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迁安要走,愁坏了这支新部队的干部,他们聚到马迁安的“寝账”兼办公地点,纷纷表达担忧。这些人的组建,完全是以马迁安为轴心运作出来的,如今“中心”欲走,这摊子如何收拾?与s1人沟通问题,军官个人威信树立的问题,训练新兵的问题,还有新成立的“科研小组”研究方向、项目,都是你弄出来的,一切的工作都没有开展,没有整合,你一走,等于釜底抽薪,这锅刚刚要沸的汤不就冷下去了吗?况且,这里到底谁说了算?你总得交个底吧!
马迁安翻着白眼,脸冲房顶,显然不胜其烦。他的意思是等他回到密营汇报完工作后,这里的事情由一路军领导派人接管,来安排,什么事都要自己做,那根本不可能,又没长三头六臂。但眼下的形势确实需要他再多待一些日子,别的不说,就与s1人的沟通就是一大难题,这么多人楞找不出一个翻译,在翻译就位前,他的作用还真是无人可以替代。
在马迁安左右为难的时候,回国汇报的事情被刘清源义无反顾的揽下来。马迁安不放心老刘一个人走,又考虑到杨靖宇那边没有电台,所以请穆哈诺夫上士携一部电台、手摇电机与刘清源同去。马迁安心细,除了派两个体力好,意志坚定的战士随行外,还给杨靖宇及伤病员们准备了一大包药品。最后还将s1人绘制的南满军用地图塞了一份进去。(俄国人从1896年—1935年一直盘踞在中东铁路上,有军用地图不奇怪,马迁安知道,这份地图是马迁安与巴普罗维奇喝酒时要来的。)
“老刘,一切都拜托你了。”马迁安拍着刘清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嘱咐道,“穿越国境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鬼子刚刚丢失一大批劳工,估计会加强防备,还有杨司令的伤,魏书记的病,你回去后一定尽快电报告诉我一切,我在这里再想办法。”
刘清源混不在乎,轻松道:“放心,几百公里长的边境线,再防他也防不住俺呀,俺是谁?俺是这儿土地爷!”
马迁安依旧担心,默默替刘清源整理行装,他凝重的神情感染了周围的一群人,周围的人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话题,俱都沉默不语。
“我对密营战士了解不多,那边有没有能与穆哈诺夫沟通的人?”马迁安看到一脸坚毅背着电台的穆哈诺夫,猛然想起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懂俄语,杨靖宇的指令如何传达吆?忙昏头了,这么重要的事都没注意。
“放心,好几百人呢,啥人没有?有二毛子。”刘清源嘻嘻笑了,“这老毛子也不地道,下完种,自己个没影了,整的人家娘俩没法活人,害的娘俩到老毛子这找爹,哪找的到?待了一年,死心了才回东北。”
“哦!哦!哦!”周围的人听刘清源说的风趣,都拿眼睛看穆哈诺夫,好像他就是那个二毛子他爹。
穆哈诺夫严格说来并不是s1主要民族俄族,他是鞑靼人后代,只不过家族生活在西伯利亚数百年了,已经归属s1。看到大家突然都“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耸耸肩嘀咕了一句:“师道?”(什么)
“好啦,好啦,看他干什么?你看他长的哪点像老毛子?”马迁安也忍不住放松心情,给穆哈诺夫打了一个圆场。
刘清源一连数个“放心”将马迁安焦躁的心情扭转不少。
晚上,马迁安坚持将刘清源一行人送到边境线,看着四个人的身影跳跃着隐入黑暗中,没有引起对面动静,才稍稍吐了一口气,又站了一会儿,估计刘清源已经安全了,才回到营地。
回到营地,马迁安又马不停蹄将“科研小组”叫来,迫不及待的传授他的新想法。
