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尽管钟浩知道官家的意思,但是依旧是对这差事儿有些不感冒,自己本来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懒散性子,还真没想着当多大的官,又或是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负什么的,自然是能偷懒就偷懒。
虽然自己私底下想想,也想为大宋避免七十年之后的那场浩劫,出上一些力气,做一点努力!可是一想到,想要改变一个庞大王朝的命运谈何容易,钟浩不免又有些无力感,所以也就得过且过了。
还有就是,这所谓外交无小事儿,这高丽使者前来,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使者,来有什诉求,但是让自己一个毫无外交经验的人去接洽、谈判,显然有些难为自己了。
当下,钟浩苦着脸对王渐道:“下官主要是怕不能胜任这差事儿啊!”
王渐笑吟吟的道:“这差事儿等咱家说明白了,你就知道这事儿不难办了!”
当下王渐给钟浩讲解起来。
说起这接待高丽使者的这差事儿,自然要从大宋和高丽的关系讲起。要讲明白大宋和高丽的关系,那就要从高丽王朝的建立说起了。
当下王渐将这高丽的事情娓娓到来。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动兵变,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改国号为高丽,建立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一建立,便于辽神册三年(918年),派遣使者向契丹进贡。那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愿意与高丽交好,曾于神册七年(922年)派遣使者赴高丽遗骆驼,马及毡等,高丽亦遣使报聘。一时辽国与高丽的关系很是密切。但是辽国与高丽的这种外交往来关系并没有保持多久,很快即为双方的领土争夺所打破。
辽天显三年(926年)辽国灭亡渤海后,渤海故土纳入辽政权直接管辖范围。王氏高丽对此甚为不满,认为自己扩张领土的机会更小了。
辽天显五年之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渤海遗民(东丹国民)大量内迁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变得地广人稀。辽国对原渤海地区特别是对今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高丽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
高丽为了扩张势力,拼命吸纳渤海国的遗民,渤海人不断地涌入了高丽境内,甚至连“渤海国世子大光显都率众数万来投,渤海国大将朴升以三千余户来投。
随这高丽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灭掉新罗,随即又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灭掉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再无后顾之忧,不禁更加激烈的往北扩张领土,这引起了契丹的反感和警觉。契丹开始积极扶植熟女真和高丽对抗,于是高丽和契丹关系迅恶化。
辽会同五年(942年),辽国再次遣使高丽,为修复国交做最后的努力。高丽流契丹使节三十余人与海岛,系其所赠之骆驼五十匹于万夫桥下,不畜而死。高丽宣称:“若契丹者,与我邻境,宜先修好,而彼又遣使求和。吾乃绝其交聘者,以彼国相与渤海连和,互生疑貮,不顾旧盟,一朝歼灭,故太祖以为无道甚,不足与交。所献骆驼皆弃而不畜。其防范乎未然者,有如此也。渤海既为契丹所破,其世子大充显等,领其余众数万户,日夜倍道来奔。太祖悯念尤深,至赐姓名,使奉其本国祖先之祀。其文武参佐以下,皆优沾爵命”。
?于是至此,辽国与高丽的关系彻底决裂。
高丽太祖王建遣使后晋,试图与后晋联合共同夹击契丹,以便顺利向北扩张领土,占领渤海旧地。然不久王建卒,高丽遂罢其谋。王建临终之时,亲售训要,曰:“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尊其制;殊方异土,人性各异,不必苟同。契丹乃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面对高丽的公开绝交、流放契丹使者、大量招诱渤海遗民、以及不断向北扩张领土等,契丹曾一度十分震怒,但那时由于辽太宗耶律德光正忙于经略中原,后继者世宗、穆宗和景宗时代,不但内乱不断,而且还要应付后周的北伐,无暇东顾,只好对高丽的北扩采取姑息态度,未能立即对高丽用兵。
大宋一建立,高丽便遣使贡方物,上表称臣,奉其正朔,以为策应。
而作为回报,大宋曾一度支持高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
说起来,这件事在后来还成为一桩公案,那就是高丽国和其继承者朝鲜国,都曾一直主张原高句丽之地,也就是东北辽东地区,是高丽国和其继承者朝鲜国的领土。
其实如今的王氏高丽是继承自后高句丽,但是这后高句丽其实跟高句丽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国家,跟高句丽并无直接关系。
高句丽是一个在汉朝时,便已经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老国家!隋炀帝时,曾三次派大军征伐的,便是这个国家。隋朝的灭亡,也跟三征高句丽很有关系。不过在唐高宗时期,大唐联合了新罗将高句丽灭掉了,其鸭绿江以北的土地也纳入大唐新设立的安东都护府的统治之下。新罗当时对于只占有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土地虽有异议,但是最终在和唐朝经过了几次较量后,最终也同意了这个瓜分协议,以后未曾对原高句丽在的东北的土地提出要求。
王氏高丽建立之时,其实便存了对高句丽的领土企图,是以才起了高丽这个国号。但实际上高丽出自后高句丽,而后高句丽跟高句丽并无直接联系,实际上高丽其实只是新罗的继承者,根本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是以根本没有继承高句丽其东北领土的合理依据。
高丽虽然兴起于新罗之地,但其并不以继承新罗之地为满足,还想继承原高句丽之地,一直主张鸭绿江以北地区原高句丽之地,也应该归属于高丽。高丽对辽国曾屡次提出对辽东之地的领土要求!
