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后被嬴战救活,紧接着她就从嬴战那里得知了如今大楚国的形式,项羽被杀,大楚国覆灭,大楚国各大家族也都投靠了大秦国,连复国的可能都没有。
被老太后目光扫视,景氏、屈氏和昭氏三个族长目光都躲躲闪闪。虽然他们是识时务为俊杰,可是再怎么说,也掩盖不了他们背国的事实,面对老太后时总有些心虚。
老太后摇了摇头,没有说出让嬴战留下大楚国宗庙的话语,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根本不可能有转圜的余地,老太后也不想为了不堪扶携的大楚国宗庙而透支自己的亲情。
叹了口气,老太后说道:“当年,项羽罢免流放了一大批官员,如今,这些人也该回来了。”
当初项羽弑父篡位,虽然做的隐蔽,可终究不是密不透风,而且,即便神不知鬼不觉,项羽的上位妨碍了老楚王身后的一系列贵族官员的利益,这些人都被项羽连根拔起,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如今项羽垮台,这些人都该复起了。
这些亲善老楚王的官员和贵族对老太后也一样敬畏有加,如今他们因老太后而重获荣华,必然心生感激,老太后心向嬴战,他们将来也不会选择和大秦国敌对,算是无形中给嬴战招揽了一批可用之才。毕竟大楚国地域辽阔,比大秦国如今的疆域更加广阔,这么多州郡县镇的治理,终究还是离不开大楚国本土的官员。
“外婆。这些人我最然会为他们平反,不过在此之前,我必须将项羽弑父篡位,残害兄弟。逼迫亲长的罪行昭告天下。”
老太后对此事似乎已经心中有数,点了点头,说道:“年纪大了,说一会儿话就没jing神了,外面的事就让这三位大人协助你cāo持,外婆现在只想休息。”
虽然老太后也一样对项羽充满恨意,可项羽终究是她的孙子,项氏家族的事情是她的家事。嬴战虽然是外孙。可终究是一个外人。现在一个外人插手项氏家族的家事,她心中绝对说不上舒服。
这件事表面上是嬴战为老楚王讨公道,可是往深处想,不无嬴战抹黑项氏家族。消除项氏家族在大楚国的影响力,稳固大秦国在这里的统治和地位。
可是老太后没有阻止,她也阻止不了。这是大秦国的利益所在,身为大秦国国君,嬴战是不可能让步的。自己强行阻拦,只会令双方微妙的亲情产生裂痕。索xing,就来个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净。
嬴战听出了老太后送客的意思。于是看了看一旁的那名老宫女,示意她照顾好老太后。随后带着一众随从离开。
而在念虞宫外,数百个大楚国的宫人宫女提着扫帚铲子竹竿水桶等物。还有拿着衣被茶具食物的,他们在这里等候多时,只是不敢进去打搅罢了。有那几个受罚宫人的前车之鉴,他们哪里还敢不对念虞宫尽心尽力,如果下次秦君来到这还是一副破败的样子,或许就要人头滚滚了。
看到这些人讨好而又谄媚的神sè,嬴战只是冷冷的瞥了一眼,随后就离开了。宫里这些人,势利眼是不可避免的,没必要跟他们计较,惩治几个典型,杀鸡儆猴就罢了,只要他们以后尽心服侍,就可以了。
老太后看着门外那些小心翼翼除草扫地打扫庭院的宫人和宫女,对着一旁那个服侍了她一辈子的老宫女说道:“这就是虞儿的孩子么?和虞儿一样,让我看不透啊。唉,项氏家族亡了宗庙,我是该庆幸呢,还是该自责呢。”
那个老宫女说道:“太后,不是奴多嘴,项羽在的时候,大楚国被他弄得乌烟瘴气,就连您也……现在,虽然归入大秦国,可终究是虞公主的儿子,又不是外人,您想那么多做什么啊。/”
老太后摇了摇头,“项羽再坏,终究是项氏的子孙,嬴战再好,终究只是外人。”
那老宫女不大乐意了,她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直接说道:“太后,那奴问你,你何尝不是项氏一族的外人,项氏一族的事,你cāo那么多心干什么?现在有人孝敬您,您就安心养老不好了么。”
老太后哑然,“是啊,我一个妇人,想那么多做什么,这不是我该想的……不是我该想的……”
…………
回到王宫中,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大楚国文武百官都汇聚一堂,那些早已经在家养老十几年不上朝的老家伙也爬过来了,那些平时没资格上朝的,也都混混摸摸的过来凑个热闹,想着能不能在秦王面前露露脸搏个赏识。
嬴战坐在了以往项羽坐的那个位置,目光灼灼的扫了扫大殿中近千名大楚国的权贵们。多年为君,他身上早已经培养出了浓烈的上位者气息,再加上《真皇九龙诀》的潜移默化,这种气质更加浓烈,下方许多权贵们都忍不住双膝发软,还没开始跪拜呢,就一个个噗通噗通的跪了下去。
