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恨恨道:“既然母亲和子悔都不赞同投奔刘繇,那我就不去就是了,只是不知道用什么借口好呢?”说罢,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重。
咦,你这是什么意思嘛?李重心中十分郁闷,编瞎话你看我干什么,难道我就是奸诈之人了。
不过一想太史慈是个老实人,只能自己出主意了,想了一会说道:“太史兄就说老夫人给你说了一门亲事,等到来年成亲之后再去江东,到时候不但可以一家团聚,也有人照顾老夫人。”
老夫人点头表示赞同,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谋,当然假戏当真也是好事,娶儿媳妇谁不愿意。
太史慈却摇头说道:“那过了明年怎么办?”
李重气的狠狠的闷了一大口酒,咬牙切齿的说道:“明年你就说生儿子,名字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太史享。”
太史慈目瞪口呆,老夫人却在旁边不住的表示赞同,连声说道:“好办法啊,好办法啊!”
既然太史慈决定不去辅佐刘繇了,李重觉得自己离勾引太史慈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再加上喝了点小酒,越发显得神采飞扬起来,讲了几个现代笑话,逗得老夫人哈哈直笑。
廖化按李重的交代问了一些关于武艺方面的问题,太史慈自然一一作答,李重也听的颇有收获,虽然太史慈和廖化的武学理念不如后代,但实战经验却远胜李重,谈起一些控马之术,发力技巧,这都是战场上最需要的东西,也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学得来。
廖化对太史慈大为佩服,感叹道:“太史将军果真武艺高强,怪不得能杀透我们数万人的军阵呢。”
太史慈笑道:“那只是侥幸,主要是你们的战阵太过混乱,要是换一些兵马,就比如说我借的那三千军队,我也没有办法的。”
老夫人不爱听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她在乎的是儿子的前程,插言道:“子悔见识非凡,说说这天下谁人可称得上明主?”
李重犹豫一下,这才说道:“太史兄,小弟不把你当做外人,但我的话出的我口,入得你耳,万万不可流传出去,免得在下被人唾骂。”
太史慈听得一头雾水,怎么听起来这位李子悔看上的人像是要遗臭万年呢?不过太史慈还是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将李重的话外传,李重这才说道:“我认为称得上英雄的是张角和董卓。”
此话一出,不光是太史慈母子,就连廖化也听得目瞪口呆,浑身僵硬。
过了良久,太史慈这才问答:“张角是黄巾……贼的首领,手下教众百万,勉强算得是豪杰,可他毕竟是乱贼啊。如今黄巾虽已覆灭,但子悔和管亥廖化等人交好不外传还可,一点被人所知,恐怕你将无处存身啊!”
“至于董卓,我只知道此人极其残暴好杀,并且放纵士兵劫掠洛阳百姓,传闻他还**公主,也不只真假,但此人绝不是仁厚之人。”
李重点点头,缓缓说道:“对张角的看法我和你一样,我也只是佩服张角的号召力,至于董卓,还真不好说,最起码董卓镇守西凉,使得羌人不敢犯境,对我大汉还是有些功绩的,而你说的娇惯士兵,我想也是有的,可子义认为对待外族的蛮夷还要讲仁义吗?不劫掠他们的钱财,士兵打仗怎么可能拼命呢,士兵劫掠惯了,董卓就是想要约束怕也是办不到啊!”
太史慈闻言道:“听你一说还真不错,当年落日原一战,我大汉兵败,国势衰弱,使得边疆百姓频频战火,董卓能威慑异族,也算是功绩。”
李重摊开双手,微笑道:“你看,至少董卓比这些诸侯还是强上许多的吧,最起码他杀的不是我大汉百姓。至于**公主,呵呵……有句话说得好,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刘氏皇族招了那么多宫女入宫,这些百姓家的女儿也不是自愿的吧,一报还一报,有什么大不了的,公主就比民女高贵吗,刘邦当年也不过是一个亭长罢了。”
太史慈总算听出李重是什么意思了,简单来说就是流氓精神,你当皇上的玩人家姑娘,董卓就玩你家姑娘,李重根本就没把天子放在眼里。
其实董卓最大的优点就是信任部下,给手下将领极大的兵权。董卓被吕布杀死,郭汜、李傕,就曾经举兵给董卓报仇,并且成功的诛杀王允,驱逐了吕布。
可见董卓在他手下将领心中地位还是很高的,自这一点上说,董卓很会收买人心。
这话也就在三国时期可以说说,自从黄巾之乱后,汉室朝廷的威信已经降到最低点,各路诸侯对朝廷的态度就是,有好处的听,没好处的不听。
当然,李重敢和太史慈大放厥词主要是因为是他知道太史慈也不是死忠汉室之人,这家伙后来投靠的就是江东孙策,一个能拿玉玺换兵马的人能是忠臣吗?要论对汉室的忠心,孙家父子还不如曹操呢,曹操的愿望还是死的时候墓碑上能刻着征西将军之墓呢,而孙坚只是一个私藏玉玺的诸侯。
太史慈叹了口气,无奈的笑道:“子悔说这两个人跟没说一样,张角早死了,就算不死也不能投效于他,不管怎么说黄巾还是祸乱天下的贼寇。至于董卓就更不行了,他的名声太坏了。”
李重点点头,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怜的董卓风光不了几天了?”
