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结婚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韩则上辈子也不过是在民政局领了个证,办了个中西结合的婚礼,请双方的亲戚朋友吃喝了一场,再去丽江度了个蜜月,也就行了。
不过,如今,可是程序很多的。首先要找人占卜,然后才是纳采。
纳采需要的是大雁,最好是活雁,亏得如今天气已经温暖起来,大雁已经飞回了北方,要不然,想要弄到活雁可不是一般的费事。
韩则和韩嫣直接趁着休沐日出城每人打了十几只大雁下来,因为用的箭支都被折了箭头,大雁还都活得好好的,如此,接下来的步骤所需要的活雁也足够了。
一系列的事情下来,真正定下日子迎娶,估计也要耗上几个月时间。
刘彻那边真的叫一群大臣针对各个官职除了考题,而且,按照韩则的建议,为了防止泄题作弊的现象,还找了不同的人,一下子出了好几套题目做备用的,就等着各地的贤才进京了。
那些俊贤尚未来到,一个历史名人来了。
那个名人是李广,刘彻听人说李广如何如何了得,便将他召进长安,和程不识一起,担任卫尉,戍守宫城。只不过,李广担任的是未央宫的卫尉,而程不识担任的是长乐宫的卫尉罢了。
这也能够说明,刘彻对于李广更加看重一些。没办法,程不识太过中规中矩,即使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错,但是,也没能立下过什么大的功劳。而李广,却是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非常具有赌博性和攻击性,而刘彻,就是欣赏喜欢进攻的人。因此,在听说了李广的诸多事迹之后,对于他的好感,那是噌噌噌往上冒。
等到见了李广一面之后,更是对他颇为赞赏,直接就赋予重任,连同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李椒都被封为郎官,最小的儿子李敢虽然没有被封,不过,也成了李广手下郎卫的一员。
“李广是猛将,素来被匈奴人所畏惧!朕将来是一定要打匈奴的,希望他能为朕多带出几个猛将来!”刘彻神采飞扬道。
韩则心里却在嘀咕,你要是知道这位飞将军纵然被匈奴人所畏惧,但是,起码武帝一朝,再跟匈奴人的对战中,没有做出过什么建树,反而因为迷路这样的乌龙原因,最后还气得自杀了,你这会儿就不这么说了。
说实话,中国人素来崇拜胜利者,像李广这样的人,却被塑造成了一个悲情的英雄,比如说什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类的话。对于李广,后人所持的态度多是敬佩同情,这实在有够让人觉得唏嘘的。
当然,也许这跟史书很有关系。卫青、霍去病何等英雄,结果,不过因为外戚的身份,就被司马迁塞到了幸臣的名单里,然后,还要专门给李广作传,由此可见,史官也是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史书中,添加自己的好恶的。
不过,这时候刘彻正在兴头上,韩则自然不能泼他冷水,尤其,虽说知道韩家跟李广不怎么对付,不过,出于前世的印象,韩则对李广并没有什么恶感,反而颇为好奇,至于说敬佩什么的,很遗憾,在知道了李广那么衰的运气之后,这种感情实在很难生出。
韩则倒是很佩服程不识,这样的人才叫人放心,不像李广,这种人你跟着他,倒是很有可能立大功,但是,也很有可能送掉性命啊!
韩则微笑道:“届时时机成熟,咱们大汉便会将匈奴踏为齑粉,从此,边境再无外患!”
韩嫣在一边也是神采飞扬:“日后陛下若是要打匈奴,韩嫣可是要做先锋的,必定为陛下活捉军臣,让他到长安来为陛下喂马!”
刘彻听得哈哈大笑,对于匈奴,他一直很是介怀,匈奴人让大汉蒙受了百年的屈辱,连同刘彻的姐姐南宫公主,也不得不北上和亲(这个说法来自宋朝史书《册府元龟》),因此,大概刘彻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将匈奴人彻底打垮了。
刘彻踌躇满志道:“如今,朕已经命人开办马场,以粟米养马,等到有了足够的马,朕便要训练出一支可以跟匈奴人对阵的骑兵来!”他握紧了拳头,眼睛里满是叫人不可直视的锐利之色,大汉修生养息百年,以一国之力,如何不能战胜匈奴呢!
