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刘文辉想法,解决了农业合作公司的事,并在安仁镇成立了什么农业合作社,一心将农民与自己的利益拴在一起。他是四川实业道台,这么做是为了解决民生,发展经济,无论如何都说到过去,也没有什么闲话。

    再说了,显官不如现管,县太爷现在巴结刘文辉都来不及,那里会管这些事情。再说了,刘文辉可是老佛爷与北洋大臣袁世凯的人,就算是有什么事儿,又岂是他能管得到的,安心做自己的县太爷不是更好。

    解决了眼前的农业大事,刘文辉就四处的张罗,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等事业上正轨。淑贞也姓刘,他爹爹刘老夫子是镇上一个教书先生,听说还中过什么秀才。现在他也不教书了,成了刘文辉的岳父,那就去当管事,替刘文辉管理一些公司的事情,比如说算账什么的。刘老夫子不肯,可又耐不住女儿的磨,只能摇着头走马上任。

    这时,正值满清的出国留学热潮,刘文辉将县内学子大多集中起来,然后统一送出国外。不到日本,只是送到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成群结队的父母,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出国之路,他们都相信刘文辉,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成像刘文辉那样的人,衣锦还乡,为家增光。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实在是有些养不起,只能以此来减轻负担。只要出国,刘文辉不仅替他们将孩子养大成人,教育成才,而且还为他们补贴家用……那时候,可没有什么避孕的手段,一个家族往往是五六个,七八个孩子。以那时候的条件,怎么养得起,更不用说还可以读书,并且成才。

    往往到了最后,能活下来的就只有二三个。到了灾荒之年,便就卖儿卖女,不是他们狠心,如果不卖,说不定说会被饿死。清朝末年到民国年间,中国每年至少饿死500万人,整个民国年间差不多有2亿多人,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只要刘文辉有条活路给他们走,他们不在乎什么出国,什么漂洋过海。

    1903年,锡良调任四川总督,积极推广新政,鼓励资本投资,大兴商业,并设立学堂,保送留学生。此人为官多年,正直清廉,勤政务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刘文辉在成都与重庆的一系列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对刘文辉的事情,他无一不支持。以他的品性与人格,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都不为为难刘文辉,只要刘文辉没有什么异举,比如革命。

    赵尔丰与赵尔巽兄弟呢?自然也就会一一登场,他们几人都是干练之人,清廷的识人之明还是有的,以此便可稳定四川大后方。

    处理完一些大体事宜,刘文辉便又闲了下来。这时,四川武备学堂早己经开张,刘文辉引着众多弟兄,投入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学习。刘文辉知道,这个名头他一定在占着,以他的见识,根本不需要再来什么武备学堂学习。但是这个名头很重要,他成为第一批武备学堂的元老之后,那对以后四川武备学堂中的人物影响可就不能同日而语。

    四川军政大权,以后的中上层军官,几乎都是武备学堂速成班所出,而现在里面一些人都是刘家墩子的年轻小伙。刘文辉带回来的是德国教材,他根本不需要向谁学习,无论是顾藏,还是杨芳毓,还是四川武备学堂的一些元老,都被刘文辉轻易的拉下马,几个精典的德国教材一谈,顿时哑口无言。

    比起剑走偏锋的刘文辉,他们的见识的确相差了太多,可刘文辉也知道他们的本事,不是他们比不过自己,而是自己胜之不武。为人谦卑的结果,那就是大家彼此佩服,一同吃过几次饭,上过几次妓院之后,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顾藏,四川武备学堂总教习,很有一些理论的军事知识。在有一次与刘文辉喝酒之时就叹气道:“像文辉老弟这样的人才,还用学什么?依我来说,那就应该在军队中去混一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淺,觉知此事要躬行。”杨芳毓连连点头,也是同样的想法:“顾总教习说的不错,我们一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可文辉老弟你不一样……”

    刘文辉觉默半响,没有开口,顾藏见此,一拍头顶道:“哎呀,你看我这脑子。千金之子不下垂堂。以文辉老弟如此名声,家财万贯,何必走上武夫的这条路呢?堂言道:老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在下失言,自罚一杯。”说完话,就端起桌上的一杯丰谷特曲,一饮而尽。杨芳毓也连连道歉,还连带着一边的王伯乔等等……

    刘文辉回过神,实言道:“多谢几位大哥提醒,你们说的对,破万卷书,还真个不如行万里路。忠言逆耳,真言难听,我刘文辉又岂是那种不知好歹之人。只是,现在国内的情形你们也看到了,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报国无门呐。”王伯乔,自贡人,也是武备学堂的教习,闻言就道:“文辉老弟,我就知道有个机会可以报国!”