“此话怎讲?”太史慈奇怪的问道:“现在董卓兵强马壮,且把持朝政,谁敢对付他啊。”
李重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道:“明年就见分晓了,到时候谁是英雄、谁是狗熊一看便知,不知道……孟……德会不会教我失望呢,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呢?”说道后两句话,李重的声音已经压的极低,太史慈根本听不清楚。
李重发现,真实的历史和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还是有些差别的,不知道明年的讨伐董卓是不是会有什么变化。
咦,你这是什么意思嘛?李重心中十分郁闷,编瞎话你看我干什么,难道我就是奸诈之人了。
不过一想太史慈是个老实人,只能自己出主意了,想了一会说道:“太史兄就说老夫人给你说了一门亲事,等到来年成亲之后再去江东,到时候不但可以一家团聚,也有人照顾老夫人。”
老夫人点头表示赞同,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谋,当然假戏当真也是好事,娶儿媳妇谁不愿意。
太史慈却摇头说道:“那过了明年怎么办?”
李重气的狠狠的闷了一大口酒,咬牙切齿的说道:“明年你就说生儿子,名字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太史享。”
太史慈目瞪口呆,老夫人却在旁边不住的表示赞同,连声说道:“好办法啊,好办法啊!”
既然太史慈决定不去辅佐刘繇了,李重觉得自己离勾引太史慈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再加上喝了点小酒,越发显得神采飞扬起来,讲了几个现代笑话,逗得老夫人哈哈直笑。
廖化按李重的交代问了一些关于武艺方面的问题,太史慈自然一一作答,李重也听的颇有收获,虽然太史慈和廖化的武学理念不如后代,但实战经验却远胜李重,谈起一些控马之术,发力技巧,这都是战场上最需要的东西,也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学得来。
廖化对太史慈大为佩服,感叹道:“太史将军果真武艺高强,怪不得能杀透我们数万人的军阵呢。”
太史慈笑道:“那只是侥幸,主要是你们的战阵太过混乱,要是换一些兵马,就比如说我借的那三千军队,我也没有办法的。”
老夫人不爱听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她在乎的是儿子的前程,插言道:“子悔见识非凡,说说这天下谁人可称得上明主?”
李重犹豫一下,这才说道:“太史兄,小弟不把你当做外人,但我的话出的我口,入得你耳,万万不可流传出去,免得在下被人唾骂。”
太史慈听得一头雾水,怎么听起来这位李子悔看上的人像是要遗臭万年呢?不过太史慈还是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将李重的话外传,李重这才说道:“我认为称得上英雄的是张角和董卓。”
此话一出,不光是太史慈母子,就连廖化也听得目瞪口呆,浑身僵硬。
过了良久,太史慈这才问答:“张角是黄巾……贼的首领,手下教众百万,勉强算得是豪杰,可他毕竟是乱贼啊。如今黄巾虽已覆灭,但子悔和管亥廖化等人交好不外传还可,一点被人所知,恐怕你将无处存身啊!”
“至于董卓,我只知道此人极其残暴好杀,并且放纵士兵劫掠洛阳百姓,传闻他还**公主,也不只真假,但此人绝不是仁厚之人。”
李重点点头,缓缓说道:“对张角的看法我和你一样,我也只是佩服张角的号召力,至于董卓,还真不好说,最起码董卓镇守西凉,使得羌人不敢犯境,对我大汉还是有些功绩的,而你说的娇惯士兵,我想也是有的,可子义认为对待外族的蛮夷还要讲仁义吗?不劫掠他们的钱财,士兵打仗怎么可能拼命呢,士兵劫掠惯了,董卓就是想要约束怕也是办不到啊!”
太史慈闻言道:“听你一说还真不错,当年落日原一战,我大汉兵败,国势衰弱,使得边疆百姓频频战火,董卓能威慑异族,也算是功绩。”
李重摊开双手,微笑道:“你看,至少董卓比这些诸侯还是强上许多的吧,最起码他杀的不是我大汉百姓。至于**公主,呵呵……有句话说得好,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刘氏皇族招了那么多宫女入宫,这些百姓家的女儿也不是自愿的吧,一报还一报,有什么大不了的,公主就比民女高贵吗,刘邦当年也不过是一个亭长罢了。”
太史慈总算听出李重是什么意思了,简单来说就是流氓精神,你当皇上的玩人家姑娘,董卓就玩你家姑娘,李重根本就没把天子放在眼里。
其实董卓最大的优点就是信任部下,给手下将领极大的兵权。董卓被吕布杀死,郭汜、李傕,就曾经举兵给董卓报仇,并且成功的诛杀王允,驱逐了吕布。
可见董卓在他手下将领心中地位还是很高的,自这一点上说,董卓很会收买人心。
这话也就在三国时期可以说说,自从黄巾之乱后,汉室朝廷的威信已经降到最低点,各路诸侯对朝廷的态度就是,有好处的听,没好处的不听。
当然,李重敢和太史慈大放厥词主要是因为是他知道太史慈也不是死忠汉室之人,这家伙后来投靠的就是江东孙策,一个能拿玉玺换兵马的人能是忠臣吗?要论对汉室的忠心,孙家父子还不如曹操呢,曹操的愿望还是死的时候墓碑上能刻着征西将军之墓呢,而孙坚只是一个私藏玉玺的诸侯。
太史慈叹了口气,无奈的笑道:“子悔说这两个人跟没说一样,张角早死了,就算不死也不能投效于他,不管怎么说黄巾还是祸乱天下的贼寇。至于董卓就更不行了,他的名声太坏了。”
李重点点头,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怜的董卓风光不了几天了?”
“此话怎讲?”太史慈奇怪的问道:“现在董卓兵强马壮,且把持朝政,谁敢对付他啊。”
李重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道:“明年就见分晓了,到时候谁是英雄、谁是狗熊一看便知,不知道……孟……德会不会教我失望呢,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呢?”说道后两句话,李重的声音已经压的极低,太史慈根本听不清楚。
李重发现,真实的历史和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还是有些差别的,不知道明年的讨伐董卓是不是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