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的东征军接到了命令,朝着贝州开拔了。侯君集的大军在前往登州的途中转向贝州方向行进。集结到冀州的办案人员,在刑部侍中王怀仁的带领下也朝着贝州前进。
一场灭顶之灾,正朝着清河崔氏这个千年的家族悄然袭来。
这次针对清河崔氏的行动,是李佑一手策划的。
门阀氏族的势力极其庞大,唐朝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氏族成百上千,五姓七族不过是他们的代表,这些氏族平日里也互相勾心斗角,可是一旦朝廷出台的政策妨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共同进退。这就是上千年来,历代王朝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的原因。
现在,唐朝的经济命脉已经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皇室对于朝廷的掌控能力相对强大,又有强悍军队作为后盾,是时候打击门阀氏族了。
李佑研究了历代王朝打击门阀氏族失败的教训,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朝廷的决心不够。每次对门阀氏族的打压,一开始都是来势汹汹,以后都被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不了了之。
民国时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解放前夕,为了挽救蒋家王朝失败的命运,蒋大公子到上海整顿金融秩序,刚开始的时候雷厉风行,查处了一大批贪腐案件,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可是蒋大公子的行为触犯了四大家族的利益,人家把状告到了蒋夫人那里,蒋夫人到蒋先生那里哭诉了一番,结果蒋先生一道命令,蒋大公子不得不网开一面。他接下来的行动被称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蒋家王朝整顿金融秩序的努力付诸东流,最终导致了蒋家王朝的失败。
李佑借鉴了黄巢对待门阀氏族的手段,决定先拿门阀氏族排名第一的清河崔氏开刀。在战术上,这次只是针对清河崔氏一家,暂时不损害其他门阀氏族的利益,就不会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动荡。
而且,这次是采用雷霆手段,动用了庞大的军政力量,决心一举催垮清河崔氏。
早朝,太极殿。
魏征说道:“陛下,关内道宁州刺史写来了一封举报信,说峰县侯李庚林在当地枉顾国法,横行霸道,希望御史台派人进行核查。”
峰县侯李庚林是李世民的远方亲戚,在李世民征讨刘黑挞的时候帮助过他,后来被封为了侯爵。
魏征的话音一落,大殿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尤其是与门阀氏族关系密切的大臣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望着李世民,看他如何处置。
李世民脸上青一阵儿红一阵儿,有些挂不住。
崔子轩说道:“陛下,峰县侯李庚林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横行乡里,祸害地方,臣建议派人予以严查。”
萧乾说道:“陛下,臣认为崔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大臣们纷纷说道。
李世民说道:“好吧,朕会派人去查访的。”
看到李世民有袒护李庚林的样子,在崔子轩的暗示下,一个大臣出来说道:“陛下,峰县侯李庚林是皇亲国戚,他的行为举止代表着皇家的威仪,体现着皇家的体面。臣认为,对此事应该予以严查,只有严厉处置,才能够维护皇家的尊严。
鉴于李庚林是皇亲国戚,一般人难以对其进行查处,臣建议,由御史台魏征大人组织进行调查。”魏征素来公正无私,他们想利用魏征来打击李世民。
“臣附议。”
“臣附议。”大臣们纷纷赞成。
“这,好吧,魏征,你就亲自去查办此事吧。”李世民无奈的说道。
“臣遵旨。臣明天就前往宁州。”魏征接旨。
当天晚上,齐王府。
魏征说道:“殿下,臣明天就去贝州,您还有什么指示?”
他说的是去清河崔氏所在的贝州,而不是去宁州。原来,今天在朝堂上的所谓宁州峰县侯李庚林事件,只是一个幌子。魏征要离开长安目标太大,必须要找一个借口才行,于是他和李世民特地演了一出戏,借口去宁州离开长安。
李佑说道:“魏大人,我只强调两点,其一,办案突破的重点放在查处高利贷和三年内土地变动的情况,贝州乃至清河县绝不是铁板一块,那些高利贷的受害人以及失去土地的农民,对清河崔氏深恶痛绝,有了朝廷坚定的支持,他们一定会站出来控诉清河崔氏的罪恶的。
其二,不要拘泥于办案的程序,要采取直接有效的办法,授权给办案人员,可以进行刑讯逼供,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魏征说道:“臣明白了。”
李佑说道:“明早你出发的时候,我会派特战队的一个分队护送你,在整个办案期间,你的安全都由他们负责保护。”
“谢殿下了,臣告辞了。”魏征说道。
魏征走后,李佑来到了萧婉玉的寝殿。
李佑亲吻了萧婉玉,从她的怀里接过了胖嘟嘟的儿子,在他的小脸轻轻的亲了一下,儿子被他嘴边的胡子扎疼了,咧着小嘴儿快要哭了。
萧婉玉嗔怪地说道:“你看看你,抱抱儿子就行了,以后就别亲他了。”说着又把儿子从李佑的手中接了过去。
李佑把萧乾最近的表现对萧婉玉说了,萧婉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感到有些担忧。她说道:“佑哥,要不你们谈谈吧,有什么事情沟通一下。”
李佑说道:“这样吧,明天你带着孩子回娘家,我陪你一起去。”
第二天,萧府。
李佑和萧婉玉来到萧府以后,萧婉玉带着孩子到母亲崔氏那里去了,李佑、萧乾和萧东昌来到了萧乾的书房里谈话。
萧东昌看到父亲最近一段时间,屡次和李世民作对,他以为李佑是为这件事情来的。他替父亲解释道:“殿下,父亲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和朝廷作对的意思。”
李佑心里明白,知道萧乾就是看到近年来朝廷打压门阀氏族,心中不满,不过他没有必要揭穿这个,他说道:“这个我明白,我相信爷爷是秉公而论。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看一下吧?”