    刘文辉大喜道:“原闻其详。”王伯乔道:“如今,1903春季将过,四川建昌道赵尔丰大人,正按照锡良总督的命令在建昌道招兵买马,以期对抗英国入侵者与**分子的阴谋用兵活动。”刘文辉脑中灵光一闪,大惊道:“这时期,英国图谋我西藏,就有这么明目张胆了么?”

    顾藏怒形于色道:“岂止是明目张胆,连瞎子都看得出来。现在的形势,己经十分严峻了。好多道德败坏之徒,己经偏向了英国人,不说一些为非作歹的藏族土司,就是有些原本抗英的**喇嘛,也在英国人的影响之下,偏向了英国人。长此以往,怎么得了!还好锡良总督,勤政务实,有识人之明,将赵尔丰将军表为建昌道,练兵强军,以期对抗英国人。”

    刘文辉点了点头,觉默良久才道:“多谢几位大哥,文辉会好好考虑的。”刘文辉骑着黄骠马,一路走一路想,觉得十分有必要。这军事生涯迟早要轮到,早些理解,积累一些经验是必须的。没过几天,就回了大邑县,还好离成都不远,要不然,可就不好办了。刘文辉想到这里,就有心要建立四川的有线电台与无线电台,可也知道这事不是一时能成,也就放在心上之后,不再多想。

    回了刘家,刘文辉就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十七八岁的刘湘己经出国留学,唯有刘刘文彩还是跟着刘文辉,为他打理一些商业上的事。还别说,他还真不愧为前世的大地主,做起生意来,还真是超群出众。丰谷酒的牌子,就是在刘文辉的授意之下,用普通的烧酒做出来的。这时候的中国人,又没有什么专利意识,管这是不是绵阳的特产。

    但是,一当这大邑县的丰谷酒闯出了名头,绵阳的丰谷酒还有谁知道,这就是炒作。

    刘文辉有五个哥哥,一个老爹,没有一个人支持刘文辉的想法,就连向来唯刘文辉之命是从的刘文彩。刘老太怒道:“俗话说:老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怎么干事儿经常就这么不靠谱呢?刀枪无眼,拳脚无情,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让人家淑贞怎么活?你是不是想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你本事大我知道,但是,一上战场,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好说歹说,刘家人就是不同意。刘文辉现在贵为四川实业道台,名义上的地位,也就只是差总督锡良和各地实权官员一些,更不用说还是慈禧的门生,袁世凯的关系。有名有利,何必去参军,将脑袋别在裤腰上讨生活!一家人不能理解刘文辉的想法,刘文辉也没有办法,回了房间之后,淑贞也对刘文辉哭哭啼啼的,搅得刘文辉不得安生。

    几天之后,刘文辉就得到了赵尔丰练兵正劲的消息,越发忍不住,就又当着全家人的面提了出来。五个兄弟见刘文辉心意己决,无话可说,只是看着刘老太爷,让他发话。淑贞拉着刘文辉的手,防着他,不让他出门。刘文辉十分恼火道:“淑贞,你平常很是知书达理,怎么这时候却哭哭啼啼的呢?你让我怎么英雄得起来噻,让兄弟见了,叫我怎么做人。”

    淑贞一脸眼泪,可还是不放手道:“你是英雄,就这么去了,若是有个好歹,让我怎么活?我膝下又无儿女,还不如就死在你的前面,反正你从来也不为我想想……”中秋将近月亮圆,古今忠义难两全……

    看着哭得梨花带雨的淑贞,刘文辉心有不忍。可是,难道就只知道儿女情长,就将国家的兴亡给忘了么?前世有首歌唱得好:你不当兵,我也不当兵,那谁来保为家,谁来保卫国……

    不由得左右为难,饶是刘文辉智计百出,在这女人的眼泪面前就下不来台,没了主意。二牛与狗娃在外面听到里面的动静,就带着一大堆兄弟们闯进堂屋,跪成一排道:“刘老太爷放心,嫂嫂放心。有我们看着大哥,一定不会有事的,就算是要死,也由我们先死。”

    刘老太爷看着堂下跪了一地的小伙子,无奈的点了点头道:“不是我不尽人情,而是文辉年级还小,平常再怎么胡闹也就是了,可……”叹息良久,便才道:“好吧!只要淑贞肚子里面怀了孩子,让淑贞有个念想,我就支他去,不再反对。”

    求推荐,求知己,求点击,求收藏!书友加qq群216245729

章节目录

民国刘文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故事情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章:忠孝难两全-民国刘文辉,民国刘文辉,笔趣阁并收藏民国刘文辉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