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2--2
张颌投靠曹cāo是依照原来的历史进行的,对与曹cāo来说也就是锦上添花,绝对算不上雪中送炭,这时的曹营之中人才济济,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曹仁等人的能力都不在张颌之下。
而上述几个人都是曹cāo的心腹将领,张颌绝对争不过这几个人的,就算于禁乐进等人的地位也在张颌之上,事实上张颌一直到三国后期才真正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那时候的魏国实际上已经是司马懿扛旗了。
但对于李重来说,高览投奔的意义太过重大了。
虽然李重一直发展的不错,而且百战不败,但在天下人眼中,李重也就是一个潜力股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震慑力。
赵云,甘宁等人虽说威风八面,但那是后期,他们投奔李重之时还是无名小卒呢,没有什么轰动效果,但是高览却不一样,高览在投奔李重之前就是河北四名将之一,也可以说这么说,从高览投奔李重开始,李重才开始被天下人所认同。
这就是大将的明星效应,以后再有人投奔李重就会少很多顾虑,人家高览都认同李重了,咱们还能不信吗?
简单来说,这就跟商家请大明星做广告一样。
另外高览也不是绣花枕头,人家自己武艺高强,不亚于张颌徐晃,领兵能力虽不好说,但也指挥过数万人大战,但从这一点上来说,高览就要比赵云、张颌强得多。
至少这些将领都没有过单独领兵超过十万的状况,一旦人数过了一个界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多了,比如营寨之间如何相互支援,如何通讯,如何jing戒等等,这都是一个全军主将应该考虑的。
而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武将,李重整个大营之中就只有高览一个人而已。
建安四年(99年)一月下旬,曹cāo只留下夏侯惇、张辽驻守界桥的大营,自己领军前去青州支援臧霸。
袁熙能保住界桥就已经满足了,也不追击曹cāo,任由曹cāo撤军而回。
青州的袁谭得知曹cāo增兵的消息,立即就放弃了黄河南岸的所有土地,带领军队退到平原县附近。
等到曹cāo顺利的接受了青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三月,大河解冻,战事消散。
袁熙退到清河东岸,放火烧毁了界桥,随即引兵回转南皮,袁谭也留下一只人马驻守平原,自己带着将近四万军队赶赴南皮。
可以想象,袁家兄弟二人聚首的情景,无外乎就是争权夺利等等等等。
袁熙逼走了张颌高览,极大的打击了拥立袁谭的派系力量,再加上袁熙手中也有一只军队,所以袁谭并没有做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不是袁谭不想,而是他做不到,政治本来就是相互妥协的东西。
好在兄弟二人还知道有外患存在,也不敢斗得太过火,总体来说,袁家兄弟的心还能用到一块去。
大致的划分了一下利益范围,袁谭提出和公孙度结盟一事,对于这种建议袁熙当然不会反对,当即答应下来,于是袁谭立即派郭图出使辽东,与公孙度商谈结盟。
郭图出使辽东还算顺利,公孙度总算还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答应给予袁家兄弟一定的支持。这个一定的范围就是适当的支援一些钱粮,军械什么的也可以谈谈,但是直接出兵肯定是不行的。
袁家兄弟要是打输了的话,公孙度还想投靠曹cāo呢,当然不能直接撕破脸皮了。
