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是很喜欢木匠活,但他却没有耽误太多的政事。天启年间,大明已经在风雨边缘,鞑子的内部已进完成了一统,为了抵御天灾,也就是小冰河期对他们造成的。其实,在小冰河期日子对鞑子来说同样不好过,尤其是汉人人口逃亡流失严重影响生产力,所以建奴多次入关抓捕大量汉人劫掠财物粮食,用这种吸血的方式成功削弱明朝来补充自己,如果不是晋商不断地给鞑子输送粮食,让他们成功地渡过小冰河期,鞑子也不可能有如此嚣张的气焰。
在天启初年,萨尔浒之战刚刚结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朱由校来处理,尤其是辽东战事频繁之时,作为一国之君,朱由校没有多少失误。
他登基之后,发现东林党的权势过大,而皇帝一个人是无法抗衡整个文官集团的,于是朱由校向他的前辈学习,提拔了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仗着皇帝的宠信而权倾朝野,经常在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在朝廷上执行皇帝的权力。这也是朱由校的聪明之处,没有直接与文官集团发生冲突,而是让魏忠贤去牵制文官集团。
魏忠贤掌权期间,增加了江南的赋税,提高了官绅的赋税,减轻的百姓的负担。他对辽东战事很关注,天启年间,辽东军兵很少有欠粮欠饷的事情发生,这与魏忠贤掌权是分不开的。
朱由校虽然在做木匠活,但是朝堂上的一切动向都在他的关注之下,这说明朱由校其实是个很有手段的一个皇帝。
皇帝也是人,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后世对天启帝的批评也很多,他忙于木匠活,耽误了很多政事,重用魏忠贤,而魏忠贤暗地里做了很多为人不齿的事情,陷害忠良、打击异己、贪污受贿。但天启帝并非不上朝,他比万历皇帝都要勤奋。推荐阅读tv./.tv./
而后来继任的朱由检,比起他哥哥朱由校来就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大明亡在他的手中,虽然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他,但在他执政时犯下了很多不能饶恕的错误。
首先他一上位,就除掉了魏忠贤,除掉魏忠贤对他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大明太监的权力全部出自皇权,与大臣不同,皇帝要太监去死只是一句话的事。
朱由校在临死之前就郑重地告诉过朱由检要重用魏忠贤,不过,在朱由检做信王的时候就对魏忠贤不满,做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这就是朱由检和朱由校的能力差距,朱由校知道权力制衡术,而崇祯只看到魏忠贤所做的坏事。
论权谋手段,朱由检差得太远,他这个人凶暴蛮横、猜忌多疑、刚愎自用,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最终手下连个能用的人都没有。
袁方想到这里就头皮发麻,他知道在朱由检手下是不好混的,这些东林党人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既然要谋害天启皇帝而把朱由检扶上位。
必须找机会提醒一下眼前的这位皇帝,让他多多地提防东林党人对他下黑手。可是这样的无凭无据的事情又不好直接说,只能够是暗示朱由校。
如果朱由校能够不死,或者说不那么早死,大明也许还能够延续下去,最起码不会让鞑子捡了便宜,在我大汉民族面前作威作福。
“袁爱卿,你在想什么呢?”正当袁方想心事的时候,朱由校好奇地问道。
袁方道:“微臣刚才听到皇上咳嗽,我听一位郎中说过,咳嗽分为两种,一种为寒咳,一种为热咳。”
朱由校听袁方如此说,也来了兴致,问:“你说朕是属于寒咳还是热咳?”
袁方道:“从表象上来看应该属于寒咳。”
朱由校问:“那么应该吃什么药呢?”
袁方道:“微臣不是郎中,开不出什么药方。但是,如果平时少去阴凉之地,皇上的咳嗽就会减轻许多。”
“阴凉之地有何所指?”朱由校问。
袁方道:“比如说有水的地方不要去。”
魏忠贤插话道:“你这句话太宽泛了,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袁方道:“比如说江河湖海,这些都属于阴凉之地,水面风大,容易受寒,受寒就会加重咳嗽。”
朱由校略有所思,道:“江河湖海都不能去,朕记住袁爱卿的话了。”
袁方希望朱由校真能记住。
……
袁方得到了朱由校的御旨,他去香山澳带回来的三十六门红夷大炮和兵部存放的十二门红夷大炮都调拨给了袁方使用,袁方在离开乾清宫时,还向朱由校讨到了批文,有了皇帝的御批,袁方才放心地离开了皇宫。
当天晚上,锦衣卫千户杨寰前来大齐家胡同拜见袁方,袁方把杨寰让进自己的书房单独见面。
杨寰一进书房,向袁方倒头便拜:“杨寰拜见袁大人!”
袁方连忙把他扶起:“不必多礼,你能来见我我就很高兴了。”
杨寰道:“杨寰不敢忘记袁大人的恩德。”
袁方问:“你现在还住在轿子胡同吗?”
“回袁大人,在下还在轿子胡同住。”
袁方又问:“没有其他人找你的麻烦吧?”
“回袁大人,没有。”
“近来忙些什么呀?”袁方知道杨寰已经不再勖勤宫当值,所以才有这一问。
杨寰答道:“这段时间清闲得很,除了为大户看家护院,就没有其他事可做了。”
袁方知道杨寰所说的大户指的是三品以上的高官,看家护院其实就是对这些高官进行监督。不过这样的差事是不用杨寰这个千户亲自出马的,他只要分派手下人去做就行了,所以他才说清闲得很。
袁方向杨寰问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你们是什么时候结束勖勤宫的当值?”
