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时中为何要背叛李自成?
袁时中表面上看是李自成的干女婿,但是,李自成主要是利用袁时中,李自成对袁时中又拉拢也有防备,袁时中与他的矛盾激发点在于去年年底的攻打开封的战斗,李自成为了打败官军决定决开汴堤,借黄河之水淹没开封。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袁时中,袁时中是河南人,当然知道决开黄河对河南百姓意味着什么,那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有多少百姓无家可归,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呀!
袁时中不愿意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但是他有不得不接受这个任务,因为违背了李自成的将令所面临的将会是杀头。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拖延的战术,希望李自成能够回心转意地改变决黄河的想法。
拖延是有时间限制的,就在袁时中一筹莫展之际,汪乔年来了,袁时中知道不用执行李自成的将令的唯一办法就是向汪乔年投降。
汪乔年当然不会知道这个内幕,但是袁时中的投降让他在襄城的实力大增,他自己的标军有二万人马,加上袁时中的三万人,现在他有了五万守城的兵力。
他派牛成虎、郑嘉栋、贺人龙这三位总兵去城东四十里地的地方驻守,因为这三路总兵的手下都不足万人,要他们参加守城没有多大的意义,把他们派驻城外,还能够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
再说李自成得到禀报,袁时中已经投降了汪乔年,他怒火中烧,率领手下几十万大军直指襄城,大有不灭襄城不罢休之势。
很快,李自成的大军潮水般地向襄城涌了过来,驻守在城东的三总兵不战而逃,汪乔年让他们牵制敌人的计划落了空。
幸好此时的左良玉已不是历史上的左良玉,当他见到宋献策时,便率领手下八万大军向李自成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时候,他的手下将领左梦庚和袁可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燧发枪,燧发枪给予李自成重大的杀伤,李自成攻打襄城三天,由于伤亡太大而撤出了战场。
此次胜利意义重大,是近一年来,农民军连连挫败明军的少有的胜利,这场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明军的士气。然而,令汪乔年想不到的是,他不但因此而获得嘉奖,反而又被撤职了。
这一次撤职的理由是,克扣军饷中饱私囊。
不战而逃的牛成虎、郑嘉栋和贺人龙为了逃避责任,恶人先告状地向朱由检弹劾了汪乔年,而且还弹劾成功了,可见朱由检混蛋到了何种地步,他的江山不丢才怪。
汪乔年把自己手上的标军全部交给了左良玉,这支部队可都是用袁方的银子募集来的,还有就是袁时中带来的三万人,汪乔年也交给了左良玉,他告诉袁时中,左良玉也是袁公子的人,让他跟着左良玉,就如跟了袁公子是一样的。
他交出了兵权之后,就直接去了南京找袁方。
六月二十一日,在南京的袁府,汪乔年见到了阔别近两年的袁方。
袁方在前厅接待了汪乔年。
袁方先是问候了汪乔年一番,然后问:“岁星,襄城一战你是有大功的,不但守住了襄城,重创了李自成,收降了袁时中的三万人马。皇上因为贺人龙他们对你的弹劾,就把你给免职了,对此你有何想法?“
汪乔年道:“我只能说是皇上昏庸无能,谁忠谁奸他都看不清。”
袁方摇摇头表示反对:“这不是忠奸的问题,这是朝堂党争的结果。”
汪乔年感慨道:“党争党争,后患无穷!”
袁方道:“现在在朝的官员上上下下的还不频繁吗?别说你这位三边总督了,就是堂堂的兵部尚书也是走马灯似的在更换。”
汪乔年一惊,问:“仲南,你这位兵部尚书也要换人了?”
袁方道:“现在还没有这个迹象。但是我们在京城的几位同年都被换了下来,翰林院掌院陈演、礼部尚书傅冠、左副都御史方岳贡等几位阁臣都与你一样,被撤职返乡。“
汪乔年道:“这不是明目张胆地针对我们文党吗?”
袁方道:“我们在京城那边失去了一些势力,在南京的力量却有所增强。首先是南京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又回到了我们的手上,现在是由王铎在任这个职位。方岳贡任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国维任凤阳都督。“
汪乔年问:“仲南,我想出来做点事,不想就此回乡荒度一生。”
“怎么会荒度一生呢!”袁方微微地笑了笑,“我知道你在军事方面有所建树,何不来我的崇武书院教授军事?”
“我当然愿意,在书院能够发挥我之所长。”汪乔年高兴道。
袁方道:“现在我在苏州的崇武书院发展很快,现在苏州的崇武书院学子已经有一千五百名学子,陈演、傅冠和卢象升现在都在苏州的崇武书院,书院正需要你们去为学子们授课。“
“我何时去?”汪乔年迫切地问。
“你先在我这里住下,我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等做完这件事你再去吧!”
“好,请仲南吩咐!”
袁方道:“你陪同张国维去一趟凤阳,凤阳才遭战乱,今年又逢大旱,凤阳的百姓急需朝廷赈灾度日,你带上十万两银子和三千石大米,去凤阳施粥救民。这件事情做完了你再回到我这里来。“
汪乔年道:“这样的好事我乐意去做。”
袁方严肃道:“做了好事要扬名,现在是我们收买人心的最好时机。”
汪乔年保证道:“我一定让凤阳百姓知道,是仲南在关心他们的生死,让他们记得是谁在解救他们。”
不久前,凤阳总督高斗光以失五城而被治罪,袁方以张国维知兵法向朱由检推荐张国维,并得到了首辅周延儒支持,朱由检起用了张国维总督庐凤军务。
张国维在启程前来见袁方,袁方让他与汪乔年一同前去凤阳上任,并通知了庐凤总兵朱梅,让他做好迎接张国维上任的准备。
袁时中表面上看是李自成的干女婿,但是,李自成主要是利用袁时中,李自成对袁时中又拉拢也有防备,袁时中与他的矛盾激发点在于去年年底的攻打开封的战斗,李自成为了打败官军决定决开汴堤,借黄河之水淹没开封。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袁时中,袁时中是河南人,当然知道决开黄河对河南百姓意味着什么,那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有多少百姓无家可归,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呀!