间接得罪曹cāo公孙度倒不怕,辽东地势偏远,孤悬关外,一般人都不会打此地的主意,还不如承认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多讨要些贡品赋税呢。
对于这个结果袁熙袁谭到没感到十分失望,他们不是三岁孩子,就没指望过公孙度发扬雷锋jing神,出钱出兵帮自己打仗,那样的话兄弟二人就得好好考虑一下公孙度的智商了,再不,那就是有陷阱。
袁家兄弟这里合纵连横,李重和曹cāo也在调兵遣将,布置军队。
曹cāo加封夏侯惇为青州牧,但是却将治所设在甘陵县,甘陵县可是在冀州境内,曹cāo的心思昭然若揭。
同时曹cāo命令张辽攻克平原县,随时可以北上攻击南皮。
反观李重这方面,李重立即命令高览带领一万兵卒前去支援太史慈,相信以高览的威势,招降一些幽州的县城应该不成问题。
同时李重加紧消化手中的地盘,尽量将土地转化成战斗力。
当然,依照曹cāo和李重的智力,也不会放弃联络辽东的公孙度,条件那自然是无比丰厚了,曹cāo身为丞相,权倾朝野,封号自然一股脑的往公孙度头上袋,什么车骑将军阿、辽东侯之类的职位层出不穷。
曹cāo也没奢望能将公孙度拉拢过来,能引起袁家兄弟和公孙度的猜疑就好了。
同时袁家兄弟也划分好了势力范围,袁熙带领逢纪焦触张南等人驻守幽州,对抗李重,袁谭带领剩余的将领驻守在南皮,勉力维持冀州的局面。
情况虽然恶劣,但是袁家兄弟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冀州还有河间郡,渤海郡两个大郡在袁谭手中,幽州除了代郡,也都在袁熙的控制之中,还有辽东的公孙度提供一些粮饷,再加上草原鲜卑、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的支持,挺上一两年不成问题。
也许不用等到后年,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就会对曹cāo用兵,到时候兄弟二人联合起来对付李重,应该不是问题。
前提条件当然是兄弟二人齐心合力了,其实如果袁谭袁熙聪明一些,还是应该排除一些人联系刘表孙策等人的,想来这些人也不会愿意看着曹cāo评定河北,能出兵牵制一下的,但是由于信息不通,这些人只知道袁绍身死而已。
曹cāo对界桥一战的宣传当然和实际发生的不一样,在许昌等地的流言中,曹cāo和李重在界桥一战,设计用伏兵截杀袁绍,大获全胜,斩杀袁绍的兵卒五万余人,斩杀了文丑等大将数十人,并且招降了张颌高览,现在袁家兄弟手中只剩下兵卒两万余人了。
张颌投靠曹cāo是依照原来的历史进行的,对与曹cāo来说也就是锦上添花,绝对算不上雪中送炭,这时的曹营之中人才济济,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曹仁等人的能力都不在张颌之下。
而上述几个人都是曹cāo的心腹将领,张颌绝对争不过这几个人的,就算于禁乐进等人的地位也在张颌之上,事实上张颌一直到三国后期才真正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那时候的魏国实际上已经是司马懿扛旗了。
但对于李重来说,高览投奔的意义太过重大了。
虽然李重一直发展的不错,而且百战不败,但在天下人眼中,李重也就是一个潜力股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震慑力。
赵云,甘宁等人虽说威风八面,但那是后期,他们投奔李重之时还是无名小卒呢,没有什么轰动效果,但是高览却不一样,高览在投奔李重之前就是河北四名将之一,也可以说这么说,从高览投奔李重开始,李重才开始被天下人所认同。
这就是大将的明星效应,以后再有人投奔李重就会少很多顾虑,人家高览都认同李重了,咱们还能不信吗?