“两个月前。”
袁方问:“我让你留意的事情,你有没有做?”
杨寰道:“袁大人交办的事情杨寰怎敢不做?”
“有什么异常没有?”
在天启初年,萨尔浒之战刚刚结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朱由校来处理,尤其是辽东战事频繁之时,作为一国之君,朱由校没有多少失误。
他登基之后,发现东林党的权势过大,而皇帝一个人是无法抗衡整个文官集团的,于是朱由校向他的前辈学习,提拔了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仗着皇帝的宠信而权倾朝野,经常在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在朝廷上执行皇帝的权力。这也是朱由校的聪明之处,没有直接与文官集团发生冲突,而是让魏忠贤去牵制文官集团。
魏忠贤掌权期间,增加了江南的赋税,提高了官绅的赋税,减轻的百姓的负担。他对辽东战事很关注,天启年间,辽东军兵很少有欠粮欠饷的事情发生,这与魏忠贤掌权是分不开的。
朱由校虽然在做木匠活,但是朝堂上的一切动向都在他的关注之下,这说明朱由校其实是个很有手段的一个皇帝。
皇帝也是人,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后世对天启帝的批评也很多,他忙于木匠活,耽误了很多政事,重用魏忠贤,而魏忠贤暗地里做了很多为人不齿的事情,陷害忠良、打击异己、贪污受贿。但天启帝并非不上朝,他比万历皇帝都要勤奋。推荐阅读tv./.tv./
而后来继任的朱由检,比起他哥哥朱由校来就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大明亡在他的手中,虽然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他,但在他执政时犯下了很多不能饶恕的错误。
首先他一上位,就除掉了魏忠贤,除掉魏忠贤对他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大明太监的权力全部出自皇权,与大臣不同,皇帝要太监去死只是一句话的事。
朱由校在临死之前就郑重地告诉过朱由检要重用魏忠贤,不过,在朱由检做信王的时候就对魏忠贤不满,做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这就是朱由检和朱由校的能力差距,朱由校知道权力制衡术,而崇祯只看到魏忠贤所做的坏事。
论权谋手段,朱由检差得太远,他这个人凶暴蛮横、猜忌多疑、刚愎自用,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最终手下连个能用的人都没有。
袁方想到这里就头皮发麻,他知道在朱由检手下是不好混的,这些东林党人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既然要谋害天启皇帝而把朱由检扶上位。
必须找机会提醒一下眼前的这位皇帝,让他多多地提防东林党人对他下黑手。可是这样的无凭无据的事情又不好直接说,只能够是暗示朱由校。
如果朱由校能够不死,或者说不那么早死,大明也许还能够延续下去,最起码不会让鞑子捡了便宜,在我大汉民族面前作威作福。
“袁爱卿,你在想什么呢?”正当袁方想心事的时候,朱由校好奇地问道。
袁方道:“微臣刚才听到皇上咳嗽,我听一位郎中说过,咳嗽分为两种,一种为寒咳,一种为热咳。”
朱由校听袁方如此说,也来了兴致,问:“你说朕是属于寒咳还是热咳?”
袁方道:“从表象上来看应该属于寒咳。”
朱由校问:“那么应该吃什么药呢?”
袁方道:“微臣不是郎中,开不出什么药方。但是,如果平时少去阴凉之地,皇上的咳嗽就会减轻许多。”
“阴凉之地有何所指?”朱由校问。
袁方道:“比如说有水的地方不要去。”
魏忠贤插话道:“你这句话太宽泛了,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袁方道:“比如说江河湖海,这些都属于阴凉之地,水面风大,容易受寒,受寒就会加重咳嗽。”
朱由校略有所思,道:“江河湖海都不能去,朕记住袁爱卿的话了。”
袁方希望朱由校真能记住。
……
袁方得到了朱由校的御旨,他去香山澳带回来的三十六门红夷大炮和兵部存放的十二门红夷大炮都调拨给了袁方使用,袁方在离开乾清宫时,还向朱由校讨到了批文,有了皇帝的御批,袁方才放心地离开了皇宫。
当天晚上,锦衣卫千户杨寰前来大齐家胡同拜见袁方,袁方把杨寰让进自己的书房单独见面。
杨寰一进书房,向袁方倒头便拜:“杨寰拜见袁大人!”
袁方连忙把他扶起:“不必多礼,你能来见我我就很高兴了。”
杨寰道:“杨寰不敢忘记袁大人的恩德。”
袁方问:“你现在还住在轿子胡同吗?”
“回袁大人,在下还在轿子胡同住。”
袁方又问:“没有其他人找你的麻烦吧?”
“回袁大人,没有。”
“近来忙些什么呀?”袁方知道杨寰已经不再勖勤宫当值,所以才有这一问。
杨寰答道:“这段时间清闲得很,除了为大户看家护院,就没有其他事可做了。”
袁方知道杨寰所说的大户指的是三品以上的高官,看家护院其实就是对这些高官进行监督。不过这样的差事是不用杨寰这个千户亲自出马的,他只要分派手下人去做就行了,所以他才说清闲得很。
袁方向杨寰问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你们是什么时候结束勖勤宫的当值?”
“两个月前。”
袁方问:“我让你留意的事情,你有没有做?”
杨寰道:“袁大人交办的事情杨寰怎敢不做?”
“有什么异常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