这高句丽之地,在新罗时期早已明确了归属,辽国自然不可能给高丽,于是坚持高丽只能占有新罗之地,而原高句丽之地在唐朝是早就被为渤海国所继承!而辽国灭亡了渤海国,自然,理应从渤海手中接管原来的高句丽之地。
而等到大宋建立,高丽向大宋纳表称臣,两国关系不错,而与契丹正处在争夺燕云十六州等地的斗争之中,宋朝与契丹可谓仇敌之国。宋人知道,他们不可能像唐朝一样,坚持高句丽“近在提封之内”,因为原高句丽之地大部分早已为契丹所有,他们不但无法占有原高句丽之地,甚至连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等地都收不回来,因此,他们不会再去无聊声称原高句丽之地应该由宋朝来继承。
既然宋朝不可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那么,宋人应该支持谁来继承高句丽呢?毫无疑问,如果宋人承认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只会壮大契丹的力量,对正在与契丹进行斗争的宋朝来说,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承认高丽继承高句丽之地,那样的话,既可以加深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取得高丽的支持,又可以通过高丽可能为此动的战争来削弱契丹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大宋建国之初,在和高丽关系不错的时候,确实积极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
这也成为日后高丽及其继承者朝鲜,主张高句丽领土是他们的理论依据之一。
日后到了大明时,高丽的继承者朝鲜曾依照大宋承认和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向大明提出过领土要求!
大宋确实出于战略考虑,确实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但是随着大宋和高丽关系的破裂,对此事又变得模棱两可,成为其和高丽关系讨价还价的重要砝码。这也成为一桩公案。
随后在和高丽的交往中,这事儿也屡次被大宋和高丽拿来讨论。
………………
高丽是高句丽的是不是继承者的,这事儿且不论,但是高丽这个国家也是善变而短视的!因为没过多久,大宋和高丽的关系便破裂了。
大宋太宗皇帝雍熙北伐时,宋朝遣使请求高丽出兵联合进攻契丹,以为策应,共同对付辽国。
但是在辽圣宗主动派遣使者赴高丽请和,并答应高丽的部分领土要求,让高丽国王拒绝了大宋的要求。
辽国打退了大宋的雍熙北伐后,便开始着手对付高丽。
统和十年(992年),辽圣宗派大辽东京留守萧恒德率8o万大军东征高丽,并于与次年大败高丽军,克蓬山郡,俘高丽先锋军使尹庶颜,高丽成宗王治遂遣侍中朴良柔奉表请罪求和。
由于这时契丹正在经营中原,与宋朝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急欲拆散宋朝与高丽的联盟,于是,萧恒德便在高丽愿意向辽国称臣纳贡,并与宋朝断交的前提下,答应将“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给高丽,与高丽达成了和议,撤兵北返。
?随后,高丽成宗“遣朴良柔奉表请罪”,辽圣宗按照盟约规定,“诏取女直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之”。随后,辽圣宗派遣使者,正式册封高丽成宗王治为“高丽国王”,高丽开始使用契丹统和年号,正式向契丹称臣纳贡,同时断绝了同北宋的宗藩关系,高丽由“事宋”改为“事辽”。
从此,大宋和高丽的宗藩关系彻底断绝。
但是高丽像大辽称臣后,并没有减小其野心,辽国也没有放弃收拾高丽的打算。
等到宋辽缔结“澶渊之盟”之后,大辽已无后顾之忧,于是,高丽的噩梦开始了。
辽圣宗遂于统和二十八年(1o1o年),辽国以高丽大臣康肇擅杀国王诵另立国王询以及高丽“东结构于女真,西往来于宋国”等事为借口,动了第二次征伐高丽的战争。随后又在开泰三年(1o14)年动了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
两次大战对高丽的消耗异常沉重,虽然高丽最终向辽国称臣,保住了鸭绿江以南的领土,但是辽国却在高丽领土上钉下了保州这颗钉子,对高丽造成很大的威胁。
围绕这颗钉子,高丽人软硬兼施,最终也没法让辽国毁弃保州等城池。
虽然高丽和大宋断绝了宗藩关系,但是却没有彻底断绝了往来。一旦和辽国关系恶化的时候,就会加强和大宋的来往。而面对契丹人的质问时,高丽都是号称仰慕大宋文化,只是经济文化往来。当然,私底下自然少不了有些别的事情。
