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自己没有让他掌管安全生产,否则这家伙会把全部企业停工,君大公子有点庆幸自己的决定。身为群英市政府一把手,君市长身上有着经济建设的重任,如果真的把企业全部停产,群英市2003年的gdp数据会非常难看。
小邓同志继续道:“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人防部门和各大型化工企业,必须进行一次预防突发性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演习,东北的演习就被定在群英联合化工厂举行。因为群英联合化工厂生产、储存、运输有多种危险化学品,如氯乙烯、*、液氨和碳化钙等。”
很显然邓华同志做过很多功课的,对群英市的了解超乎想象,最少陈怡妃很是佩服。陈大记者比邓副市长晚到一步,却比其他市委班子更早来到,她没想到初来乍到的邓某人,对群英市的了解这么透彻。
其实不只是陈怡妃被惊到了,连韩春风都吓一跳,姓邓的对群英市的了解让他警觉。很难想像他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按照韩秘书长的认知,即便是把所有的素材都摆在面前,想要记下来也是有难度的。
韩春风不知道,邓某人的记忆力超强:“其中的*属剧毒危化品,一只1吨重的*钢瓶爆炸后,以爆炸中心为原点,周围一公里范围内为死亡区,各种动、植物将没有活的生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普鲁士军队曾将*作为化学武器在战场上使用。而群英联合化工厂附近有大量居民,其中距厂区最近的只隔一道围墙,这是非常巨大的事故隐患。”
听邓华同志这么说,大家真的有点被惊到了,幸好那台车在空地儿燃烧而不是靠近储物罐。如果这场大火真的在硕大的储物罐附近爆燃,现在半个正东区都要撤离了吧?细思极恐啊!
在这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些,包括化工厂的领导,包括出事的油漆厂领导。但是看着不远处还没有完全结束的灭火现场,看着那些被熏黑的消防战士,看着办公大楼被震碎的玻璃,所有人一阵后怕!
纪委书记闫明凯正色道:“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全体市民和企业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消防教育培训,不能等到事故发生了才想起教育培训,那种出了事故首先想到如何花巨资安抚死者家属、如何封锁消息阻挡媒体报道的做法是愚蠢的,有钱买棺材没钱看病的事再也不要干了!”
够狠的呀!简直是神补刀!很显然,现在君程、闫明凯、韩艳琴和邓某人,已经隐约形成一个战略同盟。最少在今天的现场会上,已经形成很紧密的合作关系,而秋文和同志,似乎身边没有铁杆帮手啊!
看上去市委第一书记很风光,只可惜那是之前的风光而不是现在,自从小邓同志空降之后,文和书记的领导权威被挑衅,班子内其他人对他的尊重也在消失,剩下的还有什么?
这一刻秋文和脑子里转了无数的念头,他不承认自己能力不够,不承认自己的秋氏经济学不科学。尽管被邓某人戳穿不过是休克疗法,但是秋文和还是坚持认为,这是自己在国内的首倡。
现在的问题是,文和同志的卖光拆光招商政策被邓某人否决了,接下来的执政思路都成了问题。毕竟姓邓的身份特殊,秋书记不可能跟他拧着干的,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做?
统战部长姚军文点点头沉声说:“我还记得在1985年4月19日,江滨市某饭店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大火波及21间客房,其中6间被彻底烧毁,10人当场死亡,死者中一个美国人、4个朝鲜人、5个华夏人,但唯一一名日本旅客却成功逃生。为什么跟那个美国死者同住一个楼层的日本旅客能够成功逃生呢?为了在火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日本政府在全体国民中大力普及防火知识,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如何在火灾中自救逃生,一直到大学毕业,防火知识都是必修课。到参加工作时,消防常识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说起救灾减灾教育,连邓华都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做的足够好。不过在大型灾难现场,在自然灾害面前,没有人比华夏做的更好,因为国内有人民子弟兵,他们为老百姓撑起一片天。
“据那名日本旅客说,当初他在入住酒店时,就刻意观察了酒店的各个安全出口并熟记在心,想着万一发生意外怎样能够快速逃生。火灾发生时他首先闻到了不正常的烟味儿,意识到可能出事了,然后快速起床。当他走出房间来到走廊时,发现走廊里有烟雾,但不知道烟是从哪里来的,他马上弯腰找记在心里的安全出口,在往出跑的时候,他还不忘用力挨个房间敲门,提醒其他旅客快逃。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保住了自己的命,而其他人,有的被当场烧死,有的跳楼摔死。”
谈到安全生产的教训,还是有人印象深刻的,市委副书记梁新奎叹口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我们防火防灾意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说我国发射一颗卫星之前,请来了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没有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提出疑问。一位德国专家提出一个问题:万一发生意外,现场的人员往哪儿跑?在场的领导和专家们个个哑口无言,为什么?因为没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另一位德国安全生产专家还曾经质问过我国安全生产高官:你们还想用多少矿工的生命换取煤炭?振聋发聩呀同志们!”