简单来说,这就跟商家请大明星做广告一样。
另外高览也不是绣花枕头,人家自己武艺高强,不亚于张颌徐晃,领兵能力虽不好说,但也指挥过数万人大战,但从这一点上来说,高览就要比赵云、张颌强得多。
至少这些将领都没有过单独领兵超过十万的状况,一旦人数过了一个界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多了,比如营寨之间如何相互支援,如何通讯,如何jing戒等等,这都是一个全军主将应该考虑的。
而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武将,李重整个大营之中就只有高览一个人而已。
建安四年(99年)一月下旬,曹cāo只留下夏侯惇、张辽驻守界桥的大营,自己领军前去青州支援臧霸。
袁熙能保住界桥就已经满足了,也不追击曹cāo,任由曹cāo撤军而回。
青州的袁谭得知曹cāo增兵的消息,立即就放弃了黄河南岸的所有土地,带领军队退到平原县附近。
等到曹cāo顺利的接受了青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三月,大河解冻,战事消散。
袁熙退到清河东岸,放火烧毁了界桥,随即引兵回转南皮,袁谭也留下一只人马驻守平原,自己带着将近四万军队赶赴南皮。
可以想象,袁家兄弟二人聚首的情景,无外乎就是争权夺利等等等等。
袁熙逼走了张颌高览,极大的打击了拥立袁谭的派系力量,再加上袁熙手中也有一只军队,所以袁谭并没有做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不是袁谭不想,而是他做不到,政治本来就是相互妥协的东西。
好在兄弟二人还知道有外患存在,也不敢斗得太过火,总体来说,袁家兄弟的心还能用到一块去。
大致的划分了一下利益范围,袁谭提出和公孙度结盟一事,对于这种建议袁熙当然不会反对,当即答应下来,于是袁谭立即派郭图出使辽东,与公孙度商谈结盟。
郭图出使辽东还算顺利,公孙度总算还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答应给予袁家兄弟一定的支持。这个一定的范围就是适当的支援一些钱粮,军械什么的也可以谈谈,但是直接出兵肯定是不行的。
袁家兄弟要是打输了的话,公孙度还想投靠曹cāo呢,当然不能直接撕破脸皮了。
间接得罪曹cāo公孙度倒不怕,辽东地势偏远,孤悬关外,一般人都不会打此地的主意,还不如承认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多讨要些贡品赋税呢。
对于这个结果袁熙袁谭到没感到十分失望,他们不是三岁孩子,就没指望过公孙度发扬雷锋jing神,出钱出兵帮自己打仗,那样的话兄弟二人就得好好考虑一下公孙度的智商了,再不,那就是有陷阱。
袁家兄弟这里合纵连横,李重和曹cāo也在调兵遣将,布置军队。
曹cāo加封夏侯惇为青州牧,但是却将治所设在甘陵县,甘陵县可是在冀州境内,曹cāo的心思昭然若揭。
同时曹cāo命令张辽攻克平原县,随时可以北上攻击南皮。
反观李重这方面,李重立即命令高览带领一万兵卒前去支援太史慈,相信以高览的威势,招降一些幽州的县城应该不成问题。
同时李重加紧消化手中的地盘,尽量将土地转化成战斗力。
当然,依照曹cāo和李重的智力,也不会放弃联络辽东的公孙度,条件那自然是无比丰厚了,曹cāo身为丞相,权倾朝野,封号自然一股脑的往公孙度头上袋,什么车骑将军阿、辽东侯之类的职位层出不穷。
曹cāo也没奢望能将公孙度拉拢过来,能引起袁家兄弟和公孙度的猜疑就好了。
同时袁家兄弟也划分好了势力范围,袁熙带领逢纪焦触张南等人驻守幽州,对抗李重,袁谭带领剩余的将领驻守在南皮,勉力维持冀州的局面。
情况虽然恶劣,但是袁家兄弟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冀州还有河间郡,渤海郡两个大郡在袁谭手中,幽州除了代郡,也都在袁熙的控制之中,还有辽东的公孙度提供一些粮饷,再加上草原鲜卑、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的支持,挺上一两年不成问题。
也许不用等到后年,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就会对曹cāo用兵,到时候兄弟二人联合起来对付李重,应该不是问题。
前提条件当然是兄弟二人齐心合力了,其实如果袁谭袁熙聪明一些,还是应该排除一些人联系刘表孙策等人的,想来这些人也不会愿意看着曹cāo评定河北,能出兵牵制一下的,但是由于信息不通,这些人只知道袁绍身死而已。
曹cāo对界桥一战的宣传当然和实际发生的不一样,在许昌等地的流言中,曹cāo和李重在界桥一战,设计用伏兵截杀袁绍,大获全胜,斩杀袁绍的兵卒五万余人,斩杀了文丑等大将数十人,并且招降了张颌高览,现在袁家兄弟手中只剩下兵卒两万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