不过如今大宋和辽国虽然关系谈不上好,但是总体上还算维持友好邦交关系,起码表面上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大宋和辽国关系安稳多年,大宋的士大夫们如今很难同意和辽国轻易开启战端。是以这和高丽的关系好坏,对大宋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大宋和高丽搞好关系,其实无非就是为了让高丽帮忙牵制辽国,如今既然轻易不可能和辽国开启战端,这和高丽的关系也就没什么太大作用。再说高丽这个国家没什么信义,就算如今和他们搞好关系了,说不定倒是和辽国开启战端之时,这高丽又跟雍熙北伐是那样,临时又变卦了呢!
因此对于高丽的来使,大宋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两国的国土又不接壤,只靠泛海往来交往,在这个航海技术不是多么先进的年头,其关系也不可能密切了,因为和高丽之间的关系好坏,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王渐说到这里,钟浩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其实自己这差事儿,是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因此官家才敢派自己这么一个没什么外交经验的官儿去。
这应付那高丽使者的差事儿,无非就是去敷衍一下那高丽使者、听听他有什么诉求,到时汇报给官家便行了,并没有什么难度!当然,估计这高丽使者少不了又要大宋声援一下,他们高丽国对原高句丽领土的诉求。
这差事虽然没什么难度,但对于钟浩来说,却是做了一件刷官场升迁经验的差事儿,只要办得不出纰漏,自然算是一个政绩。
既然不影响自己回家省亲显摆,只是顺道去登州见见那高丽来使,那钟浩倒是没有什么可抵触的,自然也乐得接下这个差事儿。
虽然自己私底下想想,也想为大宋避免七十年之后的那场浩劫,出上一些力气,做一点努力!可是一想到,想要改变一个庞大王朝的命运谈何容易,钟浩不免又有些无力感,所以也就得过且过了。
还有就是,这所谓外交无小事儿,这高丽使者前来,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使者,来有什诉求,但是让自己一个毫无外交经验的人去接洽、谈判,显然有些难为自己了。
当下,钟浩苦着脸对王渐道:“下官主要是怕不能胜任这差事儿啊!”
王渐笑吟吟的道:“这差事儿等咱家说明白了,你就知道这事儿不难办了!”
当下王渐给钟浩讲解起来。
说起这接待高丽使者的这差事儿,自然要从大宋和高丽的关系讲起。要讲明白大宋和高丽的关系,那就要从高丽王朝的建立说起了。
当下王渐将这高丽的事情娓娓到来。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动兵变,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改国号为高丽,建立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一建立,便于辽神册三年(918年),派遣使者向契丹进贡。那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愿意与高丽交好,曾于神册七年(922年)派遣使者赴高丽遗骆驼,马及毡等,高丽亦遣使报聘。一时辽国与高丽的关系很是密切。但是辽国与高丽的这种外交往来关系并没有保持多久,很快即为双方的领土争夺所打破。
辽天显三年(926年)辽国灭亡渤海后,渤海故土纳入辽政权直接管辖范围。王氏高丽对此甚为不满,认为自己扩张领土的机会更小了。
辽天显五年之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渤海遗民(东丹国民)大量内迁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变得地广人稀。辽国对原渤海地区特别是对今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高丽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
高丽为了扩张势力,拼命吸纳渤海国的遗民,渤海人不断地涌入了高丽境内,甚至连“渤海国世子大光显都率众数万来投,渤海国大将朴升以三千余户来投。
随这高丽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灭掉新罗,随即又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灭掉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再无后顾之忧,不禁更加激烈的往北扩张领土,这引起了契丹的反感和警觉。契丹开始积极扶植熟女真和高丽对抗,于是高丽和契丹关系迅恶化。
