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想到考场外的娘亲和奶奶,云及浑身都充满了动力。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云及越发的明白,读书做官才能让娘亲和奶奶免遭闲言碎语。只有站得越高,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娘亲不喜欢樗夫子教自己一些阴谋诡计论,不代表他自己不会去主动学习。为了娘亲和奶奶,他定要拼命努力的去争取。既能满足娘亲的愿望,又能保护她们,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黎清还不知道自家儿子已经不是表面的那般单纯了,要是知道了多半要吐血。
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县试的大门正式关闭,迟到的考生一律不再进入考场,考棚里几乎坐满了人。
挨个的清点了人数之后,正式开始考试。
县令在底下清点人数的时候,便已经将题目写在纸上,然后迅速有人进行多份誊抄,然后挨个传看。
几百个考棚不可能做到高声而语传递试题,也只能这样做了。
轮到云及时,他仔细阅读了题目,而后将其写在了纸上。
很多人以为自己记得住试题,而没有及时的抄下来,结果因为慌乱而丢失了重要信息。这样的结果是,允许看第二次。
云及却是不慌不忙,他仔细的阅读草稿纸上的题目之后,开始倒水磨墨,大约磨了半刻钟,云及才拿笔触墨将答案写在草稿纸的一旁。县试的题目都很简单,主要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如第一题,便是:“大学之道……则近道矣。”(《礼记?大学》),第二题“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云及只需要将中间空缺的部分填出来便可,这便是所谓的贴经。
今日所有的题目都是这样,等到了明日题型便会变化,应当会掺杂墨义的内容。不过那不是云及应该关心的事儿了,他现在要专心于眼前。
樗夫子说过,考场内的一切都要小心保护它的完整性,所以云及写字格外小心。大概花了两个时辰云及才将所有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这时已经快日中了,云及有些饿,他搁下笔,从地上捡起一块儿石头,将试卷儿压住。才拿起一旁的考篮,纸包里面是黎清为他准备的充饥食物,两个面包,两个馒头,还有炒小咸菜。
云及拿起馒头就着咸菜坐在椅子上规规矩矩的吃着。他的眸光已经飘向了其它地方。
他的对面考棚里坐着一个带着簪子的男人,二十来岁的样子,应当是写累了,正坐着休息。仿佛是察觉到有人看他,那男子抬头,正触及到云及的眼神。
男子心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还是个奶娃子吧,怎么就来参加科考了?天!哪个村儿的?这般妖孽。
云及和那男子的一切小动作都落在监考官眼中。一来二人未曾作弊,二来二人无伤大雅,所以监考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男子低下头,唇角勾了勾,几岁娃子又如何?难道就读完了科考要求必读书目?从娘胎里出来的也做不到这般迅速吧!我还是专心答我的题,避免出现纰漏。
两个人都不再关注对方,云及将馒头吃完,喝了水又吃了个面包饱了。云及又注意到斜对方是个老者,大概五十几岁,两鬓斑白,衣衫上还结着补丁,看起来挺穷的。
他正在慢慢写字,手上的笔已经出现了裂纹,有些残破,云及看了一会儿也不再关注了。
他现在要将力气都放到誊抄试卷上,不仅要写答案,还要写题目。
摆好纸之后,清心凝神,这是娘亲告诉他的法子,他照着用了。
提笔着墨,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好。樗夫子时常指导云及的字,樗夫子的字有几分自己的风骨,他从隶书里吸收了精髓,柔和到了楷书里。身所以云及对此有些继承,只是不太显露,在家时黎清又对云及的字有所指导,两者皆有所长,云及都默默的吸收着。
终于在日薄西山之前,云及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接着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认为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才摇响了自己考棚的铃铛。
等考卷被监考官收走了之后,他才提起自己的考篮,迈着步子出了考棚。
云及不是第一个出来的,但也不是最后一个。考试的时间还没到,所有的考生都不得出去,前面交卷的都在门口等待着。
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云及是出来的考生中最矮的。众人都有些好奇,这个小萝卜头,这么小也来参加考试,怕是四书都没有看完过吧!
