在露城附近的村子里的,所以他得到露城后,才能给朝廷发消息。
不过,这位观察使也有比其他同行快的地方,那就是他随秦怀恩亲身经历了对王庭的劫掠,无需收集。确认任何消息,到了露城就直接写了,一慢一快之下,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时间差儿。
公叔瑾梳洗完毕,正要用早膳,第三份战报到了,“狄人不知因何突然撤军,此番我朝共损失六城,塞坎暂且无忧。”和前一份战报相隔还不到半个时辰。
假如狄人纪律性强一点儿,撤军快一点儿的话,这份战报实际上应该在前一份的前面,不过,这也让公叔瑾意识到,秦怀恩奇袭的巨大作用。
天已大亮,公叔瑾迎着朝阳感叹,“好啊,好一个围魏救赵!”秦怀恩这次哪怕没从王庭抢到任何东西,他至少救下了包括塞坎在内的大楚若干城池以及大批兵马,单从这一点上来说,秦怀恩就是天大的功劳一件。
拿起筷子时,公叔瑾的手都是抖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这其中是因秦怀恩的大胜而开心多一些,还是因塞坎等城池的劫后余生庆幸多一些。
实际上公叔瑾的确是个算账好手,前一世,大楚的这次大败,因为没有秦怀恩的参与,损失了包括塞坎在内的十余城,丁志成帐下的三十万守军,只剩下了不到五万,离全军覆没不远了。
现在大楚朝的西北驻军还有十余万,这还不包括,名义上只剩三千多,实际上有七万,还全是骑兵的露城军,可以说,因为秦怀恩一个人,让大楚这场兵败的损失减少了大半。
但,即便如此,从公叔瑾目前接到的消息来看,这场仗,大楚还是败了。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用过早膳后,公叔瑾一个人在大大的御书房中来地踱着步子,想停都停不下来,此时各衙门口已开始打理政务了,他也应该召集宫中公事房中的重臣们来议事了,他的案头已摆放好,今天应和这些人商议的折子。
可公叔瑾的心静不下来,他一方面隐隐期盼着什么,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秦怀恩的影子,一方面又觉得,这一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不错了,远远超乎了他原本的预计。
太阳已升得老高,时近正午,在公叔瑾不敢面对的内心期待中,他又收到了一份让他喜悦到难以置信的战报,“秦怀恩、潘凌峰率步卒两万八千人,于狄人军路上摆阵、设伏,避过狄人主力,全歼狄人押运骑兵一万八千余,缴获辎重马匹无数,解救我朝俘兵及平民数千,潘凌峰率六千骑兵,一举收复我朝所失六城。”
真要是算起来,秦怀恩和潘凌峰汇合的时辰,还要比押送王庭财物露城的露城军们,要早上大半日,就算相互间距离差不多远,空手的总比带货物的走得要快。
这份军报比第二份慢上的这数个时辰的功夫儿,正是这一仗和收复城池所用的功夫儿,而从军报上看,这秦怀恩简直就是在飞啊,不仅是飞,还要计算周密,假如非得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秦怀恩的话,那么只能是,“用兵如神”!
公叔瑾一遍遍地看着面前的战报,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看出花儿来,他口干舌燥,却不喝茶,因为他颤抖的手,已端不起茶碗儿,“大捷”两个字,在他脑海中轰然作响,徘徊不去,但他偏偏不敢说出口,仿佛怕这样会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吹散。
也难怪公叔瑾如此激动。
幼时的公叔瑾就时不时听说异族人在西北作乱的消息,连他最为崇拜的皇祖父也因此时不时地露出烦忧之色,那时的他就曾幻想自己是个大英雄,把他厌恨的异族人打得满地找牙。
年龄稍长后,他开始感到委屈,他明明是嫡长子,却总是被庶出的两个兄长压在头上,他读书用功文采更胜一筹,却依然得不到他想要的足够重视,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两位兄长的外家都是武将,而朝廷需要武将来戍边吗?!
西南平定了,其中一位兄长盛气凌人也就罢了,可凭什么,西北一败再败,那位兄长还要压在自己头上,难道打了败仗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吗?
但没办法,朝廷需要西北的将领,他就得默默忍受着,但又有谁知道,他心头的怒火和大败异族人的雄心壮志呢?!
少年时的公叔瑾,经历了父皇登基的大喜和母后离世的大悲,自保和争夺皇位都变得分外艰难起来,但他依旧没有忘记幼时的梦想,他甚至无法分析出,他到底是为了争夺皇位才期望建功立业,还是因期望建功立业才去争夺皇位的,总之有一点是肯定的,因本朝在西北的用兵不利,他对父皇在内心深处是存有鄙视的。
公叔瑾不止一次地幻想,父皇看到了他的雄才伟略,给他兵权,他在西北大展宏图,然后得到本应属于他的一切,只可惜,父皇不肯给他这个机会,他恨,好恨!
他开始冒着若大风险,私下里想法设法收服西北的将领,在军中悄悄建立自己的势力,甚至胆大包天地养私兵,可即便这样,他依旧没得到他希望的大捷,最后的结果,反倒是因此搭上了公叔宁的性命!
公叔瑾觉得他因此疯狂,他杀了两位兄长,逼着父皇交出皇权,如愿登基为帝可他觉得这些远远不够!