嬴战看了看下方跪着的群臣,沉声说道:“诸位诚心投靠我大秦国,孤自然不会亏待诸位,孤明白你们心中所想,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事需要先向诸位宣布。”
景氏得到嬴战的眼神示意,立刻向前一步,说道:“经君上查证,先楚王之死并非叛军所为,而是项羽蓄意谋害。项羽为了登基,授意心腹制造叛乱,将先楚王困住,断绝其饮水食物,项羽虽然火速带兵围困反贼,但只围不攻,拖延时机,故意令先楚王饥渴交迫,一命呜呼。”
如果换了一个地方,必然会有一些人在底下咋呼:证据呢?口说无凭啊!你有什么证据吗?
景氏家主自然有证据,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证据一大堆呢。这些有他以前无意中得知的,也有嬴战交给他的。可关键是,这些证据总不能他自己拿出来,那样就显得太假了。这个证据势必得有人诘问,再拿出来才有说服力,也能向大家证明,这都是铁证,而不是自己蓄意捏造。
不过这种节骨眼上,谁还会那么不长眼去质疑,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秦王就在上面坐着呢,如果真因为这一句话被秦王惦记。误以为心系项羽,就算身家xing命保住了,那一辈子的前途也就没了。就算秦王不跟自己计较,那些为了向秦王表忠心的同僚们还不往死里整自己。
见到大家尽皆沉默。没有一个人发问,整个过程就好像景氏在那唱独角戏似地,一旁的屈氏立刻知机的跳出来,说道:“景大人,你我同朝为官几十年。我素知你不是无的放矢,既然你说出这一番话,相比手里已经掌握了项羽谋害先楚王的证据,不如将这些证据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大家眼睛雪亮,必会给先楚王一个公道。”
听到屈氏家主这一番话。下面那些官员都忍不住暗挑大拇指,真是太漂亮了,话怎么能说的这么漂亮呢。看上去好像是诘问景氏,可是通篇没有一个字是在为项羽说话,而是反复强调证据、清白。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更是不着痕迹的把所有人都置于不偏不倚的位置,博得众人的好感,那一句“给先楚王一个公道”,也隐晦表达出了某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有了屈氏这一席话,下面众多大臣权贵们立刻附议如cháo。这些当官的,就怕当那出头鸟,可是既然有人起了头,就再没有什么顾忌,这会儿不但要出来,而且要使劲的表现。刚才唯恐被惦记,这会儿唯恐不能给嬴战留下印象,不说这些人累不累。
景氏家主这才将种种证据拿了出来。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那么多兵马的调动,以前之所以没有被捅出去,只是那些人守口如瓶罢了。而现在项羽死了,就再没有保密的必要,当这些秘密可以成为晋升之机的时候,那些知情人哪里还不使劲的吐露。
景氏、屈氏、昭氏都是当年谋反的参与者,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项羽时期身居高位,下方那些大臣们也有人于其中有所牵连,不过他们自然不会把自己抖出去,于是那些政敌就成了背锅的最佳人选。
嬴战只是想借助这个名头扫除项羽的影响,而景氏等人则借此机会将那些参与其中的政敌尽皆拔掉。不容否认,景氏等人是借机排挤异己,不过对于嬴战来说,庞大的大楚国官僚集团确实应该削弱一下,否则,那么多昏碌无为的家伙尸位素餐,根本就是祸国殃民。只不过,这些官员毕竟是投诚而来,如果对他们举起屠刀,就不利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大秦国的形象。
可是现在不同了,名义上嬴战是为舅舅报仇雪恨,老楚王在大楚国民众心中的形象还是十分崇高的,当民众听说老楚王是被谋害的,必然会对那些小人们恨之入骨,对嬴战感激涕零。而且,这件事都是景氏、屈氏、昭氏三个家主捉刀,有什么黑水也泼不到嬴战身上。
景氏很有恶犬的觉悟,将一份份清晰到年月ri的证据宣读出来,时间地点证人一应俱全,那些曾经参与谋害老楚王的官员一个个被殿内的武士按倒在地拖了出去。
被景氏揪出的都是一些老对手,清理掉这些对手,大楚国的权贵大家就只剩下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其他的大型权贵家族几乎都被牵连到,就算有哪些洁身自好的,也敌不过一**炮制的证据。这方面,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人才。