小组的人分成两个项目,一个项目是缩小化的无线电射接收装置“步话机”,另一个项目则是火箭筒。
无线电这个项目,马迁安并没有操多大的心,魏子健对这个东西的原理一点即通,在他眼中看来,这与电台、收音机通信没什么区别,只要做到小型化就可以了。对于浸淫这行十来年的魏子健来说,只要有合适的零件,他可以立刻组装出来成品,唯一要操心的是功率与重量,按马迁安的要求通信距离不能小于15公里,重量不能大于16公斤,这才是难点,这需要寻找最搭配的零件,现在还没有条件,只好一遍一遍纸上谈兵,绘图作业。不过魏子健的图纸作业惨了点,各部件比例,还有搭配,按马迁安的眼光看来,太不合格了,但马迁安不准备纠正这些,这只不过下些功夫即可解决的问题,人才最好让他自己成长,而且最好让魏子健认为都是他自己独立研制的,这样最好,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
火箭筒则更加简单,参加这个小组的除了张元,还有一名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虽说对军械设计没经验,但根据马迁安的提示和一张简略图纸,还是捣鼓出了火箭筒雏形,就这马迁安已经很满意了。再具体的工作要等到与s1军工合作时才能搞得出来,火箭筒筒身,瞄准具,带稳定翼的火箭弹,这些东西,只要有了思路,制作是很快的,而穿甲技术、破甲技术早已是成熟的技术,s1军工就有,也无需他多操心。
除了定时指点“科研小组”研究题目之外,这几日,马迁安像蝴蝶一样在抗联驻地与苏军117师师部驻地穿梭般来往,硬是从巴普罗维奇手里拐来5个军事素质很硬的军官担任新成立抗联队伍的教官,他对李四清及吴耀祖,陈武的训练士兵的办法并不看好,那并不是训练正规部队的方法。虽然日后要进行大量的游击战斗,但即使游击战斗也不是要摒弃正规化训练。包括李四清这个黄埔毕业生来说,要学的东西也有很多,不若就利用苏军现成训练方案。
刘清源走后第五日夜晚,正当马迁安牵肠挂肚的时候,切尔雷赫少尉给他送来了密营出的电报“安子,你所做之事我已知晓,甚慰!现日军加大搜索力度,密营给养已断,若无给养,将被迫寻敌作战,你应加紧在s1筹备给养弹药,向他们求助,若有可能,空投。杨靖宇。”
马迁安翻着白眼,脸冲房顶,显然不胜其烦。他的意思是等他回到密营汇报完工作后,这里的事情由一路军领导派人接管,来安排,什么事都要自己做,那根本不可能,又没长三头六臂。但眼下的形势确实需要他再多待一些日子,别的不说,就与s1人的沟通就是一大难题,这么多人楞找不出一个翻译,在翻译就位前,他的作用还真是无人可以替代。
在马迁安左右为难的时候,回国汇报的事情被刘清源义无反顾的揽下来。马迁安不放心老刘一个人走,又考虑到杨靖宇那边没有电台,所以请穆哈诺夫上士携一部电台、手摇电机与刘清源同去。马迁安心细,除了派两个体力好,意志坚定的战士随行外,还给杨靖宇及伤病员们准备了一大包药品。最后还将s1人绘制的南满军用地图塞了一份进去。(俄国人从1896年—1935年一直盘踞在中东铁路上,有军用地图不奇怪,马迁安知道,这份地图是马迁安与巴普罗维奇喝酒时要来的。)
“老刘,一切都拜托你了。”马迁安拍着刘清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嘱咐道,“穿越国境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鬼子刚刚丢失一大批劳工,估计会加强防备,还有杨司令的伤,魏书记的病,你回去后一定尽快电报告诉我一切,我在这里再想办法。”
刘清源混不在乎,轻松道:“放心,几百公里长的边境线,再防他也防不住俺呀,俺是谁?俺是这儿土地爷!”
