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云站在墙上,手中握着一柄剑,惊讶地看着城下。
虽然方才他觉得这群乱军军容不正,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但他们毕竟有万余人,这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此,而江南制造局能战之人不足他们一半,大多数的武器还不乘手,郑冠群虽是自信满满,赵景云也相信他能守住江南制造局,但自身损失只怕也不会小。
可只是短短一会儿的时间便风云突变,先来的那队乱军与后到的自相残杀起来,双方厮杀得惨叫连连,丝毫都不象是作伪。
兵临城下时竟然起了内讧?
郑冠群眯了下眼睛,心中暗暗遗憾,若是在军中,他手头上有千里镜,便可以看到这些乱军究竟是真正在自相残杀还是在引自己出墙了。他深深吸了口气,身为一个老兵,他能嗅得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儿。
“开门,出击!”他只思考了不足一分钟,便下令道。
“郑子希,若是有诈当如何是好?”赵景云劝道:“何必出战,在此看着便是!”
“这是良机,不可坐失。”郑冠群断然道:“赵曼卿,此乃军务,你一介书生,还是在城头看着便是。”
此刻他神态绝不象是赵景云认识的那个被众人嘲笑的护卫队退伍老兵了。赵景云愣了一下,但他生就刚直的性子,这点与他的老师魏了翁极象,他追着郑冠群问道:“若是有诈当如何?”
“如何防守我早有安排,若是有诈,只管打回去。不要接应我。”郑冠群昂然道。
目送他下去,赵景云突然觉得,在他身上,似乎看着一股唐风,那种唐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概。
片刻功夫,郑冠群便收拾好部队。江南制造局中有二十余匹挽车的马,如今也被他搜罗来,组成自己地骑队,开得大门之后,他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原本杀作一团的叛民,此时根本顾不得江南制造局中的人。唐凡率着自己的五千人部队将钱斯杰一伙围住,他人数虽多,却抵不得钱斯杰亲随的战力。而钱斯杰留在自己军中的亲信觉不妙,又领兵将唐凡围住。双方浑作一团,乱民又根本不知道如何分辨彼此。到得后来,凡是有人靠近自己便会抢先动手,只杀得血流成河。
恰在此时。郑冠群领军出来,他地二十余骑觉对方是真的内讧之后,立刻自外围掠过。虽然他们骑术算不得精良,但吓唬一些农民还是绰绰有余了,见着这二十余骑奔杀而来,叛民立刻更为混乱,有些小精明的。干脆直接溃攻。
片刻之后,制造局里的步卒也掩杀而至,虽然他们当中倒有一半没有武器,用的只是木头棍棒,但比起混乱不堪的叛民,他们的纪律性和他们曾受过的军训,让他们战斗力何只强过一倍。
秋风扫落叶一般。处在最外围的钱斯杰部众便被杀散。就在他们要继续攻击唐凡地部下时,唐凡军中突然升起一面旗帜。
那旗帜上绣着一棵香樟树图案。正是郁樟山庄的老旗帜,江南制造局的都认识这面旗帜,见了不由一愣。郑冠群见旗大喜,刹那间明白为何敌人会起内讧了。===
江南制造局之战,以官府地大获全胜告终,钱斯杰于乱军中被杀,杀死他的是他身边的亲卫。残余叛民纷纷就擒,成了江南制造局地俘虏,紧接着,江南制造局两千人又乘船顺河而下,仅仅半日功夫便到了上海镇,还在“行宫”中做着皇帝梦的赵贺束手就擒,被押赴临安处死。闹得沸沸扬扬的赵贺叛乱一案,竟然就这般结束了。
“唐凡做得不错,广梁,你倒是知人能用。”
大宋临安禁宫之中,德勤堂,当着宰相崔与之、参知政事葛洪和薛极的面,赵与莒对霍重城赞道。
“臣不过尽己本份。”霍重城也是满面春风,事情解决得如此顺利,更重要的是,赵与莒当着葛洪面夸他,分明是在为他洗刷上回为葛洪训斥的耻辱。
崔与之笑眯眯地捋着胡须,没有说一个字,只是眼神时不时地飘向霍重城,这个人的身份很是特别,他既是天子在乡野时地故友,又是天子早就安插在临安中的耳目,现在在职方司中挂了个司事的名职,但职方司的主官却根本无权过问他的行动。薛极曾不只一次和他抱怨过,认为给这样的小人以特权,实非国家持重之道。
他虽然笑眯眯的,心中却很是担忧,此次天子以密谍做到了数万捧日军未做地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天子今后还要常用密谍?
