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村是差矣,”沈氏叹气道,说得再好没用,一比较,就会原形毕露。刘梁村许多妇女不仅表现差,作坊里刘昌郝是高压式管理,一个个不敢作声,一下工,开始咒骂。
“三元不当要汝请村里人,”沈氏又说道。
反正一个个不识好,不如不请,人难请吗?往西去,有的是贫困村子,来回不便不能解决?作坊那么大,晚上全空着,铺个地铺就是。
“义父亦有理,不请,乃吾不对,吾终是刘梁村人,吾请之,仍不好好做活,乃是其不对,与吾无关,真不行,大浪淘沙,花几天,将一些人淘出去便是。”
“终是麻烦。”
“大娘娘,谁个不麻烦。”
就像刘昌郝种月季,绕了一个大弯子,虽然麻烦,但不吵不闹地,便将事情解决掉。还是在绕弯子,但绕了一圈后,自己便占据了道义。其实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刘昌郝看到一个可喜的地方。
刘梁村许多中老妇女已经“严重污染”,多半不可救药,十几岁的与二十几岁的,也就是各家的小姑娘与小媳妇,表现还是可以的。如梁二的女儿,尽管她妈被秦瓦匠拖走,让她直掉眼泪,可做活时却十分认真。
“大娘娘,让小乙哥来吾家吃晚饭。”
梁小乙在刘家吃饭很正常,但刘昌郝刻意请他去刘家吃饭,多半有事情,沈氏也不问,回去让梁小乙去了刘家。
吃过晚饭,刘昌郝将梁小乙带到自己房间。
“许多书。”
在京城买的旧书,史记,三本春秋,汉书,唐书,三国志,孙子兵法。
别看仅是六部书,好几百多册,是三人提着上船的,一人都未必能提得动。
“小乙哥,汝欲从军,吾委托朱三探听。”刘昌郝说正事。
梁小乙想当兵,刘昌郝劝不了,只好托朱三打听详细的情况,特别是在禁军渐渐腐朽、王安石裁军的背景下,不能冒冒然地去拣兵。
官方的说法不叫拣兵,而叫募兵。
一般有四条途径,募土人就所在团立,它便是拣新兵。
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就是刘昌郝所说的荫补。
募饥民以补本城,厢军。
以有罪配隶给役,劳改犯,但隶属厢军,若是孔武有力,也能迁为禁兵,如狄青。
后三种情况与梁小乙无关,刘昌郝只说第一种情况。
募土人就所在团立,并不一定是募禁兵,多数募的是边军、厢兵,能直接募禁兵的只有开封、洛阳、应天、大名几处地方,其他地方也有禁兵,但只有一营两营,自家的荫补,以及从厢军里拣挑勇武者,已经足够了,那来的拣禁兵的余地,以宋朝防犯的心理,也不会准许各州府随意拣禁兵。
除非一种情况,朝廷下诏,但也未必是诏募禁兵。
如熙宁元年诏诸州募军,此乃募饥民为厢军。二年募边民为营兵,也就是边军,半禁军。三年定州制募弓箭社,连厢军都算不上,只能说是比保甲待遇稍好的民兵。只有今年,诏诸路选募熙河效用,这回募的才是禁兵,但募好了,立即塞到熙河路,驻扎边塞,休想呆在京城里。
梁小乙运气好的是,刘梁村仍属于京畿地界,再往西去上几十里,属于郑州地界,什么也不要想,安心种地吧。
刘昌郝又说拣选过程。
朝廷先从三衙派来中低级武官,担任拣兵的主考官。
其过程一分为三,第一步是先度人材,量身高,看其是否魁梧,甚至让高大魁梧者试举石锁,让你举石锁反是好事,说明对你重视。梁三元同意儿子去当兵,也就是这第一关,若只有第一关,梁小乙拣为上禁兵也是绰绰有余,然而不只是第一关,后面还有,阅走跃。
让你穿上沉重的步人甲,或跑步或跳跃。
第三步试瞻视,主考官亲自面试,会略略交谈,观其品性,或问有无特长,分别一一做记录。再根据三关情况,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
伉健者,未必是指身体好的人,乃是各方面都优秀,才能录为禁兵。何谓优秀?且看保甲教场教头,为什么发生了许多惨事,乃是教头贪婪所至。
教头来自何处?禁军。主考官来自何处?名义上是三衙派来的,还是禁军。
那怕梁小乙表现得好,弄不好也会发配到了厢军里,那就惨掉了。
梁小乙听得头皮子麻麻地,他问:“当年汝曾祖如何拣兵?”
