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岗村除去那王叔公外,没一个是识字的,老叔公的学识起与家传,结于游学,回到石岗村成家后,并没有授徒教习,一直保持那份超然性,加上略懂皮毛的医术,治疗伤风感冒的,一直受全村上下的敬仰。

    朱三自小被他断言赤帝子转世,自然成为了他唯一的弟子,村里唯一的识字少年,加上这两年朱三接手家中渔船后,一步步改善了家中生活,故而小小年纪在村里依旧颇有名声。

    许多家中有女儿的邻里们,平日与朱老实夫妇拉家长时,纷纷表示等朱三满十二三岁后,就嫁女儿给他。

    劳作果然比任何健身运动都更加能够锻炼身体,不过八岁的朱三黝黑的胸肌已经开始慢慢显现。

    张小妹想起前些天,自家爹爹与朱三他爹聊天时,提到有意在等四年,自家十五岁及笄后,就嫁给朱三,这是两家老人私下协定。

    女大三,抱金砖,这是乡里间流传的俚语,本来只是当朱三做弟弟的张小妹,听到这个消息,小小芳心,突然不知觉动了起来,脸随即不知觉红了起来,暗思:“不晓得他知道了没有?”

    朱三的谢礼声,一下惊的她回神过来,惊慌的拍拍胸口,摇手到:“这没什么,五妹跟我亲妹妹似地,三郎不必客气。”

    郎本是汉朝候补官名,只是两汉四百年,郎之名,也渐渐传入民间,成了平民百姓之间正式谈话时一种尊称。

    张小妹的脸色和语气有些不同往日,朱三注意到了,只是两世为人的脑袋也没猜不透幕后的缘由,遂就不理,顺手从木杆上,取下一件干净布衫,自顾穿起来。

    出船打渔可以光着臂膀,回到家里,自然要穿戴整齐,这是王叔公教他的汉时礼仪,要想出人头地,首要知礼。

    穿好后,朱三便说道:“老是麻烦你帮忙看着五妹,这样吧,以后你想吃鱼,自己去我家那水塘里捉,算我头上。”

    “不用的,不用的。”张小妹连忙推辞着,她知道存在水塘的鱼其实都是用来卖的,不过带着朱五妹采野菜,心中大感承受不起。

    “不必客气,就这样定了。”朱三斩钉截铁吩咐语气,接过妹妹的篮筐,就要回屋去帮陈氏的忙。

    张小妹见被小自己三岁的小男孩唬住,不由面皮有些囧,见他要走,略带慌张的急道:“三郎,待会说故事的时候,我也可以来听么?”

    朱三闻声,回头笑道:“自然可以,你来便是。”

    洗菜,摘菜,在朱三未给家中打渔撑船之前,就开始自动为陈氏分忧,陈氏时常夸赞三儿子孝顺,拿此事数落小女儿做事不够自觉,总要督促。

    五岁孩子放在后世自然事事不用做,东汉末年,刚开始明事的小孩就必须帮忙做家务,当然各个小孩间自觉度还是有所区别。

    不说朱三进屋给陈氏帮忙,那朱五妹见哥哥忙活起来,也不好不跟了进去,那张家小妹也嬉笑了声,满意的快步回家,显然准备赶快做完家务,吃好饭,再回来,好听故事。

    不消一会,家里饭刚刚做好,一桶米饭,一锅鱼汤,两碟野菜合着五只小碗摆在了院中石桌上,朱老实与朱老大一人扛着锄头,一人提着一捆木柴,及时回到家中。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孔圣人的名言已经普及到百姓各家中,虽然穷人家遵守的并不十分严格,也是很少谈话的。

    在朱老实第一个端起碗,往嘴巴扒饭后,一个个都看大口大口狼吞虎咽起来,尤其三个大男人为最,风卷残云,陈氏与朱五妹食量远远不及。

    朱老大已经一十六岁了,已经算不上小孩了,可以与朱老实一般不用参与灶饭之事,两人吃完饭后,便在一起聊起了田里诸如事宜。

    “三弟,那些碗叫五妹去洗,你过来下。”朱老大嚷着嗓门喊道。

    “大哥叫你呢,这些我来收拾。”陈氏拿过朱三手中伙计说着。

    “就来!”朱三在衣角上擦了擦手,应了声,大步跑来,问道:“阿爹,大哥你们叫我何事?”

    朱老实坐在院门口的石墩上,笑眯眯的看着对面的大儿子,大声说道:“喜事,爹娘我们给你大哥说了门亲事,是下村的小娘,明天我跟你娘要带着你哥,提着几条大鱼,去给他提亲去。”

    “真的吗?”这事,朱三也有耳闻,父母要给大哥张罗成亲,具体他就不是很了解,不想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十六岁朱老大,有七尺高,比朱老实高出半个头,其实对农家子来说,成亲乃是天大的喜事,憨笑着脸,他一点也不感到害羞,坦然与弟弟谈说道:“前些天已经让王叔公给我们俩对过生辰八字,没有问题,本来还没见过面,今天在我去砍柴的时候,给遇上她爹一起拾柴,见到了,真是漂亮。”

    看到大哥满意欢喜的模样,朱三也打心底高兴。

    朱大欢喜过后,接着就一把搭着弟弟的肩膀,带着歉意说着:“三弟啊,三天期到了,明日就辛苦你替我担筐鱼送到渡口。”