景氏也摸透了嬴战削弱大楚国官员、权贵势力,消除项羽影响力的心思,这一刀刀是砍得又狠又快,其他官员有那心思玲珑的,也看出了风向,对那些“谋害先王”的罪臣都有多远避多远,一个出声为其喊冤的都没有。不多时,近千人的大殿就只剩下六七百人,一下子少了几乎三分之一。
毕竟官位总共就那么多,多一个对手。晋升的机会就渺茫一分,而一下子空出来三百个职位,大殿中留下的这些人就多了三百个机遇,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将要往前挪一挪,而这些人空出的职位又是一个机遇。
坐在王位上的嬴战恨不得景氏将这一千多人一网打尽,好让自己尽情的安插大秦国官员,不过嬴战也知道这个想法不现实,觉得景氏念得差不多了,于是摆了摆手,制止景氏的行为。
看到嬴战的动作,下面那些人全都松了一口气。一个个都觉得嬴战是及时雨,将自己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一个个对嬴战都莫名的升起了感激和敬畏。
“因先楚王之故,许多大臣都受到项羽的恶意诛杀和打压。孤今天还有一事,就是为这些人平凡昭雪,屈卿,你来念!”
屈氏家族的家主立刻上前一步,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名单开始念了起来。对于这些常年在官场上打滚的家伙来说。当年谁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哪里,光凭记忆就能尽数道出,不过屈氏还是一一列了出来。毕竟这是朝堂之上,总得有个规矩。否则难免会给人检举个从中以权谋私,颠倒黑白的罪名。虽然白纸黑字也不太靠谱。可终究好那么一点。
这些人或者官复原位,或者颐养天年,这一切都是嬴战的主意,屈氏不过是将嬴战的处理结果公布罢了。这些官员都是因嬴战而昭雪,对嬴战自然是感激涕零,不说死心塌地,至少也不会抵触和抗拒。
将前朝的种种事物处理完之后,终于轮到了重头戏,今后的大楚国何去何从,在场的各位又何去何从。
大楚国覆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也都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不过今后两国合一,各项事务总该有个章程,大家的官位和爵位又该怎么处理?这是众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好好关心一下。
嬴战说道:“大楚国全境尽数并入大秦国,今后,所有官府行文,民间信,尽皆依照大秦国样式,所有臣民皆是大秦国子民。大楚国各州名称不变,各州辖境,将会有大秦国官员重新核定。大楚国朝堂撤销,所有人员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啊……
听到嬴战这一席话,众多官员权贵都惊呼起来。
他们才不在乎国家名称的变化和各州辖境的增减,他们只听到了最后两句: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那些有爵位的人自然是如同吃了定心丸似地,有这一句话,他们的荣华至少就有了保障。至于那些有官无爵的,心中就七上八下了,这简直跟罢官没区别啊,没了官位,以后就是庶民一个,这叫人怎么活啊。
嬴战眯了眯眼,看到下方众多官员议论纷纷,没有出言制止,直到那些官员一个个渐渐平息下来,这才说道:“针对官员选拔和考评,大秦国早已经有了成熟的规章和制度,那就是科举制。所以,各州郡官位的选拔,将以大秦国科举制为准。”
科举制?一时间,朝堂上又是议论纷纷。
大秦国早在嬴征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靠科举制选拔人才,有嬴战和李时珍的点拨,又有法的反复摸索,已经相当成熟,只是嬴征时期,这一举措属于初创,无论规模还是力度都相当的弱小。直到嬴战上位,才将这一制度大力推行下去,多年来,已经有了相当充足的经验。
不过,对于大楚国的官员来说,科举制毕竟是一个新奇事物,有些人甚至闻所未闻,不过这没关系,得到嬴战的授意,昭氏家主上前来,宣读起了科举制的相关事项。
“所有大秦国子民,无论出身,无论民族,均可接受官府考试,择优录取,赐予官位。科举分文举和武举……”
听到昭氏家主的宣读,众多大臣简直是如闻惊雷,一个个目瞪口呆。
“什么出身都能参加科举?那岂不是说市井中的青皮们也可以跟咱平起平坐?”
