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年5月,德国参谋长小o奇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会谈,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随后,斐迪南到其科诺皮施特的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为发动战争预先确定行动方针,他们都认为,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无法chā手巴尔干战争。德皇建议奥匈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进攻塞尔维亚。
威廉二世还明确向斐迪南保证,假如俄国chā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社”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塞尔维亚政fu事前已发觉了刺杀斐迪南的行动,并反对这一行动,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因为塞尔维亚难以抵挡奥匈帝国的进攻,而俄国此时尚未完成陆军的改编计划,不可能给塞尔维亚有力的援助。
塞尔维亚政fu试图阻拦“黑手社”的人出境,但与“黑手社”有联系的边防军使他们顺利地越境进入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政fu又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fu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奥匈政fu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shè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
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奥匈的军国主义者大肆叫嚷,“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彻底摧毁奥匈称霸巴尔干的障碍。维也纳一家报纸写道:“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地利。
事件发生的次日,奥匈总参谋长和外交大臣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但他们也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就请求德皇威廉帮忙。
德国渴求战争,认为现在进行战争有利。1914年有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速战。一是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二是4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o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
德国作战计划的缔造者小o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战争对我们来说是愈快愈好。”
德国深知,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德国外交大臣亚哥夫在1914年7月写给驻英大使的信中说:“现在,俄国基本上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法英两国也不愿意现在打仗。根据所有权威人士的推测,再过几年,俄国就有战斗力了。
到那时,它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我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然而我们的集团的力量却将日渐衰弱下去。”德国人预感到俄国的力量将日益增强,而现时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将日趋衰落,因此希望在实力对己方有利的情况下发动战争。
斐迪南被刺杀的当天,德皇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弗兰茨?斐迪南遇刺身亡,立即停止浏览活动。他活像一个押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道:“现在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一周后哦,奥匈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
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最近在波斯尼亚的可怕的事件发生以后,你一定也认为奥塞之间的敌对想求得友好的解决已是不可能的了;只要贝尔格莱德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则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信中所谓惩罚塞尔维亚,就是发动侵略战争。弗兰茨?约瑟夫恳求威廉二世表态支持他的战争行动。
德皇收下奥匈大使的信件,并当场表示,奥地利“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的后盾”。“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7月5日和6日,威廉二世接连召集高级将领和政fu大臣,在波茨坦宫举行会议。他把可能发生战争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宠臣。将军们回答皇帝说,一切战争准备已经就绪。总参谋部的军需部长报告皇帝说:“在这次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
动员计划已在1914年3月31日完成。军队和往常一样,都已做好准备。”于是德国作出了发动战争的决策。
奥总参谋长也于7月5日谒见奥皇,转达了德国的答复。老皇帝还是犹豫不决。“要是英国、法国、特别是俄国向我们发动进攻那可怎么办啊?”
