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奏章言辞谦卑,还将于禁等人送还。【小说文学网】朝廷大臣都表示祝贺,唯独刘晔说:“孙权无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内部发生危机。前不久,他偷袭并杀死了关羽,刘备必然会出动大军讨伐他。孙权外部有强大的敌寇,部属心情不安,又恐怕我们乘机进攻,所以献上土地请求投降,一可防止我们进兵,二可借助我们的援助,加强他自己的地位,迷惑他的敌人。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占有全国土地听十分之八,吴和蜀各自仅保有一个州的地域,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有急难时互相援救,这样才对小国有利。我们应大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不出十天,吴必亡。吴灭亡,蜀的势力也就孤单了,即使将吴的一地割让给蜀,它也不会存在很久,何况蜀只得到吴的边远地区,我们却能得到吴的本土。”文帝说:“有人投降称臣,我们却讨伐他,会使天下愿意归附我们的人产生疑心,不如暂且接受吴的归降,袭击蜀的后路。”刘晔说;“我们距蜀的路途远,但靠近吴,蜀知道我们向它进攻,便退军攻击吴国,听说我军伐吴,知道吴必亡,将会很高兴地迅速向吴进军,同我们争夺、分割吴的疆土,而决不会改变计划,抑制自己的怒火去救援吴。”文帝不听,接受了吴国的归降。

    于禁的头发胡须全都白了,面容憔悴,见到文帝,哭泣着下拜叩首。文帝以古代晋国荀林父、秦国孟明视的故事做比喻安慰他,任命他为安远将军,要他北到邺城去拜谒曹*的陵墓高陵。文帝事先派人在陵园的屋子里画上关羽得胜、庞德发怒、于禁投降的壁画。于禁看到这些画,惭愧悔恨,患病而死。

    丁巳(十九日),魏文帝派太常邢贞带策命,封孙权为吴王,为表示尊礼,加赐九锡,刘晔说:“不可以封孙权。先皇帝征伐天下,已经拥有全国领土的十分之八,威德震动海内,陛下接受汉朝皇帝的禅让,真正做了皇帝,德行符合天地,声名远播四方。孙权虽有雄才大略,只不过是汉朝的票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品很低,权势卑下,其属民都有畏惧我中原朝廷之心,很难强迫他们合谋共事。我们不得已接受他的归降,可以晋封他将军的称号,封他为十万户侯,却不能一下子封他为王。王和皇帝相比,只相差一级,所使用的礼乐、服饰、车马的等级也很混乱。孙权仅被封为侯,江南的士人,百姓和他便没有君臣的名分。如果我们相信他的假投降,就大大晋封他,尊崇他的地位,给他加上王的称号,使江南人和他确立群、臣关系,这是为猛虎加上双翼!孙权既然取得子王的地位,迫使蜀军退走之后,外表上遵守礼节,服从朝廷,使人们都知道这件事;实质上对朝廷无理,以激怒陛下;陛下如果发怒动火,出动大军征伐他,他就不慌不忙地对他的百姓说:‘我们委身于中原朝廷,不爱惜珍宝物,按时贡献礼物,不敢违背臣下对皇帝的礼节;但朝廷却无缘无故地征讨我们,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国家,俘虏我们的人民去作他们的奴仆和婢妾。’吴的民众便不会不相信他的话。相信这种话而感慨、愤怒,君臣上下一心,战斗力就会增强十倍”文帝仍然不听。曹魏的将领认为吴已经归附,便放松了对吴军的守备,只有征南大将军夏侯尚进一步加强了防务。山阳人曹伟,一向因才智而闻名,知道吴归附曹魏,便以平民的身份写信给吴王孙权,要求给他一些财物,用来贿赂京城的官员,文帝知道此事后,下令将曹伟处死。

    邢贞抵吴,吴的大臣认为孙权应自称上将军、九州伯,而不应接受曹魏的封号。吴王孙权说:“从古至今,尚未听说过九州伯这一称号。从前沛公刘邦也接受项羽封给的汉王,这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有什么损害!”于是孙权决定接受曹魏的封号。吴王至都城的亭舍等侯邢贞,邢贞进门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没有不恭敬的礼节,也没有不被实行的法令。而客下敢于妄自尊大,是不是以为江南人少力弱,边一寸兵刃都没有!”邢贞当即迅速下车。中郎将琅邪人徐盛愤怒地看着其他将领说:“我们不能拼出性命为国家兼并许都、洛阳,吞并巴、蜀,却使君王与邢贞结盟,难道不感到羞辱吗?”说着便泪流满面。邢贞听到这些话,对随从说:“吴国有这样的将相,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