今天的现场会有点冷,不只是零下二十度的天气冷,秋文和书记的心更冷。他无奈的发现,自己似乎成了班子内的少数派,居然被君程和邓华组合挤兑的这么惨。
看看班子成员的眼神,再看看正东区干部的眼神,站在一边的他,显得如此的高处不胜寒。秋文和狠狠打了一个喷嚏,他是绝对不甘心的,不甘心成为少数派一把手的。
小邓同志继续道:“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人防部门和各大型化工企业,必须进行一次预防突发性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演习,东北的演习就被定在群英联合化工厂举行。因为群英联合化工厂生产、储存、运输有多种危险化学品,如氯乙烯、*、液氨和碳化钙等。”
很显然邓华同志做过很多功课的,对群英市的了解超乎想象,最少陈怡妃很是佩服。陈大记者比邓副市长晚到一步,却比其他市委班子更早来到,她没想到初来乍到的邓某人,对群英市的了解这么透彻。
其实不只是陈怡妃被惊到了,连韩春风都吓一跳,姓邓的对群英市的了解让他警觉。很难想像他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按照韩秘书长的认知,即便是把所有的素材都摆在面前,想要记下来也是有难度的。
韩春风不知道,邓某人的记忆力超强:“其中的*属剧毒危化品,一只1吨重的*钢瓶爆炸后,以爆炸中心为原点,周围一公里范围内为死亡区,各种动、植物将没有活的生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普鲁士军队曾将*作为化学武器在战场上使用。而群英联合化工厂附近有大量居民,其中距厂区最近的只隔一道围墙,这是非常巨大的事故隐患。”
听邓华同志这么说,大家真的有点被惊到了,幸好那台车在空地儿燃烧而不是靠近储物罐。如果这场大火真的在硕大的储物罐附近爆燃,现在半个正东区都要撤离了吧?细思极恐啊!
在这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些,包括化工厂的领导,包括出事的油漆厂领导。但是看着不远处还没有完全结束的灭火现场,看着那些被熏黑的消防战士,看着办公大楼被震碎的玻璃,所有人一阵后怕!
纪委书记闫明凯正色道:“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全体市民和企业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消防教育培训,不能等到事故发生了才想起教育培训,那种出了事故首先想到如何花巨资安抚死者家属、如何封锁消息阻挡媒体报道的做法是愚蠢的,有钱买棺材没钱看病的事再也不要干了!”
够狠的呀!简直是神补刀!很显然,现在君程、闫明凯、韩艳琴和邓某人,已经隐约形成一个战略同盟。最少在今天的现场会上,已经形成很紧密的合作关系,而秋文和同志,似乎身边没有铁杆帮手啊!
看上去市委第一书记很风光,只可惜那是之前的风光而不是现在,自从小邓同志空降之后,文和书记的领导权威被挑衅,班子内其他人对他的尊重也在消失,剩下的还有什么?
这一刻秋文和脑子里转了无数的念头,他不承认自己能力不够,不承认自己的秋氏经济学不科学。尽管被邓某人戳穿不过是休克疗法,但是秋文和还是坚持认为,这是自己在国内的首倡。
现在的问题是,文和同志的卖光拆光招商政策被邓某人否决了,接下来的执政思路都成了问题。毕竟姓邓的身份特殊,秋书记不可能跟他拧着干的,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做?
统战部长姚军文点点头沉声说:“我还记得在1985年4月19日,江滨市某饭店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大火波及21间客房,其中6间被彻底烧毁,10人当场死亡,死者中一个美国人、4个朝鲜人、5个华夏人,但唯一一名日本旅客却成功逃生。为什么跟那个美国死者同住一个楼层的日本旅客能够成功逃生呢?为了在火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日本政府在全体国民中大力普及防火知识,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如何在火灾中自救逃生,一直到大学毕业,防火知识都是必修课。到参加工作时,消防常识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说起救灾减灾教育,连邓华都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做的足够好。不过在大型灾难现场,在自然灾害面前,没有人比华夏做的更好,因为国内有人民子弟兵,他们为老百姓撑起一片天。
“据那名日本旅客说,当初他在入住酒店时,就刻意观察了酒店的各个安全出口并熟记在心,想着万一发生意外怎样能够快速逃生。火灾发生时他首先闻到了不正常的烟味儿,意识到可能出事了,然后快速起床。当他走出房间来到走廊时,发现走廊里有烟雾,但不知道烟是从哪里来的,他马上弯腰找记在心里的安全出口,在往出跑的时候,他还不忘用力挨个房间敲门,提醒其他旅客快逃。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保住了自己的命,而其他人,有的被当场烧死,有的跳楼摔死。”
谈到安全生产的教训,还是有人印象深刻的,市委副书记梁新奎叹口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我们防火防灾意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说我国发射一颗卫星之前,请来了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没有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提出疑问。一位德国专家提出一个问题:万一发生意外,现场的人员往哪儿跑?在场的领导和专家们个个哑口无言,为什么?因为没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另一位德国安全生产专家还曾经质问过我国安全生产高官:你们还想用多少矿工的生命换取煤炭?振聋发聩呀同志们!”
今天的现场会有点冷,不只是零下二十度的天气冷,秋文和书记的心更冷。他无奈的发现,自己似乎成了班子内的少数派,居然被君程和邓华组合挤兑的这么惨。
看看班子成员的眼神,再看看正东区干部的眼神,站在一边的他,显得如此的高处不胜寒。秋文和狠狠打了一个喷嚏,他是绝对不甘心的,不甘心成为少数派一把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