一场灭顶之灾,正朝着清河崔氏这个千年的家族悄然袭来。
这次针对清河崔氏的行动,是李佑一手策划的。
门阀氏族的势力极其庞大,唐朝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氏族成百上千,五姓七族不过是他们的代表,这些氏族平日里也互相勾心斗角,可是一旦朝廷出台的政策妨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共同进退。这就是上千年来,历代王朝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的原因。
现在,唐朝的经济命脉已经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皇室对于朝廷的掌控能力相对强大,又有强悍军队作为后盾,是时候打击门阀氏族了。
李佑研究了历代王朝打击门阀氏族失败的教训,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朝廷的决心不够。每次对门阀氏族的打压,一开始都是来势汹汹,以后都被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不了了之。
民国时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解放前夕,为了挽救蒋家王朝失败的命运,蒋大公子到上海整顿金融秩序,刚开始的时候雷厉风行,查处了一大批贪腐案件,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可是蒋大公子的行为触犯了四大家族的利益,人家把状告到了蒋夫人那里,蒋夫人到蒋先生那里哭诉了一番,结果蒋先生一道命令,蒋大公子不得不网开一面。他接下来的行动被称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蒋家王朝整顿金融秩序的努力付诸东流,最终导致了蒋家王朝的失败。
李佑借鉴了黄巢对待门阀氏族的手段,决定先拿门阀氏族排名第一的清河崔氏开刀。在战术上,这次只是针对清河崔氏一家,暂时不损害其他门阀氏族的利益,就不会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动荡。
而且,这次是采用雷霆手段,动用了庞大的军政力量,决心一举催垮清河崔氏。
早朝,太极殿。
魏征说道:“陛下,关内道宁州刺史写来了一封举报信,说峰县侯李庚林在当地枉顾国法,横行霸道,希望御史台派人进行核查。”
峰县侯李庚林是李世民的远方亲戚,在李世民征讨刘黑挞的时候帮助过他,后来被封为了侯爵。
魏征的话音一落,大殿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尤其是与门阀氏族关系密切的大臣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望着李世民,看他如何处置。
李世民脸上青一阵儿红一阵儿,有些挂不住。
崔子轩说道:“陛下,峰县侯李庚林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横行乡里,祸害地方,臣建议派人予以严查。”
萧乾说道:“陛下,臣认为崔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大臣们纷纷说道。
李世民说道:“好吧,朕会派人去查访的。”
看到李世民有袒护李庚林的样子,在崔子轩的暗示下,一个大臣出来说道:“陛下,峰县侯李庚林是皇亲国戚,他的行为举止代表着皇家的威仪,体现着皇家的体面。臣认为,对此事应该予以严查,只有严厉处置,才能够维护皇家的尊严。
鉴于李庚林是皇亲国戚,一般人难以对其进行查处,臣建议,由御史台魏征大人组织进行调查。”魏征素来公正无私,他们想利用魏征来打击李世民。
“臣附议。”
“臣附议。”大臣们纷纷赞成。
“这,好吧,魏征,你就亲自去查办此事吧。”李世民无奈的说道。
“臣遵旨。臣明天就前往宁州。”魏征接旨。
当天晚上,齐王府。
魏征说道:“殿下,臣明天就去贝州,您还有什么指示?”
他说的是去清河崔氏所在的贝州,而不是去宁州。原来,今天在朝堂上的所谓宁州峰县侯李庚林事件,只是一个幌子。魏征要离开长安目标太大,必须要找一个借口才行,于是他和李世民特地演了一出戏,借口去宁州离开长安。
李佑说道:“魏大人,我只强调两点,其一,办案突破的重点放在查处高利贷和三年内土地变动的情况,贝州乃至清河县绝不是铁板一块,那些高利贷的受害人以及失去土地的农民,对清河崔氏深恶痛绝,有了朝廷坚定的支持,他们一定会站出来控诉清河崔氏的罪恶的。
其二,不要拘泥于办案的程序,要采取直接有效的办法,授权给办案人员,可以进行刑讯逼供,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魏征说道:“臣明白了。”
李佑说道:“明早你出发的时候,我会派特战队的一个分队护送你,在整个办案期间,你的安全都由他们负责保护。”
“谢殿下了,臣告辞了。”魏征说道。
魏征走后,李佑来到了萧婉玉的寝殿。
李佑亲吻了萧婉玉,从她的怀里接过了胖嘟嘟的儿子,在他的小脸轻轻的亲了一下,儿子被他嘴边的胡子扎疼了,咧着小嘴儿快要哭了。
萧婉玉嗔怪地说道:“你看看你,抱抱儿子就行了,以后就别亲他了。”说着又把儿子从李佑的手中接了过去。
李佑把萧乾最近的表现对萧婉玉说了,萧婉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感到有些担忧。她说道:“佑哥,要不你们谈谈吧,有什么事情沟通一下。”
李佑说道:“这样吧,明天你带着孩子回娘家,我陪你一起去。”
第二天,萧府。
李佑和萧婉玉来到萧府以后,萧婉玉带着孩子到母亲崔氏那里去了,李佑、萧乾和萧东昌来到了萧乾的书房里谈话。
萧东昌看到父亲最近一段时间,屡次和李世民作对,他以为李佑是为这件事情来的。他替父亲解释道:“殿下,父亲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和朝廷作对的意思。”
李佑心里明白,知道萧乾就是看到近年来朝廷打压门阀氏族,心中不满,不过他没有必要揭穿这个,他说道:“这个我明白,我相信爷爷是秉公而论。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