马迁安依旧担心,默默替刘清源整理行装,他凝重的神情感染了周围的一群人,周围的人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话题,俱都沉默不语。
“我对密营战士了解不多,那边有没有能与穆哈诺夫沟通的人?”马迁安看到一脸坚毅背着电台的穆哈诺夫,猛然想起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懂俄语,杨靖宇的指令如何传达吆?忙昏头了,这么重要的事都没注意。
“放心,好几百人呢,啥人没有?有二毛子。”刘清源嘻嘻笑了,“这老毛子也不地道,下完种,自己个没影了,整的人家娘俩没法活人,害的娘俩到老毛子这找爹,哪找的到?待了一年,死心了才回东北。”
“哦!哦!哦!”周围的人听刘清源说的风趣,都拿眼睛看穆哈诺夫,好像他就是那个二毛子他爹。
穆哈诺夫严格说来并不是s1主要民族俄族,他是鞑靼人后代,只不过家族生活在西伯利亚数百年了,已经归属s1。看到大家突然都“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耸耸肩嘀咕了一句:“师道?”(什么)
“好啦,好啦,看他干什么?你看他长的哪点像老毛子?”马迁安也忍不住放松心情,给穆哈诺夫打了一个圆场。
刘清源一连数个“放心”将马迁安焦躁的心情扭转不少。
晚上,马迁安坚持将刘清源一行人送到边境线,看着四个人的身影跳跃着隐入黑暗中,没有引起对面动静,才稍稍吐了一口气,又站了一会儿,估计刘清源已经安全了,才回到营地。
回到营地,马迁安又马不停蹄将“科研小组”叫来,迫不及待的传授他的新想法。
小组的人分成两个项目,一个项目是缩小化的无线电射接收装置“步话机”,另一个项目则是火箭筒。
无线电这个项目,马迁安并没有操多大的心,魏子健对这个东西的原理一点即通,在他眼中看来,这与电台、收音机通信没什么区别,只要做到小型化就可以了。对于浸淫这行十来年的魏子健来说,只要有合适的零件,他可以立刻组装出来成品,唯一要操心的是功率与重量,按马迁安的要求通信距离不能小于15公里,重量不能大于16公斤,这才是难点,这需要寻找最搭配的零件,现在还没有条件,只好一遍一遍纸上谈兵,绘图作业。不过魏子健的图纸作业惨了点,各部件比例,还有搭配,按马迁安的眼光看来,太不合格了,但马迁安不准备纠正这些,这只不过下些功夫即可解决的问题,人才最好让他自己成长,而且最好让魏子健认为都是他自己独立研制的,这样最好,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
火箭筒则更加简单,参加这个小组的除了张元,还有一名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虽说对军械设计没经验,但根据马迁安的提示和一张简略图纸,还是捣鼓出了火箭筒雏形,就这马迁安已经很满意了。再具体的工作要等到与s1军工合作时才能搞得出来,火箭筒筒身,瞄准具,带稳定翼的火箭弹,这些东西,只要有了思路,制作是很快的,而穿甲技术、破甲技术早已是成熟的技术,s1军工就有,也无需他多操心。
除了定时指点“科研小组”研究题目之外,这几日,马迁安像蝴蝶一样在抗联驻地与苏军117师师部驻地穿梭般来往,硬是从巴普罗维奇手里拐来5个军事素质很硬的军官担任新成立抗联队伍的教官,他对李四清及吴耀祖,陈武的训练士兵的办法并不看好,那并不是训练正规部队的方法。虽然日后要进行大量的游击战斗,但即使游击战斗也不是要摒弃正规化训练。包括李四清这个黄埔毕业生来说,要学的东西也有很多,不若就利用苏军现成训练方案。
刘清源走后第五日夜晚,正当马迁安牵肠挂肚的时候,切尔雷赫少尉给他送来了密营出的电报“安子,你所做之事我已知晓,甚慰!现日军加大搜索力度,密营给养已断,若无给养,将被迫寻敌作战,你应加紧在s1筹备给养弹药,向他们求助,若有可能,空投。杨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