“那也得有真才实学啊,科举终究是靠笔杆子的,那些青皮们进来只怕都不知道用笔的哪头写字。”
“不过这武举……”
一群人沉默……
不过也有一些官员心中活络起来,原本按照规矩,只有他们的长子能够接受父亲的恩荫,获得官位,庶子根本没有晋升官道的可能。可是如果有了科举制,那岂不是庶子也多了一个出人头地的门路。毕竟这些官员都是好几房妻妾,儿子众多,疼爱小儿子的也不在少数,光为了这个,就足够他们坚定的支持科举制。
虽然有些不满蛮夷之民也能参加科举并且为官,可是谁都不敢多说半句废话。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的家主都狗腿子一样站在嬴战身边,那些有资格和他们三人叫板的也都被拉出去了,剩下这些小喽啰除了摇旗呐喊还能做些什么。是以,文武百官一致的赞同。
散朝之后,朝堂上的三件事情立刻长了翅膀似地传了出去,百姓们为老楚王冤死而愤恨,对嬴战感激。那些被项羽流放罢免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也都欢天喜地。而关于科举制的官府公文也张贴在各个街道、城门处,并且通传各州,一时间,所有的臣民都在热火朝天的议论着科举制的相关内容。(未完待续。。)
s
被老太后目光扫视,景氏、屈氏和昭氏三个族长目光都躲躲闪闪。虽然他们是识时务为俊杰,可是再怎么说,也掩盖不了他们背国的事实,面对老太后时总有些心虚。
老太后摇了摇头,没有说出让嬴战留下大楚国宗庙的话语,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根本不可能有转圜的余地,老太后也不想为了不堪扶携的大楚国宗庙而透支自己的亲情。
叹了口气,老太后说道:“当年,项羽罢免流放了一大批官员,如今,这些人也该回来了。”
当初项羽弑父篡位,虽然做的隐蔽,可终究不是密不透风,而且,即便神不知鬼不觉,项羽的上位妨碍了老楚王身后的一系列贵族官员的利益,这些人都被项羽连根拔起,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如今项羽垮台,这些人都该复起了。
这些亲善老楚王的官员和贵族对老太后也一样敬畏有加,如今他们因老太后而重获荣华,必然心生感激,老太后心向嬴战,他们将来也不会选择和大秦国敌对,算是无形中给嬴战招揽了一批可用之才。毕竟大楚国地域辽阔,比大秦国如今的疆域更加广阔,这么多州郡县镇的治理,终究还是离不开大楚国本土的官员。
“外婆。这些人我最然会为他们平反,不过在此之前,我必须将项羽弑父篡位,残害兄弟。逼迫亲长的罪行昭告天下。”
老太后对此事似乎已经心中有数,点了点头,说道:“年纪大了,说一会儿话就没jing神了,外面的事就让这三位大人协助你cāo持,外婆现在只想休息。”
虽然老太后也一样对项羽充满恨意,可项羽终究是她的孙子,项氏家族的事情是她的家事。嬴战虽然是外孙。可终究是一个外人。现在一个外人插手项氏家族的家事,她心中绝对说不上舒服。
这件事表面上是嬴战为老楚王讨公道,可是往深处想,不无嬴战抹黑项氏家族。消除项氏家族在大楚国的影响力,稳固大秦国在这里的统治和地位。