    吴王派中大夫南阳人赵咨入朝致谢。文帝问他:“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赵咨回答:“是个聪明、仁厚、智慧、有雄才谋略的君主。”文帝问何以见得,赵咨对他说:“从平民百姓中选拔鲁肃,委以重任,可说是聪;从行伍中提升吕蒙,任为统帅,应该说是明;俘获于禁而不加害,是他的仁厚;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仅占据荆、扬、交三州之地,却对天下虎视耽耽,是他的雄才;屈尊而向陛下称臣,这是他的谋略。”文帝又问:“吴王很有学问吗?”赵咨说:“吴王有战船万艘,军队百万,任用贤能,志在治理天下,闲暇时则博览经典,披阅史籍,吸收书中的精华奇纱这处,而不仿效愚腐书生的作法,只在书中寻章摘句做文章。”文帝问:“吴可以征服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征讨小国的军队,小国则有充分的防备。”文帝接着问:“吴把魏看成是祸难吗?”赵咨对答说:“吴有大军百万,有长江和汉水护城,还有什么祸难!”文帝问:“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几人?”赵咨回答道:“特别聪明通达的人,有八、九十位;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文帝派使臣要求吴进贡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吴的大臣们说:“荆、扬二州,按照常规向朝廷纳贡魏所要珍玩宝物,不合乎礼制,不应该给他。”吴王说:“我国正在和西北的蜀相对峙,江南的民众百姓,都依赖魏的支持保全自己。它所要求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同石块瓦片,我没有什么可吝惜的。况且曹丕仍在守丧期间,却要求我们奉献这么多珍玩宝物,还怎么能和他谈礼议呢?”于是,按照要求如数献上。

    吴王立儿子孙登为太子,为他精心选择了师、友: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的儿子张休、大理吴郡人顾雍的儿子顾谭、偏将军庐江人陈武的儿子陈表四人都为中庶子,进宫为孙登讲解诗书,出外则教导骑射,这四个人被称为四友。孙登接待属下时,只简略地依照平民之间的交往礼仪。

    十二月,魏文帝到东部视察。文帝要封吴王孙权的儿子孙登为万户侯,吴王以儿子年幼为由,上书推辞;接着又派西曹掾吴兴人沈珩入朝道谢,还献上了江南的特产。文帝问沈珩:“吴是否怀疑我们会向东发动进攻?”沈珩回答:“不怀疑。”问:“为什么?”答:“相信凭借我们以前的盟誓,两国言归于好,所以不怀疑;即使魏破坏盟约,我们也早有准备。”又问;“据说吴的太子将要来,这消息是否属实?”沈珩答道:“我在吴国,既不上朝,也不参加宴会,还未曾听到这种议论。”文帝认为他答对得体。

    吴王和臣下在武昌钓台上饮酒,酩酊大醉,令人把水洒在大臣身上,使他们清醒后继续再喝,吴王说:“今日畅饮,不醉倒在钓台上,我们不停杯!”张昭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地出去,坐在车子里。吴王派人将张昭叫回来,对他说:“大家不过是共享欢乐,您为什么发怒?”张昭回答说:“以前商纣王作糟丘和酒池,通宵饮酒,当时也以为很快乐,没想过有什么不好。”吴王深感惭愧,一言不发,停止了酒宴。

    一次,吴王和大臣饮酒,亲自起身行酒劝饮,虞翻装醉倒地,吴王过去后,他又坐了起来。吴王大怒,手握宝剑要刺虞翻,在座的臣僚无不大惊失色。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吴五,劝谏说:“大王在酒过三杯之后,要亲手杀死贤能之士,即使虞翻有罪,天下又有谁知道?况且大王因为能够招贤容众,才使四海之内的人仰慕;如今却一朝之间毁掉自己的声誉,可以吗?”吴王说:“曹*尚且杀子孔融,我杀个虞翻又算得了什么!”刘基说:“曹*轻率地杀害士人,因而受到天下人的谴责。大王推行德行礼义,要和尧、舜比高下,怎么能够把自己和曹*相提论呢?”虞翻这才免去了一场灾祸。吴王也因此向手下人命令:“从今后,凡我在酒后下令杀人,都不得执行”。刘基是刘繇的儿子。

章节目录

正说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时间的齿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十四章 吴主称臣-正说三国人物鲁肃,正说三国,笔趣阁并收藏正说三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