“吾亦不知。”
刘昌郝四爷爷还有一些印象,只说刘昌郝曾祖很魁梧,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毕竟刘昌郝曾祖父去当兵,四爷爷还未出世呢。但刘昌郝暗下估计他这个曾祖应当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毕竟宋真宗晚年与刘娥主政时,宋朝基本上太平无事,但就在这种背景下,从一名禁兵迅速爬成十将,又爬成都头,何其不易。但再往上爬,一不识字,二没有后台,爬不动了。
“小乙哥,汝还欲从军?”
“试试。”
“小乙哥,募军时非是玩闹,一旦汝拣为厢兵,汝不从,几会有杖杀之危。”
“还是试试。”
“亦好吧。”
刘昌郝替梁小乙做了两手准备,面试一节水很深。刘昌郝打算到时候准备一些金子,让朱三打通关节,反正禁军军纪松懈,拣兵时朱三通过一些关节获得入场观阅的机会,对此宋朝不大排斥,甚至每年还让禁军搞一些比试活动,主动邀请“父老”在边上助威。到梁小乙时,朱三暗中找到负责的武官,将金子递给其人,托他关照一二。
这个刘昌郝没有说。
他说的是第二个准备。
从现在起,梁小乙每天就要抽出一些空,背负若干沙袋跑步、干活,沙袋总重不能低于五十斤,提前适应负重跑步跳跃。
其二先看两本书。
范仲淹赠狄青《春秋》,被传为天下佳话,刘昌郝搞不清楚,看了春秋是知掌兵,还是知做好人?还有,范仲淹真的重用了狄青?以及好水川,输得那么惨,狄青依然被韩琦死死按在泾州,最终狄青还是让这群君子给活活糟践死了。
怎么办呢?
范仲淹已经走向圣坛,他的一些做法不是圣旨,却被天下人捧为法旨。或如吴承恩写三国演义,将这一段搬到关羽身上,说关羽熟读春秋,可怜的刘昌郝在三国志里找了半天,愣是什么也找不着。
所以刘昌郝让梁小乙这段时间抽空看春秋,春秋有三本,谷梁传与公羊传莫要看了,看的是左氏。
第二本书是孙子兵法,刘昌郝每天晚上抽上一个或半个时辰的空,梁小乙若有不认识的字,立即问刘昌郝,刘昌郝还亲自给梁小乙讲解孙子兵法。
等教阅结束,拜韩大虎为师,跟他后面学习射箭本领。
到了拣兵时,身高、强壮、举重、负重跑跃皆绰绰有余,有一手不错的箭术,认识不少字,读过春秋与孙子兵法,加上暗中给的好处,则有九成多把握拣为上禁兵。
“非要读书?”
“汝欲在军中出人头地,不拣兵亦要读书。”
刘昌郝立即让梁小乙捧着孙子兵法读,谁让他好好地非要当兵呢,刘昌郝自己也在看书。第二天梁小乙在刘昌郝家吃过早饭,刘昌郝让谢氏就着家里的旧麻布,给梁小乙做沙袋,得分为背袋、肩袋、肘袋、腿袋四个部分。
做好后灌泥沙,还称了重量,系在梁小乙身上。
苗苗瞪着大眼睛看着梁小乙,为什么系着这些袋子,好奇怪哦。梁小乙也难为情地嘿嘿乐,刘昌郝说:“小乙哥,汝若难为情,外面披一大袍。”
“好。”
这是必须的,或换刘昌郝去,那怕他塞再多的钱,人家也不敢将他拣为上禁兵,反之,塞了一些钱,梁小乙各方面皆卓越,拣为上禁兵则水到渠成。
刘昌郝去了作坊,昨天作坊状况仍不能让他满意,今天只好进一步淘沙。
作坊里女工正在做工,刘昌郝说:“大伙先停下。”
大家立即放掉手中的活计。
“诸位,吾替尔等算一笔账。尔等家中地皆不多,几无桑蚕或其他额外收入,吾即算汝等家有三十余亩地,良田劣田均摊,扣掉种子、生产本钱、赋税,一年所得不过十贯钱。”
家里真有三十几亩地,有差田也有好田,一年毛收入还是有十贯钱的,甚至更多,关键作坊里的女工有几家手里有三十多亩地的?有的人家也有,如棘岭寨、牛岭寨与后山村,“山里”的三十几亩地,能有多少收成?