以密谍治国,必致小人横行,酷吏当道。唐时武后治国,便使来俊臣等残害忠义。
只不过崔与之明白,这种事情只有单独奏对时对天子说,他才可能听得进去,天子还年轻,还有年轻人地盛气,虽然天子极克制,但身为臣子的却不可不谨慎。*****当着其余大臣之面,还须给天子留有余地,不可学真德秀那般犯颜直谏,那样处事,反而会适得其反。
薛极则在低头沉思,仿佛完全没有听到天子地话一般。他近来日子不太好过,因为连接生事端的缘故,从米风波到淮北的蝗灾再到华亭的民变,已经是有人呼吁,须得有中枢大臣辞职以对此负责。他盘算来去,崔与之自然是不会被天子放弃的,那么有资格辞职来平息众怒的,就只有他与葛洪了。
葛洪面沉似水,目光严厉地盯着霍重城,仿佛要在霍重城身上挑出毛病来一般。便是赵与莒,也觉得他这目光有些过份。心中微微不快。
“陛下,善后之事应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半晌过后没有人接声,薛极意识到这个时候不能冷场,他起身行礼道。
善后着实是一个问题,霍重城派出的密谍瓦解了叛民。抓到的俘虏多达一万二千余人,这些都是青壮,若是加上他们的家人,足足有三万。换了过去,他们地结果就是刺配充军,甚至有可能是被处死,可是天子前些时候才开始改革兵制,不再增加禁军厢军。
赵与莒微微一笑,这些人。他大有用处,因此在薛极看来是大麻烦,在他看来却不是。
“这些人朕意欲配实边。屯田助饷,诸卿以为如何?”
如今大宋边境,除了大名府以北在与蒙胡对峙外。****其余地方都大致太平,但是,所有朝臣都明白,这种太平只是暂时的。天子在借着这太平时机,整肃朝中或明或暗的反对势力,同时也是在积聚实力,当时机成熟之时。北伐中原、恢复旧土,在所难免。
若是如此,将这批罪徒流徒边疆,倒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在边境囤田,部分解决将来大战的军粮问题。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崔与之当先说道。
宰相定了调。两位参知政事自然跟进。赵与莒淡淡一笑。看了看另一个在座的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洪咨夔:“洪卿。有没有意见?”
洪咨夔两次出使金国,不但不辱使命,而且还将赵与莒暗中吩咐的条款尽数办到,特别是迫得金国开放黄河之事,可以说从根本上取得了大宋对金国地战略优势。在这个盟约之中,宋金合治黄河,黄河水道便彻底向大宋水师敞开,以大宋水师之实力,轻而易举便可以将金国微不足道的水军摧毁。金国便是乘着蒙胡遭受重创之机收复秦凤、永兴、河东之地,也会被大宋水军分割开来,而金国如此的“南京”汴梁城,更是在大宋水军直接威胁之下。
明眼人都知道,这条条约为宋国取得了多大的优势。故此,洪咨夔回来之后,被加翰林学士一职,下一步就是入阁成为六部主官了。对此,身为洪咨夔上司的礼部尚书程最为不安,他虽然在天子即位之事上出过力,但也只是草拟诏书罢了,而有拥立之功的史弥远、宣缯如今都已经去职,何况他。臣没有意见。”不知道天子为何又要问自己,洪咨夔微微犹豫了一下,然后道。*****
“那卿可愿为朕草拟诏书?”赵与莒道。
“臣自当效命。”洪咨夔道,立刻有内侍奉来笔墨纸砚,他提起笔,一边沾墨一边构思文辞。
“好,你即刻拟旨,华亭叛匪理当重处,朕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此不杀,连同家眷全部流徒边疆,所流之地为……”说到这里,赵与莒顿了顿,专门看着自己的几个重臣脸色,然后愉快地笑道:“新洲。”
“什么?”