可是老太后没有阻止,她也阻止不了。这是大秦国的利益所在,身为大秦国国君,嬴战是不可能让步的。自己强行阻拦,只会令双方微妙的亲情产生裂痕。索xing,就来个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净。
嬴战听出了老太后送客的意思。于是看了看一旁的那名老宫女,示意她照顾好老太后。随后带着一众随从离开。
而在念虞宫外,数百个大楚国的宫人宫女提着扫帚铲子竹竿水桶等物。还有拿着衣被茶具食物的,他们在这里等候多时,只是不敢进去打搅罢了。有那几个受罚宫人的前车之鉴,他们哪里还敢不对念虞宫尽心尽力,如果下次秦君来到这还是一副破败的样子,或许就要人头滚滚了。
看到这些人讨好而又谄媚的神sè,嬴战只是冷冷的瞥了一眼,随后就离开了。宫里这些人,势利眼是不可避免的,没必要跟他们计较,惩治几个典型,杀鸡儆猴就罢了,只要他们以后尽心服侍,就可以了。
老太后看着门外那些小心翼翼除草扫地打扫庭院的宫人和宫女,对着一旁那个服侍了她一辈子的老宫女说道:“这就是虞儿的孩子么?和虞儿一样,让我看不透啊。唉,项氏家族亡了宗庙,我是该庆幸呢,还是该自责呢。”
那个老宫女说道:“太后,不是奴多嘴,项羽在的时候,大楚国被他弄得乌烟瘴气,就连您也……现在,虽然归入大秦国,可终究是虞公主的儿子,又不是外人,您想那么多做什么啊。/”
老太后摇了摇头,“项羽再坏,终究是项氏的子孙,嬴战再好,终究只是外人。”
那老宫女不大乐意了,她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直接说道:“太后,那奴问你,你何尝不是项氏一族的外人,项氏一族的事,你cāo那么多心干什么?现在有人孝敬您,您就安心养老不好了么。”
老太后哑然,“是啊,我一个妇人,想那么多做什么,这不是我该想的……不是我该想的……”
…………
回到王宫中,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大楚国文武百官都汇聚一堂,那些早已经在家养老十几年不上朝的老家伙也爬过来了,那些平时没资格上朝的,也都混混摸摸的过来凑个热闹,想着能不能在秦王面前露露脸搏个赏识。
嬴战坐在了以往项羽坐的那个位置,目光灼灼的扫了扫大殿中近千名大楚国的权贵们。多年为君,他身上早已经培养出了浓烈的上位者气息,再加上《真皇九龙诀》的潜移默化,这种气质更加浓烈,下方许多权贵们都忍不住双膝发软,还没开始跪拜呢,就一个个噗通噗通的跪了下去。
嬴战看了看下方跪着的群臣,沉声说道:“诸位诚心投靠我大秦国,孤自然不会亏待诸位,孤明白你们心中所想,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事需要先向诸位宣布。”
景氏得到嬴战的眼神示意,立刻向前一步,说道:“经君上查证,先楚王之死并非叛军所为,而是项羽蓄意谋害。项羽为了登基,授意心腹制造叛乱,将先楚王困住,断绝其饮水食物,项羽虽然火速带兵围困反贼,但只围不攻,拖延时机,故意令先楚王饥渴交迫,一命呜呼。”
如果换了一个地方,必然会有一些人在底下咋呼:证据呢?口说无凭啊!你有什么证据吗?