辽会同五年(942年),辽国再次遣使高丽,为修复国交做最后的努力。高丽流契丹使节三十余人与海岛,系其所赠之骆驼五十匹于万夫桥下,不畜而死。高丽宣称:“若契丹者,与我邻境,宜先修好,而彼又遣使求和。吾乃绝其交聘者,以彼国相与渤海连和,互生疑貮,不顾旧盟,一朝歼灭,故太祖以为无道甚,不足与交。所献骆驼皆弃而不畜。其防范乎未然者,有如此也。渤海既为契丹所破,其世子大充显等,领其余众数万户,日夜倍道来奔。太祖悯念尤深,至赐姓名,使奉其本国祖先之祀。其文武参佐以下,皆优沾爵命”。
?于是至此,辽国与高丽的关系彻底决裂。
高丽太祖王建遣使后晋,试图与后晋联合共同夹击契丹,以便顺利向北扩张领土,占领渤海旧地。然不久王建卒,高丽遂罢其谋。王建临终之时,亲售训要,曰:“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尊其制;殊方异土,人性各异,不必苟同。契丹乃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面对高丽的公开绝交、流放契丹使者、大量招诱渤海遗民、以及不断向北扩张领土等,契丹曾一度十分震怒,但那时由于辽太宗耶律德光正忙于经略中原,后继者世宗、穆宗和景宗时代,不但内乱不断,而且还要应付后周的北伐,无暇东顾,只好对高丽的北扩采取姑息态度,未能立即对高丽用兵。
大宋一建立,高丽便遣使贡方物,上表称臣,奉其正朔,以为策应。
而作为回报,大宋曾一度支持高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
说起来,这件事在后来还成为一桩公案,那就是高丽国和其继承者朝鲜国,都曾一直主张原高句丽之地,也就是东北辽东地区,是高丽国和其继承者朝鲜国的领土。
其实如今的王氏高丽是继承自后高句丽,但是这后高句丽其实跟高句丽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国家,跟高句丽并无直接关系。
高句丽是一个在汉朝时,便已经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老国家!隋炀帝时,曾三次派大军征伐的,便是这个国家。隋朝的灭亡,也跟三征高句丽很有关系。不过在唐高宗时期,大唐联合了新罗将高句丽灭掉了,其鸭绿江以北的土地也纳入大唐新设立的安东都护府的统治之下。新罗当时对于只占有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土地虽有异议,但是最终在和唐朝经过了几次较量后,最终也同意了这个瓜分协议,以后未曾对原高句丽在的东北的土地提出要求。
王氏高丽建立之时,其实便存了对高句丽的领土企图,是以才起了高丽这个国号。但实际上高丽出自后高句丽,而后高句丽跟高句丽并无直接联系,实际上高丽其实只是新罗的继承者,根本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是以根本没有继承高句丽其东北领土的合理依据。
高丽虽然兴起于新罗之地,但其并不以继承新罗之地为满足,还想继承原高句丽之地,一直主张鸭绿江以北地区原高句丽之地,也应该归属于高丽。高丽对辽国曾屡次提出对辽东之地的领土要求!
这高句丽之地,在新罗时期早已明确了归属,辽国自然不可能给高丽,于是坚持高丽只能占有新罗之地,而原高句丽之地在唐朝是早就被为渤海国所继承!而辽国灭亡了渤海国,自然,理应从渤海手中接管原来的高句丽之地。
而等到大宋建立,高丽向大宋纳表称臣,两国关系不错,而与契丹正处在争夺燕云十六州等地的斗争之中,宋朝与契丹可谓仇敌之国。宋人知道,他们不可能像唐朝一样,坚持高句丽“近在提封之内”,因为原高句丽之地大部分早已为契丹所有,他们不但无法占有原高句丽之地,甚至连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等地都收不回来,因此,他们不会再去无聊声称原高句丽之地应该由宋朝来继承。
既然宋朝不可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那么,宋人应该支持谁来继承高句丽呢?毫无疑问,如果宋人承认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只会壮大契丹的力量,对正在与契丹进行斗争的宋朝来说,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承认高丽继承高句丽之地,那样的话,既可以加深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取得高丽的支持,又可以通过高丽可能为此动的战争来削弱契丹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大宋建国之初,在和高丽关系不错的时候,确实积极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
这也成为日后高丽及其继承者朝鲜,主张高句丽领土是他们的理论依据之一。
日后到了大明时,高丽的继承者朝鲜曾依照大宋承认和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向大明提出过领土要求!