“我们不是还有德皇的保证吗?威廉二世和他的总理已经向我们的外交大臣口头保证,德意志帝国将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
“那好吧,既然有德国的保证,剩下的事情就麻烦你了。”这位82岁的老皇帝喃喃地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发生一场可怕的战争。”奥匈立即着手准备挑动战争。
在德奥准备发动战争的同时,俄法两国也积极备战。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两国相互保证说,一旦对德国开战,两国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俄国过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国际危机中,曾经三次让步和退缩,现在它决定这次绝不让步和退缩了。
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
两国首脑会谈期间,俄国在彼得堡冬宫举行了招待宴会。席间,法国总统彭加勒特地同奥匈大使交谈,要大使转告奥匈政fu“应当特别慎重”处理对塞尔维亚的关系。他强调说:“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间是很亲密的朋友,而俄国又有盟邦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纠纷。”
英国也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目前仍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不过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开始并没有流露参战的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
同时,英国议会和内阁中存在着一个亲德派。英国内阁中,12名阁员不赞成参战。整个工人阶级和大部分自由党人反对参战。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群众集会要求英国宣布中立。
在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同俄法两国没有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约束,并一再申明英国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
奥匈在德国支持的鼓舞下,积极准备发动侵略塞尔维亚的战争。它选择法国总统彭加勒离开俄国回国这一天,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令48小时答复。
最后通牒指责塞尔维亚政fu违反它对奥匈的承诺,纵容反奥运动,甚至纵容恐怖行为。指出:“根据6月28日暗杀案罪犯的供认,可以看出萨拉热窝暗杀案是在贝尔格莱德策划的,凶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尔维亚的军官和官吏提供的。最后,凶犯携带武器进入波斯尼亚,也是由塞尔维亚边防军官员加以安排和协助的。”据此,奥匈要求塞尔维亚政fu公开严厉谴责一切反奥宣传。
接着奥匈提出10项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塞尔维亚报纸不准刊载反奥文章;查封反奥组织;肃清学校教育中反奥宣传因素;按照奥匈提出的名单罢免那些参与反奥宣传的文武官员;奥匈当局参与镇压塞尔维亚境内的反奥运动;奥匈的代表进入塞尔维亚境内调查萨拉热窝事件;严惩萨拉热窝事件有关人员;塞尔维亚政fu必须就某些高级官员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发表的反奥言论作出说明;最后,塞尔维亚政fu应当把命令它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执行情况立即通知奥匈帝国政fu。
在通牒中,奥匈蓄意挑衅,使用了侮辱性语言。这个最后通牒的内容,德国事先就知道了,并且认为,“为保持一个独立国家的尊严,塞尔维亚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些条件的”,结果只有战争。
但是,塞尔维亚为了避免战争,尽量克制忍让,除了不同意奥匈派人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之外,其余各项均表示接受。可是,奥匈不顾一切地按照预定计划,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奥匈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地利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但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
英国的真正面目是在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二天才公开暴露出来的。7月29日,格雷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fu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
当德皇威廉二世最终获知英国参战的真正意图之后,曾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接受英国的调停。可是,奥匈已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军队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奥塞战争迅速爆发,按照两**事实力的对比,奥地利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所以俄法两国决定全力支持塞尔维亚方面。
威廉二世还明确向斐迪南保证,假如俄国chā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社”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塞尔维亚政fu事前已发觉了刺杀斐迪南的行动,并反对这一行动,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因为塞尔维亚难以抵挡奥匈帝国的进攻,而俄国此时尚未完成陆军的改编计划,不可能给塞尔维亚有力的援助。
塞尔维亚政fu试图阻拦“黑手社”的人出境,但与“黑手社”有联系的边防军使他们顺利地越境进入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政fu又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fu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奥匈政fu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shè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
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奥匈的军国主义者大肆叫嚷,“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彻底摧毁奥匈称霸巴尔干的障碍。维也纳一家报纸写道:“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地利。
事件发生的次日,奥匈总参谋长和外交大臣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但他们也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就请求德皇威廉帮忙。
德国渴求战争,认为现在进行战争有利。1914年有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速战。一是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二是4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o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
德国作战计划的缔造者小o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战争对我们来说是愈快愈好。”
德国深知,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德国外交大臣亚哥夫在1914年7月写给驻英大使的信中说:“现在,俄国基本上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法英两国也不愿意现在打仗。根据所有权威人士的推测,再过几年,俄国就有战斗力了。
到那时,它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我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然而我们的集团的力量却将日渐衰弱下去。”德国人预感到俄国的力量将日益增强,而现时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将日趋衰落,因此希望在实力对己方有利的情况下发动战争。
斐迪南被刺杀的当天,德皇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弗兰茨?斐迪南遇刺身亡,立即停止浏览活动。他活像一个押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道:“现在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一周后哦,奥匈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
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最近在波斯尼亚的可怕的事件发生以后,你一定也认为奥塞之间的敌对想求得友好的解决已是不可能的了;只要贝尔格莱德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则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信中所谓惩罚塞尔维亚,就是发动侵略战争。弗兰茨?约瑟夫恳求威廉二世表态支持他的战争行动。
德皇收下奥匈大使的信件,并当场表示,奥地利“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的后盾”。“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7月5日和6日,威廉二世接连召集高级将领和政fu大臣,在波茨坦宫举行会议。他把可能发生战争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宠臣。将军们回答皇帝说,一切战争准备已经就绪。总参谋部的军需部长报告皇帝说:“在这次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
动员计划已在1914年3月31日完成。军队和往常一样,都已做好准备。”于是德国作出了发动战争的决策。
奥总参谋长也于7月5日谒见奥皇,转达了德国的答复。老皇帝还是犹豫不决。“要是英国、法国、特别是俄国向我们发动进攻那可怎么办啊?”