景氏家主自然有证据,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证据一大堆呢。这些有他以前无意中得知的,也有嬴战交给他的。可关键是,这些证据总不能他自己拿出来,那样就显得太假了。这个证据势必得有人诘问,再拿出来才有说服力,也能向大家证明,这都是铁证,而不是自己蓄意捏造。
不过这种节骨眼上,谁还会那么不长眼去质疑,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秦王就在上面坐着呢,如果真因为这一句话被秦王惦记。误以为心系项羽,就算身家xing命保住了,那一辈子的前途也就没了。就算秦王不跟自己计较,那些为了向秦王表忠心的同僚们还不往死里整自己。
见到大家尽皆沉默。没有一个人发问,整个过程就好像景氏在那唱独角戏似地,一旁的屈氏立刻知机的跳出来,说道:“景大人,你我同朝为官几十年。我素知你不是无的放矢,既然你说出这一番话,相比手里已经掌握了项羽谋害先楚王的证据,不如将这些证据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大家眼睛雪亮,必会给先楚王一个公道。”
听到屈氏家主这一番话。下面那些官员都忍不住暗挑大拇指,真是太漂亮了,话怎么能说的这么漂亮呢。看上去好像是诘问景氏,可是通篇没有一个字是在为项羽说话,而是反复强调证据、清白。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更是不着痕迹的把所有人都置于不偏不倚的位置,博得众人的好感,那一句“给先楚王一个公道”,也隐晦表达出了某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有了屈氏这一席话,下面众多大臣权贵们立刻附议如cháo。这些当官的,就怕当那出头鸟,可是既然有人起了头,就再没有什么顾忌,这会儿不但要出来,而且要使劲的表现。刚才唯恐被惦记,这会儿唯恐不能给嬴战留下印象,不说这些人累不累。
景氏家主这才将种种证据拿了出来。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那么多兵马的调动,以前之所以没有被捅出去,只是那些人守口如瓶罢了。而现在项羽死了,就再没有保密的必要,当这些秘密可以成为晋升之机的时候,那些知情人哪里还不使劲的吐露。
景氏、屈氏、昭氏都是当年谋反的参与者,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项羽时期身居高位,下方那些大臣们也有人于其中有所牵连,不过他们自然不会把自己抖出去,于是那些政敌就成了背锅的最佳人选。
嬴战只是想借助这个名头扫除项羽的影响,而景氏等人则借此机会将那些参与其中的政敌尽皆拔掉。不容否认,景氏等人是借机排挤异己,不过对于嬴战来说,庞大的大楚国官僚集团确实应该削弱一下,否则,那么多昏碌无为的家伙尸位素餐,根本就是祸国殃民。只不过,这些官员毕竟是投诚而来,如果对他们举起屠刀,就不利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大秦国的形象。
可是现在不同了,名义上嬴战是为舅舅报仇雪恨,老楚王在大楚国民众心中的形象还是十分崇高的,当民众听说老楚王是被谋害的,必然会对那些小人们恨之入骨,对嬴战感激涕零。而且,这件事都是景氏、屈氏、昭氏三个家主捉刀,有什么黑水也泼不到嬴战身上。
景氏很有恶犬的觉悟,将一份份清晰到年月ri的证据宣读出来,时间地点证人一应俱全,那些曾经参与谋害老楚王的官员一个个被殿内的武士按倒在地拖了出去。
被景氏揪出的都是一些老对手,清理掉这些对手,大楚国的权贵大家就只剩下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其他的大型权贵家族几乎都被牵连到,就算有哪些洁身自好的,也敌不过一**炮制的证据。这方面,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人才。
景氏也摸透了嬴战削弱大楚国官员、权贵势力,消除项羽影响力的心思,这一刀刀是砍得又狠又快,其他官员有那心思玲珑的,也看出了风向,对那些“谋害先王”的罪臣都有多远避多远,一个出声为其喊冤的都没有。不多时,近千人的大殿就只剩下六七百人,一下子少了几乎三分之一。
毕竟官位总共就那么多,多一个对手。晋升的机会就渺茫一分,而一下子空出来三百个职位,大殿中留下的这些人就多了三百个机遇,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将要往前挪一挪,而这些人空出的职位又是一个机遇。
坐在王位上的嬴战恨不得景氏将这一千多人一网打尽,好让自己尽情的安插大秦国官员,不过嬴战也知道这个想法不现实,觉得景氏念得差不多了,于是摆了摆手,制止景氏的行为。
看到嬴战的动作,下面那些人全都松了一口气。一个个都觉得嬴战是及时雨,将自己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一个个对嬴战都莫名的升起了感激和敬畏。
“因先楚王之故,许多大臣都受到项羽的恶意诛杀和打压。孤今天还有一事,就是为这些人平凡昭雪,屈卿,你来念!”