“虽有十贯钱收入,衣食住行,皆在十贯钱内,又能余下几何?”
不然那来的赤贫之说,甚至三成人家丰年时都吃不饱饭,况论衣住行?
“作坊开工,长达三十余天,”究竟多少天,刘昌郝也不大清楚,这取决于三方面,朱三他们后期的能接多少契单,作坊正常有多少人上工,干活效率如何,三十余天应当是有的:“若不缺工,仅工钱便得两千文,汝等来一人者少,多来两人,甚者来三人四人,两人者则是四千文,吾亦言,不止工钱,鞭炮结束后吾会拿出不菲钱帛做奖励,表现稍稍佳者,两人亦能轻易再得一千文钱。”
五千文钱,六贯半,能顶上其家大半年收入了,不过一个来月时间,还不好好地做工?
还有一条,刘昌郝都不大好意思说。
刘昌郝开始算计午饭的花销,但手艺人吃香,人家三来三不来的,刘昌郝也没办法,再远,就要招呼人家吃晚饭了。后来李阔海答应借钱,刘昌郝索将它当成自家的福利,吃好了,多出一点力气替自家做活吧。于是女工的伙食也带了荤腥。
这些女工多来自赤贫人家,一年也舍不得吃几次荤菜,昨天吃中饭,明明准备了许多饭菜,结果连汤汁都差一点被舔得一干二净。但这个刘昌郝真能理解,他小时候家里也不好,眼馋嘴也馋,不怕吃,就怕吃了继续想偷懒。
算账是讲道理,道理是礼,礼在前……
“三元不当要汝请村里人,”沈氏又说道。
反正一个个不识好,不如不请,人难请吗?往西去,有的是贫困村子,来回不便不能解决?作坊那么大,晚上全空着,铺个地铺就是。
“义父亦有理,不请,乃吾不对,吾终是刘梁村人,吾请之,仍不好好做活,乃是其不对,与吾无关,真不行,大浪淘沙,花几天,将一些人淘出去便是。”
“终是麻烦。”
“大娘娘,谁个不麻烦。”
就像刘昌郝种月季,绕了一个大弯子,虽然麻烦,但不吵不闹地,便将事情解决掉。还是在绕弯子,但绕了一圈后,自己便占据了道义。其实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刘昌郝看到一个可喜的地方。
刘梁村许多中老妇女已经“严重污染”,多半不可救药,十几岁的与二十几岁的,也就是各家的小姑娘与小媳妇,表现还是可以的。如梁二的女儿,尽管她妈被秦瓦匠拖走,让她直掉眼泪,可做活时却十分认真。
“大娘娘,让小乙哥来吾家吃晚饭。”
梁小乙在刘家吃饭很正常,但刘昌郝刻意请他去刘家吃饭,多半有事情,沈氏也不问,回去让梁小乙去了刘家。
吃过晚饭,刘昌郝将梁小乙带到自己房间。
“许多书。”
在京城买的旧书,史记,三本春秋,汉书,唐书,三国志,孙子兵法。
别看仅是六部书,好几百多册,是三人提着上船的,一人都未必能提得动。
“小乙哥,汝欲从军,吾委托朱三探听。”刘昌郝说正事。
梁小乙想当兵,刘昌郝劝不了,只好托朱三打听详细的情况,特别是在禁军渐渐腐朽、王安石裁军的背景下,不能冒冒然地去拣兵。
官方的说法不叫拣兵,而叫募兵。
一般有四条途径,募土人就所在团立,它便是拣新兵。
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就是刘昌郝所说的荫补。
募饥民以补本城,厢军。
以有罪配隶给役,劳改犯,但隶属厢军,若是孔武有力,也能迁为禁兵,如狄青。
后三种情况与梁小乙无关,刘昌郝只说第一种情况。