韩则却有些忧虑,以粟米养马,这样的消耗何等之大,每一次战斗,都会有大量的马匹减员,如此,也难怪到了汉武末期,大汉被这一场场对匈奴的大战拖得快要崩溃了。
想到这里,韩则说道:“陛下,匈奴人那边到处都是草场,几乎人人都有马,能骑马!但是,大汉这边,若是要训练出一支足以对抗匈奴的骑兵,需要的马匹可不是个小数目。纵然如今国库充足,但是也要防备有不时之需,日积月累之下,对于大汉是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臣觉得,不能光依靠大汉的马场,还是要想办法从匈奴那边弄马才行!而且,若说马匹的良种,还是草原上的要好一些。”
好在刘彻如今刚刚即位,尚未做出什么成绩来,又有外戚当权,自己有再多的想法能耐,也施展不开,尚且没有那种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性子,听得韩则的话,倒也没有觉得冒犯,他深吸了一口气,却是皱起了眉头,叹道:“这又谈何容易呢!匈奴人,如何肯将好马卖给大汉!”
韩则赶紧说道:“陛下,边境上小规模的马匹交易其实从来没有停过,陛下自然可以自己安排一些商人,在草原上交易马匹,虽说良马难求,不过,陛下也知道的,草原上部落颇多,虽说以匈奴为尊,但是,也有些小型部落不满被匈奴欺压,若是能够联系上他们,他们即使不能直接与匈奴对抗,但是,为大汉提供良马和向导,想来他们是很乐意的!”
刘彻一边听,一边思索着,然后,终于抬头说道:“怀瑾,你回头将你的想法整理一下,写成条陈,给朕递上来,朕得好好瞧瞧!”
“诺!”韩则赶紧躬身应是。
不过,如今,可是程序很多的。首先要找人占卜,然后才是纳采。
纳采需要的是大雁,最好是活雁,亏得如今天气已经温暖起来,大雁已经飞回了北方,要不然,想要弄到活雁可不是一般的费事。
韩则和韩嫣直接趁着休沐日出城每人打了十几只大雁下来,因为用的箭支都被折了箭头,大雁还都活得好好的,如此,接下来的步骤所需要的活雁也足够了。
一系列的事情下来,真正定下日子迎娶,估计也要耗上几个月时间。
刘彻那边真的叫一群大臣针对各个官职除了考题,而且,按照韩则的建议,为了防止泄题作弊的现象,还找了不同的人,一下子出了好几套题目做备用的,就等着各地的贤才进京了。
那些俊贤尚未来到,一个历史名人来了。
那个名人是李广,刘彻听人说李广如何如何了得,便将他召进长安,和程不识一起,担任卫尉,戍守宫城。只不过,李广担任的是未央宫的卫尉,而程不识担任的是长乐宫的卫尉罢了。
这也能够说明,刘彻对于李广更加看重一些。没办法,程不识太过中规中矩,即使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错,但是,也没能立下过什么大的功劳。而李广,却是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非常具有赌博性和攻击性,而刘彻,就是欣赏喜欢进攻的人。因此,在听说了李广的诸多事迹之后,对于他的好感,那是噌噌噌往上冒。
等到见了李广一面之后,更是对他颇为赞赏,直接就赋予重任,连同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李椒都被封为郎官,最小的儿子李敢虽然没有被封,不过,也成了李广手下郎卫的一员。
“李广是猛将,素来被匈奴人所畏惧!朕将来是一定要打匈奴的,希望他能为朕多带出几个猛将来!”刘彻神采飞扬道。
韩则心里却在嘀咕,你要是知道这位飞将军纵然被匈奴人所畏惧,但是,起码武帝一朝,再跟匈奴人的对战中,没有做出过什么建树,反而因为迷路这样的乌龙原因,最后还气得自杀了,你这会儿就不这么说了。