    平日里,朱三负责打渔,朱老大每三天给长江外渡口送鱼,其余时间便帮朱老实务农。

    “不妨事,弟自会料理好。”朱三拍拍他那小胸脯,保证到。

    自小见惯弟弟的聪慧,朱大自然无比放心,只是朱老实依旧唠叨句:“去去就回,别多去闲逛,也别多管闲事。”

    朱三点头明白,跟着父子三人慢慢话题又聊开了去,围绕起亲事酒席等事由上。

    东拉西扯,时间过得稍快,陈氏与朱五妹已经迅速将锅碗调盆整理清楚,一家子围在一起,继续讨论着那朱大的亲事。

    大哥的亲事在朱五妹心中并不引起她过大的兴趣,只知道大哥成亲后,家里就会多了个嫂嫂,不知对自己会不会好。

    反到心中惦记着朱三刚刚答应自己给自己说故事的一事,吵嚷着,却被陈氏责备,由于朱三灵魂转世,极为早慧,八岁年纪已经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大小事务,都会一起商量。

    如此大人们谈话,小女孩的鸡毛小事,自然要远远押后。

    对此朱三也无可奈何,直到院外一道丽影行来,那张家小妹应约而来,声音远远传来:“朱伯伯,朱大娘,你们一家子都在呢!”

    见到张小妹来访,不需对方说出来意,小丫头立马提高嗓音对着陈氏喊道:“三哥答应我和小妹姐说故事,阿娘你可以不让我听,却不能让三哥失信与小妹姐。”

    小丫头倒是聪明,拿话挤兑陈氏,张小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自然不能当小孩看待,尤其是那朱老实见到后,更是两眼一亮,顺势替陈氏答应道:“去吧去吧,别忘了待会还要去王叔公读书就好。”

    朱老实这么卖力撮合张小妹和朱三多呆一起,陈氏其实也听他提起以后结亲的意向,对此也没意见,也就同意下来,只是都还未跟朱三提起。

    “太好啦!太好啦!”朱五妹兴高采烈的叫喊着,一手拽着朱三,一手拽着张小妹来到院里另一角,不与陈氏她们一起。

    三人搬来石墩坐好,朱五妹就急急忙忙问道:“三哥,今天要说些什么?白雪公主吗?”

    张小妹睁大双眼,眼神充满希冀,早前朱五妹常常在她耳边提起他三哥很会说故事,往日不过偶尔路过听了个片段,迷迷糊糊,这次朱三答应说给她听,心中的期待可是最大。

    看着两人侧耳倾听的模样,朱三心底微微一叹,古时候,娱乐节目真太少,说故事对小女孩来说已是最大的享受了。

    往日给朱五妹这个五岁女娃说都是一些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等等记忆中的安徒生童话。

    今夜多了一个人,脑筋突然动了起来,十一岁少女已经是会怀春的年纪,再说童话故事,有些不适合,看着那微微脱去稚色的脸庞,心下有了主意,说道:“这次小妹姐在,就说个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吧。”

    “牛郎与织女?”二人不解的低问道。

    知道她们没听过,朱三很快瞎编解释着:“牛郎顾名思义,就是放牛郎,我们常在田里见到,而织女则是天帝的女儿。”

    “天帝的女儿?”这个来头很大,一下惊起二人的兴趣。

    “没错,正是天帝之女,话说有一天,这织女与几位仙女在天宫呆烦闷了,于是几人约好偷偷下凡游玩,在一风景秀丽的群山之中,驻足歇息,恰巧一旁有座清澈见底,泛着绿波的莲池,几个仙女欣喜之下,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翩翩戏水。”

    “而后又要有一放牛郎……”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就这样在王母银钗划出一条仙凡两届的银河,在通灵老牛的求情下,王母终于法外开恩,准许牛郎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见一次。”

    朱三款款停住嘴边最后一字,看向脸有泪光的张小妹与愤愤不平的朱五妹。

    “三哥,那王母太坏了,为什么不让牛郎哥哥与织女姐姐在一起,他们太可怜的,让通灵牛撞那王母。”朱五妹年纪还小,听不出其中凄美的爱情,只知道王母是坏人,曾见过田里耕牛发怒的模样,知道怒牛的可怕,就像让它给牛郎出头。

    而张小妹静静回味低喃着:“仙凡有别……”

    “三郎,这故事你哪里听来的,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朱三听后,笑了笑,抬起头看了天色,开始入夜了,第一颗启明星已经升起,戏剧的指了指天,说道:“等会天大黑,星星出来后,你们自己看吧。”

    “顶头最亮的星星,带着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隔着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

    “还记得吗?那每年七月初七夜黑,都会天降雨水,其实呢,这是牛郎与织女相见时,流下的泪水,你说他们是不是真的?”

    “呵呵!”朱三说完,拍拍膝盖,站了起来,摸了摸腰间的竹简,见已夹好,看了看在回忆沉思的张小妹,不在多讲。

    “好了,小妹等下早点睡觉,三哥要去王叔公那了。”

    “阿爹,阿娘,大哥,我走了。”朱三从院里抱了捆柴火,道了声,出门而去。

    每日入夜后,朱三都会去王叔公家,读书习字,这已经是多年的习惯,哪怕王叔公家为数不多的藏书,都已经看过一遍,依然不改这个习惯。

章节目录

明扬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海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章 草头百姓下-国,明扬三国,笔趣阁并收藏明扬三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