洪咨夔愕然,手中的笔几乎脱手掉落。
赵与莒看到崔与之总是眯眯着的眼睛一瞬间瞪得老圆,木着脸地葛洪面皮猛然**了一下,而正在捋须的薛极更是痛呼了声,将自己的一小绺胡须都拔了下来。他露出一个淡淡地微笑,然后用略带惊讶的口吻道:“莫非诸卿反对?可是诸卿方才分明已是赞成了的。”
“陛下,此事……此事……”洪咨夔还想说话,却看到自己老师崔与之使了个眼色,便将到嘴地话又咽了回去。
“新洲为边疆之地,今日我大宋不去屯垦,明日便要为他人所屯垦。”赵与莒慢悠悠地道:“况且如今往来虽难,却不是不可,只要顺风,一年便可回来一趟。商贾逐利,前往天竺、大食贸易,三年来回一趟尚且乐此不疲,一年一趟,有何苦之?”
“陛下之意是,这些人……”葛洪也终于专心起来,他试探着问道:“仅此一次,还是今后着为永例?”
“着为永例。”赵与莒道:“今后流徒之人,尽数流放南洋,朕现在要在南洋、新洲设屯所,委派官吏——朕知道朝中官吏都不愿去,故此这二处官吏都自流求委派,只是在转迁叙升之上,薛卿,吏部须得对其优厚三分。”
薛极听得这话先是一愣,接着大喜,倒不是因为天子的这条策略,而是天子口风中透露出来的言外之意。
他本来担心自己会成为最近灾变叛乱的替罪羊,可天子这口吻,不但没有令他自请辞职的意思,而且吏部还将继续由他控制,这分明是对他信任不减当初。
“官家所言极是,南洋、新洲皆是偏僻之处,非忠君报国之臣不能前往,吏部叙官时评价加一等,原是理所应当之事。”薛极不顾崔与之与葛洪的眼色,当即表态道。
这招极是厉害,天子借着这个由头,让流求官员可以迂回进入大宋中高层,崔与之与葛洪交换了个眼色,无论他们在别的地方意见如何不一致,但在这事情上却不得不合作。
“陛下,若是如今吏部遴选官员,也愿前往南洋、新洲任职,那当如何处置?”
“朕一视同仁,不过为熟须南洋、新洲风物气候,须得在流求适应半年,免得到时水土不服而有损伤,失去朕爱护百官之意。”赵与莒不动声色地道。
崔与之几乎可以看到,那些有政治报复、急于升迁地年青官员,为了迅升迁,纷纷冒险要去南洋、新洲的场景。天子将他们放在流求“适应”,究竟是适应风物气候,还是适应新的体制,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可以说,天子在不损害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已经开始了大宋的吏治革新。
“这些百姓,我们唤他们乱民,其实有些冤枉,还是朕思虑不周才激得民变。”赵与莒突然又道:“此话朕只对你们说,出了此处,朕绝不会承认,这是朕向崔相公学的。”
众人不由得苦笑,特别是崔与之,更是抗议道:“臣何时如此了?”
赵与莒笑了笑,不再纠缠此事,却叹了口气:“百姓倒好处置,捧日军那些蛀虫当如何处置,诸卿商议一个办法来吧。”
捧日军地问题已经查明,果然有史弥远当初地余孽混于其中,而且都收了史嵩之的好处,落了把柄在史嵩之手中,只等到了华亭府,便纵兵大掠,佯作溃败。他们地结果,自然是死路一条,赵与莒将此事推给大臣,自然是要他们背这个杀名。
“至于史嵩之……”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赵与莒神情严肃起来,作为史党要员,赵与莒对史嵩之不是不重视,在放逐史弥远后,便将他自襄阳任上召回京中羁绊,他老实了一年,监视中没有任何异样,又辞了官职。他与史弥远虽是叔侄,在政见上却有差距,故此当他辞官时赵与莒也不以为意,直接批准了。没有想到这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四处串通,不仅仅是京中的捧日军,还有江北、襄阳的驻军,都有不少与他关系密切。
崔与之、葛洪和薛极也坐正了身躯,虽然史嵩之还没有抓到,但逮到他想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这般大案,必然牵连甚广,三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遗漏了什么。
他们都敏锐地判断出,随着史嵩之之案,大宋政坛上又将有一次波动了。
虽然方才他觉得这群乱军军容不正,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但他们毕竟有万余人,这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此,而江南制造局能战之人不足他们一半,大多数的武器还不乘手,郑冠群虽是自信满满,赵景云也相信他能守住江南制造局,但自身损失只怕也不会小。
可只是短短一会儿的时间便风云突变,先来的那队乱军与后到的自相残杀起来,双方厮杀得惨叫连连,丝毫都不象是作伪。
兵临城下时竟然起了内讧?
