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规划好的皇家学院,最多能够容纳三千人就读,如果十多万年青士子前来就读,怎么着也容纳不下。
可大家伙可不要忘了,京城远在北地,除却周边的几个州府,其他地方的士子想要前往京城,无不是跋山涉水,走上至少上千里的路程。
家境的因素,便成为了限制他们前往京城的必要条件。
除非有性格坚毅之人,张凌阳相信,一般的寒门士子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前去数千里之外的京城,去谋求那份虚无缥缈的前程的。
也是因此,张凌阳一点也不担忧皇家学院的门槛被挤爆。
至于会不会面临无生可招的局面?
张凌阳更加的不相信了。
对寒门士子而言,新成立的皇家学院可是他们难得的晋身之路。
至少相比科举来说,入皇家学院进学要相对容易许多。
所以,张凌阳才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心。
至于说士绅大族会不会同寒门子弟争抢这个机会?
呵呵?
之前就已经说了,在士大夫眼中,所为的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淫技巧而已,他们根本就瞧不上。
正是出于以上种种考虑,张凌阳相信,这次皇家学院的招生,怎么着也能招收数千学子。
但如果招生人数多于三千人这个上限?
那不好意思,京城附近的学子将会被刷下来一大批。
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
想想看,人家其他地方的士子,不远万里来到京城,足可见他们的毅力坚韧。
这样的人一旦进入皇家学院,可定会悉心向学。
而京城附近的学子呢?
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很小,亦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代价。
对于这样的机会,他们很可能并不会十分珍惜。
但也不能一棒子将所有人打死。
可在这样的大条件之下,张凌阳自然相信不远万里而来的士子学习要比京城附近的士子要刻苦许多。
也是因此,张凌阳心中才会下定这样的决心。
但现在说这些无疑有些过早,谁知道到时候皇家学院能招收多少学生呢?
……
大周各地的摊丁入亩进行的如火如荼。
虽然地方上还有不少士绅反对这一政策。
可随着江南士绅集团的土崩瓦解,剩下的那点反对声音,根本就不足为道。
江南几省,经过大动乱之后,当地剩余的士绅现在根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而另外一个粮税重地湖广,吴贤妃、严妃二人的父亲吴启良、严书担任荆南、荆北两省巡抚多年,虽然现在已经专任其他地方,可人走了茶却还没有凉。
两广那边也是这样的情况。
高霈任职两广总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又怎会没在那里经营一点势力?
至于川蜀?
贺妃的父亲贺铭正担任着川蜀巡抚。
豫南那边,曾经的豫南巡抚朱开山已经高升为户部尚书,人走了茶没凉不说,相反比之前还要热上几分。
山东那边,随着去年整个山东八成以上的官吏下台,现在山东士绅也不敢说一声反对。
晋中那边,随着晋中几家票号的倒台,被牵连出来的士绅官员可是不少。
如此算来,除却西北的雍、凉两省及西南的云、贵两省,竟然还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摊丁入亩政策。
西北那边比较荒凉,士绅的势力并不强大,而西南那边,士绅势力也不成气候,要不然现在云贵总督张广之也不会一边镇压苗人叛乱,一边如火如荼的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了。
现在仔细算下来,自江南士绅集团被镇压下去之后,还真没有那个地方的士绅敢站出来反对这项政策呢!
也是因此,摊丁入亩政策实施的很是顺利。
甚至顺利的有些超乎想象。
可张凌阳却明白,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要不然之前张凌阳也不会东一棒,西一棒的乱敲乱打了。
而其中,以郑永基为首的几名外戚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说郑永基这名始终呆在京城的朝廷大员。
诸如高霈、曹睿、朱开山、吴启良、严书、贺铭这几位都曾经亦或正在担任封疆大吏之职,对地方的形势自然是了如指掌。
正是依靠勋贵及这些外戚,张凌阳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进行改革。
可同样的,这些勋贵及外戚也因此势力愈发的强大,为以后的诸皇子之争埋下了伏笔。
王皇后的之子赵昊虽说是张凌阳的嫡长子,可一旦宫里其他嫔妃诞下子嗣,张凌阳相信,原本还算和谐的后宫只怕要暗波涌动了。
如果说王皇后的娘家能立事,那还好说。
可现在的局面是,王皇后的娘家安国公府是立不起事的,反而处处仰仗王皇后,甚至拖王皇后的后腿。
现在高贵妃等人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还说不一定。
可一旦高贵妃等人真的诞下皇子,以那些外戚的势力,即便赵昊是皇家的嫡长子,只怕其他外戚也要联合起来将这个正儿八经的嫡长子给拉下马来,而后斗一个你死我活。
张凌阳虽然明白这些,可短时间内,在一些事情上,张凌阳还要仰仗这些外戚,一时间倒也不好下手。
再说,皇储之争,不是还没有发生吗?
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张凌阳始终没有对外戚势力进行打压。
亦或者说,张凌阳即便现在想要打压外戚势力,只怕也不会那么容易。
谁让现在外戚势力在朝中一家独大呢?
……
六月,英吉利使臣威尔逊带着上百名来自欧洲的专家、学者、工匠乘船来到通州码头。
一下船,就有东厂提督小福子前来迎接。
除却威尔逊被带入京城之中,剩下的那些专家、学者、工匠都被带到了已经建设好的皇家学院之中。
此番,威尔逊不仅带来了这些专家、学者和工匠,更是带来了二十台蒸汽机。
原本,去年威尔逊入京之时,答应了送大周十台蒸汽机。
可回到欧洲面见了英吉利国王之后,英吉利国王觉得威尔逊有些小家子气,大笔一挥,便命其向大周送来二十台蒸汽机。
毕竟,人家大周的皇帝大方,答应开放通商口岸同欧洲欧洲贸易,自己也不能小气不是?