那些十二三岁的,原以为自己是最小的,没想到还有比他们更小,心里不舒服的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反思。凭什么别人还是奶娃娃的时候就可以参加科考了?自己却还没有进步。
云及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心思细腻,对此早已有察觉,所以并不愿过多接触。他自动提着篮子退到一旁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等待考试结束。
在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要绝对行为低调,不能引人注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云及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上次打架得来的教训。
上次的事,娘亲和奶奶帮自己解决了。如果下次闯下祸事,娘亲和奶奶无法解决,岂不是要连累她们?云及万万不敢想象。
姜氏早早的拉着黎清在县试院门口翘首以盼了。黎清看姜氏那个样子,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下,望眼欲穿。
感觉自己这个母亲做的好失败哦,居然还没有奶奶爱的那么淋漓尽致。
黎清愿意对自己检讨三秒钟。
终于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了,大门即将打开。里面走出一群高矮胖瘦,老幼不齐的学子。
边走还边嚷嚷这次的题目。
“该死的,那篇《孟子》的,我竟然没有想起来,出来之后,又出现在我脑海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也有一道题没写上,就是那篇《中庸》里的,我现在也想不起。”说话之人颇为气馁,仿似这次考得不是很好。
“你们想不起来算什么,我做了蠢事,我看漏题了,等写完了检查时候才发现,只好掐着缝儿写了。”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云及越发的明白,读书做官才能让娘亲和奶奶免遭闲言碎语。只有站得越高,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娘亲不喜欢樗夫子教自己一些阴谋诡计论,不代表他自己不会去主动学习。为了娘亲和奶奶,他定要拼命努力的去争取。既能满足娘亲的愿望,又能保护她们,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黎清还不知道自家儿子已经不是表面的那般单纯了,要是知道了多半要吐血。
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县试的大门正式关闭,迟到的考生一律不再进入考场,考棚里几乎坐满了人。
挨个的清点了人数之后,正式开始考试。
县令在底下清点人数的时候,便已经将题目写在纸上,然后迅速有人进行多份誊抄,然后挨个传看。
几百个考棚不可能做到高声而语传递试题,也只能这样做了。
轮到云及时,他仔细阅读了题目,而后将其写在了纸上。
很多人以为自己记得住试题,而没有及时的抄下来,结果因为慌乱而丢失了重要信息。这样的结果是,允许看第二次。
云及却是不慌不忙,他仔细的阅读草稿纸上的题目之后,开始倒水磨墨,大约磨了半刻钟,云及才拿笔触墨将答案写在草稿纸的一旁。县试的题目都很简单,主要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如第一题,便是:“大学之道……则近道矣。”(《礼记?大学》),第二题“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云及只需要将中间空缺的部分填出来便可,这便是所谓的贴经。
今日所有的题目都是这样,等到了明日题型便会变化,应当会掺杂墨义的内容。不过那不是云及应该关心的事儿了,他现在要专心于眼前。
樗夫子说过,考场内的一切都要小心保护它的完整性,所以云及写字格外小心。大概花了两个时辰云及才将所有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这时已经快日中了,云及有些饿,他搁下笔,从地上捡起一块儿石头,将试卷儿压住。才拿起一旁的考篮,纸包里面是黎清为他准备的充饥食物,两个面包,两个馒头,还有炒小咸菜。
云及拿起馒头就着咸菜坐在椅子上规规矩矩的吃着。他的眸光已经飘向了其它地方。
他的对面考棚里坐着一个带着簪子的男人,二十来岁的样子,应当是写累了,正坐着休息。仿佛是察觉到有人看他,那男子抬头,正触及到云及的眼神。
男子心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还是个奶娃子吧,怎么就来参加科考了?天!哪个村儿的?这般妖孽。
云及和那男子的一切小动作都落在监考官眼中。一来二人未曾作弊,二来二人无伤大雅,所以监考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男子低下头,唇角勾了勾,几岁娃子又如何?难道就读完了科考要求必读书目?从娘胎里出来的也做不到这般迅速吧!我还是专心答我的题,避免出现纰漏。
两个人都不再关注对方,云及将馒头吃完,喝了水又吃了个面包饱了。云及又注意到斜对方是个老者,大概五十几岁,两鬓斑白,衣衫上还结着补丁,看起来挺穷的。
他正在慢慢写字,手上的笔已经出现了裂纹,有些残破,云及看了一会儿也不再关注了。
他现在要将力气都放到誊抄试卷上,不仅要写答案,还要写题目。
摆好纸之后,清心凝神,这是娘亲告诉他的法子,他照着用了。
提笔着墨,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好。樗夫子时常指导云及的字,樗夫子的字有几分自己的风骨,他从隶书里吸收了精髓,柔和到了楷书里。身所以云及对此有些继承,只是不太显露,在家时黎清又对云及的字有所指导,两者皆有所长,云及都默默的吸收着。
终于在日薄西山之前,云及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接着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认为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才摇响了自己考棚的铃铛。
等考卷被监考官收走了之后,他才提起自己的考篮,迈着步子出了考棚。
云及不是第一个出来的,但也不是最后一个。考试的时间还没到,所有的考生都不得出去,前面交卷的都在门口等待着。
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云及是出来的考生中最矮的。众人都有些好奇,这个小萝卜头,这么小也来参加考试,怕是四书都没有看完过吧!
那些十二三岁的,原以为自己是最小的,没想到还有比他们更小,心里不舒服的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反思。凭什么别人还是奶娃娃的时候就可以参加科考了?自己却还没有进步。
云及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心思细腻,对此早已有察觉,所以并不愿过多接触。他自动提着篮子退到一旁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等待考试结束。
在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要绝对行为低调,不能引人注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云及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上次打架得来的教训。
上次的事,娘亲和奶奶帮自己解决了。如果下次闯下祸事,娘亲和奶奶无法解决,岂不是要连累她们?云及万万不敢想象。
姜氏早早的拉着黎清在县试院门口翘首以盼了。黎清看姜氏那个样子,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下,望眼欲穿。
感觉自己这个母亲做的好失败哦,居然还没有奶奶爱的那么淋漓尽致。
黎清愿意对自己检讨三秒钟。
终于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了,大门即将打开。里面走出一群高矮胖瘦,老幼不齐的学子。
边走还边嚷嚷这次的题目。
“该死的,那篇《孟子》的,我竟然没有想起来,出来之后,又出现在我脑海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也有一道题没写上,就是那篇《中庸》里的,我现在也想不起。”说话之人颇为气馁,仿似这次考得不是很好。
“你们想不起来算什么,我做了蠢事,我看漏题了,等写完了检查时候才发现,只好掐着缝儿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