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庄认不认帐,还不是看你乡大人的面子。再说董家的木匠店要是做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好处,首先是增加村人的就业机会,省得那些家中无田无地的老百姓,常年外出帮人打工,累死累活赚不了几个钱,连个温饱生活都解决不了。农闲时回到家中,只好挎上竹篮,拿只打狗棍还得背井离乡四处乞讨!
“如果董家生意做大了,就需要雇一大邦人做工,起码可以帮助村上的困难户解决温饱。再者,你们这个乡到处长满酸枣树,平时只是作为柴火烧,没有一点经济价值!董家所做的刑杖正好用得着,可谓是就地取材,合理开发,废物利用。如果生产的刑杖能进一步打开销路,你乡可以以董家为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在全乡推广,带动全乡经济发展。到那时,你这个乡大人在县爷面前也是座上客了。”
乡约叫师爷一席话说得心花怒放。是的,本乡地里位置偏僻,处在全县鬼不生蛋的地方,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拖了全县的后腿。乡约经常被县太爷大会点名小会批,叫同僚们瞧不起;自己每次面见县太爷,就跟小鬼去见阎王一样战战兢兢,一想起这些就觉得乡约这个差做得窝囊!
当下乡约听了师爷的一番鼓动,心想如果真如师爷所说,董家把生意做大,把全乡经济搞上去,自己也算是干出了政绩。今后好在县太爷面前抬头,在同僚们面前也能出口酸气!总不能老是这么窝窝囊囊的混日子。想到此,乡约不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是拍着胸脯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叫董家明日带上合同去镇上找我,我来做担保,找银庄贷银子。”
师爷见乡约答应了此事,总算放了心,高兴地拍着乡约的肩膀说:“回去后我会向县爷交待。董家不会忘记你乡大人的功劳!”
师爷见筹办木匠店的事情落实得差不多了,便把小木匠喊来,交待他按乡约所说,明儿个去镇上办理贷款,接着让小木匠把桌上县爷的题字收拾起来,然后起身告辞。小木匠父母为来客准备了一箩筐咸货,想让他们带着回去,师爷把手直摇。小木匠一家人过意不去,坚持要送,客人不接,推辞了半天,师爷便说:“这样吧,如果你们非得过情相送,就把剩下的甲鱼送几只给我带上。这些咸肉我是一两也不会带的!”
小木匠一听,赶忙去把一盆甲鱼全倒进大鱼篓里,拧出来拴在师爷的小毛驴上。师爷见状眉开眼笑的告辞而去。
第二天,小木匠和父亲怀揣合同,手握着刑杖防身,来到镇上找到乡约。乡约领着他们来到银庄,没多久便把一百五十两银子贷了出来。小木匠父亲从中摸出五两银子交给乡约说:“这得要好好谢大人!这点银子拿不出手,给大人留作喝茶吧。等日后赚了钱,再上门好好答谢!”
乡约半推半就收下银子,嘴上说:“你老客气了!只是以后叫你儿子,在县爷面前还得多替我美言美言几句!”
小木匠筹足了银子,正式打起了家伙。首先做出一块匾额让人将县爷的字贴雕刻上去,悬挂在大门之上。然后将方圆一带会木工手艺人全招聘过来生产刑杖。父亲负责带乡亲们四处去砍伐酸枣树,保障原料供给。母亲负责带人将打造出来的成品,一捆一捆按时放入醋缸中浸泡。众人不解,但又不好询问,因为这牵涉到企业产品技术保密。
经过加班加点的干,三个月不到,两千根刑杖提前完成。交货前两天,小木匠便雇了四辆马车和伙子,将一捆捆刑杖装载车上,运往府衙。典史让人按照合同要求,验货收下后,小木匠便赚了第一桶金。
回村后,小木匠大宴亲朋乡邻,答谢县爷、师爷、乡约,周济孤寡老人和贫困户。随着第二笔合同,第三笔合同……接下来,董家三年不到,便成了方圆最富有的乡绅。小木匠营造府第,娶妻生子……
转眼董公子长到成年,因科举屡试不第,便收起心一门心思帮父亲做生意。此次和父亲江南之行,不想正碰上江南疾病流行,父亲不幸受感染睡在床上。家中又传来母亲病重的消息,真是祸不单行!董公子顾不上一路劳顿,心急火燎地往家赶。不想渡过长江后,走到此处遇上了宣小妹。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下二人互诉衷肠,得知各家遭遇不幸,同病相怜。董公子便邀请姑娘上他家中。
宣小妹见董公子将家世的前前后后都毫无保留的跟她诉说,知道公子已经将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此时自己也是对公子一往情深,当下见公子一脸真诚的邀请,便满面含羞地朝公子点点头。董公子见姑娘答应了,高兴得两眼发亮,与宣小妹双双跪拜宣举人坟头,向坟墓中人许诺:今生今世一定善待宣小妹,请大哥放心!然后牵过马来扶宣小妹上马,二人一路朝家中奔去。
董公子的母亲只是偶感风寒,引起了头疼脑热。老人一得病便思念亲人,丈夫和唯一的宝贝儿子不在身边,家人虽是精心照料,求医抓药,但老夫人一心思念儿子,所以病情久不见好转。家人担心,便去江南通知老爷和公子,并将老夫人的病情添油加醋说得重一点。
老夫人见公子回来,还带回一位美貌温柔的姑娘回家,病情一下好了大半。后来在宣小妹的精心照料下,不上十日便能起床下地了,从此便把宣小妹看得比亲生闺女还要亲。董公子见母亲病愈,挂心父亲,便向母亲告别,把家中之事委托宣小妹照管,星夜兼程马不停蹄赶往江南。可是赶到父亲身边,见父亲已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病入膏肓了。董公子见状心如刀割,泪如雨下,每夜身不解带守在父亲床边服侍。
“如果董家生意做大了,就需要雇一大邦人做工,起码可以帮助村上的困难户解决温饱。再者,你们这个乡到处长满酸枣树,平时只是作为柴火烧,没有一点经济价值!董家所做的刑杖正好用得着,可谓是就地取材,合理开发,废物利用。如果生产的刑杖能进一步打开销路,你乡可以以董家为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在全乡推广,带动全乡经济发展。到那时,你这个乡大人在县爷面前也是座上客了。”
乡约叫师爷一席话说得心花怒放。是的,本乡地里位置偏僻,处在全县鬼不生蛋的地方,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拖了全县的后腿。乡约经常被县太爷大会点名小会批,叫同僚们瞧不起;自己每次面见县太爷,就跟小鬼去见阎王一样战战兢兢,一想起这些就觉得乡约这个差做得窝囊!