“我们不是还有德皇的保证吗?威廉二世和他的总理已经向我们的外交大臣口头保证,德意志帝国将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
“那好吧,既然有德国的保证,剩下的事情就麻烦你了。”这位82岁的老皇帝喃喃地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发生一场可怕的战争。”奥匈立即着手准备挑动战争。
在德奥准备发动战争的同时,俄法两国也积极备战。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两国相互保证说,一旦对德国开战,两国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俄国过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国际危机中,曾经三次让步和退缩,现在它决定这次绝不让步和退缩了。
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
两国首脑会谈期间,俄国在彼得堡冬宫举行了招待宴会。席间,法国总统彭加勒特地同奥匈大使交谈,要大使转告奥匈政fu“应当特别慎重”处理对塞尔维亚的关系。他强调说:“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间是很亲密的朋友,而俄国又有盟邦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纠纷。”
英国也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目前仍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不过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开始并没有流露参战的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
同时,英国议会和内阁中存在着一个亲德派。英国内阁中,12名阁员不赞成参战。整个工人阶级和大部分自由党人反对参战。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群众集会要求英国宣布中立。
在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同俄法两国没有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约束,并一再申明英国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
奥匈在德国支持的鼓舞下,积极准备发动侵略塞尔维亚的战争。它选择法国总统彭加勒离开俄国回国这一天,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令48小时答复。
最后通牒指责塞尔维亚政fu违反它对奥匈的承诺,纵容反奥运动,甚至纵容恐怖行为。指出:“根据6月28日暗杀案罪犯的供认,可以看出萨拉热窝暗杀案是在贝尔格莱德策划的,凶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尔维亚的军官和官吏提供的。最后,凶犯携带武器进入波斯尼亚,也是由塞尔维亚边防军官员加以安排和协助的。”据此,奥匈要求塞尔维亚政fu公开严厉谴责一切反奥宣传。
接着奥匈提出10项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塞尔维亚报纸不准刊载反奥文章;查封反奥组织;肃清学校教育中反奥宣传因素;按照奥匈提出的名单罢免那些参与反奥宣传的文武官员;奥匈当局参与镇压塞尔维亚境内的反奥运动;奥匈的代表进入塞尔维亚境内调查萨拉热窝事件;严惩萨拉热窝事件有关人员;塞尔维亚政fu必须就某些高级官员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发表的反奥言论作出说明;最后,塞尔维亚政fu应当把命令它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执行情况立即通知奥匈帝国政fu。
在通牒中,奥匈蓄意挑衅,使用了侮辱性语言。这个最后通牒的内容,德国事先就知道了,并且认为,“为保持一个独立国家的尊严,塞尔维亚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些条件的”,结果只有战争。
但是,塞尔维亚为了避免战争,尽量克制忍让,除了不同意奥匈派人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之外,其余各项均表示接受。可是,奥匈不顾一切地按照预定计划,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奥匈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地利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但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
英国的真正面目是在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二天才公开暴露出来的。7月29日,格雷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fu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
当德皇威廉二世最终获知英国参战的真正意图之后,曾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接受英国的调停。可是,奥匈已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军队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奥塞战争迅速爆发,按照两**事实力的对比,奥地利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所以俄法两国决定全力支持塞尔维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