屈氏家族的家主立刻上前一步,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名单开始念了起来。对于这些常年在官场上打滚的家伙来说。当年谁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哪里,光凭记忆就能尽数道出,不过屈氏还是一一列了出来。毕竟这是朝堂之上,总得有个规矩。否则难免会给人检举个从中以权谋私,颠倒黑白的罪名。虽然白纸黑字也不太靠谱。可终究好那么一点。
这些人或者官复原位,或者颐养天年,这一切都是嬴战的主意,屈氏不过是将嬴战的处理结果公布罢了。这些官员都是因嬴战而昭雪,对嬴战自然是感激涕零,不说死心塌地,至少也不会抵触和抗拒。
将前朝的种种事物处理完之后,终于轮到了重头戏,今后的大楚国何去何从,在场的各位又何去何从。
大楚国覆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也都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不过今后两国合一,各项事务总该有个章程,大家的官位和爵位又该怎么处理?这是众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好好关心一下。
嬴战说道:“大楚国全境尽数并入大秦国,今后,所有官府行文,民间信,尽皆依照大秦国样式,所有臣民皆是大秦国子民。大楚国各州名称不变,各州辖境,将会有大秦国官员重新核定。大楚国朝堂撤销,所有人员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啊……
听到嬴战这一席话,众多官员权贵都惊呼起来。
他们才不在乎国家名称的变化和各州辖境的增减,他们只听到了最后两句: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那些有爵位的人自然是如同吃了定心丸似地,有这一句话,他们的荣华至少就有了保障。至于那些有官无爵的,心中就七上八下了,这简直跟罢官没区别啊,没了官位,以后就是庶民一个,这叫人怎么活啊。
嬴战眯了眯眼,看到下方众多官员议论纷纷,没有出言制止,直到那些官员一个个渐渐平息下来,这才说道:“针对官员选拔和考评,大秦国早已经有了成熟的规章和制度,那就是科举制。所以,各州郡官位的选拔,将以大秦国科举制为准。”
科举制?一时间,朝堂上又是议论纷纷。
大秦国早在嬴征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靠科举制选拔人才,有嬴战和李时珍的点拨,又有法的反复摸索,已经相当成熟,只是嬴征时期,这一举措属于初创,无论规模还是力度都相当的弱小。直到嬴战上位,才将这一制度大力推行下去,多年来,已经有了相当充足的经验。
不过,对于大楚国的官员来说,科举制毕竟是一个新奇事物,有些人甚至闻所未闻,不过这没关系,得到嬴战的授意,昭氏家主上前来,宣读起了科举制的相关事项。
“所有大秦国子民,无论出身,无论民族,均可接受官府考试,择优录取,赐予官位。科举分文举和武举……”
听到昭氏家主的宣读,众多大臣简直是如闻惊雷,一个个目瞪口呆。
“什么出身都能参加科举?那岂不是说市井中的青皮们也可以跟咱平起平坐?”
“那也得有真才实学啊,科举终究是靠笔杆子的,那些青皮们进来只怕都不知道用笔的哪头写字。”
“不过这武举……”
一群人沉默……
不过也有一些官员心中活络起来,原本按照规矩,只有他们的长子能够接受父亲的恩荫,获得官位,庶子根本没有晋升官道的可能。可是如果有了科举制,那岂不是庶子也多了一个出人头地的门路。毕竟这些官员都是好几房妻妾,儿子众多,疼爱小儿子的也不在少数,光为了这个,就足够他们坚定的支持科举制。
虽然有些不满蛮夷之民也能参加科举并且为官,可是谁都不敢多说半句废话。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的家主都狗腿子一样站在嬴战身边,那些有资格和他们三人叫板的也都被拉出去了,剩下这些小喽啰除了摇旗呐喊还能做些什么。是以,文武百官一致的赞同。
散朝之后,朝堂上的三件事情立刻长了翅膀似地传了出去,百姓们为老楚王冤死而愤恨,对嬴战感激。那些被项羽流放罢免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也都欢天喜地。而关于科举制的官府公文也张贴在各个街道、城门处,并且通传各州,一时间,所有的臣民都在热火朝天的议论着科举制的相关内容。(未完待续。。)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