可大家伙可不要忘了,京城远在北地,除却周边的几个州府,其他地方的士子想要前往京城,无不是跋山涉水,走上至少上千里的路程。
家境的因素,便成为了限制他们前往京城的必要条件。
除非有性格坚毅之人,张凌阳相信,一般的寒门士子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前去数千里之外的京城,去谋求那份虚无缥缈的前程的。
也是因此,张凌阳一点也不担忧皇家学院的门槛被挤爆。
至于会不会面临无生可招的局面?
张凌阳更加的不相信了。
对寒门士子而言,新成立的皇家学院可是他们难得的晋身之路。
至少相比科举来说,入皇家学院进学要相对容易许多。
所以,张凌阳才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心。
至于说士绅大族会不会同寒门子弟争抢这个机会?
呵呵?
之前就已经说了,在士大夫眼中,所为的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淫技巧而已,他们根本就瞧不上。
正是出于以上种种考虑,张凌阳相信,这次皇家学院的招生,怎么着也能招收数千学子。
但如果招生人数多于三千人这个上限?
那不好意思,京城附近的学子将会被刷下来一大批。
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
想想看,人家其他地方的士子,不远万里来到京城,足可见他们的毅力坚韧。
这样的人一旦进入皇家学院,可定会悉心向学。
而京城附近的学子呢?
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很小,亦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代价。
对于这样的机会,他们很可能并不会十分珍惜。
但也不能一棒子将所有人打死。
可在这样的大条件之下,张凌阳自然相信不远万里而来的士子学习要比京城附近的士子要刻苦许多。
也是因此,张凌阳心中才会下定这样的决心。
但现在说这些无疑有些过早,谁知道到时候皇家学院能招收多少学生呢?
……
大周各地的摊丁入亩进行的如火如荼。
虽然地方上还有不少士绅反对这一政策。
可随着江南士绅集团的土崩瓦解,剩下的那点反对声音,根本就不足为道。
江南几省,经过大动乱之后,当地剩余的士绅现在根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而另外一个粮税重地湖广,吴贤妃、严妃二人的父亲吴启良、严书担任荆南、荆北两省巡抚多年,虽然现在已经专任其他地方,可人走了茶却还没有凉。
两广那边也是这样的情况。
高霈任职两广总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又怎会没在那里经营一点势力?
至于川蜀?
贺妃的父亲贺铭正担任着川蜀巡抚。
豫南那边,曾经的豫南巡抚朱开山已经高升为户部尚书,人走了茶没凉不说,相反比之前还要热上几分。
山东那边,随着去年整个山东八成以上的官吏下台,现在山东士绅也不敢说一声反对。
晋中那边,随着晋中几家票号的倒台,被牵连出来的士绅官员可是不少。
如此算来,除却西北的雍、凉两省及西南的云、贵两省,竟然还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摊丁入亩政策。
西北那边比较荒凉,士绅的势力并不强大,而西南那边,士绅势力也不成气候,要不然现在云贵总督张广之也不会一边镇压苗人叛乱,一边如火如荼的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了。
现在仔细算下来,自江南士绅集团被镇压下去之后,还真没有那个地方的士绅敢站出来反对这项政策呢!
也是因此,摊丁入亩政策实施的很是顺利。
甚至顺利的有些超乎想象。
可张凌阳却明白,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要不然之前张凌阳也不会东一棒,西一棒的乱敲乱打了。
而其中,以郑永基为首的几名外戚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说郑永基这名始终呆在京城的朝廷大员。
诸如高霈、曹睿、朱开山、吴启良、严书、贺铭这几位都曾经亦或正在担任封疆大吏之职,对地方的形势自然是了如指掌。
正是依靠勋贵及这些外戚,张凌阳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进行改革。
可同样的,这些勋贵及外戚也因此势力愈发的强大,为以后的诸皇子之争埋下了伏笔。
王皇后的之子赵昊虽说是张凌阳的嫡长子,可一旦宫里其他嫔妃诞下子嗣,张凌阳相信,原本还算和谐的后宫只怕要暗波涌动了。
如果说王皇后的娘家能立事,那还好说。
可现在的局面是,王皇后的娘家安国公府是立不起事的,反而处处仰仗王皇后,甚至拖王皇后的后腿。
现在高贵妃等人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还说不一定。
可一旦高贵妃等人真的诞下皇子,以那些外戚的势力,即便赵昊是皇家的嫡长子,只怕其他外戚也要联合起来将这个正儿八经的嫡长子给拉下马来,而后斗一个你死我活。
张凌阳虽然明白这些,可短时间内,在一些事情上,张凌阳还要仰仗这些外戚,一时间倒也不好下手。
再说,皇储之争,不是还没有发生吗?
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张凌阳始终没有对外戚势力进行打压。
亦或者说,张凌阳即便现在想要打压外戚势力,只怕也不会那么容易。
谁让现在外戚势力在朝中一家独大呢?
……
六月,英吉利使臣威尔逊带着上百名来自欧洲的专家、学者、工匠乘船来到通州码头。
一下船,就有东厂提督小福子前来迎接。
除却威尔逊被带入京城之中,剩下的那些专家、学者、工匠都被带到了已经建设好的皇家学院之中。
此番,威尔逊不仅带来了这些专家、学者和工匠,更是带来了二十台蒸汽机。
原本,去年威尔逊入京之时,答应了送大周十台蒸汽机。
可回到欧洲面见了英吉利国王之后,英吉利国王觉得威尔逊有些小家子气,大笔一挥,便命其向大周送来二十台蒸汽机。
毕竟,人家大周的皇帝大方,答应开放通商口岸同欧洲欧洲贸易,自己也不能小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