袁时中不愿意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但是他有不得不接受这个任务,因为违背了李自成的将令所面临的将会是杀头。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拖延的战术,希望李自成能够回心转意地改变决黄河的想法。
拖延是有时间限制的,就在袁时中一筹莫展之际,汪乔年来了,袁时中知道不用执行李自成的将令的唯一办法就是向汪乔年投降。
汪乔年当然不会知道这个内幕,但是袁时中的投降让他在襄城的实力大增,他自己的标军有二万人马,加上袁时中的三万人,现在他有了五万守城的兵力。
他派牛成虎、郑嘉栋、贺人龙这三位总兵去城东四十里地的地方驻守,因为这三路总兵的手下都不足万人,要他们参加守城没有多大的意义,把他们派驻城外,还能够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
再说李自成得到禀报,袁时中已经投降了汪乔年,他怒火中烧,率领手下几十万大军直指襄城,大有不灭襄城不罢休之势。
很快,李自成的大军潮水般地向襄城涌了过来,驻守在城东的三总兵不战而逃,汪乔年让他们牵制敌人的计划落了空。
幸好此时的左良玉已不是历史上的左良玉,当他见到宋献策时,便率领手下八万大军向李自成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时候,他的手下将领左梦庚和袁可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燧发枪,燧发枪给予李自成重大的杀伤,李自成攻打襄城三天,由于伤亡太大而撤出了战场。
此次胜利意义重大,是近一年来,农民军连连挫败明军的少有的胜利,这场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明军的士气。然而,令汪乔年想不到的是,他不但因此而获得嘉奖,反而又被撤职了。
这一次撤职的理由是,克扣军饷中饱私囊。
不战而逃的牛成虎、郑嘉栋和贺人龙为了逃避责任,恶人先告状地向朱由检弹劾了汪乔年,而且还弹劾成功了,可见朱由检混蛋到了何种地步,他的江山不丢才怪。
汪乔年把自己手上的标军全部交给了左良玉,这支部队可都是用袁方的银子募集来的,还有就是袁时中带来的三万人,汪乔年也交给了左良玉,他告诉袁时中,左良玉也是袁公子的人,让他跟着左良玉,就如跟了袁公子是一样的。
他交出了兵权之后,就直接去了南京找袁方。
六月二十一日,在南京的袁府,汪乔年见到了阔别近两年的袁方。
袁方在前厅接待了汪乔年。
袁方先是问候了汪乔年一番,然后问:“岁星,襄城一战你是有大功的,不但守住了襄城,重创了李自成,收降了袁时中的三万人马。皇上因为贺人龙他们对你的弹劾,就把你给免职了,对此你有何想法?“
汪乔年道:“我只能说是皇上昏庸无能,谁忠谁奸他都看不清。”
袁方摇摇头表示反对:“这不是忠奸的问题,这是朝堂党争的结果。”
汪乔年感慨道:“党争党争,后患无穷!”
袁方道:“现在在朝的官员上上下下的还不频繁吗?别说你这位三边总督了,就是堂堂的兵部尚书也是走马灯似的在更换。”
汪乔年一惊,问:“仲南,你这位兵部尚书也要换人了?”
袁方道:“现在还没有这个迹象。但是我们在京城的几位同年都被换了下来,翰林院掌院陈演、礼部尚书傅冠、左副都御史方岳贡等几位阁臣都与你一样,被撤职返乡。“
汪乔年道:“这不是明目张胆地针对我们文党吗?”
袁方道:“我们在京城那边失去了一些势力,在南京的力量却有所增强。首先是南京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又回到了我们的手上,现在是由王铎在任这个职位。方岳贡任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国维任凤阳都督。“
汪乔年问:“仲南,我想出来做点事,不想就此回乡荒度一生。”
“怎么会荒度一生呢!”袁方微微地笑了笑,“我知道你在军事方面有所建树,何不来我的崇武书院教授军事?”
“我当然愿意,在书院能够发挥我之所长。”汪乔年高兴道。
袁方道:“现在我在苏州的崇武书院发展很快,现在苏州的崇武书院学子已经有一千五百名学子,陈演、傅冠和卢象升现在都在苏州的崇武书院,书院正需要你们去为学子们授课。“
“我何时去?”汪乔年迫切地问。
“你先在我这里住下,我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等做完这件事你再去吧!”
“好,请仲南吩咐!”
袁方道:“你陪同张国维去一趟凤阳,凤阳才遭战乱,今年又逢大旱,凤阳的百姓急需朝廷赈灾度日,你带上十万两银子和三千石大米,去凤阳施粥救民。这件事情做完了你再回到我这里来。“
汪乔年道:“这样的好事我乐意去做。”
袁方严肃道:“做了好事要扬名,现在是我们收买人心的最好时机。”
汪乔年保证道:“我一定让凤阳百姓知道,是仲南在关心他们的生死,让他们记得是谁在解救他们。”
不久前,凤阳总督高斗光以失五城而被治罪,袁方以张国维知兵法向朱由检推荐张国维,并得到了首辅周延儒支持,朱由检起用了张国维总督庐凤军务。
张国维在启程前来见袁方,袁方让他与汪乔年一同前去凤阳上任,并通知了庐凤总兵朱梅,让他做好迎接张国维上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