募土人就所在团立,并不一定是募禁兵,多数募的是边军、厢兵,能直接募禁兵的只有开封、洛阳、应天、大名几处地方,其他地方也有禁兵,但只有一营两营,自家的荫补,以及从厢军里拣挑勇武者,已经足够了,那来的拣禁兵的余地,以宋朝防犯的心理,也不会准许各州府随意拣禁兵。
除非一种情况,朝廷下诏,但也未必是诏募禁兵。
如熙宁元年诏诸州募军,此乃募饥民为厢军。二年募边民为营兵,也就是边军,半禁军。三年定州制募弓箭社,连厢军都算不上,只能说是比保甲待遇稍好的民兵。只有今年,诏诸路选募熙河效用,这回募的才是禁兵,但募好了,立即塞到熙河路,驻扎边塞,休想呆在京城里。
梁小乙运气好的是,刘梁村仍属于京畿地界,再往西去上几十里,属于郑州地界,什么也不要想,安心种地吧。
刘昌郝又说拣选过程。
朝廷先从三衙派来中低级武官,担任拣兵的主考官。
其过程一分为三,第一步是先度人材,量身高,看其是否魁梧,甚至让高大魁梧者试举石锁,让你举石锁反是好事,说明对你重视。梁三元同意儿子去当兵,也就是这第一关,若只有第一关,梁小乙拣为上禁兵也是绰绰有余,然而不只是第一关,后面还有,阅走跃。
让你穿上沉重的步人甲,或跑步或跳跃。
第三步试瞻视,主考官亲自面试,会略略交谈,观其品性,或问有无特长,分别一一做记录。再根据三关情况,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
伉健者,未必是指身体好的人,乃是各方面都优秀,才能录为禁兵。何谓优秀?且看保甲教场教头,为什么发生了许多惨事,乃是教头贪婪所至。
教头来自何处?禁军。主考官来自何处?名义上是三衙派来的,还是禁军。
那怕梁小乙表现得好,弄不好也会发配到了厢军里,那就惨掉了。
梁小乙听得头皮子麻麻地,他问:“当年汝曾祖如何拣兵?”
“吾亦不知。”
刘昌郝四爷爷还有一些印象,只说刘昌郝曾祖很魁梧,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毕竟刘昌郝曾祖父去当兵,四爷爷还未出世呢。但刘昌郝暗下估计他这个曾祖应当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毕竟宋真宗晚年与刘娥主政时,宋朝基本上太平无事,但就在这种背景下,从一名禁兵迅速爬成十将,又爬成都头,何其不易。但再往上爬,一不识字,二没有后台,爬不动了。
“小乙哥,汝还欲从军?”
“试试。”
“小乙哥,募军时非是玩闹,一旦汝拣为厢兵,汝不从,几会有杖杀之危。”
“还是试试。”
“亦好吧。”
刘昌郝替梁小乙做了两手准备,面试一节水很深。刘昌郝打算到时候准备一些金子,让朱三打通关节,反正禁军军纪松懈,拣兵时朱三通过一些关节获得入场观阅的机会,对此宋朝不大排斥,甚至每年还让禁军搞一些比试活动,主动邀请“父老”在边上助威。到梁小乙时,朱三暗中找到负责的武官,将金子递给其人,托他关照一二。
这个刘昌郝没有说。
他说的是第二个准备。
从现在起,梁小乙每天就要抽出一些空,背负若干沙袋跑步、干活,沙袋总重不能低于五十斤,提前适应负重跑步跳跃。
其二先看两本书。
范仲淹赠狄青《春秋》,被传为天下佳话,刘昌郝搞不清楚,看了春秋是知掌兵,还是知做好人?还有,范仲淹真的重用了狄青?以及好水川,输得那么惨,狄青依然被韩琦死死按在泾州,最终狄青还是让这群君子给活活糟践死了。
怎么办呢?