郑冠群眯了下眼睛,心中暗暗遗憾,若是在军中,他手头上有千里镜,便可以看到这些乱军究竟是真正在自相残杀还是在引自己出墙了。他深深吸了口气,身为一个老兵,他能嗅得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儿。
“开门,出击!”他只思考了不足一分钟,便下令道。
“郑子希,若是有诈当如何是好?”赵景云劝道:“何必出战,在此看着便是!”
“这是良机,不可坐失。”郑冠群断然道:“赵曼卿,此乃军务,你一介书生,还是在城头看着便是。”
此刻他神态绝不象是赵景云认识的那个被众人嘲笑的护卫队退伍老兵了。赵景云愣了一下,但他生就刚直的性子,这点与他的老师魏了翁极象,他追着郑冠群问道:“若是有诈当如何?”
“如何防守我早有安排,若是有诈,只管打回去。不要接应我。”郑冠群昂然道。
目送他下去,赵景云突然觉得,在他身上,似乎看着一股唐风,那种唐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概。
片刻功夫,郑冠群便收拾好部队。江南制造局中有二十余匹挽车的马,如今也被他搜罗来,组成自己地骑队,开得大门之后,他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原本杀作一团的叛民,此时根本顾不得江南制造局中的人。唐凡率着自己的五千人部队将钱斯杰一伙围住,他人数虽多,却抵不得钱斯杰亲随的战力。而钱斯杰留在自己军中的亲信觉不妙,又领兵将唐凡围住。双方浑作一团,乱民又根本不知道如何分辨彼此。到得后来,凡是有人靠近自己便会抢先动手,只杀得血流成河。
恰在此时。郑冠群领军出来,他地二十余骑觉对方是真的内讧之后,立刻自外围掠过。虽然他们骑术算不得精良,但吓唬一些农民还是绰绰有余了,见着这二十余骑奔杀而来,叛民立刻更为混乱,有些小精明的。干脆直接溃攻。
片刻之后,制造局里的步卒也掩杀而至,虽然他们当中倒有一半没有武器,用的只是木头棍棒,但比起混乱不堪的叛民,他们的纪律性和他们曾受过的军训,让他们战斗力何只强过一倍。
秋风扫落叶一般。处在最外围的钱斯杰部众便被杀散。就在他们要继续攻击唐凡地部下时,唐凡军中突然升起一面旗帜。
那旗帜上绣着一棵香樟树图案。正是郁樟山庄的老旗帜,江南制造局的都认识这面旗帜,见了不由一愣。郑冠群见旗大喜,刹那间明白为何敌人会起内讧了。===
江南制造局之战,以官府地大获全胜告终,钱斯杰于乱军中被杀,杀死他的是他身边的亲卫。残余叛民纷纷就擒,成了江南制造局地俘虏,紧接着,江南制造局两千人又乘船顺河而下,仅仅半日功夫便到了上海镇,还在“行宫”中做着皇帝梦的赵贺束手就擒,被押赴临安处死。闹得沸沸扬扬的赵贺叛乱一案,竟然就这般结束了。
“唐凡做得不错,广梁,你倒是知人能用。”
大宋临安禁宫之中,德勤堂,当着宰相崔与之、参知政事葛洪和薛极的面,赵与莒对霍重城赞道。
“臣不过尽己本份。”霍重城也是满面春风,事情解决得如此顺利,更重要的是,赵与莒当着葛洪面夸他,分明是在为他洗刷上回为葛洪训斥的耻辱。
崔与之笑眯眯地捋着胡须,没有说一个字,只是眼神时不时地飘向霍重城,这个人的身份很是特别,他既是天子在乡野时地故友,又是天子早就安插在临安中的耳目,现在在职方司中挂了个司事的名职,但职方司的主官却根本无权过问他的行动。薛极曾不只一次和他抱怨过,认为给这样的小人以特权,实非国家持重之道。
他虽然笑眯眯的,心中却很是担忧,此次天子以密谍做到了数万捧日军未做地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天子今后还要常用密谍?