说实话,中国人素来崇拜胜利者,像李广这样的人,却被塑造成了一个悲情的英雄,比如说什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类的话。对于李广,后人所持的态度多是敬佩同情,这实在有够让人觉得唏嘘的。
当然,也许这跟史书很有关系。卫青、霍去病何等英雄,结果,不过因为外戚的身份,就被司马迁塞到了幸臣的名单里,然后,还要专门给李广作传,由此可见,史官也是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史书中,添加自己的好恶的。
不过,这时候刘彻正在兴头上,韩则自然不能泼他冷水,尤其,虽说知道韩家跟李广不怎么对付,不过,出于前世的印象,韩则对李广并没有什么恶感,反而颇为好奇,至于说敬佩什么的,很遗憾,在知道了李广那么衰的运气之后,这种感情实在很难生出。
韩则倒是很佩服程不识,这样的人才叫人放心,不像李广,这种人你跟着他,倒是很有可能立大功,但是,也很有可能送掉性命啊!
韩则微笑道:“届时时机成熟,咱们大汉便会将匈奴踏为齑粉,从此,边境再无外患!”
韩嫣在一边也是神采飞扬:“日后陛下若是要打匈奴,韩嫣可是要做先锋的,必定为陛下活捉军臣,让他到长安来为陛下喂马!”
刘彻听得哈哈大笑,对于匈奴,他一直很是介怀,匈奴人让大汉蒙受了百年的屈辱,连同刘彻的姐姐南宫公主,也不得不北上和亲(这个说法来自宋朝史书《册府元龟》),因此,大概刘彻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将匈奴人彻底打垮了。
刘彻踌躇满志道:“如今,朕已经命人开办马场,以粟米养马,等到有了足够的马,朕便要训练出一支可以跟匈奴人对阵的骑兵来!”他握紧了拳头,眼睛里满是叫人不可直视的锐利之色,大汉修生养息百年,以一国之力,如何不能战胜匈奴呢!
韩则却有些忧虑,以粟米养马,这样的消耗何等之大,每一次战斗,都会有大量的马匹减员,如此,也难怪到了汉武末期,大汉被这一场场对匈奴的大战拖得快要崩溃了。
想到这里,韩则说道:“陛下,匈奴人那边到处都是草场,几乎人人都有马,能骑马!但是,大汉这边,若是要训练出一支足以对抗匈奴的骑兵,需要的马匹可不是个小数目。纵然如今国库充足,但是也要防备有不时之需,日积月累之下,对于大汉是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臣觉得,不能光依靠大汉的马场,还是要想办法从匈奴那边弄马才行!而且,若说马匹的良种,还是草原上的要好一些。”
好在刘彻如今刚刚即位,尚未做出什么成绩来,又有外戚当权,自己有再多的想法能耐,也施展不开,尚且没有那种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性子,听得韩则的话,倒也没有觉得冒犯,他深吸了一口气,却是皱起了眉头,叹道:“这又谈何容易呢!匈奴人,如何肯将好马卖给大汉!”
韩则赶紧说道:“陛下,边境上小规模的马匹交易其实从来没有停过,陛下自然可以自己安排一些商人,在草原上交易马匹,虽说良马难求,不过,陛下也知道的,草原上部落颇多,虽说以匈奴为尊,但是,也有些小型部落不满被匈奴欺压,若是能够联系上他们,他们即使不能直接与匈奴对抗,但是,为大汉提供良马和向导,想来他们是很乐意的!”
刘彻一边听,一边思索着,然后,终于抬头说道:“怀瑾,你回头将你的想法整理一下,写成条陈,给朕递上来,朕得好好瞧瞧!”
“诺!”韩则赶紧躬身应是。