当下乡约听了师爷的一番鼓动,心想如果真如师爷所说,董家把生意做大,把全乡经济搞上去,自己也算是干出了政绩。今后好在县太爷面前抬头,在同僚们面前也能出口酸气!总不能老是这么窝窝囊囊的混日子。想到此,乡约不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是拍着胸脯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叫董家明日带上合同去镇上找我,我来做担保,找银庄贷银子。”
师爷见乡约答应了此事,总算放了心,高兴地拍着乡约的肩膀说:“回去后我会向县爷交待。董家不会忘记你乡大人的功劳!”
师爷见筹办木匠店的事情落实得差不多了,便把小木匠喊来,交待他按乡约所说,明儿个去镇上办理贷款,接着让小木匠把桌上县爷的题字收拾起来,然后起身告辞。小木匠父母为来客准备了一箩筐咸货,想让他们带着回去,师爷把手直摇。小木匠一家人过意不去,坚持要送,客人不接,推辞了半天,师爷便说:“这样吧,如果你们非得过情相送,就把剩下的甲鱼送几只给我带上。这些咸肉我是一两也不会带的!”
小木匠一听,赶忙去把一盆甲鱼全倒进大鱼篓里,拧出来拴在师爷的小毛驴上。师爷见状眉开眼笑的告辞而去。
第二天,小木匠和父亲怀揣合同,手握着刑杖防身,来到镇上找到乡约。乡约领着他们来到银庄,没多久便把一百五十两银子贷了出来。小木匠父亲从中摸出五两银子交给乡约说:“这得要好好谢大人!这点银子拿不出手,给大人留作喝茶吧。等日后赚了钱,再上门好好答谢!”
乡约半推半就收下银子,嘴上说:“你老客气了!只是以后叫你儿子,在县爷面前还得多替我美言美言几句!”
小木匠筹足了银子,正式打起了家伙。首先做出一块匾额让人将县爷的字贴雕刻上去,悬挂在大门之上。然后将方圆一带会木工手艺人全招聘过来生产刑杖。父亲负责带乡亲们四处去砍伐酸枣树,保障原料供给。母亲负责带人将打造出来的成品,一捆一捆按时放入醋缸中浸泡。众人不解,但又不好询问,因为这牵涉到企业产品技术保密。
经过加班加点的干,三个月不到,两千根刑杖提前完成。交货前两天,小木匠便雇了四辆马车和伙子,将一捆捆刑杖装载车上,运往府衙。典史让人按照合同要求,验货收下后,小木匠便赚了第一桶金。
回村后,小木匠大宴亲朋乡邻,答谢县爷、师爷、乡约,周济孤寡老人和贫困户。随着第二笔合同,第三笔合同……接下来,董家三年不到,便成了方圆最富有的乡绅。小木匠营造府第,娶妻生子……
转眼董公子长到成年,因科举屡试不第,便收起心一门心思帮父亲做生意。此次和父亲江南之行,不想正碰上江南疾病流行,父亲不幸受感染睡在床上。家中又传来母亲病重的消息,真是祸不单行!董公子顾不上一路劳顿,心急火燎地往家赶。不想渡过长江后,走到此处遇上了宣小妹。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下二人互诉衷肠,得知各家遭遇不幸,同病相怜。董公子便邀请姑娘上他家中。
宣小妹见董公子将家世的前前后后都毫无保留的跟她诉说,知道公子已经将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此时自己也是对公子一往情深,当下见公子一脸真诚的邀请,便满面含羞地朝公子点点头。董公子见姑娘答应了,高兴得两眼发亮,与宣小妹双双跪拜宣举人坟头,向坟墓中人许诺:今生今世一定善待宣小妹,请大哥放心!然后牵过马来扶宣小妹上马,二人一路朝家中奔去。
董公子的母亲只是偶感风寒,引起了头疼脑热。老人一得病便思念亲人,丈夫和唯一的宝贝儿子不在身边,家人虽是精心照料,求医抓药,但老夫人一心思念儿子,所以病情久不见好转。家人担心,便去江南通知老爷和公子,并将老夫人的病情添油加醋说得重一点。
老夫人见公子回来,还带回一位美貌温柔的姑娘回家,病情一下好了大半。后来在宣小妹的精心照料下,不上十日便能起床下地了,从此便把宣小妹看得比亲生闺女还要亲。董公子见母亲病愈,挂心父亲,便向母亲告别,把家中之事委托宣小妹照管,星夜兼程马不停蹄赶往江南。可是赶到父亲身边,见父亲已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病入膏肓了。董公子见状心如刀割,泪如雨下,每夜身不解带守在父亲床边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