以密谍治国,必致小人横行,酷吏当道。唐时武后治国,便使来俊臣等残害忠义。
只不过崔与之明白,这种事情只有单独奏对时对天子说,他才可能听得进去,天子还年轻,还有年轻人地盛气,虽然天子极克制,但身为臣子的却不可不谨慎。*****当着其余大臣之面,还须给天子留有余地,不可学真德秀那般犯颜直谏,那样处事,反而会适得其反。
薛极则在低头沉思,仿佛完全没有听到天子地话一般。他近来日子不太好过,因为连接生事端的缘故,从米风波到淮北的蝗灾再到华亭的民变,已经是有人呼吁,须得有中枢大臣辞职以对此负责。他盘算来去,崔与之自然是不会被天子放弃的,那么有资格辞职来平息众怒的,就只有他与葛洪了。
葛洪面沉似水,目光严厉地盯着霍重城,仿佛要在霍重城身上挑出毛病来一般。便是赵与莒,也觉得他这目光有些过份。心中微微不快。
“陛下,善后之事应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半晌过后没有人接声,薛极意识到这个时候不能冷场,他起身行礼道。
善后着实是一个问题,霍重城派出的密谍瓦解了叛民。抓到的俘虏多达一万二千余人,这些都是青壮,若是加上他们的家人,足足有三万。换了过去,他们地结果就是刺配充军,甚至有可能是被处死,可是天子前些时候才开始改革兵制,不再增加禁军厢军。
赵与莒微微一笑,这些人。他大有用处,因此在薛极看来是大麻烦,在他看来却不是。
“这些人朕意欲配实边。屯田助饷,诸卿以为如何?”
如今大宋边境,除了大名府以北在与蒙胡对峙外。****其余地方都大致太平,但是,所有朝臣都明白,这种太平只是暂时的。天子在借着这太平时机,整肃朝中或明或暗的反对势力,同时也是在积聚实力,当时机成熟之时。北伐中原、恢复旧土,在所难免。
若是如此,将这批罪徒流徒边疆,倒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在边境囤田,部分解决将来大战的军粮问题。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崔与之当先说道。
宰相定了调。两位参知政事自然跟进。赵与莒淡淡一笑。看了看另一个在座的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洪咨夔:“洪卿。有没有意见?”
洪咨夔两次出使金国,不但不辱使命,而且还将赵与莒暗中吩咐的条款尽数办到,特别是迫得金国开放黄河之事,可以说从根本上取得了大宋对金国地战略优势。在这个盟约之中,宋金合治黄河,黄河水道便彻底向大宋水师敞开,以大宋水师之实力,轻而易举便可以将金国微不足道的水军摧毁。金国便是乘着蒙胡遭受重创之机收复秦凤、永兴、河东之地,也会被大宋水军分割开来,而金国如此的“南京”汴梁城,更是在大宋水军直接威胁之下。
明眼人都知道,这条条约为宋国取得了多大的优势。故此,洪咨夔回来之后,被加翰林学士一职,下一步就是入阁成为六部主官了。对此,身为洪咨夔上司的礼部尚书程最为不安,他虽然在天子即位之事上出过力,但也只是草拟诏书罢了,而有拥立之功的史弥远、宣缯如今都已经去职,何况他。臣没有意见。”不知道天子为何又要问自己,洪咨夔微微犹豫了一下,然后道。*****
“那卿可愿为朕草拟诏书?”赵与莒道。
“臣自当效命。”洪咨夔道,立刻有内侍奉来笔墨纸砚,他提起笔,一边沾墨一边构思文辞。
“好,你即刻拟旨,华亭叛匪理当重处,朕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此不杀,连同家眷全部流徒边疆,所流之地为……”说到这里,赵与莒顿了顿,专门看着自己的几个重臣脸色,然后愉快地笑道:“新洲。”
“什么?”