范仲淹已经走向圣坛,他的一些做法不是圣旨,却被天下人捧为法旨。或如吴承恩写三国演义,将这一段搬到关羽身上,说关羽熟读春秋,可怜的刘昌郝在三国志里找了半天,愣是什么也找不着。
所以刘昌郝让梁小乙这段时间抽空看春秋,春秋有三本,谷梁传与公羊传莫要看了,看的是左氏。
第二本书是孙子兵法,刘昌郝每天晚上抽上一个或半个时辰的空,梁小乙若有不认识的字,立即问刘昌郝,刘昌郝还亲自给梁小乙讲解孙子兵法。
等教阅结束,拜韩大虎为师,跟他后面学习射箭本领。
到了拣兵时,身高、强壮、举重、负重跑跃皆绰绰有余,有一手不错的箭术,认识不少字,读过春秋与孙子兵法,加上暗中给的好处,则有九成多把握拣为上禁兵。
“非要读书?”
“汝欲在军中出人头地,不拣兵亦要读书。”
刘昌郝立即让梁小乙捧着孙子兵法读,谁让他好好地非要当兵呢,刘昌郝自己也在看书。第二天梁小乙在刘昌郝家吃过早饭,刘昌郝让谢氏就着家里的旧麻布,给梁小乙做沙袋,得分为背袋、肩袋、肘袋、腿袋四个部分。
做好后灌泥沙,还称了重量,系在梁小乙身上。
苗苗瞪着大眼睛看着梁小乙,为什么系着这些袋子,好奇怪哦。梁小乙也难为情地嘿嘿乐,刘昌郝说:“小乙哥,汝若难为情,外面披一大袍。”
“好。”
这是必须的,或换刘昌郝去,那怕他塞再多的钱,人家也不敢将他拣为上禁兵,反之,塞了一些钱,梁小乙各方面皆卓越,拣为上禁兵则水到渠成。
刘昌郝去了作坊,昨天作坊状况仍不能让他满意,今天只好进一步淘沙。
作坊里女工正在做工,刘昌郝说:“大伙先停下。”
大家立即放掉手中的活计。
“诸位,吾替尔等算一笔账。尔等家中地皆不多,几无桑蚕或其他额外收入,吾即算汝等家有三十余亩地,良田劣田均摊,扣掉种子、生产本钱、赋税,一年所得不过十贯钱。”
家里真有三十几亩地,有差田也有好田,一年毛收入还是有十贯钱的,甚至更多,关键作坊里的女工有几家手里有三十多亩地的?有的人家也有,如棘岭寨、牛岭寨与后山村,“山里”的三十几亩地,能有多少收成?
“虽有十贯钱收入,衣食住行,皆在十贯钱内,又能余下几何?”
不然那来的赤贫之说,甚至三成人家丰年时都吃不饱饭,况论衣住行?
“作坊开工,长达三十余天,”究竟多少天,刘昌郝也不大清楚,这取决于三方面,朱三他们后期的能接多少契单,作坊正常有多少人上工,干活效率如何,三十余天应当是有的:“若不缺工,仅工钱便得两千文,汝等来一人者少,多来两人,甚者来三人四人,两人者则是四千文,吾亦言,不止工钱,鞭炮结束后吾会拿出不菲钱帛做奖励,表现稍稍佳者,两人亦能轻易再得一千文钱。”
五千文钱,六贯半,能顶上其家大半年收入了,不过一个来月时间,还不好好地做工?
还有一条,刘昌郝都不大好意思说。
刘昌郝开始算计午饭的花销,但手艺人吃香,人家三来三不来的,刘昌郝也没办法,再远,就要招呼人家吃晚饭了。后来李阔海答应借钱,刘昌郝索将它当成自家的福利,吃好了,多出一点力气替自家做活吧。于是女工的伙食也带了荤腥。
这些女工多来自赤贫人家,一年也舍不得吃几次荤菜,昨天吃中饭,明明准备了许多饭菜,结果连汤汁都差一点被舔得一干二净。但这个刘昌郝真能理解,他小时候家里也不好,眼馋嘴也馋,不怕吃,就怕吃了继续想偷懒。
算账是讲道理,道理是礼,礼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