他帝号“武”,他舍下帝王之尊亲自去请丁志成出山,他开恩科,他和朝臣们周旋,他做了太多太多的准备,顶住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甚至不惜背上“刻薄寡恩”的骂名而他忍受这一切,都只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
不过,这位观察使也有比其他同行快的地方,那就是他随秦怀恩亲身经历了对王庭的劫掠,无需收集。确认任何消息,到了露城就直接写了,一慢一快之下,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时间差儿。
公叔瑾梳洗完毕,正要用早膳,第三份战报到了,“狄人不知因何突然撤军,此番我朝共损失六城,塞坎暂且无忧。”和前一份战报相隔还不到半个时辰。
假如狄人纪律性强一点儿,撤军快一点儿的话,这份战报实际上应该在前一份的前面,不过,这也让公叔瑾意识到,秦怀恩奇袭的巨大作用。
天已大亮,公叔瑾迎着朝阳感叹,“好啊,好一个围魏救赵!”秦怀恩这次哪怕没从王庭抢到任何东西,他至少救下了包括塞坎在内的大楚若干城池以及大批兵马,单从这一点上来说,秦怀恩就是天大的功劳一件。
拿起筷子时,公叔瑾的手都是抖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这其中是因秦怀恩的大胜而开心多一些,还是因塞坎等城池的劫后余生庆幸多一些。
实际上公叔瑾的确是个算账好手,前一世,大楚的这次大败,因为没有秦怀恩的参与,损失了包括塞坎在内的十余城,丁志成帐下的三十万守军,只剩下了不到五万,离全军覆没不远了。
现在大楚朝的西北驻军还有十余万,这还不包括,名义上只剩三千多,实际上有七万,还全是骑兵的露城军,可以说,因为秦怀恩一个人,让大楚这场兵败的损失减少了大半。
但,即便如此,从公叔瑾目前接到的消息来看,这场仗,大楚还是败了。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用过早膳后,公叔瑾一个人在大大的御书房中来地踱着步子,想停都停不下来,此时各衙门口已开始打理政务了,他也应该召集宫中公事房中的重臣们来议事了,他的案头已摆放好,今天应和这些人商议的折子。
可公叔瑾的心静不下来,他一方面隐隐期盼着什么,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秦怀恩的影子,一方面又觉得,这一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不错了,远远超乎了他原本的预计。
太阳已升得老高,时近正午,在公叔瑾不敢面对的内心期待中,他又收到了一份让他喜悦到难以置信的战报,“秦怀恩、潘凌峰率步卒两万八千人,于狄人军路上摆阵、设伏,避过狄人主力,全歼狄人押运骑兵一万八千余,缴获辎重马匹无数,解救我朝俘兵及平民数千,潘凌峰率六千骑兵,一举收复我朝所失六城。”
真要是算起来,秦怀恩和潘凌峰汇合的时辰,还要比押送王庭财物露城的露城军们,要早上大半日,就算相互间距离差不多远,空手的总比带货物的走得要快。
这份军报比第二份慢上的这数个时辰的功夫儿,正是这一仗和收复城池所用的功夫儿,而从军报上看,这秦怀恩简直就是在飞啊,不仅是飞,还要计算周密,假如非得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秦怀恩的话,那么只能是,“用兵如神”!
公叔瑾一遍遍地看着面前的战报,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看出花儿来,他口干舌燥,却不喝茶,因为他颤抖的手,已端不起茶碗儿,“大捷”两个字,在他脑海中轰然作响,徘徊不去,但他偏偏不敢说出口,仿佛怕这样会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吹散。
也难怪公叔瑾如此激动。
幼时的公叔瑾就时不时听说异族人在西北作乱的消息,连他最为崇拜的皇祖父也因此时不时地露出烦忧之色,那时的他就曾幻想自己是个大英雄,把他厌恨的异族人打得满地找牙。
年龄稍长后,他开始感到委屈,他明明是嫡长子,却总是被庶出的两个兄长压在头上,他读书用功文采更胜一筹,却依然得不到他想要的足够重视,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两位兄长的外家都是武将,而朝廷需要武将来戍边吗?!
西南平定了,其中一位兄长盛气凌人也就罢了,可凭什么,西北一败再败,那位兄长还要压在自己头上,难道打了败仗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吗?
但没办法,朝廷需要西北的将领,他就得默默忍受着,但又有谁知道,他心头的怒火和大败异族人的雄心壮志呢?!
少年时的公叔瑾,经历了父皇登基的大喜和母后离世的大悲,自保和争夺皇位都变得分外艰难起来,但他依旧没有忘记幼时的梦想,他甚至无法分析出,他到底是为了争夺皇位才期望建功立业,还是因期望建功立业才去争夺皇位的,总之有一点是肯定的,因本朝在西北的用兵不利,他对父皇在内心深处是存有鄙视的。
公叔瑾不止一次地幻想,父皇看到了他的雄才伟略,给他兵权,他在西北大展宏图,然后得到本应属于他的一切,只可惜,父皇不肯给他这个机会,他恨,好恨!
他开始冒着若大风险,私下里想法设法收服西北的将领,在军中悄悄建立自己的势力,甚至胆大包天地养私兵,可即便这样,他依旧没得到他希望的大捷,最后的结果,反倒是因此搭上了公叔宁的性命!
公叔瑾觉得他因此疯狂,他杀了两位兄长,逼着父皇交出皇权,如愿登基为帝可他觉得这些远远不够!
他帝号“武”,他舍下帝王之尊亲自去请丁志成出山,他开恩科,他和朝臣们周旋,他做了太多太多的准备,顶住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甚至不惜背上“刻薄寡恩”的骂名而他忍受这一切,都只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雲\来\阁,或手机访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