洪咨夔愕然,手中的笔几乎脱手掉落。
赵与莒看到崔与之总是眯眯着的眼睛一瞬间瞪得老圆,木着脸地葛洪面皮猛然**了一下,而正在捋须的薛极更是痛呼了声,将自己的一小绺胡须都拔了下来。他露出一个淡淡地微笑,然后用略带惊讶的口吻道:“莫非诸卿反对?可是诸卿方才分明已是赞成了的。”
“陛下,此事……此事……”洪咨夔还想说话,却看到自己老师崔与之使了个眼色,便将到嘴地话又咽了回去。
“新洲为边疆之地,今日我大宋不去屯垦,明日便要为他人所屯垦。”赵与莒慢悠悠地道:“况且如今往来虽难,却不是不可,只要顺风,一年便可回来一趟。商贾逐利,前往天竺、大食贸易,三年来回一趟尚且乐此不疲,一年一趟,有何苦之?”
“陛下之意是,这些人……”葛洪也终于专心起来,他试探着问道:“仅此一次,还是今后着为永例?”
“着为永例。”赵与莒道:“今后流徒之人,尽数流放南洋,朕现在要在南洋、新洲设屯所,委派官吏——朕知道朝中官吏都不愿去,故此这二处官吏都自流求委派,只是在转迁叙升之上,薛卿,吏部须得对其优厚三分。”
薛极听得这话先是一愣,接着大喜,倒不是因为天子的这条策略,而是天子口风中透露出来的言外之意。
他本来担心自己会成为最近灾变叛乱的替罪羊,可天子这口吻,不但没有令他自请辞职的意思,而且吏部还将继续由他控制,这分明是对他信任不减当初。
“官家所言极是,南洋、新洲皆是偏僻之处,非忠君报国之臣不能前往,吏部叙官时评价加一等,原是理所应当之事。”薛极不顾崔与之与葛洪的眼色,当即表态道。
这招极是厉害,天子借着这个由头,让流求官员可以迂回进入大宋中高层,崔与之与葛洪交换了个眼色,无论他们在别的地方意见如何不一致,但在这事情上却不得不合作。
“陛下,若是如今吏部遴选官员,也愿前往南洋、新洲任职,那当如何处置?”
“朕一视同仁,不过为熟须南洋、新洲风物气候,须得在流求适应半年,免得到时水土不服而有损伤,失去朕爱护百官之意。”赵与莒不动声色地道。
崔与之几乎可以看到,那些有政治报复、急于升迁地年青官员,为了迅升迁,纷纷冒险要去南洋、新洲的场景。天子将他们放在流求“适应”,究竟是适应风物气候,还是适应新的体制,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可以说,天子在不损害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已经开始了大宋的吏治革新。
“这些百姓,我们唤他们乱民,其实有些冤枉,还是朕思虑不周才激得民变。”赵与莒突然又道:“此话朕只对你们说,出了此处,朕绝不会承认,这是朕向崔相公学的。”
众人不由得苦笑,特别是崔与之,更是抗议道:“臣何时如此了?”
赵与莒笑了笑,不再纠缠此事,却叹了口气:“百姓倒好处置,捧日军那些蛀虫当如何处置,诸卿商议一个办法来吧。”
捧日军地问题已经查明,果然有史弥远当初地余孽混于其中,而且都收了史嵩之的好处,落了把柄在史嵩之手中,只等到了华亭府,便纵兵大掠,佯作溃败。他们地结果,自然是死路一条,赵与莒将此事推给大臣,自然是要他们背这个杀名。
“至于史嵩之……”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赵与莒神情严肃起来,作为史党要员,赵与莒对史嵩之不是不重视,在放逐史弥远后,便将他自襄阳任上召回京中羁绊,他老实了一年,监视中没有任何异样,又辞了官职。他与史弥远虽是叔侄,在政见上却有差距,故此当他辞官时赵与莒也不以为意,直接批准了。没有想到这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四处串通,不仅仅是京中的捧日军,还有江北、襄阳的驻军,都有不少与他关系密切。
崔与之、葛洪和薛极也坐正了身躯,虽然史嵩之还没有抓到,但逮到他想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这般大案,必然牵连甚广,三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遗漏了什么。
他们都敏锐地判断出,随着史嵩之之案,大宋政坛上又将有一次波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