大宋确实出于战略考虑,确实支持过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观点,但是随着大宋和高丽关系的破裂,对此事又变得模棱两可,成为其和高丽关系讨价还价的重要砝码。这也成为一桩公案。
随后在和高丽的交往中,这事儿也屡次被大宋和高丽拿来讨论。
………………
高丽是高句丽的是不是继承者的,这事儿且不论,但是高丽这个国家也是善变而短视的!因为没过多久,大宋和高丽的关系便破裂了。
大宋太宗皇帝雍熙北伐时,宋朝遣使请求高丽出兵联合进攻契丹,以为策应,共同对付辽国。
但是在辽圣宗主动派遣使者赴高丽请和,并答应高丽的部分领土要求,让高丽国王拒绝了大宋的要求。
辽国打退了大宋的雍熙北伐后,便开始着手对付高丽。
统和十年(992年),辽圣宗派大辽东京留守萧恒德率8o万大军东征高丽,并于与次年大败高丽军,克蓬山郡,俘高丽先锋军使尹庶颜,高丽成宗王治遂遣侍中朴良柔奉表请罪求和。
由于这时契丹正在经营中原,与宋朝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急欲拆散宋朝与高丽的联盟,于是,萧恒德便在高丽愿意向辽国称臣纳贡,并与宋朝断交的前提下,答应将“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给高丽,与高丽达成了和议,撤兵北返。
?随后,高丽成宗“遣朴良柔奉表请罪”,辽圣宗按照盟约规定,“诏取女直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之”。随后,辽圣宗派遣使者,正式册封高丽成宗王治为“高丽国王”,高丽开始使用契丹统和年号,正式向契丹称臣纳贡,同时断绝了同北宋的宗藩关系,高丽由“事宋”改为“事辽”。
从此,大宋和高丽的宗藩关系彻底断绝。
但是高丽像大辽称臣后,并没有减小其野心,辽国也没有放弃收拾高丽的打算。
等到宋辽缔结“澶渊之盟”之后,大辽已无后顾之忧,于是,高丽的噩梦开始了。
辽圣宗遂于统和二十八年(1o1o年),辽国以高丽大臣康肇擅杀国王诵另立国王询以及高丽“东结构于女真,西往来于宋国”等事为借口,动了第二次征伐高丽的战争。随后又在开泰三年(1o14)年动了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
两次大战对高丽的消耗异常沉重,虽然高丽最终向辽国称臣,保住了鸭绿江以南的领土,但是辽国却在高丽领土上钉下了保州这颗钉子,对高丽造成很大的威胁。
围绕这颗钉子,高丽人软硬兼施,最终也没法让辽国毁弃保州等城池。
虽然高丽和大宋断绝了宗藩关系,但是却没有彻底断绝了往来。一旦和辽国关系恶化的时候,就会加强和大宋的来往。而面对契丹人的质问时,高丽都是号称仰慕大宋文化,只是经济文化往来。当然,私底下自然少不了有些别的事情。
不过如今大宋和辽国虽然关系谈不上好,但是总体上还算维持友好邦交关系,起码表面上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大宋和辽国关系安稳多年,大宋的士大夫们如今很难同意和辽国轻易开启战端。是以这和高丽的关系好坏,对大宋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大宋和高丽搞好关系,其实无非就是为了让高丽帮忙牵制辽国,如今既然轻易不可能和辽国开启战端,这和高丽的关系也就没什么太大作用。再说高丽这个国家没什么信义,就算如今和他们搞好关系了,说不定倒是和辽国开启战端之时,这高丽又跟雍熙北伐是那样,临时又变卦了呢!
因此对于高丽的来使,大宋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两国的国土又不接壤,只靠泛海往来交往,在这个航海技术不是多么先进的年头,其关系也不可能密切了,因为和高丽之间的关系好坏,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王渐说到这里,钟浩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其实自己这差事儿,是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因此官家才敢派自己这么一个没什么外交经验的官儿去。
这应付那高丽使者的差事儿,无非就是去敷衍一下那高丽使者、听听他有什么诉求,到时汇报给官家便行了,并没有什么难度!当然,估计这高丽使者少不了又要大宋声援一下,他们高丽国对原高句丽领土的诉求。
这差事虽然没什么难度,但对于钟浩来说,却是做了一件刷官场升迁经验的差事儿,只要办得不出纰漏,自然算是一个政绩。
既然不影响自己回家省亲显摆,只是顺道去登州见见那高丽来使,那钟浩倒是没有什么可抵触的,自然也乐得接下这个差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